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人物常识

作者&投稿:致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有关宋濂的文学常识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义乌)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人物简介

宋濂生于1310年十月十三日(11月4日),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敏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 *** ,修道著书。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朱元璋本欲杀戮,经皇后、太子力劝,改为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1381年五月二十日(6月12日),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后谥文宪。

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一般认为宋濂於洪武四年因献诗“自古戒禽荒”一语激怒朱元璋,导致此祸。

明初明惠帝的忠臣,学者方孝孺,少时即师从宋濂。

文学成就

宋濂为文强调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力主义理、事功、文辞三者统一。尤长散文,纪传如《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均能抓住细节,突出性格,渲染无多,感染却深;写景如《桃花涧修契诗序》、《环翠亭记》,简洁清秀,迈似欧阳修。著作计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龙门子》又名《诸子辩》、《潜溪集》、《萝山集》、《浦阳人物记》、《翰苑集》、《芝园集》等。后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其人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

宋濂藏书始於青年时代。当时,他因元末战乱迁居浦江,於青萝山中筑室读书,因名其楼为“青萝山房”。兵祸之后,官私藏书毁损严重,而宋濂因隐居山中,仍能坐拥书城。明祁承汉《澹生堂藏书红》说:“胜国兵火之后,宋文宪公读书青萝山中,便已藏书万卷。”清载殿泗《风希堂文集》卷二《宋文宪公全集序》则说宋濂“始自潜溪徒浦江,得卷氏藏书之富,首推宋濂 ”。

百科
2.宋濂的人物成就
宋濂对于佛、道二氏,尤其对于佛教典籍,也曾潜心研究,并多所汲取。

在天道自然观方面,他借用医家与早期道家所使用过的“气母”即“气者生之母”的说法,认为宇宙的升降运动和四季庶物的欣荣藏息,是“气母”即“元气”运行的缘故。这种“气母”或“元气”,“其出无根,其人无门”,无涯无际,人们虽不能觉察它,但它确实存在。

宋濂认为,理,亦即天地之心,是绝对的,它通过元气而致有万物和运动。自然界所以充满生机,就是因为生生不息的“天地之心”通过元气在起作用。

他认为,求道问学,修养道德,就在于体认和获得这个“天地之心”,而使“吾心”能够“冲然”、“渊然”、“浑然”、“凝然”、“充然”。苟能如此,人便能与天地并运,与日月并明,与四时并行,于是便实现了“君子之道”。

而人所以能体认“天地之心”,则是因为“吾心”本具“太极”,它无大不包,无小不涵,因而能与天地之“太极”感应而“桴鼓”相应,所谓体认“天地之心”,原不过为发抒“吾心”本有的“天地之心”而已。六经的实质就是记录“吾心”所具之理,故六经与“心”同样具有绝对性,“心之为经,经之为心”,如形影不可分离。

此种态度,反映了金华朱学重经史的传统。 对于“吾身之心”,宋濂称之为天下“至宝”,因而人“心中自有圣人”,不劳外慕,关键在于如何去“识心”、“明心”。

而“识心”、“明心”的方法则为不断克除“人伪”,做到“存心”。克除“人伪”之法又在于学,学的内容就是记录圣人之心的六经。

同时,宋濂也曾谈到格物致知,但未论述其具体的方法、步骤,而更热心于倡导佛教破二边的不二法门,以佛教为“人道之门”。因而宋濂之学兼有朱学、陆学的特点,并受佛学的影响。

其学说为元代开始的朱陆合流到明中期王学出现之间思想嬗变的环节之一。 一代文宗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

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刘基赞其“当今文章第一”。纪传如《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均能抓住细节,突出性格,渲染无多,感染却深;写景如《桃花涧修契诗序》、《环翠亭记》,简洁清秀,迈似欧阳修。

宋濂因身居显位,又逢明初开国盛世,其文风淳厚飘逸 ,文章中较多颂扬封建统治、宣传封建道德的内容。有些文章如《阅江楼记》,虽情景畅达,但颇为粉饰之辞所累。

宋濂此类文章,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此外,宋濂因受佛、道影响,部分作品亦有消沉、感伤情绪。

