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成功了吗?

作者&投稿:贝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安石变法成功了又会怎样?~

“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材性愚智不同。富者智识差长,忧深思远,宁劳筋苦骨,恶衣菲食,终不肯取债于人。故其家常有赢余而不至狼狈也。贫者啙窳偷生,不为远虑,一醉之外,无复赢余,急则取债于人,积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填沟壑而不知自悔也。是以富者常借贷贫民以自饶,而贫者常假贷富民以自存。虽苦乐不均,然犹彼此相资以保其生。”这是宋代大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写给神宗皇帝的《乞罢条例司常平使者疏》,旨在请求皇帝阻止王安石变法。 因为在司马光看来,致使贫富分化的不是地主阶级大肆剥削的必然结果,而是人的材性使然,富者聪明能干,他们的财富往往是节衣缩食,苦打苦拼一点点积攒下来的。而贫穷的人,既愚笨且懒惰。他们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打算,只知道喝酒混日子,没钱买醉就急着向富人借,等“滚”到无法偿还时,就卖老婆和子女,冻得饿得快要死了,也不知道痛改前非。所以,富人常借钱给穷人来增加自己的财富,而穷人常向富人借钱以求存活下来,虽然一方是苦一方是乐,但他们彼此需要对方而能生存下来。 由此观点,司马光当然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因为王的变法有着强烈的阶级斗争意味,他的方田均税法拿现在语汇来说,就是搞土地改革,重新丈量国家土地,然后分配给全国人民;青苗法,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国家开银行,将钱借贷给老百姓,以取代民间高利贷;而均输法其实就是由国家来统一调配物资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总之,王安石的一系列变法举措,就是意在打击富人,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进而最终天达到社会均平富的理想状况。王安石在变法中搞阶级斗争,当然让让司马光看不下去,接连给王安石写了三封信,信中道:“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灭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不得息。”他列举实施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很明显,司马光指责王安石“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等,都是在帮助官僚富人说话,也就是为那些既得利益者代言。因为,他认为,这些人是国家稳固的根本。而王安石有着强烈的拯救天下苍生于困顿之中的贤臣名相情怀,代表的又是贫下中农、无产阶级,当然不同意司马光的观点,遂回复:“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后来两人完全绝裂,司马光跟皇帝辞职,隐居洛阳专心编纂《资治通鉴》。 一千年过去了,今天回过头去看司马光同王安石之间的变法与保守之争,谁更有远见,谁更符合社会现实发展,答案或已不言自明,因为,阶级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从来就没消灭过,也从来没有一个阶级真的通过斗争把另一个阶级消灭掉,斗争的结果就是,王家原是地主,通过斗争现已成为贫农;李家原是贫农,通过运动现已成为资本家。所以,胡适就不赞同他的安徽老乡陈独秀的阶级斗争说,他觉得那样太血腥,必然引起仇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他主张温良的社会改革。在文化的教化和政治的变革中,一劳永益地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社会最终的和谐。 那么,王安石错了?未必,最起码他的出发点是纯正的:想改革,以求强国富民。这一点无可非议,可是他的改革失败了,究其原因有很多,有的说是因为地主阶级太强大,有的说是因为王安石领导的改革派内部不团结,有的说是因为宋神宗最后不支持改革,也有的说王安石还不具备领导无产阶级起来斗争的能力。也许这些看法都有道理。但我不想循着这个方向探究下去,设想一下,如果王安石改革成功了又会什么样?真的会像他所理想的那样,社会均平富,不再有剥削现象的发生,老百姓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王安石生活在一个封建独裁的社会里,他自己十分迷信独裁的权力,阶级斗争必然会演化为权力斗争,最终结果就是一群既得利益者倒下了,另一群人成了既得利益者。法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阿兰·图雷纳就认为,在国家占有统治地位的意志主义的社会中,社会运动往往是为了反对国家精英而进行社会改造,同时,社会运动的结果又使主要的社会力量形成其自身的精英集团,并在最后演变成为享有特权的统治阶级。 而王安石根本就没看到这一点。

