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镜有什么特点

作者&投稿:独孤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代仿汉青铜镜有什么特点~

首先汉朝的青铜镜种类很多,汉代青铜镜中,四神规矩镜是最熟悉的品种。规矩镜整齐严谨的布局,镜身上有纹饰,铭文.参考:昆明日报 市民用自家轿车换来汉代青铜镜 来源:《考古》1986年第7期也有相关介绍:汉代青铜镜管窥
两宋时期,青铜镜发展愈加实用化、民俗化。宋代铜镜,其代表往往是民间私造镜而非官造镜。基于这一点,宋代青铜镜与前代相比较,首先发展变化的就是铸镜地点的普遍化,青铜镜本身也具有了很浓郁的民俗特点。从纹饰上来看,多选用来自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题材,宋代铜镜因多实用于生活,镜体比较轻薄,镜钮小或无钮。纹饰民俗化特点显著。也因多为民间私铸,质量参差不齐。另外请见各省编辑的铜镜文献:《浙江出土铜镜》(1987版),《四川出土铜镜》(1960版),《中国铜镜图集》(1984版)等
希望有助于你的问题研究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铸造和使用铜镜­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历史考证。正如某些发明创造被归功于黄帝一样,古人也将铜镜的制造和使用说成起始于黄帝:“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轩辕黄帝传说》)。“饶州俗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石上常洁,不生蔓草”(《述异记》)。上世纪70年代,甘肃广河齐家坪和青海贵南承马台的齐家文化墓葬中先后出土了两面铜镜,齐家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000多年,距今约4000多年,属原始公社的解体时期。由此可见,齐家文化铜镜应属铜镜的初起形式。
  如果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算得上铜镜发展史上三个最重要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是一个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是中国古代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铜镜的铸造中心由北开始向南迁移的重要时期。
  总体而言,战国时期的铜镜特点是形体轻巧,纹饰精致,线条流畅。镜形以圆形为主,偶见方形,多为弦纹钮。纹饰结构从初期的单纯地纹,后在地纹上增添主纹饰,到战国中晚期还出现了透雕(镂空)、金银错、嵌玉、彩绘等工艺的铜镜。
  到了战国中期,铜镜的种类繁多。铜镜的纹饰也有所变化,如花叶镜中的叶纹镜从简单的三叶、四叶到八叶,还出现了云雷纹地花瓣镜、花叶镜。四山镜的山字由粗短变得瘦削,在山字间配有花瓣纹、长叶纹、绳纹,相当繁缛。还出现了五山镜、六山镜。这时出现的镜类有菱纹镜、禽兽纹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金银错纹镜、彩绘镜等。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铜镜,以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普遍,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镜形基本为圆形,半圆形钮为主,也出现了一些伏兽形钮,纹饰表现手法为平雕、线雕和浮雕。汉代铜镜上开始出现铭文。纹饰种类上主要有西汉的蟠螭纹、蟠虺纹、草叶纹、规矩草叶、规矩蟠螭纹、百乳纹、四乳四虺,以及“日光”、“昭明”等以铭文为装饰的铭文带(指有铭文的部分)镜。
西汉晚期王莽至东汉早期,出现了四乳禽兽纹、多乳禽兽、四神规矩纹等,这期间主要产自浙江绍兴的画像镜、半圆方枚神兽镜是其中佼佼者,其工艺以高浮雕为主,刻划极为精细、纹饰内涵丰富,多有铭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之后还有连弧纹、变形四叶纹、龙虎纹和夔凤纹等,纪年铭文亦开始流行~

  中国古代铜镜主要具有三大特点:

