海地历史简介.!

作者&投稿:辕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海地的历史沿革~

主词条:海地历史 海地原为印第安人部落阿拉瓦克族居住地,伊斯帕尼奥拉岛被发现时,岛上居住着约100万印第安人,主要为泰诺人,岛的西北部居住着少许西沃内人。当时岛上已经有五个印第安土著政权,他们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村庄里,捕捉鸟类、鱼类、啮齿类动物,并耕种土地。伊斯帕尼奥拉岛印第安人用石斧开垦,用木铲耕种。主要的作物是木薯和甘薯。1492年,在哥伦布的首次航行中,因为其旗舰搁浅,不能把其他两艘船上的船员带回西班牙,因此在今天的海地角附近建立了纳维达德城堡。1493年哥伦布返回这里时,发现堡内无一人存活。他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北海岸建立了伊莎贝拉殖民地,该岛的殖民统治就此开始。 1502年,伊斯帕尼奥拉岛正式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岛上印第安人的军事反抗被粉碎。16世纪时,西班牙人已经在岛上建立了15座城市。此外,西班牙官兵们都分得了岛上的土地,并且把居住在这些土地上的印第安人变成了奴隶,用于采掘黄金、种植甘蔗和养牛。由于天花的影响,阿拉瓦克人于1544年在岛上绝迹。 土著绝迹以后,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的种植园和牧场纷纷被西班牙地主抛弃,该岛西部遂成为荒芜的无人区,并逐渐变成英国、法国、荷兰等国海盗的据点。到16世纪末,这些海盗已经严重地威胁西班牙的海上航线。一些来自英、法、荷等国的猎人逐渐来到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狩猎野牛和野猪,做成腌肉出售给海盗,还有一些农民种植烟草和一些基本的粮食作物。 在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的欧洲移民中,法国人占数量上的优势。1640年,法国将伊斯帕尼奥拉岛西北的托尔提岛据为己有。1665年,法国政府声称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是法国的殖民地,称为“圣多明克”。1679年,根据勒斯维克条约,圣多明克被西班牙正式割让给法国。 法国政府考虑到在该地建立殖民地,因此不仅很注意制止海盗活动,而且劝说猎人移居到殖民区,成为定居农民。到17世纪末,随着法国殖民者的不断迁入,圣多明克已经成为美洲最富庶的殖民地之一。 168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世发布了“黑人法令”,规定种植园主要为奴隶提供足够的衣食和住宿,但是也允许他们对黑人奴隶施加各种残酷的肉刑。曾经是黑人奴隶、后来成为海地皇帝的亨利·克里斯托夫在其回忆录中记录了白人种植园主的种种酷刑:“白人将黑人倒挂起来,将他们钉死在木板上,将他们活埋,将他们装入麻袋扔到河里,强迫他们吃屎,用鞭子抽掉他们的皮,将他们绑起来让蚂蚁和蚊子吃他们,将他们活活扔到沸水中,将他们绑到大炮前轰碎,让狗吃他们……”在白人种植园主的虐待下,许多黑人奴隶选择逃亡。他们在中科迪勒拉山中定居下来,组成被称为“马龙”的社区,不时下山袭击孤立的种植园。这些逃亡奴隶被称为“马龙人”。 圣多明克的主要作物最初是烟草和靛蓝,后来是棉花、甘蔗和咖啡。所有能被利用的土地都进行耕种,甘蔗种植在湿润平原上,山地种植咖啡,干燥丘陵地种植靛蓝,棉花地则分布在干燥的平原上。偏僻的、不能种植的地方,也被用来养牛和养猪。甘蔗是圣多明克最主要的经济作物,1767年,这里向欧洲出口了7200万磅粗糖和5200万磅白糖。1780年,圣多明克提供了欧洲市场上40%的蔗糖和60%的咖啡。当地所需的食粮一部分依靠自种,大部分需要进口。 1790年,圣多明克的行政中心和最大港口法兰西角(即海地角),人口已经达到1.5万,拥有许多繁华的公共建筑和宽阔的街道、广场。第二大城市是太子港,1790年时人口为6000人。其他城镇也大多位于沿海,起到港口和贸易中心的作用。在内地密布种植园,在种植园和港口之间修建了铺砌石块的全天候道路,以及横跨河流的石桥。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西半球的法国殖民地带来了极大的冲击。1790年,黑人起义前夕,圣多明克岛上的白人有3.2万,大多数是法国移民。他们分为两个阶层,第一个阶层包括大种植园主、高级官员和大商人,及其眷属;第二个阶层包括小土地占有者、小店主、工匠、港口工人等下层白人。黑白混血人的人数大约有3.5万到5.6万之间。此外还有大约3万名自由黑人。黑人奴隶们可以通过被主人释放而得到自由,也有种植园主在奴隶老得不能劳动时将其释放,以免负担其衣食供养。与主人发生关系的黑人侍女及其混血子女也常常会获得自由。不过,自由黑人不能从事法官和军官的职业,被禁止使用火枪,禁止佩剑,衣服的式样和质料也有规定。在海地革命前夕,圣多明克的各种植园中约有50万黑人奴隶。从1783年到1791年,圣多明克的奴隶进口量占西半球奴隶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奴隶大多来自西非的达荷美、刚果和几内亚,他们将西非的伏都教带入了圣多明克。 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要求制订有关有色人种自由民权利的立法,遭到来自马提尼克的殖民地代表莫罗·德圣梅里的反对,他提出这样的观点:“如果国民议会竟不幸制定关于黑白混血人种地位的立法,那就一切全完了。殖民者将认为自己是被出卖了;而黑白混血人,受他们朋友(按:指法国的“黑人之友”等主张废奴的自由主义组织)的怂恿,将会采取最极端的手段。然后,奴隶们——他们也有同样的朋友和同样的行动手段——将会力图达到同样的目的。殖民地不久就会成为一片广袤的屠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莫罗的预言在圣多明克逐渐成为现实。当地殖民当局拒绝履行法国国民议会提出的自由民有权参加省议会和殖民地议会选举的法令;当地的混血人则拿起武器,要求获得他们应有的权利。白人与混血人之间的争论吸引了殖民当局的全部注意力,因此没有注意到黑人即将造反的信号。 1790年,圣多明克的黑人奴隶就通过夜间的伏都教秘密集会互相传播准备起义的消息。1791年8月22日,海地北方平原的20万黑人奴隶以击鼓为号,纷纷起来造反。白人种植园主及其妻子子女在午夜遭到突然袭击。奴隶们放火焚烧甘蔗田和房屋,屠杀白种居民。