宋朝将国富民强,对外能打击入侵势力,甚至能灭辽、灭夏,从而完成在版图上的大一统,对内将解决冗官、冗兵和冗费的问题,为大宋扫除外忧内患,最终让大宋的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推动手工业和制造业的进步,说不定能让中国步入商品经济社会。

北宋一朝在经济上是非常发达的,但是却一直处在内忧外患之中,由于开封城地处平原,无天险可守,因而必须在附近屯以重兵,在对外打仗虽然是胜多负少,但是每次一输就要大出血,每年大宋都要给西夏和辽国岁币,加重了朝廷的负担。

而在内部三冗问题的出现导致了朝政入不敷出,阶级矛盾尖锐。王安石变法就是基于这一现实而发起的,王安石被称为千古第一改革家,他的很多措施都有针对性,如果他的变法能够成功,那么将会一改整个大宋的风气,将士英勇善战,官吏勤政爱民,人民也不会流离失所。

成功之后以经济的发展再一次带动社会的变革,让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在思想的推动下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如此循环往复,北宋不会被金人所灭,这一盛世继续延续下去中国也不会有今年的百年国耻。
王安石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三冗问题,从而实现国富民强。但是王安石的部分措施却过于激进,引起了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他的有些措施就是均富以济贫,消灭了很多中小地主,反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嘉佑八年(1063年),赵曙继位,称为宋英宗。这时的宋王朝,由于大官僚、大地主的兼并和剥削越来越严重,民不聊生,农业萧条,田赋收入没有保证,而政府的财政支出却成倍增加,外加每年付给辽和西夏大量银绢,国家财政出现了危机。尤其是辽、西夏不断袭扰宋境,而宋军在防守边境的战争连连失利,丧失了大片国土。宋朝的统治面临着危机。

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病逝,由19岁的赵顼继位,称为宋神宗。神宗赵顼从小就立志要富国,要收回被辽、西夏夺去的大片国土,以雪宋王朝的耻辱。可是,谁能辅佐年轻的神宗皇帝成就这番大业呢?依靠元老重臣吧,神宗觉得不行。这些元老重臣中的许多人,当初曾经支持过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也干过一番事业,可如今,他们年大位高,财产多了,一个个变得暮气沉沉了。而王安石,有才能,有朝气,主张富国强兵,立志变法图强。神宗认为,王安石能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抱负。宋神宗起用了王安石。

王安石,宇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生于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冬天。他的父亲王益,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吏,由于家乡没有田园宅第,所以他在哪里做官,就把家属带到哪里,他从小随父四处迁徙,他父亲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品格,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体察了民间疾苦。17岁那年夏天,王安石随父亲来到江宁府(今南京市),他就醒悟到,时光是永远前进不停的,人在少壮时如不立定正确方向,一辈子都会一事无成。这时,他决心一意钻研学术,并以古代的契和后稷作榜样,争取将来名垂史册。

王安石22岁时考中进士,以后就在地方上做官。27岁那年被任命为鄞县(今浙江宁波市)知县。这年,鄞县是个大丰收年。王安石劝导农民兴修水利,疏通河道,修筑通衢,把鄞县治理得有条有理。第二年,在青黄不接的春季,他把官仓的存粮借给农民,秋收后按官定的利息偿还官府。后来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最初就是从这里孕育的。

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被调到京城任三司度支判官,执掌财政大权。自从当了京官以后,他接触的官员多了,对朝廷的症结看得更清了。大权在握,王安石产生了改革政治的想法。他向宋仁宗赵祯上了近万言的奏疏,即有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了变法的主张。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没有引起宋仁宗的重视。

宋神宗赵顼是个有抱负的皇帝,有些治国的想法和王安石接近,因此他起用王安石辅佐自己实现富国强兵的抱负。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基本主张是富国强兵,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这时,宰相曾公亮年过70,遇事模棱两可,是个滑头。宰相富粥,因循守旧,见行新法便装病求退。参知政事(副宰相)唐介、赵抃都反对变法。唐介四月死去。赵抃难以阻挠变法,暗地叫苦。当时有人讽刺说:五个执政者王、曾、富、唐、赵是生、老、病、死、苦。神宗和王安石不能依靠曾、富、唐、赵这些人变法。二月下旬,神宗特别下令设置的制定三司条例专门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建立。神宗任命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与王安石同领其事,实际上由王安石主持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工作。王安石还任用吕惠卿、曾布、章敦、苏辙等新人作为变法的助手。