  1.铸造技术精巧

  一般铜镜在铸造时,多采用“开放式”和“合铸式”两种方法。“开放式”就是只有一块镜范,无注口和注沟,铸造时镜范平放,由上倾入溶液。在考古发掘中经常见到的是“合铸式”,即每镜有两块陶范,镜背范上雕刻花纹,中央刻有铸镜钮的凹部,并用与范同质的粘土作一短细的棒形的“沙芯”,横嵌在镜范的中部。镜面范刻成凹形平面,然后将两范合而为一。铸镜时将注口向上直立,慢慢注入铜溶液,待溶液冷却后,取出铸造好了的镜子,经过研磨就可以鉴容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过细腻精美的楼空花纹铜镜。这种铜镜是采用分铸的方法,把镜面和镜背纹饰分别铸造,再夹合在一起。这种复合铜镜,战国以后就基本绝迹了。清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对宫内收藏的古镜正面多进行了处理,以达到重新鉴容的效果。其中一部分古镜面就采用了复合的方法,重新铸一镜面,研磨好后,再粘附在古镜正面。当然这种复合镜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复合镜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我国古代工匠在生产实践中,对冶炼和铸造铜镜的技艺不断地进行总结。早在《周礼·考工记》中就记载了制作铜镜的合金比例:“金锡半谓之鉴隧之齐。”即铜50%,锡50%,是铸镜的合剂。这篇宝贵的文献,多数学者认为是战国时期的著作,但应该说也包含了商周以来青铜器铸造经验的总结。

  战国以后,工匠们更是不断探索、实验。根据近代学者们化学分析,各种铜镜的合金成分,因其出产地域和时代的不同,铜和锡的比例有很大的差异。从战国开始,铜镜合金中普遍含有铅。铅加入合金后,使铜镜铸造的质量得到了提高:铅使得合金溶液在铸范中环流得特别良好;铅可使铸出品的表面异常匀整;可以利用铅在凝冷时不会收缩的特性,使铸造出来的镜背花纹特别整齐清晰;铅可以减少铜、锡合金溶解时极易发生的气泡,避免砂眼等毛病的产生。

  汉代透光铜镜的发明是铸镜工艺的又一里程碑。透光镜发明于西汉时期,外形与普通镜一样。但当光线照在镜面上时,镜面相对的墙上,会反映出镜背花纹和铭文的影像,古人称之为“幻镜”。中国古代学者早就发现了透光镜的透光效应。《太平广记》记载:隋王度所得到的古镜“承日照之,则背上文画墨入影内,纤毫无损”。宋代周密《云烟过眼录》、沈括《梦溪笔谈》、金代麻九畴《赋伯玉透光镜》诗、明代郎瑛《七修类稿》、清代郑复光《镜镜(铃)痴》等,对透光镜都有记载和研究。解放以后,首先在上海发现了两件透光镜,并经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复制成功,终于揭开了“幻镜”之谜。研究表明,铜镜透光是铜镜在冷却和加工研磨镜面的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所致。在铸镜时,镜薄处先冷,厚处后冷,而铜的收缩性大,使镜面各部分出现了与镜背图文相对应的凸凹不平和曲率差异,从而造成了图文虽然在背面,镜面却隐然有些迹象。所以一经日光照射,背面的纹饰就会反射出来。

  2.造型多样,使用巧妙

  铜镜多为圆形,方形次之。唐宋时期,随着铸造技术的发展,铜镜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圆形和方形的制式,根据使用、装饰等的要求,铸造出了带手柄镜以及八菱形、菱花形、八弧形、四方委角形、圆角方形、亚字形、云板形、鸡心形等铜镜。至于宋代受祟古风尚的影响,铸出的仿古鼎形、仿古钟形铜镜,更具时代风格。