当地的一万名白人居民和一小股正规部队根本无法将起义镇压下来,几个星期内,海地北方已经成为废墟。大约有两千名白人被杀,180个甘蔗种植园和900个咖啡与靛蓝种植园被毁坏,1万多名奴隶在战斗、饥饿或白人镇压中死亡。两个月后,海地北方已经全部落入奴隶手中,只有法兰西角与西部山区一带有防御工事的营地还在白人手中。在海地西部没有发生奴隶叛乱,不过却发生了白人与要求分权的混血人种的战争,除了太子港(当地贫穷白人组成了自发武装,反抗白人上等阶级和混血人)外,混血人种军队在交战中占上风。在海地南部,白人种植园主将黑人奴隶武装起来,反对混血人种。 1791年10月,圣多明克的黑人起义已经演变为白人上等阶级与贫穷白人、白人保王党与革命派、混血人与白人、混血人与黑人、南部武装奴隶与北部起义奴隶之间的交迭混战。唯一恢复秩序的希望在于从法国派遣军队,然而国民议会中的雅各宾派反对任何支持圣多明克殖民者与王家总督的动议。直到1792年9月雅各宾派控制国民议会后,才向圣多明克派去“革命军队”,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但是,自法国派去的革命军队面临圣多明克保王党的抵抗,只好与叛乱的努力联合起来。1793年6月,黑人攻陷法兰西角,并洗劫了这个城市。 1793年8月,法国颁布法令,解放圣多明克的奴隶。当地幸存的白人为了躲避黑人报复,纷纷逃往美国、古巴、牙买加和波多黎各(在波多黎各的西海岸,来自圣多明克的法国难民建起了富于法国特色的马亚圭斯城)。圣多明克的黑人起义及随后的战争引起西属圣多明各(多米尼加)和英属牙买加当局的严重恐慌,他们惧怕本地的黑人也起而效仿。两国都向圣多明克派遣了远征军。一支英国军队在1794年3月攻占太子港,受到法国殖民者的欢迎。但是1795年牙买加爆发马龙人起义(这次起义是法国人在幕后操纵的)后英国撤回了军队。 黑人领袖杜桑·卢维杜尔领导了反抗英国人的战争。他原为种植园的奴隶,1791年黑人起义后在圣多明克北方流浪掳掠。西班牙与法兰西共和国爆发战争后,他加入西班牙军队,成为保王党的雇佣兵。1794年,由于英国军队的入侵,他带领部队从西班牙军队中哗变,并转而参加法兰西共和国的军队。杜桑·卢维杜尔得到了美国的支援,从美国得到船只和物资供应。1798年,英国干涉军统帅梅特兰与杜桑·卢维杜尔签订了和约,撤回军队。 英国撤军后,杜桑·卢维杜尔转而攻打南部和西部的混血人地盘,屠杀了1万多名混血人妇女和儿童,圣多明克全境至此已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卢维杜尔成为圣多明克实际上的统治者(他在1799年被法国执政内阁任命为总督),随后命令那些被释放的奴隶结束游荡,回到土地上去劳动。1800年到1802年间,几乎被完全毁灭的圣多明克经济又逐渐复苏过来。 1801年7月1日海地颁布第一部宪法,宣布永远废除奴隶制度,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私人财产不可侵犯,提倡贸易自由。杜桑-卢维图尔任终身总统并有权选择继承人。 1801年12月,拿破仑·波拿巴任命查尔斯·勒克莱尔为法国远征军司令,率领54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和 3万名士兵远征海地。1802年2月2日,抵达海地角。起义军在亨利·克里斯多夫指挥下坚决还击,下令烧毁海地角。不久,为了摆脱法军的包围,起义军撤退到内地和沿海山区起义军另一将领德萨林在海地西部太子港等战役中亦严重受挫。在起义军失利的情况下,杜桑·卢维杜尔被迫与法军议和。 1802年6月,勒克莱尔设计诱骗杜桑-卢维图尔到海地西部的戈纳伊夫,将杜桑-卢维图尔逮捕并押送到法国,勒克莱尔背信弃义的行动激起海地人民极大愤怒。在德萨林、克里斯托夫以及A.S.佩蒂翁的领导下,起义军发动强大攻势,痛歼法国远征军。 1803年11月18日德萨林攻陷法军最后一个堡垒佛悌埃斯,法军被迫投降,在这次远征中法军共损失 3.5万人。11月29日,海地正式公布《独立宣言》。 1804年1月1日,杜桑·卢维图尔的属下让-雅克·德萨林将军宣布成立海地国,并于当年9月封自己为海地皇帝“雅克一世”。“海地”一词来自泰诺语,意为“多山的”。德萨林发动了灭绝全部幸存白人的战役,在法兰西角,2000名白人被海地军队屠杀;在太子港屠杀了800人,热雷姆屠杀了400人。只有拿破仑军队中的波兰人得到了赦免,因为他们当初拒绝参加镇压黑人的战斗。有400多名波兰人选择留在海地,他们的后裔至今仍说波兰语。 让-雅克·德萨林是海地的第一位统治者和第一位皇帝,为海地制订了一部高度中央集权的宪法,在海地北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把被驱逐的法国人的产业分配给黑人和黑白混血人。他依靠军事手段实施管理,恢复农业,并把农业收成平均地分配给农民和工人。但是当他试图把在北方行之有效的这套制度用在南方时,却遭到了反抗。德萨林采取强硬手段来推行改革,这些措施反过来又造成政变。1806年,德萨林被暗杀。当年在太子港制订了新宪法,规定海地为共和国,并限制总统的权力。当上总统的亨利·克里斯多夫对此感到愤恨,试图用武力征服太子港,但是在黑白混血人亚历山大·佩蒂翁的手下遭到了失败。海地随即被分为两部分:亨利·克里斯多夫以海地角为首都统治北部,佩蒂翁以太子港为首都统治南部。 在北方,亨利·克里斯多夫自称“海地总统”,在1811年自立为王,称亨利一世。他驱使黑人为自己修建了6座宫堡、8座宫殿,并驱使20万民工为自己修建了规模巨大的拉费里埃尔堡。亨利·克里斯多夫还创建了贵族等级制度,册封了4个亲王、8个公爵、22个伯爵、37个男爵和14个骑士。他对人民的压榨激起了反抗,1820年,克里斯多夫在一次政变中吞枪自尽。 在海地南方,佩蒂翁将大地产划分为小块的农耕地,此举虽然得人心,但在经济上却是灾难性的。蔗糖的出口从1791年的1.63亿磅跌至1825年的2020磅。佩蒂翁在1818年去世,他的继任者让-皮埃尔·布瓦耶统一了海地,并一直统治到1843年。1822年,他出兵夺占了圣多明各(在1809年重归西班牙统治,1821年宣告独立)。 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后,对海地提出了索赔要求,要求其赔偿独立战争期间没收的白人种植园。这一要求在1825年遭到拒绝,法国于是派遣了一支舰队来封锁伊斯帕尼奥拉岛,强索3000万美元的赔偿。布瓦耶最后同意支付1800万美元,但是海地无力支付,于是同法国展开谈判。谈判的最终结果是把赔款减为1200万美元,在30年内支付,每年支付40万美元。为了应付赔款,布瓦耶减少了政府开支,并在农村采取军事管理政策,以期维持农业生产。 1843年,一场地震毁灭了海地首都海地角,太子港则毁于大火。在混乱中,一名黑白混血人夏尔·埃拉尔发动了政变,迫使布瓦耶逃往牙买加。此后四年中,海地先后出了四位黑人总统,并在1844年丧失了圣多明各。