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铁牛的历史渊源

作者&投稿:仪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河大铁牛是哪个朝代的 有多么重?~

黄河大铁牛是唐代的,重约30~40吨。
开元铁牛是蒲津渡遗址最突出的文物,位于蒲州古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后因黄河东移,开元铁牛等没入水中,开元铁牛是蒲津渡遗址最突出、保存最完整,最具观赏价值文物,明代地层距地表约7米。四尊铁牛旁各有一铁人,如牧策牛。铁牛分南北两组。两牛一组,前后摆列,面朝西。铁牛等为唐蒲津桥遗物,排列仍如前桥头所列,可领略大唐盛世筑桥工程一斑。
铁牛每尊高约1.9米,长约3米,宽约1.3米,牛尾后有横轴,直径约0.4米,长约2.3米。轴头有纹饰,各轴不同,分别有连珠饰、菱花、卷草、莲花等。
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伏卧,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桥索。牛侧均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现已露出地面部分高1.5米,肩宽0.6米。四牛四人形态各异,大小基本相同,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
牛造形生动,前腿作蹬状,后腿作蹲伏状,矫角、昂首,牛体矫健强壮,尾施铁轴,以系浮桥。腹下有山,其下有6根直径0.4米,长约3.6米的铁柱斜前连接,每根铁柱分别有反向出伸铁足各一,功能同地锚。在铁牛的上下部位均有铸范缝痕迹,可观察浇铸、范块痕迹,分析出铸造的工艺技术。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三年( 725),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
20世纪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枯水季节,下水还可摸到铁牛牛角,行船还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
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了。
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唐开元铁牛、铁人,引起各界人士关注。
1989年 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 110米。
1998年8月由永济市博物馆在蒲津渡遗址上发掘出的。出土铁牛有四尊、铁人四个、两座铁山、一组七星铁柱和三个土石夯堆。黄河铁牛的出土,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发现黄河古渡口遗址,四尊铁牛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重量最重(每尊45t~72t)、历史最久、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在国内外极为罕见。


黄河铁牛是黄河著名渡口蒲津渡最重要的文物,蒲津渡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境内的黄河古河道,历史上是关中盆地向东连接华北的重要渡口(连接秦晋),所以此处一直修建有浮桥。到了唐代,因为浮桥(竹索连舟桥)破败且跟不上交通需求,所以升级为铁索桥,而唐代的冶金、冶铁技术已经极度发达,故铸造了四尊铁牛分立渡口两岸,单只铁牛加上底座重达40吨,其实也就是铁索桥桩。


之所以铁索桥桩铸造为“牛”的形象,说法多样性,但最为人们所认可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源自黄河两岸文明,另一种是源自《易经》所讲述的道家文化。

历史上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当时黄河流域不像当前这样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两岸聚集的人口远高于长江流域。当时奠定黄河流域文明的是农耕文化,而黄河处在北方,所以此处的农耕文化主要是指“旱地农耕”。在没有机械的年代,旱地农耕主要的生产工具就是牛,因为牛的力气大,且憨厚老实,粮食的耕地种植、收获运输环节牛必不可少,用作铁索桥桩,象征着踏实、稳固。


回到前面所说的蒲津渡,渡口两侧分别连接着关中盆地、运城盆地、临汾盆地,这些盆地历史上都是著名的“旱地粮仓”,采用四只牛的形象,也寓意此处粮食丰收。加之黄河当时并没有被完全驯服,水患对粮食有威胁,所以用“牛”镇守,也是希望稳住黄河水患。

另外一种道家文化说法,其实更为准确的讲应该是“玄学”,华夏文明中道家文化一直如影随形,贯穿着生活方方面面,风水学、占卜学等都要用到乾坤八卦奇门遁甲,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推崇风水学,更何况在1000多年前的的唐朝。当时各种建筑基本都要遵循乾坤规律,而《易经》中说“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四只铁牛镇守黄河两岸,寓意镇压黄河水,既希望桥的安全,也希望镇压水患。

最后,四尊黄河铁牛身旁其实还分别配备有“铸造铁人”,这四个铁人装束、形态都不相同,分属于四个民族,这当中存在的寓意可能还是与蒲津渡有关,因为黄河古代是天堑存,通过蒲津渡可以连接秦、晋、 豫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所以四面八方的商品都从蒲津渡经转,四个铁人寓意贸易繁盛。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三年( 725),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