  中国古代铜镜的大小千差万别,但大体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小型铜镜尺寸一般在3厘米~8厘米,它们均小巧轻薄,用绹绳系于腰间,随身携带。中型铜镜尺寸在10厘米~39.4厘米,它们多厚重精美,使用时或悬挂在墙壁上,或置于镜台上,用毕还有考究的镜奁存放。晋朝画家顾恺之在著名的《女史箴图》中,对使用铜镜有着细致的描绘:画左边坐着一个男子,对着一座镜台,后面一位妇人拿着梳子替他梳头。右边还有一个男子,正在微仰着头,对着另一面镜子,镜子里映出其面目。画中镜台为落地式,支杆插入镜钮中,镜台中部尚有托盘。人物身旁放置有镜奁等物。1986年江苏省在文物普查成果展览中,展出了一面汉代铜镜,其钮中插一铜质支架,与顾恺之《女史箴图》中的镜台是一样的。由于这类镜台形体小,所以常用贵重材料制作,三国至南北朝的文献中就记载有“纯银镜台”、“玳瑁细镂镜台”、“玉镜台”等。还有一种放置于桌案上用的镜台,工艺效果特别考究,但时代偏晚。因为宋以后,坐具较前增高,一桌二椅的陈设渐次定型化,出现了高镜台这种家具,类似近代的梳妆台,镜子用架固定摆放在上边。大型铜镜,就是我们所说的穿衣镜,多是皇宫和王侯显贵家中的陈设。古史中关于这类铜镜的记载很多,最容易使我们联想到的是《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威王纳谏的故事。文章开头便说:“邹忌修八尺有余,身体昳(音yi)丽。朝服衣冠窥镜……”邹忌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对镜打量自己的形貌。据记载秦咸阳宫曾有大方镜一块,宽4尺,高5尺9寸。魏晋到隋唐间,也曾铸造特大的铜镜。晋灭吴之后,有一位大文学家陆机由吴入洛,在仁寿殿前,也看到一座大方铜镜,高5尺多,宽3尺3寸。人站在院子里,就能把全身都照得非常清晰。后来又有一个在北方称霸的胡人石勒,他宫里安放着一座大镜,直径足有二三尺,下面有纯金盘龙雕饰的座子。隋炀帝在扬州迷楼过着荒淫无耻生活的时候,有一个佞臣叫王世充,因为进献了一座铜镜屏,讨得炀帝的欢心,被提拔到江都通守的重要职位。唐中宗李显,在他做皇帝的时候(公元706年一709年),也曾命令扬州的铸镜工厂,铸造方丈大镜,另制作一根铜柱,嵌上许多金花银叶,把这方丈大镜安顿在楼上置于宫苑中。中宗骑着一匹骏马,对着这座宝镜,照看自己骑在马上的雄姿,非常得意。(以上见《古今图书集成·考古典》第二百二十七卷引陆士衡文集、邺中记、河洛记及朝野佥载)。但这类大型铜镜的实物,我们却有很长时间难觅其踪。直到1980年山东淄博大武公社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出土一件西汉武帝前后的长方形夔龙纹多钮大铜镜,才使我们见到了大型铜镜:镜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背部有五个环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每一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背又饰有夔龙纠结图案,卷曲交错自如。这件大型铜镜大概要用柱子和座子加以支撑,镜背面和边上的钮可能就是与柱子和座子固定时用的。

  铜镜不但要时时擦抹干净,而且还得常常去磨光,才能够保持光亮如新,照出影像来。磨镜在从前是一种专门职业,和现在磨刀剪的工匠们一样。操这项职业的人,手里拿着长约5寸、阔2寸5分的几块铁片,好像拍板的模样,沿街敲打着,妇女们听见后,即可出来磨镜,这叫做“惊闺”(见《事物原始》)。古代绘画作品上就有描绘这一景况的:画中磨镜者蹲在地上俯身于磨镜石上磨擦铜镜,一妇人手捧铜镜立于一旁等候。1982年7月,在四川彭山县亭子坡南宋虞公著夫妇合葬墓中,出土了一件磨镜砖。砖为细泥灰陶质,呈圆形,直径26厘米,厚3厘米,磨面光滑平整。据发掘报告称,出土时砖的磨面上尚残留有少许墨色粉末及水银细粒,砖背面凿有由外到里的三条方向相同的弧形斜面棱槽,长7厘米~9.厘米,宽6厘米~7厘米(《南宋虞公著夫妇合葬墓》,《考古学报》1985年第3期)。

  3.装饰华美

  铜镜上的纹饰雕刻手法多种多样,无论是线雕、平雕、浮雕、圆雕、透空雕,都显得非常细腻生动。

  纹饰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从几何纹饰到禽鸟花卉,从神话传说到写实图案,天上人间,人神杂陈,动物植物,交织并列,构思巧妙,包罗万象。早年绍兴出土、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汉代“伍子胥画像镜”,就是一件绝好的作品,镜背四乳分成四区环绕配置图案。第一组有铸铭“越王”、“范蠡”,二人席地而坐,相对交谈,表现范蠢在出谋划策,让越王勾践使美人计;第二组为着长裙的二女,有铸铭“玉女二人”,表现越王以玉女二人贿赂吴太宰伯嚭(音pi);第三组铸铭“吴王”,吴王坐在幔帐中,左手微举,表现吴王听信太宰伯嚭的谗言,决定将伍子胥赐死;第四组一人须眉怒竖,瞪目咬牙,手持长剑置于颈下,铸铭“忠臣伍子胥”,表现伍子胥被逼自刎。整个图纹采用浮雕手法,形态生动,惟妙惟肖,概括性极强。