1847年,海地参议院将不识字的黑人卫队长福斯坦·苏鲁克选为总统,福斯坦上台后即将那些试图操纵他的参议员放逐,并在1849年废除了共和国。福斯坦自称为福斯坦一世皇帝,于1852年4月在太子港举行了豪华隆重、耗资巨大的加冕典礼。 福斯坦上台后即试图重新征服圣多明各,但是吃了败仗。到1858年,随着战争带来的开支增大、以及维持皇室排场所需的费用,已经使海地国库极度空虚。1859年1月,身为参谋长的塔巴拉公爵法布尔·热弗拉尔将军发动政变,迫使福斯坦退位,自任总统。 热弗拉尔被视为海地最好的总统之一,他支持教育,建立了医药、航海、艺术诸学院,鼓励在城市中建立工业技术学校,还派遣学生去欧洲留学。热弗拉尔下令修建了主要城市的蓄水设施,扶助农业和小型工业,并聘用外国人协助开发国家。他在对外政策上支持多米尼加复国派(该国在1844年独立,1861年因担心被海地吞并而重归西班牙统治),并帮助多米尼加流亡者发起反西班牙人的战争,为此招来西班牙的报复,威望降低。1867年,热弗拉尔在国内政治骚乱中被迫辞职。 热弗拉尔下台后,海地即陷入内战状态中,并最终招来外国干涉。在独立后的海地保留了壁垒森严的种姓制度,在所谓“高贵人”种姓中,黑白混血人居多,此外也有富有的、血统比较纯粹的黑人,他们居住在城市中,在乡下拥有地产,垄断了文武官员、法官、律师、医生等职业;全国另外97%的人口(几乎全部是黑人)则地位低下。1867年,南方黑人发动起义,总统从北方农民中征召部队来镇压,从而引起海地北方与南方之间的长久敌意。 1908年到1915年,海地发生了6次政变,更换了8位总统,陷入长期的内乱和内战中。虽然海地宪法禁止外国人拥有土地,但法国和德国的商行通过当地代理人在海地获得了许多土地所有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在海地的利益集团受到了美国的猜忌。美国通过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引申”而扩大了门罗主义的范围,获得了波多黎各和古巴,为美国在加勒比海国家发生内乱或“欧洲人占领”时实行干涉作了辩护。1914年11月,海地政变时,美国海军就派了一艘巡洋舰到太子港,将海地国家银行的50万美元保证金运到纽约(1919年归还),以免被叛军攫取。1915年5月,海地爆发了另一次政变,为了扑灭政变,统治者让-维布伦·纪尧姆·桑下令杀死监狱中的所有政治犯,他本人则在不久之后被冲入法国公使馆的暴乱民众杀死并被肢解。海地陷入无政府状态,最终招致使美国的入侵。1915年7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子港登陆,控制了局面,并遴选出一个美国认为合适的总统。海地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海关被置于美国监管之下。美国监督海地参议院制订了新宪法,以美国宪法为蓝本,规定总统任期四年,参众两院议员任期为六年和二年,赋予年满21岁的公民选举权。 此后8年中,海地的经济获得改善,国债从2400万美元减至1200万美元,出口额从1916年的893万美元升至1928年的2200万美元。海地的本国工业获得扶植,此外美国还建设了公共卫生机构、公路、给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公立学校。此外美国还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地方警察部队,以代替不可靠的总统卫队。但是美国的占领也招致海地人的反抗,在1918年到1920年的一次起义中,有2000名海地人、7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和27名海地警察被打死。20世纪30年代之后,美国在拉丁美洲的门罗主义外交政策被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睦邻政策取代。1934年,美国军队撤出海地。 1934年,最后一批占领海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撤出海地。美国撤军后,斯泰尼奥·文森特总统统治海地直至1941年。他在任内修改了海地宪法,将总统任期改为5年。当多米尼加独裁者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下令屠杀和驱逐多米尼加的海地侨民时,文森特采取了克制措施,通过其他美洲国家向多米尼加施压,获得了75万美元的赔偿。 1941年12月8日,海地向日本宣战,之后不久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地总统埃利·莱斯科同美国密切合作。在美国的请求下,海地在战争期间加强了橡胶、植物纤维和植物油的生产。美国则制订卫生援助方案,协助海地建立公共卫生系统。由于美国的战时援助物资和款项大量涌入,导致海地黑市交易和贿赂活动增加,此外橡胶增产方案也将数万名海地农民从其小农场驱逐走,这些情况导致农民不满,触发了1946年1月的政变。接管政权的军事委员会举行了议会选举,议会则在1946年5月选举迪马瑟·埃斯蒂梅为总统。埃斯蒂梅谋求修改宪法以连选连任,从而导致1950年的又一次政变。军事委员会的保罗·欧仁·马格卢瓦尔上校成为总统。在他的任期内,世界卫生组织协助海地建立公共卫生系统,并推行广泛的疫苗接种计划,以消灭岛上的疟疾、黄热病、天花和梅毒。马格卢瓦尔政府制订了新宪法,鼓励外国投资,并得到美国的贷款,修建了阿蒂博尼特河上的水电站,疏浚海地角的港口,并开始大规模开采铜、褐煤和矾土资源。1951年,海地的农业五年计划则扩大了甘蔗、咖啡和可可的种植,并奖励粮食生产。 1956年,亲美的马格卢瓦尔总统被推翻。1957年9月,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博士被军事委员会选为海地总统,从而开始了杜瓦利埃家族对海地29年的统治。 1986年,弗朗索瓦·杜瓦利埃之子让-克洛德·杜瓦利埃下台,以亨利·南菲将军为首的“全国执政委员会”实行军事统治。 1990年,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被选举为总统,但他的任期被军事政变破坏。1994年,在联合国授权的国际干预下,阿里斯蒂德重返总统职位。1996年,勒内·普雷瓦尔当选总统。2000年,阿里斯蒂德再度当选为总统。2004年2月,海地发生军事叛乱,叛军迫使阿里斯蒂德逃离该国。之后最高法院大法官博尼费斯·亚历山大根据宪法成为临时总统。联合国派出维和部队以监督海地选举。2006年2月7日,海地的总统和议会选举举行,33名候选人竞选总统,另有1300名候选人角逐议会129个席位。