王安石和吕惠卿等人一起制订新法,颁布天下。新法的主要内容有:一、青苗法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以较低利息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秋后偿还,使农民避免地主豪绅的高利贷盘剥。二、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民户按贫富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地主、官僚也要交钱。三、农田水利法政府奖励各地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四、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的好坏、多少规定纳税的数目,官僚、地主不得例外。五、保甲法政府把农民按户组织起来,每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由地主充当保长、大保长和都保正。每家有两个以上壮丁,就要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练兵习武,维持地方治安,战时编入军队打仗。

新法实施以后,收到了显著成效。全国兴修水利1万多处,灌溉的土地达3600多万亩,人民得到了好处,国家增加了收入。在与西夏的交战中,北宋取得了开国以来的首次胜利。这就是著名的熙河大捷。大捷传来,皇宫内外一片欢腾。神宗亲自召开庆功宴会,他还将自己身上的玉带解下来赐给王安石。王安石变法进入了全盛时期。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招来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天下大旱。守旧派把自然灾害与王安石变法联系起来,硬说是变法触怒了老天爷。国丈向经、国舅曹佾、神宗的弟弟嘉王赵頵以及高太后、曹太后,对王安石的新法群起而攻之。福建人郑侠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宋神宗。郑侠指着图说:“流民扶老携幼,流离失所,困苦之状,皆因王安石变法造成的,只要停止变法,罢免王安石,天就一定会下雨。”高太后、曹太后流着泪说:“王安石乱了大宋天下!”神宗见了两位太后的样子,方寸全乱了,他下令免去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让其回家休养。

宋神宗免了王安石的职,但他并不愿废除新法。神宗将王安石举荐的吕惠卿提升为参知政事。吕惠卿已不是过去的吕惠卿了。他看见神宗势单力薄,再也不肯为推行新法卖力了。他想的是给自己留条后路。吕惠卿怕王安石重返朝廷搞变法,他设计了阻止王安石重回朝廷的诡计。一天,吕惠卿将王安石以往给他的一封私人信件送到神宗手里。他指着信上由他加了圈的“不要告诉皇上”几个字说道:“有什么不可以告诉皇上的呢?这不是瞒上欺君么?”听了吕惠卿的话,神宗的心凉了。他决定以后再不任用王安石。最后,神宗亲自领导变法,但他抗不住保守势力的进攻,步步退让,新法名存实亡。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逝世。高太后执政后,任司马光为宰相,新法被逐条废除。王安石得知后,感慨不已,大约一月后就去世了。终年66岁。

没有 受到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

没有 因为有一些朝庭势力阻挠

好象是没有吧

痴心妄想


同样都是变法失败 后人为什么对王安石和张居正评价完全不同
熙宁元年 (1068年) , 王安石调入京师后, 主持变法。此时宋神宗对变法充满了幻想, 因此在变法初期对安石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使改革得以逐步展开。但是, 随着反对派声势的高涨, 神宗对安石的不信任日益增加, 对变法也动摇起来。同时, 宋神宗威力牵制王安石,把司马光、冯京、文彦博等反对派留在朝中...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会失败
王安石变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与赞同,于是开始大力变法,但是最终变法以失败告终。整观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就能看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那么王安石变法的性质是什么呢? 王安石变法旨在解决封建王朝与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从而解决整个国家级 *** 的财政问题。王安石变法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法,理财方面推行了青苗法,均...