  早在商代,工匠们为了增强青铜器的装饰效果,就已经掌握了嵌赤铜工艺。春秋战国时期,金属细加工中的错金银、嵌红铜、嵌松石等技术更为精湛,用红铜、金、银的丝或片以及松石,嵌入器物内,镶嵌成不同的纹饰和图案。现已出土了许多这样的铜镜。四川省涪陵出土的“嵌松石透纹方镜”,镜背为四夔形,葬身有鳞纹及细致的短线条,夔纹之间填人绿松石。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的“金银错虺龙纹镜”,在钮座与边缘之间有六个虺龙缠绕,龙体有“金银错”花纹。边缘为一交叉涡纹带。嵌入的金银丝细如毛发,工艺极为精密,可谓巧夺天工。它既是优美的工艺佳作,又用艺术纹饰表达了祈福的含义。

  总之,古代铸镜工匠,在长期的生产中,不断积累铸造铜镜的经验,使技艺达到了娴熟的水平。他们用智慧和创造才能,创造出的许许多多精美绝伦的铜镜,使今天的人们在欣赏和研究这些精湛的艺术品时,不能不为古代的灿烂铜镜文化而赞叹。

特点就是,它是青铜做的……

1、铸造技术精巧
  一般铜镜在铸造时,多采用“开放式”和“合铸式”两种方法。“开放式”就是只有一块镜范,无注口和注沟,铸造时镜范平放,由上倾入溶液。在考古发掘中经常见到的是“合铸式”,即每镜有两块陶范,镜背范上雕刻花纹,中央刻有铸镜钮的凹部,并用与范同质的粘土作一短细的棒形的“沙芯”,横嵌在镜范的中部。镜面范刻成凹形平面,然后将两范合而为一。铸镜时将注口向上直立,慢慢注入铜溶液,待溶液冷却后,取出铸造好了的镜子,经过研磨就可以鉴容了。
2、别具特色
  造型多样,使用巧妙,铜镜多为圆形,方形次之。唐宋时期,随着铸造技术的发展,铜镜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圆形和方形的制式,根据使用、装饰等的要求,铸造出了带手柄镜以及八菱形、菱花形、八弧形、四方委角形、圆角方形、亚字形、云板形、鸡心形等铜镜。至于宋代受祟古风尚的影响,铸出的仿古鼎形、仿古钟形铜镜,更具时代风格。
  中国古代铜镜的大小千差万别,但大体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小型铜镜尺寸一般在3厘米~8厘米,它们均小巧轻薄,用绹绳系于腰间,随身携带。中型铜镜尺寸在10厘米~39.4厘米,它们多厚重精美,使用时或悬挂在墙壁上,或置于镜台上,用毕还有考究的镜奁存放。大型铜镜,就是我们所说的穿衣镜,多是皇宫和王侯显贵家中的陈设。
3、装饰华美
  铜镜上的纹饰雕刻手法多种多样,无论是线雕、平雕、浮雕、圆雕、透空雕,都显得非常细腻生动。 纹饰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从几何纹饰到禽鸟花卉,从神话传说到写实图案,天上人间,人神杂陈,动物植物,交织并列,构思巧妙,包罗万象。早年绍兴出土、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汉代“伍子胥画像镜”,就是一件绝好的作品,镜背四乳分成四区环绕配置图案。第一组有铸铭“越王”、“范蠡”,二人席地而坐,相对交谈,表现范蠢在出谋划策,让越王勾践使美人计;第二组为着长裙的二女,有铸铭“玉女二人”,表现越王以玉女二人贿赂吴太宰伯嚭(音pi);第三组铸铭“吴王”,吴王坐在幔帐中,左手微举,表现吴王听信太宰伯嚭的谗言,决定将伍子胥赐死;第四组一人须眉怒竖,瞪目咬牙,手持长剑置于颈下,铸铭“忠臣伍子胥”,表现伍子胥被逼自刎。整个图纹采用浮雕手法,形态生动,惟妙惟肖,概括性极强。