20世纪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枯水季节,下水还可摸到铁牛牛角,行船还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

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了。

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唐开元铁牛、铁人,引起各界人士关注。

1989年 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 110米。

1998年8月由永济市博物馆在蒲津渡遗址上发掘出的。出土铁牛有四尊、铁人四个、两座铁山、一组七星铁柱和三个土石夯堆。

黄河铁牛的出土,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发现黄河古渡口遗址,四尊铁牛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重量最重(每尊45t~72t)、历史最久、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在国内外极为罕见。

扩展资料

蒲津渡遗址,是中国第一次发掘出土的大型渡口遗址,这里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尤以唐开元年间倾全国之力改建蒲津浮桥,在这里铸造的维桥大铁牛、铁人、铁山、铁柱等的铁器群弥足珍贵。

黄河大铁牛年代之久(迄今1300年)、体型之大(每头牛长3.3米,高1.7米)、份量之重(最重的牛47吨)、工艺之精、造型之好堪称中华瑰宝,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史的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

1999年9月,国家投资1000余万元,由山西省考古所实施了“铁牛顶升保护方案”,将铁牛垂直顶升12.2米。2007年永济市成立了永济黄河大铁牛旅游有限公司,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2008年运城市开发建筑有限公司投资,在景区开挖了人工湖,铺浮桥、造假山、凿木船、建两关(蒲津关、大庆关)等,再现了盛唐蒲津大浮桥的景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大铁牛



1989年7月,在山西永济市蒲州古城一带的黄河滩涂上,出土了四头总重量达230吨的唐朝大铁牛以及附属铁器群,它们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规模的古代铁器群。它们的铸造工艺也十分精美。然而它们是古人的艺术雕塑品吗?它们有没有某种实用价值呢?考古人员先后两次对它们进行大规模考古挖掘工作,从它们的结构、姿态、使用痕迹等方面,以及史书中的相关记载,断定它们是黄河上一座大型浮桥——蒲津桥的一部分,从而证实了黄河上确实存在过一座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存在时间漫长的黄河第一桥。
山西永济市有一座古寺庙普救寺,《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然而这段浪漫传奇为什么以普救寺为背景呢?因为普救寺附近的蒲津桥是连接长安和河东的必经之路,张生和莺莺正好在这里狭路相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以西的秦国为了进取河东就在蒲州一带修建了蒲津桥。以后的历朝历代又不断翻修扩大蒲津桥的规模。到了隋唐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终于使古老的蒲津竹索浮桥不堪重负,一座更牢固、更宏伟的蒲津浮桥呼之欲出。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强盛而繁华的朝代,唐玄宗在位的盛唐时期则是这一朝代的巅峰。蒲津桥是从首都长安通往黄河以东的交通枢纽,河东的盐、铁等等又是长安不可或缺的物资,蒲津桥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起来,连蒲州城也跟着沾了光,成为全国六大雄城之一。于是唐玄宗下令把竹索浮桥改建成铁索浮桥。蒲津桥的用铁总量占当时全国年产量的近五分之四,可见改建蒲津桥工程是当时全国的重点工程。但铁索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庞大而沉重的铁牛又是如何铸造呢? (见CCTV)
中国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来比喻世道变迁、盛衰无常。但这句话就来源于蒲津桥所在的黄河两岸,它似乎就是对蒲津桥命运的预言。随着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东移,国都一直在东部的开封、杭州、南京、北京等地游动,长安城则逐渐衰落。失去了交通要道的地位,使蒲津桥终于从冷清走向衰亡。唐宋以后,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的乱砍滥伐,洪水泛滥,河道忽东忽西,蒲津桥多次被淹到大水中,于是有人认为黄河泛滥才是蒲津桥消失的真正原因。
为了让蒲津桥遗址重见天日,山西永济市原博物馆馆长樊旺林历经一年多的勘探和走访老人、查阅史书,终于在蒲州古城西门外偏北的地方找到了铁牛的踪迹。随着铁牛等大型铁器群的出土,一座宏伟的古代浮桥似乎真的出现在世人眼前,但又引发出一系列新的未解之谜。最令人关注的谜团就是唐朝的铁牛为什么会跑到宋代地层上?依靠当时的条件,重达六十吨左右的蒲津桥铁牛是难以移动的,有人以次认为出土的铁牛不是唐代遗物。为了确定铁牛的确切铸造年代,考古人员通过流印试验终于证明出土的大型铁器群都铸造于唐代。然而还有黄河西岸的四头铁牛呢,它们又沉没在什么地方呢?读不完的蒲津桥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虽说蒲津桥是一座古代桥梁,但在今天它仍然不失辉煌的气势。