他的文名远播国外,洪武(1368年—1398年)年间,高丽、日本、安南等国使节曾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 个人作品宋濂著作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诸子辩》、《龙门子凝道记》二十四篇、《潜溪内外集》三十卷、《銮坡集》二十五卷、《萝山吟稿》二卷、《浦阳人物记》二卷、《翰苑集》四十卷、《芝园集》四十五卷、《洪武圣政记》二卷、《朝京稿》五卷 等。

还著有《篇海类编》20卷,《洪武正韵》16卷。他曾主编《元史》210卷。

除《洪武圣政记》一向单行及《元史》集体所撰外,其它作品后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亦称《宋文宪公全集》或《宋学士文集》)七十五卷。其中《送东阳马生序》收录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单元。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 宋濂有史才,曾主持编纂《元史》210卷,王祎将其与司马迁相比 ,四方学者称其为太史公。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掩盖了史学成就,据说他青年学习《春秋三传》时,就擅长记忆历史年代;成年后,也喜欢创作人物传记、行状墓志。他在《洪武圣政记》中,改变之前“以古为鉴”来劝谏君主的方法,创造了“以今为鉴”的劝谏方法,他是“以今为鉴”的“资鉴派”,《洪武圣政记》及他的另一部著作《浦阳人物记》,对于有明一代的史学颇有影响。

但宋濂的史学只是他借以宣扬经学的工具,虽然从事历史著述却不想以此名世,宋濂的在《元史》中的创作也不能与其散文、寓言等作品相比。
3.宋濂的个人资料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 *** ,修道著书。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

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

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 宋濂藏书始於青年时代。

当时,他因元末战乱迁居浦江,於青萝山中筑室读书,因名其楼为“青萝山房”。兵炎之后,官私藏书毁损严重,而宋濂因隐居山中,仍能坐拥书城。

明祁承汉《澹生堂藏书红》说:“胜国兵火之后,宋文宪公读书青萝山中,便已藏书万卷。”清载殿泗《风希堂文集》卷二《宋文宪公全集序》则说宋濂“始自潜溪徒浦江,得卷氏藏书之富,首推宋濂 ”。

宋濂藏书之精华,有少数流入清人之手。如北宋本《长庆集》,先后为钱曾、黄丕烈、潘祖荫所藏。

《百宋一廛赋》:“庐山《长庆》,见取六丁;金华太史,独著精灵。”注:“《长庆集》北宋时镂版,所谓‘庐山本’者。

庚寅一炬,种子断绝,唯此金华宋氏景濂所藏小宋本,图记宛然,古香可爱,推稀世珍。”又有宋本《春秋经传集解》、《史记》、《文选》等流入清宫内府,《天禄琳琅续编》有记。

宋濂还曾藏有宋刊《事林广记》,后归广东丁日昌,《持静斋书目》著录。
4.宋濂的简介
(1310~1381)明初散文家,字景溪,号潜溪,浙江金华人。

自幼好学,早年师从散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少负文名,元至正九年被荐为翰林编修,他固辞不就,隐居山中。朱元璋称帝后,任命他为文学顾问、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

洪武二年(1369)奉旨修《元史》,后因涉案被请四川茂州,途中病故,正德时追谥文宪。宋濂推崇宗经。

认为只有孔子之文“才称之为文”,“六籍之外当以孟子为宗,韩子次之,欧阳子又次之”(《文原》),对于违背“温柔敦厚”传统的文章一律采取否定态度。他擅长散文创作,尤以传记文成就突出。

代表作《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文章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宋濂善于抓住一些细节展现人物性格,并通过个性化语言的运用刻划人物,艺术成就较高。他的写景散文数量亦不少,且风格近似欧阳修,文笔清新,写景状物生动,不事雕琢,代表作有《桃花涧修禊诗序》、《环翠亭记》等。

宋濂亲自经历了元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故他的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往往在生动的描述中包含着寓意深刻的哲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

曾受业于浙东大儒吴 莱、柳贯、黄潽。元末隐居于乡里,一度信奉道教。

至正二十年(1360)为朱元璋所征 召,明开国后为《元史》总裁,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明初朝廷“一代礼乐制作, 濂所裁定者居多”,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本传)。