各个时代铜质的铜镜有什么特点?
1. 早期铜镜 在远古时期,人们使用水来照面,随着铜器的发明,人们开始使用铜盆盛水来映照自己的形象。早期的铜镜较为简陋,主要是以圆形为主,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钮。2. 商周铜镜 商代和西周的铜镜均呈圆形,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

博物馆里的的铜镜都只展示背面,从不正面示人,这是为何?
首先,在古代会用来随葬,所以正面是不会轻易示人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因为镜子的正面千篇一律,没有什么特点可展示的啊!1.镜子是随葬品 在古代,很多人去世的时候都会放一些随葬品。而且物品的种类、数量、摆放方式都是有说法。其中铜镜就是一个必备的物品,但镜子的摆放并不是简简单单随处一放,...

博物馆里展出的古铜镜都是背面,从不展出正面,有何缘由?
战国时候的铜镜背面是镂空的,这种铜镜被称为镂空复合镜,也叫透纹镜或透雕镜。镜的正面和背面是分别铸造后合在一起的,凸显了精湛的铸造技术和高超的复合工艺,是战国镜中的翘楚,可惜,这种工艺在战国后绝迹了。直到唐时,铜镜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锡被用在了制作工艺上,镜面更银亮,而且造型上...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铜镜?
汉代铜镜 汉代铜镜式样丰富,制作精巧,是继战国以后又一次大发展,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之珍品。当时,政府设有管理铜镜制作的官员,因此汉代生产的铜镜最多,传世最多,种类最丰富。具有体薄、平边、圆纽、圆形、柿蒂纹组座的特点。不过装饰花纹却程式化,由纽座的放射式到轴对称,由平面到浮雕,边缘更为...

各个时代铜质的铜镜有什么特点?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又称青铜镜。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铜镜的发展分为不同阶段,各时期铜镜也不尽相同,下面为大家详解不同时期铜镜的都有哪些特点。商周铜镜 商代铜镜均为圆形。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称桥形)钮。

【科普】丨宋代铜镜的类型与特点
八卦镜宋代最流行,而唐代和金代的状况则相反。神仙人物故事镜中,宋代更倾向于王质等故事,而金代则有其他题材。随着考古资料的积累,对宋代铜镜的研究将更为深入,有望弥补历史研究的不足。宋代铜镜的丰富多样和独特特点,为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提供了重要窗口。(来源:东方收藏网)

古代铜镜能当镜子照么?怎么照?
铜镜产生早期,因为造价较高和制造限制,只有皇宫贵族才可以使用,直到唐宋时期,铜镜才开始平民化。铜镜有四千年的发展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铜镜,都具有那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包括文饰、铜质、型制、锈色、厚薄、铸造特点等时代特征。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

简述汉代铜镜的艺术特点
汉代铜镜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生动的造型、丰富的装饰、精湛的工艺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首先,从造型上看,汉代铜镜形式多样,既有圆形、方形等基本形状,也有借鉴自然形态的镜形,如葵花形、菱花形等。这些造型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富有动感,显示出汉代艺术家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热爱。其次,...

汉代铜灯与铜镜的设计特点
汉代铜灯与铜镜的设计特点是很精致,装饰物很多、制品出神入化。汉铜灯以出土文物‘长信宫灯’为代表,整体以跪坐宫女为形,宫女右手掩灯罩(罩可开合),左手略上抬伸向前方,灯罩内置烛台放蜡烛,蜡烛燃烧的烟尘通过宫女右手长袍袖口排出。铜镜更精致:镜一面打磨光滑可鉴人,另一面中间为纽,可穿绳挂...

铜镜怎么照人
在唐宋之前,没有带手柄的铜镜,因为照镜子的人地位都比较高,有专人帮他(她)举着镜子。而唐宋以后,由于镜子开始在平民中使用,人们需要自己拿着镜子,因此渐渐出现了带手柄的铜镜。铜镜有四千年的发展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铜镜,都具有那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包括文饰,铜质,型制,锈色,厚薄,铸造...