海地国旗的颜色源于法国国旗,镶国徽的国旗为官方用旗,市民旗与船旗没有徽章。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渗透进当时在法国统治下的海地社会,最终导致1791年的奴隶暴动。一开始时使用法国三色旗作为对《人权宣言》信念的象徵。1803年,当时的海地革命领袖让-雅克·德萨林把法国国旗撕毁后,把红蓝两条水平再缝合而成,代表黑人和黑白混血儿的新蓝、红双色旗成为海地主体的象徵。在海地被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和让-克洛德·杜瓦利埃统治期间,国旗为左黑右红,而非上蓝下红。在整个19世纪里,海地国使用了不同的旗帜,不过基本设计还是黑色和红色双色直条或蓝色和红色双色横条两种,中央加上各种不同的盾形纹章。1897年正式确定为蓝红两色横条。1936年时在柏林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发现海地的国旗竟与地球另一端的列支敦士登完全一样。1980年2月25日再次改进。

19世纪初,拿破仑在欧洲挥舞马鞭,横扫一切封建势力,他的威望日高一日,所到之处,万众欢腾。
正在这个时候,1801年下半年,他得到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法国殖民地海地发生了暴动,来势凶猛,大有赶走法国殖民者的声势。
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海地位于中美洲大西洋西部的圣多明各岛(又叫海地岛)的西半部,原来被强大的西班牙殖民者占领,后来法国打败西班牙,占领了海地。海地人大多是非洲黑奴的后代,世代忍受着殖民者的残酷压迫与剥削。早在1790年,海地的黑白混血种人和自由黑人发动了武装起义,试图用暴力手段争取与白人完全平等的公民权,但是由于起义准备不足,也没有提出反映广大黑奴要求的革命口号,所以没有得到广大奴隶的支持,在法国殖民者的血腥镇压下,起义失败了。
但这并未阻止海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决心,一年以后,1791年8月,混血种人和黑人再次发动武装暴动。他们高喊“宁愿死也比当奴隶好”的口号,猛烈地向殖民统治者和白人奴隶主发动进攻。起义军放火焚烧了咖啡园和甘蔗种植园,烧毁了殖民者的豪华别墅和其他建筑物,杀掉了残酷压榨奴隶的法国殖民官吏和白人奴隶主,起义军受到广大黑人奴隶的拥护,队伍迅速壮大,声势越来越高。起义刚开始两个月,烽火便燃遍了全国各地,有200多个咖啡园、甘蔗园被毁坏,有2000多名法国殖民者被打死,法国人胆战心惊。
在这次起义中,涌现出不少起义英雄,如杜桑·卢维杜尔、克里斯托夫、德萨利纳等。其中杜桑更是一位杰出的海地黑人领袖。他原是奴隶出身的种植场马车夫,与一般奴隶一样,他从小就受到法国殖民者和奴隶主的欺凌。杜桑对于这一切早已暗下决心,誓把法国殖民者和奴隶主杀掉,争取黑人的自由。所以后来他刻苦学习了法文,还经常阅读卢梭、孟德斯鸠等思想家的著作,接受了新的思想。
参加起义以后,杜桑以严明的纪律统率部队,所到之处,敌人望风而逃。他率领的部队发展壮大,很快成为起义军的主力,他本人也成了海地奴隶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1793年,法国因国内混乱,只派出了6000人的军队去镇压起义,被起义军彻底摧毁。西班牙、英国看到有机可乘,又先后派兵入侵海地,去镇压方兴未艾的起义烽火。但杜桑领导起义军英勇奋战,终于相继赶走了英国、西班牙侵略军,把他们赶入大海,英、西军队狼狈逃窜。同时,杜桑又平定了黑白混血种人上层集团的叛乱活动,最终统一了整个海地岛,并建立了革命政权。
1801年6月,海地召开了制宪会议,制定了宪法。宪法明确规定废除奴隶制度,所有海地人不分人种、肤色一律平等,都享受自由的公民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贸易自由。海地宣布独立。在这次会议上,杜桑被选为终身总统。拿破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消息的。他立刻召见他的妹夫黎克勒,命令他远征海地。
1801年12月,黎克勒率领54艘战舰、3万名士兵,开始了企图恢复法国殖民统治的远征。
杜桑领导起义军坚决保卫自由海地。他对战士们说:“我们已经取得了自由,我们黑奴世代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法国人又回来了,他们企图从我们手中夺去我们的自由,我们宁可战死也不决不能答应他们!让我们共同奋斗吧!我们要让法军饿死、渴死、累死,让海地变成这些强盗的活的地狱!努力吧,自由属于我们!”
当3万法军来到海地的时候,起义军就在他们要登陆的地方点起火来,烧毁那里的一切,法军所到之处,一片灰烬,只有满地尘土、满眼浓烟似乎在怒视着这些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
法军找不到吃的,饥饿难忍。他们甚至找不到喝的,因为水中已被起义军下入了毒药。法军的战斗力大大削减,黎克勒大伤脑筋。此外,起义军利用有利地形,四处出击,法军不时有人阵亡,法军狼狈不堪,到处挨打。
一个作战部队无吃无喝,人困马乏,又不熟悉地形,如何能作战!不要说提高战斗力,就连最起码的作战能力都不具备。这样下去,如何向拿破仑交代?黎克勒在思考着在想方设法完成任务。
不久,一个大胆而有效的计划出来了。黎克勒满心欢喜,他立即召集部下,把这个意见告诉他们,法军将士听了以后,也都非常高兴,他们的任务终于可以完成了。
黎克勒写了一封言词恳切的信给杜桑,信中说:“法国和海地虽然相距遥远,但我们世世代代都很友好,以后还要继续友好下去。目前,我们之间存在一些分歧,这是误会,我们应该把误会消除,所以,我建议,我们坐到一起进行谈判,有什么话、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商量。我相信,我们会消除误会的。请来我们这里吧,我的朋友,我们真诚地邀请您,您来到之后,就会发现,没有谁是比我更诚实的朋友了。至于您的安全,我们将绝对保证,将不会有任何人对您施以非礼。”
这封信确实够“诚实”的了。杜桑相信了黎克勒,一个人单枪匹马来到法军驻地。
这时候,黎克勒听说杜桑来了,为自己设计的骗局成功而非常高兴。
“报告将军,杜桑来到了。”一个兵士报告黎克勒。“逮捕他!”黎克勒简捷有力地下达了命令。
杜桑被带上镣铐。当他知道自己上当受骗,怒气冲天,破口大破黎克勒:
“你们背信弃义、卑鄙无耻!你们是强盗,一伙强盗!你们杀死我,只不过是在海地砍倒了一棵自由之树,你们砍倒了这棵,将有成千上万棵生长起来,你们是砍不完的,等着瞧吧,你们这伙强盗,你们都将一个个滚出海地去!”
黎克勒和他的部下听了杜桑的叱骂,竟一齐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
1802年5月,黎克勒逮捕了杜桑,随即把他押送到法国,交给了拿破仑。拿破仑下令将他送进监狱。1803年4月,这位杰出的黑人领袖死在法国监狱中。
杜桑之死,使海地人民更加清醒地认清了殖民主义者丑恶、凶残、卑鄙无耻的本质,也更激起了海地人民对殖民统治者的仇恨。他们决心继续完成杜桑未完的事业,为争取海地人民的独立、自由、幸福而勇敢地战斗!
不久,海地的革命烈火又熊熊燃烧起来,革命者在克里斯托夫和德萨利纳领导下,继续抗击法国殖民者。
在海地人民的英勇反抗下,法军行动艰难,再加上海地蔓延黄热病,侵略军损失惨重,伤亡达3万余人。1802年11月,黎克勒也死于黄热病,法国侵略军陷于绝境。1803年10月,法军终于投降。法国远征舰队载着仅余的8000老弱残兵返回法国。回国途中,所有人员又被英国海军俘虏,于是,黎克勒率领的庞大的远征军最终全军覆没。
1801年1月1日,海地正式宣布独立,并恢复了印第安人的传统名称——“海地”,其意为“多山的地方”。
海地革命是拉美国家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黑人革命;揭开了整个拉丁美洲黑人革命的序幕,为拉美人民推翻殖民统治、建立自由国家树立了榜样。