后因其孙宋慎受胡惟 庸一案牵连,全家谪徙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有《宋学士文集》。

道统文学观由来已久,但这里也有区别:以韩愈、欧阳修为代表的唐宋古文家,在 理论上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的工具性,但并不轻视“文”;宋代理学家看到 他们的不彻底性,于是提出“文道合一”甚至“作文害道”的论点,以防文人在“道” 之外又受“文”的诱惑。宋濂的文学思想便是沿着理学家的极端观点。

在《文原》一文 中,他强调了文“非专指辞翰之文”,而是道的“象”即显现,文与道相始终,道在哪 里,文亦在哪里。在其他文章中,宋濂也反复提出“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 (《白云稿序》);“文外无道,道外无文”(《徐教授文集序》)。

以这种理论批评古代作家,就显出非常偏狭的态度。如在《徐教授文集序》中,宋 濂公然提出孟子死后,“世不复有文”;贾谊、司马迁所得的仅是“皮肤”,韩愈、欧 阳修所得的也仅是“骨骼”,只有到了宋代几位大儒,才“得其心髓”,才算得上“六 经之文”。

至于明显不合“温柔敦厚”标准的各种文章,在宋濂看来,更是“非文也”。 “文道合一”论是一种受官方支持立场,这一点可以由《元史》的体例得到证明。

自范晔《后汉书》分立《儒林》、《文苑》两传,以区分经学之士与文学之士,后代官 修正史多沿袭之。《元史》却取消了这种区分,单立《儒林传》,认为“经艺文章,不 可分而为二”,“文不本于六艺,又乌足谓之文哉!”《元史》是奉朱元璋诏命修撰的, 这样做当然迎合了他的意思。

在朝廷正式支持下,这种理论必然给文学的发展带来灾难 性的后果。 宋濂的文集中,大量充斥着美化、歌颂明初统治集团上层人物及表彰贞节妇女的作 品,这大概就是他的“道统”文学的集中表现。

但历史已经获得的进展,即使用强力去 扭转,也还是有困难。所以,就是在宋濂身上,也还是存在两面性。

宋濂在元末与杨维桢交谊甚笃,明初杨氏去世后,他为之作墓志铭,对杨的文学才 能和成就推崇备至,甚至以相当宽容的语气描绘其晚年“旷达”和“玩世”的生活情态, 这和他的严厉的理论颇不谐调。他另外还有一些散文,对生活实际比较尊重,因而在宣 扬某种道德观念的同时,比较接近真实的人性。

如《王冕传》,写出一个元末“狂士” 的精神面貌,开头描写王冕少年读书情形的一节,颇有情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听已,辄 默记。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 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 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冕小儿,恬若不见。 又如《鹿皮子墓志铭》详细介绍陈樵“屏去传注,独取遗经”而自成一家的思想成 就,《竹溪逸民传》写出一个出世高士的形象,由于作者对不同的人物个性能取一种同 情的态度,都写得较出色。

《送东阳马生序》自述早年在贫寒中求学的艰苦,也很真实 动人。 宋濂的散文文辞简练典雅,少作铺排渲染。

但偶尔有些描写的片断,也能写得相当 秀美。各种文体往往各具特点,可以看出变化,不是那么僵板。

总的说来,他的文章风 格具有密吻于道德规范的特征,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和纯熟的技巧,所以能够成 为明初文学风尚的典范。
5.宋濂青少年时求学的艰苦经历对于我们有何教育意义
“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

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 《送东阳马生序》给我们讲述了作者宋濂在求学时期虚心求教和刻苦学习的经历,让人不禁佩服作者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

磨难纵使苦,却能磨人心智。今昔对比,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宋濂身上的宝贵精神吧! 一、《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500字 学乃乐事:学者乐,懂者乐,识者乐,用者乐。——题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如是说。 宋濂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着真理与智慧的一生。

宋濂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多余的钱专门去买书来看,只好四处奔波。借书,看书,抄书,还书……长之以往,所得甚多。