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司马光曾经多次上书皇帝取消新法。同时改革的最主要支持者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动摇,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出任宰相,彻底废除新法。平情而论,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也不能完全推到守旧派反对上,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得检讨。(一) 变法事先缺乏宣传,导...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以失败而告终?
变法的内容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限制了他们对农民的剥削,打击了他们的经济特权,因此他们纷纷向神宗递上奏章和文书,攻击变法。这因此成为导火线。在进行变法前,王安石为人刚愎自用,未能接纳保受派的意见,使司马光等旧党大臣群起抨击,遂使新政的推行,倍觉困难。而王安石的变法中,朝臣认为新政...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
王安石变法,重在财政与军事,但他却忽视了变法稳健推进所需要的前提,那就是吏治。要想把制定的政策措施有效地实施下去,必须要有一个由上下层官员组织构成的监察管理系统。就拿变法中的青苗法来说,本意就是为了使农民度过天灾或欠收的难关,同时又可以盘活国家的资源,一举两得,利国利民,但由于缺乏...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处于“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良好用心,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决心两度罢相,不避艰险,推行新法,结果,劳心费神,事倍功半,不但没有取得变法的成功,反而在众多大官僚的反对声中,在自己阵营不断的内讧和分裂中,在宋神宗的疑虑和以贤德著称的曹皇后(仁宗妻)、高皇后(英宗妻)、向...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司马光、苏轼、张方平等人激烈反对新法,是因为他们深信王安石变法会毁掉赵宋王朝。他们对王安石本人的才华和能力,都没有恶评,但对其变法,则持不同意见。6.运气等偶然因素。且不说,如果没有“熙河之役”,没有永乐城的惨败,如果神宗能够多活二十年,如果王安石独子王?没有意外早逝,安石没那么早...

王安石变法后为什么会导致 “今桑麻失利”?
材料出自宋人《京本通俗小说》: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 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

王安石是功是过?聚焦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籍贯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学历进士及第,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参知政事—宰相,主要成就:熙宁变法;著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王安石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的学历是进士及第,这个学历是很高的,是全国过五关斩六将,披荆斩棘的学生们来到京城,由政府高官亲自监考,亲自出题,考中之后,...

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为何还被说是奸臣?
“王安石变法”初衷是好的,但过程和结果弊端极大 北宋传至宋神宗时期,虽然表面上仍是一派繁荣,但实际上已经是积贫积弱,朝廷内外危机四伏,急需改革挽救局面。王安石早在嘉佑三年(1058年)进京述职时,便曾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的提出了变法主张,但未被宋仁宗采纳。直到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

呼和浩特市15198382359: 王安石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
臧怎消痔: 恩,是失败了,王安石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绝对正确

呼和浩特市15198382359: 北宋王安石变法有没有成功?
臧怎消痔: 没成功!

呼和浩特市15198382359: 王安石变法 和张居正变法 是成功的 还是失败的? -
臧怎消痔: 虽然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变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都由于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招致了他们的反对,变法内容也基本被取消,所以说都是失败的.

呼和浩特市15198382359: 王安石变法取得哪些成效?为什么最后失败了? -
臧怎消痔: 作用: 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去多水利工程,不少皇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极贫积弱的局面. 原因: 1.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2.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3.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当政,新法被废除.

呼和浩特市15198382359: 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最终为什么会失败? -
臧怎消痔:[答案] 3点. 1,所有改革都是利益的再分配,所以必定会侵犯既得利益者.所以只有商鞅,张居正等的霸道铁腕政策才能成功,其他基本都失败了. 2,用人不行.上面下来好的东西,找不到合适的执行者,反而变成了坏事.王安石变法的执行者一直为人诟病 3,...

呼和浩特市15198382359: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要变法,变法的内容是什么,结果是什么,成功还是失败 -
臧怎消痔:[答案] 背景: 内忧---土地兼并农民生活困苦;阶级对立,农民起义不断 外患---辽、金与西夏的威胁王安石变法 1.理财: ⑴青苗法---内容: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者种子给农民,收获后收20%利息偿...

呼和浩特市15198382359: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最大的不同是? -
臧怎消痔: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都是地主阶级改革,不同的是前者是政治改革,后者是经济改革.①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

呼和浩特市15198382359: 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臧怎消痔: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中、上级官员、皇室减少了一些特权,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农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封建国家也加强了对直接生产者的统治,增加了财政收入.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最终被罢废.

呼和浩特市15198382359: 北宋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了?变法失败是导致北宋灭亡得更本原因么... -
臧怎消痔: 一、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⒉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执行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⒊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4.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变法不可能成功.二、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的腐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