  一、关于海地共和国的简介:
  海地,全称海地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d'Haïti;克里奥尔语:Repiblik Ayiti),通称海地,是位于加勒比海北部的一个岛国。印第安语意为"多山的地方"。海地东接多米尼加共和国,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西与古巴和牙买加隔海相望,总面积27750平方公里。
  海地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克里奥尔语,90%居民使用克里奥尔语。首都太子港。1804年1月1日宣告独立,取国名海地,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黑人占总人口95%,因此有"黑人共和国"之称。
  二、关于海底历史的简介:
  海地是拉丁美洲最早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共和国。1987年通过的新宪法规定,总统由民主选举产生,任期5年。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拥有行政权。议会为国家立法机构。内阁是政府行政机构,由总理和内阁成员协助总统工作。
  宪法现行宪法于1987年3月29日通过,1988年6月至1989年3月曾中止实施。其后少数条款被废止。1994年10月,海地恢复法制化。宪法大大削弱了总统权力,以加强议会独立性,确保三权分立和权力分散原则。总统和以总理为首的政府分享行政权,政府向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弹劾政府。国民议会为立法机构。司法机构由最高法院、上诉法院、一审法院、治安法院和特别法院组成。现任最高法院院长为博尼法斯·亚历山大(Boniface Alexandre),2001年就职,任期10年。此外,最高法院还有2名副院长和10名法官。
  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西半球最不发达国家,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就业人口的80%。主要矿藏有铝矾土、金、银、铜、铁等。其中铝矾土储量较大,约1200万吨。也有一些林业资源。海地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75%的人生活在赤贫状态下,全国只有大约20%的居民能用上自来水,文盲率高达80%。

