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没有用比喻论证

作者&投稿:芝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没有。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全文共四段,可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二段):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灭亡)。


古今中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人有哪些?
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2、傅说 (约公元前1335-1246年)殷商王武丁...

为什么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两个典型的案列可以很好地说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并不是空穴来风。

历史上有“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例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今中外事例有哪些?
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3、张海迪 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

你有哪些例子说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 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哪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成语出自孟子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告子下》中一则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译为“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与“温水煮青蛙”的原理颇有相似之处。也有人当做忧国忧民的意思。赏析 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段,...

历史上有“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例
谱《玉树后庭花》曲,最终为隋所灭。留下唐人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很多,如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也因享乐误国,成了北宋的阶下囚,写下了传世词作《虞美人》,抱恨终身 几乎每个失败者都有一段“死于安乐”的故事。而许多成功者,都与“生于忧患”有关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为什么?
因为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的周围环境很差,也就是所谓的忧患,那么只要他自己努力,不甘落后,就一定会有成就的。相反,若一个人生活在较好的环境中,也就是所谓的安乐,那么如果他自以为是,不思进取,就会堕落。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于”是什么意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于”意思是使人...。这句话意思是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选自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下》的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全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哪些事例可以证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道理
人们想让鹿不被狼捕杀而杀死狼,因此,狼便越来越少,本想鹿应该增多了,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鹿缺少了忧患,只顾自由自在的生活。原来有狼追鹿,鹿就会奔跑。现在,狼没有了,鹿的体质也必然下降,直至死亡。6、李自成 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

枣阳市17399067223: 《鱼我所欲也》的第三段是如何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的 -
严届兰宇: 首先,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讲道理论证论点,接着,举“穷者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中心论点.最后,举“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事例,从反方面论证论点.

枣阳市1739906722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严届兰宇:[答案] 举例论证 作用是采用类比的手法,说明了他们都是先经历挫折,不得志,后来一跃成名的,同时也引出了下文的作者所提出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起了铺垫的作用

枣阳市1739906722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文中运用了对比或类比的修辞手法吗?请举例分析. -
严届兰宇:[答案] 类比论证: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举例论证:开头列举了六个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

枣阳市1739906722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有哪些 -
严届兰宇: 举例论证,就是文章的开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好处是采用类比的手法,说明了他们都是先经理挫折,不得志,后来一跃成名的,同时也引出了下文的作者所提出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简单的说就是起了铺垫的作用道理论证,“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说明了一个自古以来的道理,同时照应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处是以道理证明事实,证明了自己论点的正确性.

枣阳市17399067223: 举例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修辞的运用方面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
严届兰宇: 仅供参考:第一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作用是说明担负责任,并作出成绩的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番艰苦的磨练,才有所成就,从而间接的证明了“生于忧患”这个论点.整段语句整齐流畅,气势磅礴,富有说服力.

枣阳市17399067223: 为什么说人生苦短,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呢? -
严届兰宇: 其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我们不可以只是沉沦于一种享受的态度之中.人生苦短,并不是因为它短,我们就随随便便的过一生,就像司马鸿说的,人固有一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我们则是要有抱负的过下去,让我们的一生充斥着永不停结的经历磨难.

枣阳市1739906722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排比举例六个人的正面事例,六个人的共同特点,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是为了阐述什么的道 -
严届兰宇: 排比 比喻 论述的道理: 假设常处于安乐的生活中,不思进取,没有忧患意识,就会走向灭亡. 如果太平太顺,在这虚假的太平表象下,就会使整个国家的人们放松警惕,使国家一旦遇到内扰外患便土崩瓦解,顷刻间便走向灭亡. 所有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内心和身体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与曲折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

枣阳市1739906722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
严届兰宇: 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

枣阳市1739906722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主要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
严届兰宇: 运用事实论证 6个事实论据证明磨难困境出人才. 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分别从人的角度正面论证磨练的好处,然后从反面论证,从国家的角度论证磨练的好处. 最后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

枣阳市17399067223: 哪些文言文句子采用了引用论证 -
严届兰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