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江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投稿:濯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王安石江上原文翻译及赏析如下:

江上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江上特有的景物,从看和听两个角度,来描绘江上的秋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肠百结。

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隽的诗韵诗味。

这首诗很讲究炼字炼句。因笛声而引起离情,仿佛是随口而成,自然明畅;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随这种风格,他一定要把“离情”写成是一种“异化之物”,是能够让风吹着走的。这正是注意了锻炼,让句子显出不寻常的曲拆。




谁有王安石《江上》的翻译和赏析?
【翻译】:一个秋天的早晨,诗人站在江的南岸向北岸望去,只见天色阴沉沉的,刚刚透出一半亮色。压低的云层含着雨意,徘徊不定。 诗人的目光移向对岸的青山,发现山势曲折缠绕,江流迂回蜿蜒,心头不禁涌起一阵困惑:路在何方?忽然看到无数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下,正隐隐约约向近处驶来。【鉴赏】:...

王安石江上是那朝那代全诗的意思
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注:①此诗虽题为“江上”,其实写于作者乘船离开亲人之时。其意思是:作者与亲人分别,乘船离开,笛声响起,那笛也不肯停住。就这样,一个劲儿地缠住了他,折磨他,他想要摆脱又摆脱不了……正在无可奈何的时候,猛一抬头,原来船已转入乱山的...

江上唐壬安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译文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离别之情给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鉴赏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

儿辈功名都付与的翻译是什么
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解释:回想当年那功业显赫的谢安,晚年被迫在东山闲居,也被悲哀的筝声引起伤恸。建功扬名的希望都寄托在儿辈身上,漫长的白日只有消磨在棋局中。表明心迹的宝镜已难于寻觅,岁月又将无情地逝去,谁能安慰我的情怀共饮酒一盅?早晨以来江上便狂风怒号,高浪似要翻倒房屋,真令人忧悚。诗词名称:《...

谢公泛海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怎么翻译的?
一、翻译 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

谢安是如何拒绝出任的
原文: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弱冠,诣王蒙清言良久,既去,蒙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蒙曰:“此客亹亹,为来逼人。”王导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 翻译:谢安,字安石,是谢尚的堂弟。父...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
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及镇新城,尽室而行,造泛海之装,欲须经略粗定,自江道还东。雅志未就,遂遇疾笃。寻薨,时年六十六。帝赠太傅,谥曰文靖。及葬,加殊礼,依大司马桓温故事。又以平苻坚勋,更封庐陵郡公。《晋书·谢安传》翻译如下:谢安,字安石。谢安最初...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这个?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原文及翻译赏析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翻译及注释 翻译 当年谢安...

谢安出自哪本书
《晋书·谢安传》全文及翻译如下所示: 全文: 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弱冠,诣王蒙清言良久,既去,蒙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蒙曰:“此客亹亹,为来逼人。”王导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

东乌珠穆沁旗13321115084: 《江上》解析江北秋阴一半开 -
宗圣洪博德:[答案] 《江上》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①.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译文: 大江北面,秋天浓重的云幕一半已被秋风撕开;雨后的乌云,沉重地、缓慢地在斜阳中移动徘徊.远处,重重叠叠的青山似乎阻住了江水的去路,船转了...

东乌珠穆沁旗13321115084: 江上什么意思 -
宗圣洪博德:[答案] 江上北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作品译文 一个秋天的早晨,诗人站在江的南岸向北岸望去,只见天色阴沉沉的,刚刚透出一半亮色.压低的云层含着雨意,徘徊不定.诗人的目光移向对岸的...

东乌珠穆沁旗13321115084: 王安石《江上》的解释 -
宗圣洪博德: 王安石: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晚年辞官闲居于江宁府(南京)城东门与钟山之间的“半 山园”,饱览山光水色,写了不少精致淡雅的山水绝句.连黄庭坚也 称赞:“荆公暮年作...

东乌珠穆沁旗13321115084: 王安石的江上寄寓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王安石: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不要赏析,只要寓意! -
宗圣洪博德:[答案] 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与光明! 老师说的

东乌珠穆沁旗1332111508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江上王安石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注】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长... -
宗圣洪博德:[答案] (1)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赏析某个字的表达效果,可以从它表现的内容和感情两个方面来赏析....

东乌珠穆沁旗13321115084: 江上 王安石答案(七言绝句)1 前两句景物有什么特点2 诗的三四句蕴含深刻,有艺术生命力.请做简要赏析(注意是简要!) -
宗圣洪博德:[答案] 江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简析】 王安石晚年辞官闲居于江宁府(南京)城东门与钟山之间的“半山园”,饱览山光水色,写了不少精致淡雅的山水绝句.此诗就是他在秋江帆...

东乌珠穆沁旗13321115084: 古诗鉴赏江    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1)请从修辞角度对“晚云含雨却低徊”一句作点... -
宗圣洪博德:[答案] (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拟人.“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2)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确其中蕴含的哲...

东乌珠穆沁旗13321115084: 王安石写的江上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
宗圣洪博德: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译文 大江北面,秋天浓重的云幕一半已被秋风撕开;雨后的乌云,沉重地、缓慢地在斜阳中移动徘徊.远处,重重叠叠的青山似乎阻住了江水的去路,船转了个弯,眼前又见到无尽的江水,江上成片的白帆正渐渐逼近过来.《江上》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深层意义不是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首句写雨过天晴,阴云半开的景象.次句将黄昏时的云雾写活.三、四句从云转到江边的青山,写出了江行的特殊感受.全诗悠远淡雅,情趣横生.

东乌珠穆沁旗13321115084: 江上 王安石的古诗 -
宗圣洪博德: 江上 王安石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注:①此诗虽题为“江上”,其实写于作者乘船离开亲人之时.【赏析】 从来抒写离别之情,前人所作已多,故作者不愿落套.此诗说,别情随着江水的流驶而东去了...

东乌珠穆沁旗13321115084: 江上(宋·王安石) -
宗圣洪博德: (1)一个秋天的早晨,诗人站在江的南岸向北岸望去,只见天色阴沉沉的,刚刚透出一半亮色.压低的云层含着雨意,徘徊不定. (2)此诗的深层意义不是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 诗人放眼远望,视野虽然遇到“青山缭绕疑无路”的阻塞,却又在“忽见千帆隐映来”中,视野变得豁然畅通了.诗人对光色体察甚细,远处的千帆时显时隐,是对应着天气的半晴又阴对江面能见度的影响的.反抗阴暗,便能开通千帆竞渡的视境,这就是诗人借山光水色的变化所体验到的某种人生哲学、或政治哲学.因此,此诗是以富有辨证法的思理取胜.这种思理是积极的,我们读到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可能也会 联想到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