海地位于中美洲大西洋西部的圣多明各岛(又叫海地岛)的西半部,原来被强大的西班牙殖民者占领,后来法国打败西班牙,占领了海地。海地人大多是非洲黑奴的后代,世代忍受着殖民者的残酷压迫与剥削。1801年1月1日,海地正式宣布独立,并恢复了印第安人的传统名称——“海地”,其意为“多山的地方”。

海地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克里奥尔语,90%居民使用克里奥尔语。首都太子港。1804年1月1日宣告独立,取国名海地,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黑人占总人口95%,因此有“黑人共和国”之称。
海地是世界上最为贫困的国家之一,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由于能源不足,海地的工业非常不发达,失业率也极高,三分之二的工人没有固定的工作。美国是海地最大的援助国,1995至1999年间向海地提供了8.84亿美元的援助。

海地
国名:海地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Haiti)

独立日:1月1日(1804年)

国庆日:1月1日(1804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由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上蓝下红。旗面中央为白色长方形,其中绘有国徽图案。海地国旗的颜色源于法国国旗。镶国徽的国旗为官方用旗。

国徽:图案中间高耸着一棵棕榈树,树上插着一根“自由之竿”,竿顶是“自由之帽”。树前的绿地上有一面战鼓,两旁为战斧、大炮等武器;树两侧各有三面海地国旗和一面三角旗;树后有六支带刺刀的步枪。白色饰带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就是力量”。