到了宋濂成年的时候,他更是为了拜师请教远赴千里,俯身倾耳而请,一请不得,还要二请、三请,直到老师解答,自己把问题弄懂为止。 这种韧性,这种坚持,比较之下令我惭愧不止,同时也暗自敬佩。

更令人敬佩的是他那种沉醉于学习中的心性。试问:在一群华服子弟中尚能不卑不亢,不移心性的人又能有几个?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也许正是这种对学习的痴迷和热爱支持着他,成就了他“开国文臣之首”的美名吧。 也许因为时代不同,我们和宋濂各自要学习的东西和学习的方式相差许多,可他这种精神却绝对值得我们世世代代流传、借鉴。

对我而言,学习的过程有乐,学会了有乐,理解了有乐,懂得了有乐。当你可以自如地运用时,那更是一件乐事。

在读完全文的一瞬间,我的心中泛起了一丝奇异的明悟,我突然理解了学习这件乐事,理解了宋濂口中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的心中也泛起了由衷的敬佩。

二、《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500字 流光可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题记 夜晚,我在灯下反复诵读《送东阳马生序》,我抚卷,我深思,我感慨。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后辈马生的劝学之文。文中描述了作者宋濂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分为幼时嗜学和加冠求学两个阶段。

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不可屈伸,弗之怠。”的勤奋,“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的尊师重道都十分发人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留下了勤的千古佳话;韦编三绝,铁杵磨针,展示了勤的顽强精神;悬梁刺股,闻鸡起舞,谱写了勤的壮丽诗篇。

学习必勤且艰,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学,这样才能打下坚实基础。

现在的学生,整天都抱怨作业多,学习苦,可现在的学习条件较于古代是多么优越啊!但现在的学生不仅不懂得珍惜,而且荒废学业,走入歧途。有的学生还辱骂老师,与老师较劲,根本不知尊师重道为何物。

这实在是现代教育的悲哀啊!学习必勤且艰,尊师重道,才能让自己在学习生涯中获有所闻。 勤,是奠定成功的基石,是通往胜利的桥梁。

自古以来,多少大学士是因勤才学有所获。作为现代中学生,我们更应勤学好问,尊师重道。

宋濂先生的经历便是最好的印证。 三、《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600字 《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宋濂,读了这篇文章,让我们真切地了解到了宋濂的求学之苦。

比其他,处于当代社会的我们,实在是太幸运了。 宋濂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买不起书,所以去借书,拿回来抄;又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来教他,他便跑到百里之外,向当地有学问有道德的老师去请教。

尽管他每天只有两顿粗茶淡饭,尽管他每天都只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尽管他饱受了风霜之苦,但他却不羡慕有钱的人,而是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学习上,最终成为了一名学识渊博的人。 这个故事感染了我,也激励了我,它同时有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环境多么的恶劣,只要艰苦努力勤奋坚持,就能学到知识。

可是现在,有太多的学生都普遍的认为;自己家中的学习条件差,因而成绩不如学习条件好的学生。这种想法是特别得错误的,片面的,而又愚昧的。

人的学习虽受环境条件影响,但只要肯去克服,恶劣的环境是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这使我想到了‘凿壁偷光’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他出身于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艰苦甚至连书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四处借书看,他很希望能够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于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无法点灯读书,正当他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 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读书,从此,匡衡每晚就借着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了著名的学者。

这是个催人奋进的故事,但同时又印证了那句话:无论环境多么恶略,只要艰苦努力,勤奋坚持就能学到知识,获得成功。 所以,让我们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跨越环境的障碍,打开一片新天地。

四、《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500字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言文,作者宋濂的一举一动引起了我的注意。


高考常考的文学常识?
宋濂(字景濂) 《送东阳马生序》(“序”也叫“赠序”,一种文体) 刘基(字伯温) 《郁离子》 高启(字季迪) 《凫藻集》 (以上三人合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施耐庵 《水游传》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吴承恩 《西游记》》 (以上三部著作与清代《红楼梦》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

谁有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必背资料?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 重点: 语文常识包括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体知识重点掌握的是: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议论的论点、论据、论证。文学常识重点掌握的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知识;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化常识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

8下语文一单元作者的文学常识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3]。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

轩裳圭组文学常识
2. 七上语文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诗人.诗中的海,指的是理想境界;山,指的是重重艰难险阻.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

【初二下册语文文学常识的整理】拜托。。急用
【初二下册语文文学常识的整理】拜托。。急用 要人教版的初中的所有文章的作者,作者简介,出处,文体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什么的。那个可有可无但是文章的作者,作者简介,出处,文体必须要有!!!好的我会追加分的大家帮帮忙我... 要人教版的初中的所有文章的作者,作者简介,出处,文体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什么的。那个可有...