蒲津渡遗址出土的四尊铁牛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历史最久、重量最重、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相传,公元724年,唐玄宗李隆基下令对蒲津桥进行加固修建。两岸各铸造四尊铁牛,旁边还有铸有铁人和铁山,前后36根铁柱,用来维系河桥。到了20世纪40年代,人们下水偶尔还能摸到铁牛的牛角,来往船只时常会被刮伤船底。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二年( 724),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 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位于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东岸。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据《春秋左传》记载,昭公元年,秦公子咸奔晋,造舟于河。 蒲津渡遗址是一处具有丰富遗存的大型遗址,也是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大型渡口遗址,它展现了我国古代桥梁交通、黄河治理、冶铸技术等各方面的科技成就,也直观地揭示出黄河泥沙淤积、河水升高、河岸后退的变迁过程,从而为历史地理、水文地质、环境考古及黄河治理提供了许多有用资料。


山西运城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现已出土的铁牛为四尊,呈蹲伏状,个个高大雄伟,体阔胸圆,造型精美,头昂角矫,目似怒,耳如听,每尊身长3米有余,重达万斤。铁人均作牵牛状,高大健美,栩栩如生。唐开元铁牛时代之早,数量之多,体积之重,工艺之精,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对于研究我国的冶金、水利、桥梁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运城旅游景点大全景名
现已出土的铁牛为四尊,呈蹲伏状,个个高大雄伟,体阔胸圆,造型精美,头昂角矫,目似怒,耳如听,每尊身长3米有余,重达万斤。铁人均作牵牛状,高大健美,栩栩如生。唐开元铁牛时代之早,数量之多,体积之重,工艺之精,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对于研究我国的冶金、水利、桥梁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永济旅游景点有哪些
📝 游玩攻略:站在黄河大铁牛旁,你可以感受到黄河的浩瀚与铁牛的坚强。这里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也可以在黄河边上散步,感受河水的波涛和风的呼啸。🌟🛤 永济,这座蕴含着无尽故事的城市,每一处景点都像是一扇窗,透过它你可以窥见历史的深处和自然的魅力。🎒📸...

“总要去趟XX”的城市文案
40、总要去趟嘉峪关吧!在城墙上漫步,安静的看一场日落,去感受历史的厚重;云卷云舒间,仿佛穿越了千年。41、总要去趟天津吧,吹吹海河的晚风,走走浪漫的五大道,坐坐桥上瞰景摩天轮,感受一下泰安道的英伦风情 42、总要去趟开封吧,看看北宋的繁华,吹吹湖边的晚风,逛逛老河大的夜市,这里白天...

“总要去趟XX”的城市文案精选56句
40、总要去趟嘉峪关吧!在城墙上漫步,安静的看一场日落,去感受历史的厚重;云卷云舒间,仿佛穿越了千年。41、总要去趟天津吧,吹吹海河的晚风,走走浪漫的五大道,坐坐桥上瞰景摩天轮,感受一下泰安道的英伦风情 42、总要去趟开封吧,看看北宋的繁华,吹吹湖边的晚风,逛逛老河大的夜市,这里白天...

“总要去趟XX”的城市文案
40、总要去趟嘉峪关吧!在城墙上漫步,安静的看一场日落,去感受历史的厚重;云卷云舒间,仿佛穿越了千年。41、总要去趟天津吧,吹吹海河的晚风,走走浪漫的五大道,坐坐桥上瞰景摩天轮,感受一下泰安道的英伦风情 42、总要去趟开封吧,看看北宋的繁华,吹吹湖边的晚风,逛逛老河大的夜市,这里白天...

“总要去趟XX”的城市文案
40、总要去趟嘉峪关吧!在城墙上漫步,安静的看一场日落,去感受历史的厚重;云卷云舒间,仿佛穿越了千年。41、总要去趟天津吧,吹吹海河的晚风,走走浪漫的五大道,坐坐桥上瞰景摩天轮,感受一下泰安道的英伦风情 42、总要去趟开封吧,看看北宋的繁华,吹吹湖边的晚风,逛逛老河大的夜市,这里白天...