国家政要:当选总统勒内·普雷瓦尔,2006年2月当选。

自然地理:位于加勒比海中的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地岛)西部,面积约2.78万平方公里。东邻多米尼加共和国,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西隔风向海峡与古巴和牙买加相望。是东加勒比海岛国,海岸线长1080余公里。全境3/4为山地,仅沿海与沿河有狭窄平原,海地一词就是印第安语中“多山之国”的意思。全国最高峰为拉萨尔山脉的拉萨尔山,海拔2680米。主要河流有阿蒂博尼特河,该河谷地为重要农业区。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830.4万,主要是黑人,约占95%,黑白混血人种和白人后裔占5%,人口密度在拉美国家中位居第一。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克里奥尔语,90%居民通用克里奥尔语。居民中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占80%,信奉新教的占5%,其余信奉耶稣教和伏都教。农村中盛行伏都教。

首都:太子港 (Port-au-Prince) 是著名的良港,人口约100万。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九个省,省下设区。九省为:西北、北方、东北、阿蒂博尼特、中部、西部、东南、南方、大湾。

简史:海地有着苦难而悲壮的历史,自古就一直是印地安人生活繁衍的地方。1492年哥伦布在首次航行美洲时发现伊斯帕尼奥拉岛,即今日的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1502年该岛被西班牙据为殖民地。1697年西班牙同法国签订《勒斯维克条约》,把该岛东部的西班牙属地被称为圣多明各,而西部割让给法国,定名为法属圣多明各。1790年至1803年法属圣多明各黑人爆发大起义,于1804年1月1日起义成功,正式宣告独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共和国,成为拉美大陆最先获得独立的国家。独立后不久,海地因内战出现南北分治的局面,1820年重归统一。1822年海地统治者布瓦耶东征圣多明各成功,将伊斯帕尼奥拉岛东西两部合而治之。1844年圣多明各脱离海地,成为独立的国家——多米尼加共和国。1844年至1915年为海地内乱时期,先后更换了22位统治者。1915年至1934年被美国占领。美结束占领状态后,海地先后由樊尚和莱斯科任总统。1946年海地发生军事政变,迪马瑟·埃斯蒂梅为总统。1950年保罗·马格卢瓦尔上校出任总统。1957年至1986年杜瓦利埃家族实行独裁统治,1986年2月7日,在人民反暴政斗争浪潮的冲击下,杜瓦利埃逃往法国。以原军队参谋长亨利·南菲将军为首的全国执政委员会接管政权。10月19日举行第一次全国立宪议会选举。1987年3月通过新宪法。1988年1月17日马尼加当选为总统,组成文官政府。1990年底阿里斯蒂德当选总统,9个月后被军事政变推翻;1997年至1999年,海地总理空缺,政府陷入危机。

政治:1987年通过的新宪法规定,总统由民主选举产生,任期5年。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拥有行政权。议会为国家立法机构。内阁是政府行政机构,由总理和内阁成员协助总统工作。

经济: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以农业为主。主要矿藏有铝矾土、金、银、铜、铁等。其中铝矾土储量较大,约1200万吨。也有一些林业资源。工业基础较薄弱,集中在太子港,主要有来料加工、纺织、制鞋、制糖、建筑材料等。农业是主要经济部门,但基础设施薄弱,耕作技术落后。全国近2/3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可耕地面积55.5万公顷。粮食不能自给。主要农业产品有咖啡、棉花、可可、大米、玉米、高梁、香蕉、甘蔗等。旅游业收入是外汇主要来源之一。游客大部分来自美国和加拿大。主要海港有太子港和海地角。海地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75%的人生活在赤贫状态下,全国只有20%的居民能用上自来水,文盲率高达80%。

外交:主张民族自决和不干涉原则的外交政策。

海地位于中美洲大西洋西部的圣多明各岛(又叫海地岛)的西半部,原来被强大的西班牙殖民者占领,后来法国打败西班牙,占领了海地。海地人大多是非洲黑奴的后代,世代忍受着殖民者的残酷压迫与剥削。1801年1月1日,海地正式宣布独立,并恢复了印第安人的传统名称——“海地”,其意为“多山的地方”。
一九八二年夏天,一位一年前从海地偷渡到美国的二十六岁女子在佛罗里达迈阿密的一个医院里去世。她的病症和一年前美国医生在洛杉矶男同性恋中发现的数个免疫力丧失和机会性感染的病症相似。在美国男同性恋中发现的上述病症后来被称之为艾滋病。在随后的一两年里,不论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城市,或是在海地本国又发现了不少患有类似病症的海地人。但是和当时在北美非海地人中发现的艾滋病患者不同,所有这些海地患者均未曾有过男同性性行为或静脉注射毒品的经历,大多数也未曾输过血。一时间,海地人中的艾滋病成了困扰研究者的一个大谜。与之相随,许多北美人把海地人与艾滋病联系在一起,甚至划为等号。
在早期的僵尸电影中,更多的背景设定在海地,不光是因为那里的神秘传说,还有就是西方 政府对海地的残酷剥削,


地球资料简介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是正圆,而是有着500万公里的起伏变化,日地距离最远时为15210万千米,在天文学上这个时候的地球处于远日点;最近时为 14710万千米,这时地球处于近日点。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

关于香港的历史资料 香港的历史资料简介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香港的历史:1.早期历史:香港最早是由古代人类在新石器时代来到该地区居住。在清朝时期香港被称为九龙寨,是九龙半岛最南端的地区。2.英国殖民时期:香港在1842年的中国和英国《南京条约》中被割让给英国。此后,香港逐渐成为了英国殖民地,并在19世纪后半叶快速发展成为了繁华的港口城市...