李煜文学常识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贞子、玄真道士、玄贞遁叟。刘禹锡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秋词》《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 字梦得,杜牧 晚唐诗人。 字牧之文天祥 南宋爱国诗人 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苏轼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浣溪沙》《水调歌头》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

江苏省2014年中考复习指南专题八文学名著阅读答案 急求
201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0: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 专题10 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中考命题规律1.考点扫描考点名称 考点热度 (1)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故事片段、主要人物及性格 ☆☆☆ (2)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

语文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苏教版★★★200
5.《〈长征〉节选》是剧作家王朝柱写的,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拍的,课文截取了四个场景,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由人物对话推进作品情节的发展。 6.《枣核》这篇散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萧乾,选自《美国点滴》,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也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索枣核—...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与历史有关
肯定是有关联的,文史不分家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如果说关联最密切的就是语文考察的文言文阅读中古文化常识那一块。 古文化常识中经常会出四个选项让你辨析哪个是错误的举个栗子:我们在历史中会学伯牙,管仲这两个人物,如果你对他们足够了解,就会在做文化常识题时一眼看出“兄弟排行称谓:伯仲叔季”是对的我再举一个...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概括
【作者】傅雷 【国别】中国 【主要人物性格】无 【主要情节】本文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 【写作特色】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点评】《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

太平区19318184356: 语文文许昌常识宋濂字_____,号_______ - ,_____ - 初文学家.著有《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 -
乐正试二维:[答案] 宋濂字 景濂,号 潜溪 ,元末明 初文学家.著有《 宋学士文集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太平区19318184356: 关于宋濂在历史上的介绍有哪些?
乐正试二维: (1310 - 1381)明初大臣、文学家.浙江金华人.元至正九年( 1349年),拒聘国史... 随着明王朝建立,文案事务日益繁多,宋濂历任《元史》总裁、儒讲学士、翰林院学士...

太平区19318184356: 明朝开国功臣宋濂的个人生平是什么?
乐正试二维: 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浦江(今浙江浦江)人,在元末时荐授翰林院编修,他坚辞不受.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他受朱元璋的礼聘,与刘基一起参与谋议,...

太平区19318184356: 明代的宋濂的资料谁知道?
乐正试二维: 宋濂】 (1310~1381)明初散文家,字景溪,号潜溪,浙江金华人.自幼好学,早年师从散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少负文名,元至正九年被荐为翰林编修,他固辞不就,隐居山中.朱元璋称帝后,任命他为文学顾问、江南儒学提举,授太...

太平区19318184356: 明史宋濂中宋濂做的几件事情 -
乐正试二维: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

太平区19318184356: 宋濂有何人格魅力?? -
乐正试二维: “宋濂精神”内涵特征概括为: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经世致用的献身精神和通达融合的创新精神.以经世致用的献身精神为例,宋濂主张一个人要“生补于世,死闻于世”,一生始终将自己与社会结合,以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太平区19318184356: 守信好学的宋濂后来取得了什么成就 -
乐正试二维: 宋濂(1310—1381)明初政治家、思想家,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汉族,浙江人,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等并称为“浙西四先生”.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太平区19318184356: 宋濂取得了什么成就 -
乐正试二维: 宋濂在文学上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

太平区19318184356: 宋濂的资料可以告诉我吗?
乐正试二维: 【宋濂】 (1310~1381)明初散文家,字景溪,号潜溪,浙江金华人.自幼好学,早年师从散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少负文名,元至正九年被荐为翰林编修,他固辞...

太平区19318184356: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宋濂是个怎样的人 -
乐正试二维: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也称宋学士,祖居浙江金华,明初著名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