“总要去趟XX”的城市文案56句
40、总要去趟嘉峪关吧!在城墙上漫步,安静的看一场日落,去感受历史的厚重;云卷云舒间,仿佛穿越了千年。41、总要去趟天津吧,吹吹海河的晚风,走走浪漫的五大道,坐坐桥上瞰景摩天轮,感受一下泰安道的英伦风情 42、总要去趟开封吧,看看北宋的繁华,吹吹湖边的晚风,逛逛老河大的夜市,这里白天...

宾川县13550706414: 山西黄河铁牛为什么会在原地的原理 -
龙宜瑞素: 黄河铁牛重量大是主要原因. 黄河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伏卧,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桥索.牛侧均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现已露出地面部分高1.5米,肩宽0.6米.四牛四人形态各异,大小基本相同,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

宾川县13550706414: 黄河大铁牛在哪里 -
龙宜瑞素: 黄河铁牛(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二年( 724),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 古代黄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桥和唐开元铁牛也位于此处.后因黄河东移,开元铁牛等没入水中,悄然消失.20世纪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据当地老人回忆,枯水季节,下水还可摸到铁牛牛角,行船还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了.

宾川县13550706414: 有关黄河的历史故事 -
龙宜瑞素: 捞铁牛 (这是小学里面的一课文,原文如下)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

宾川县13550706414: 关于捞铁牛的资料 -
龙宜瑞素: 原文: 捞铁牛作者:佚名 宋朝的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马上要重修浮桥.可是有哪个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铁牛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

宾川县13550706414: 黄河大铁牛在山西的哪块?
龙宜瑞素: 山西.永济!

宾川县13550706414: 牛首山风景区对中宁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
龙宜瑞素: 宁夏中宁牛首山名胜奇观(一.牛首名山) 牛首山位于银吴平原和卫宁平原之间,中宁县城东部,离县城45公里.主脉南北走向,长约29公里,宽约9公里.有两座主峰,一曰武英,一曰文华.武英峰海拨1781.5米,文华峰海拨1677米,南北对...

宾川县13550706414: 黄河第一座正式桥梁是? -
龙宜瑞素: 蒲津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大桥,也是黄河上最早的大桥,公元724年,唐玄宗李隆基降旨,在今山西永济县境内将原有的竹索浮桥改为铁索链浮桥,并铸4尊大铁牛和4尊大铁人,分置黄河两岸.后因洪水泛滥,黄河改道,桥毁船腐,铁牛和铁人却抵挡了洪水冲击等灾难.不锈不腐,光洁完整.湮没一千多年的古蒲津桥畔的4尊铁牛和4尊铁人已于1988年8月重现于世.铁牛各重3万公斤,铁人各重2吨,铁人代表维吾尔、蒙古、藏、汉上个民族、象征民族团结,

宾川县13550706414: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 -
龙宜瑞素: 1. 郑国,战国末年韩国(今河南中西部一带)人,著名水工.公元前246年(韩桓惠王二十七年,秦王政元年),郑国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工程,企图使秦国把注意力放在国内,无暇东顾.秦国采纳了郑国建议,并于当年...

宾川县13550706414: 北宋年间,黄河上曾架着一座浮桥,浮桥两端用铁索拴在两岸的铁牛上,后因河水暴涨,把铁牛冲到河中间.为了打捞铁牛,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让人们用两艘大船装满泥沙,开到铁牛沉没的地方,把一根粗大的木头横架在两船上,用铁索将铁牛拴到横木上,然后卸掉船里的泥沙,随着船逐渐上浮,
龙宜瑞素: 解:1. 泥沙完全卸掉后铁索对铁牛的拉力是 F= G1-F1浮= G1-ρ水g G1/ρ铁g= G1- G1ρ水/ρ铁= G1[(ρ铁-ρ水)/ρ铁]. 2. 根据漂浮在液面上物体受到浮力的关系,装满泥沙时与泥沙完全卸掉后,两船所受总浮力变化了G2. 答:泥沙完全卸掉后铁索对铁牛的拉力是G1[(ρ铁-ρ水)/ρ铁]. 装满泥沙时与泥沙完全卸掉后,两船所受总浮力变化了G2.

宾川县13550706414: 捞铁牛的 写作顺序是什么? -
龙宜瑞素: 《打捞铁牛》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记叙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以及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其中捞第一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