西安历史文化介绍
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由周文王营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

河南的历史简介
这里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以少林武术发源地名扬四海的“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

青海玉树地区历史简介
古为羌地。魏晋南北朝时属苏毗王国,隋称“女国”,唐称“东女国”,元属吐蕃等路宣慰司,唐、宋时为吐蕃地,明属朵甘思宣慰司,明末清初受囊谦王族统辖,隶和硕特蒙古政权,后隶“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通称“玉树25族”,民国初,隶青海办事长官,旋政隶蒙番宣尉使和甘边宁海镇守...

宁夏的历史简介 宁夏的历史的历史介绍
民国十七年(1928年)10月17日,民国中央政府第159次会议决议将宁夏道(即朔方道)旧属八县(即宁夏县、宁朔县、平罗县、中卫县、灵武县、金积县、盐池县和平远县)和宁夏护军使辖地(即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合并建为宁夏省。民国十八年(1929年)01月,宁夏省政府成立,今宁夏银川市为宁夏省会,称...

我国党的历史简介
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年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失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历史简介100字
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创建于1921年7月23日[1],历经多年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和绝大多数沿海岛屿取得全面胜利。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中华民国国军,迫使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澎金马,并在1949年于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至今为代表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在中国大陆实行人民...

广东历史的简介是什么?
广东的历史故事 历史概貌 【简述】 广东,《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也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 广东的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在历史长河中,广州、广东等地名次第出现,逐渐演化成广东省及其辖境。 【先秦以前】 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

西安历史的简介是怎样的?
之所以说它历史底蕴丰厚,是因为它是我国历史上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它也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作为一个如此悠久的城市,我们也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它的历史。西安的由来 西安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早在100多万年前,就有...

贵港市13358649591: 海地历史(加勒比海北部岛国的历史沿革) - 搜狗百科
众克银杏: 亚美利加大陆→中美洲→加勒比海域→海地共和国 海 地 概 况 国名:海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Haiti) 独立日:1月1日(1804年) 国庆日:1月1日(1804年) 国旗:...

贵港市13358649591: 海地语是哪个国家的语言?海地语是哪个国家的语言?
众克银杏: 海地是个国家国名:海地共和国(TheRepublicofHaiti)独立日:1月1日(1804年)国庆日:1月1日(1804年)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由两个平行相等的横...

贵港市13358649591: 什么样的革命是海地革命?
众克银杏: 海地革命是海地黑人奴隶反抗法国殖民统治和废除奴隶制度的革命.海地原为西班牙的殖民地,n世纪又被法国殖民者夺取.法国殖民者的残酷压迫,激起了海地黑人奴隶...

贵港市13358649591: 海地是哪个国家
众克银杏: 海地位于北美洲,美国南部的加勒比海北部,全称为海地共和国.印第安语意为“多山的地方”.面积2.78万平方千米.人口892万,黑人占95%.因此有“黑人共和国”之称.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克里奥尔语,90%居民使用克里奥尔语.货币为古德.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1804年1月1日宣告独立,取国名海地,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

贵港市13358649591: 海地暴动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众克银杏: 是由黑人奴隶进行的.自由黑人和黑白混血种人数不多.不但暴动 群众绝大多数是黑奴,独立运动领导者也几乎全系黑奴出身而具有民族独立意识的英雄 人物,因而暴动比较彻底.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推翻了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它是拉丁美 洲第一个独立共和国,是近代史上第一个由黑人建立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废除奴隶制度 的国家.奴隶们凭借自己的力量,通过武装斗争,打败强大的敌人,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这在历史上还是少见的,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贵港市13358649591: 海地国家历史公园位于哪里?
众克银杏: ·所属国家:海地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2年 ·功能及作用:防御建筑 海地国家历史公园位于海地北部省首府海地角以南约30千米处.海地角是海地的第二大城市.1492年哥伦布曾在附近登陆.1670年法国人在此建立海地角城.18世纪商业繁荣.曾是克里斯托夫统治时代的首都,桑斯苏西宫即是克里斯托夫住过的地方.10世纪法国城堡等名胜也皆存.海地国家历史公园包括西达提尔城堡、桑斯苏西宫、拉米尔斯堡垒,是黑人奴隶获得自由后兴建的第一批用来自卫的建筑.

贵港市13358649591: 海地的旅游业概况如何?
众克银杏: 海地的旅游业为外汇主要来源之一.海地曾是 殖民地,后又有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卖到这 里,因此,至今海地人仍保留着非洲和欧洲 的许多风俗习惯,这些与海地当地的民情风 俗融合,形成为一种奇风异俗,吸引许多国 际旅游者.主要名胜有太子港、海地角等.

贵港市13358649591: 海地位于哪里???地球的哪个位置??
众克银杏: 自然地理:位于加勒比海中的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地岛)西部,面积约2.78万平方公里.东邻多米尼加共和国,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西隔风向海峡与古巴和牙买加相望.是东加勒比海岛国,海岸线长1080余公里.全境3/4为山地,仅沿海与沿河有狭窄平原,海地一词就是印第安语中“多山之国”的意思.全国最高峰为拉萨尔山脉的拉萨尔山,海拔2680米.主要河流有阿蒂博尼特河,该河谷地为重要农业区.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