汶川县17779092776: 青铜镜 - 搜狗百科
房咐舒风: 中国古代铜镜主要具有三大特点: 1.铸造技术精巧 一般铜镜在铸造时,多采用“开放式”和“合铸式”两种方法.“开放式”就是只有一块镜范,无注口和注沟,铸造时镜范平放,由上倾入溶液.在考古发掘中经常见到的是“合铸式”,即...

汶川县17779092776: 青铜镜的特点 银镜 的特点 玻璃镜的特点 钢镜的特点 -
房咐舒风:[答案] 青铜镜:以青铜制作,视制作的工艺情况,某些古镜在光照下能透出背面的图案.镜面光洁度不高的情况下视物模糊,光洁度高者如同普通玻璃镜;银镜:现在一般指镀在玻璃上者,然而未必比镀其它金属者优越;玻璃镜:可加工成异形镜子,也就是...

汶川县17779092776: 青铜镜的特点,各个时期又有哪些特点 -
房咐舒风: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铸造和使用铜镜­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历史考证.正如某些发明创造被归功于黄帝一样,古人也将铜镜的制造和使用说成起始于黄帝:“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轩辕黄帝传说》).“饶州俗传,轩辕氏...

汶川县17779092776: 青铜镜的介绍 -
房咐舒风: 青铜镜是一种古老的由青铜所制的使用器物,也是精美的工艺品.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镜,是距今4000年左右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直径6厘米,厚0.3厘米,镜面有光泽,镜背中央有一个桥形钮,未施纹饰.据史料记载,自商周时代起,古人就用青铜磨光做镜子,光亮可照人,背面雕有精美纹饰.到战国时已很流行,汉、唐时更加精美.

汶川县17779092776: 古代青铜镜 -
房咐舒风: 一种由青铜所制的器物.据史料记载,自商周时代起,古人就用青铜磨光做镜子,光亮可照人,背面雕有精美纹饰.到战国是已很流行,汉、唐时更加精美.铸造技术精巧一般铜镜在铸造时,多采用“开放式”和“合铸式”两种方法.“开放...

汶川县17779092776: 青铜镜的特点银镜的特点玻璃镜的特点钢镜的特点
房咐舒风: 青铜镜:以青铜制作,视制作的工艺情况,某些古镜在光照下能透出背面的图案.镜面光洁度不高的情况下视物模糊,光洁度高者如同普通玻璃镜;银镜:现在一般指镀在玻璃上者,然而未必比镀其它金属者优越;玻璃镜:可加工成异形镜子,也就是“哈哈镜”;钢镜:也可有白铜、紫铜、纯镍等,经过高精度表面加工者与其它金属材质者效果相同.

汶川县17779092776: 最早的镜子是水面,后来人们发明了青铜镜.中国古代的青铜镜是十分著名的,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因为在国内普遍使用,所以还销住日本,朝鲜等国.... -
房咐舒风:[答案] 晦暗,贵,易碎,易生锈

汶川县17779092776: 东汉铜镜基本特征,怎样辨别真伪,鉴定方法 -
房咐舒风:[答案] .除“看形”外,辨别铜镜上的锈和铜的味道,也可以对古铜镜进行真伪方面的鉴定.从锈上来说,新仿的铜镜,它的锈是后... 是逆水的,就像荷叶沾水一样的感觉.沾水以后,新仿制的铜镜有这样几种味道,一种是硫酸味;一种是臭味,碱烧过的那种...

汶川县17779092776: 古代为什么用铜做镜子? -
房咐舒风: 在冶炼技术低下的时候,铜的炼制提取是最方便的,所以中国最早出现的金属是青铜, 在金属的价值上铜比金和银廉价的多. 在铜和铁之间 ,铜比铁更软,更容易塑形,也更容易打磨和刨光. 其实古时候已经可以提炼很纯的水银了,但是没有办法将水银摊平后保存,而且水银极容易中毒.其实银打磨抛光后也是可以当镜子的,但是银极容易氧化发黑,同时使表面变得毛糙. 铜使用时间长了也会发生氧化,但是相比较铁和银,速度要慢一些,为了保证铜镜的使用,民间有专门打磨铜镜的手工师傅. 综合了各种利弊之后,古人选择了铜作为镜子的原料.当然这只是有钱人家才能用得上的,普通百姓还是依靠水里的倒影才能看到自己的样子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