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民间故事的谚语或者是名言警句

作者&投稿:阎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出自民间故事的谚语或者是名言警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既是民间故事的歇后语。还有很多类似这种的,像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民间故事 蒲松龄赴宴

蒲松龄屡考不中回至家乡蒲家庄除了教书之外便是将满腔的忧愤都倾注在《聊斋志异》上从不与官场来往。
一日忽然接到宰相一份请帖上面写着”请吃半鲁”。蒲松龄对此类请帖深恶痛绝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当官的还只顾吃喝玩乐。于是对送请帖的来者说:”我身体不佳不能前往请回复宰相谅解。”其妻在一旁听到丈夫不去赴宴认为不妥对蒲松龄说:”这样做不好人家一是宰相当了官没忘旧友;二是您和宰相曾经同窗共读不管从哪方面说都应该去。”蒲松龄沉思良久最后还是决定赴宴。

来到宰相家里席宴开始只见两位使女抬着一盆鱼汤送上桌来。宰相说:”请包涵小弟入官以来一直默守清廉不涉烟尘此非是席宴不过想请尊兄尝试一下怎么混水摸鱼而已只有悟此奥妙才可步入尘世。”蒲松龄闻此很是不悦认为人生就该着污泥而不染。于是想了个法子来日回敬宰相。

事隔数日果然蒲松龄采用同样的方式宴请宰相。宰相接到”请吃半鲁”的请柬之后欣然前往。看到茅房破屋心里不由产生一种怜悯感。想当年同窗共读老兄的学识远远超过我几倍只因性情刚直对世态炎凉怀有不满加之无钱打点各级考官竟落到如此地步。欲取银两救助蒲松龄坚决不收。只和宰相叙旧却不提赴宴一事。

宰相感觉腹中饥饿不时地到屋外张望太阳但直到太阳偏西仍没有入席的动静。宰相饿得实在憋不住了问蒲松龄:”尊兄何时置宴�”蒲松龄随口答曰:”一日三餐已毕您又吃足半鲁为何还要设宴�”宰相恍然大悟鲁的下面明明是个”日”字我叫他吃了上头他却叫我吃下头这个含义可不一样呀这个下头吃进去不是满肚里的太阳吗�这不是明明劝我当个怀抱太阳的明官吗�宰相虽挨了一天的饿但领悟了做官的道理

灶王爷的故事
据传“灶王”原是浪荡公子张万仓,外号张腊月。其原配丁香女勤俭贤惠、美丽善良,由于张腊月喜新厌旧,后门休出丁香女,前门娶来王海棠。不几年家底被挥霍净光,张腊月后悔莫及哭瞎了眼,便沿街乞讨。有一年腊月二十三,他讨饭到了丁香家,丁香女看到张腊月可怜,便不记前仇,让仆人把他请进来给他一碗龙须面吃。当他得知这是前妻丁香家时,羞愧难当便一头掸死在锅台上,从此贤惠的丁香女便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祭祀他于锅台上,传来传去,便把张腊月传为“灶王”,民间也传下了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张贴“灶王”的习俗。(出自http://www.6mj.com/index1.htm有空你自己去看看吧!!!)
成语故事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
(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
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
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
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
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
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
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
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
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
珠矶,不可多得。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
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
我们便可说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
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一字千金”。不过,通常我们还是用
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
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
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
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
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
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出至http://www.mypcera.com/book/e/bai/chenyu/index.html有空你自己去瞧吧!!)
历史故事 王子成佛记
2500年前(中国春秋时期),印度有个王子创立了佛教。佛教徒尊称他为“佛陀”,简称“佛”,意思是“大智大党的人”。

印度是和埃及、巴比伦、中国齐名的东方文明古国。1931年,在印度河流域南部的极深的泥层下,发现了一座5000年前的古城遗址。一些建造得很好的砖屋,许多雕像、陶罐和铜器,证明印度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就有了可以同埃及媲美的古代文明。这座城市是达罗毗荼建立的。达罗毗荼人是最早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民族。他们的肤色黝黑,在今天印度南部还有他们的后裔。

公元前2000年,自称为雅利安人的民族征服了印度河流域。雅利安就是“统治者”的意思。雅利安人把达罗毗荼人变成了奴隶。他们残酷地压迫被征服的民族,在印度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根据高级僧侣写作的《摩奴法典》,印度人分成四个界限分明的等级,又叫种姓。僧侣是第一级,叫“婆罗门”,他们掌握着印度的古代宗教——婆罗门教,享有种种特权。第二级是武士,叫“刹帝利”,他们的地位比婆罗门低,但是掌握着政治和军事实权。婆罗门和刹帝利都是不劳而获的奴隶主阶级。第三级是一般平民,叫“吠舍”。第四级是被征服的本地居民,很多人成了奴隶,叫“首陀罗”。这四个等级在法律面前是不平等的。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受体刑,包括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相反,如果婆罗门侮辱刹帝利,只罚款50帕那;侮辱吠舍,罚款25;侮辱首陀罗罚款12。首陀罗如果辱骂了举行过“再生”宗教仪式的雅利安人(叫“再生人”),要被割掉舌头;如果用无礼态度评论“再生人”的名字和种姓,就要把烧热的铁钉插入他的口中。

除了以上四个种姓外,还有所谓“不可接触者”,被认为是最下等的人。他们必须穿死人的衣服,用被人家扔掉了的破碗钵吃饭。晚上不得在村落和城市周围走动。白天工作的时候,要带上特殊标志。他们的工作是搬运无主死尸,当刽子手或屠夫。这种种姓制度一直延续到现代。

高种姓的人和“不可接触者”之间,界限非常森严。传说有一个年轻的婆罗门,因为饥饿难忍,吃了“不可接触者”的剩饭。事后,他想起自己是出身高贵的人,怎么能吃低种姓人的饭呢?他悔恨交加,竟然呕吐不止而死。还有一个故事,说两个高种姓的女子进城的时候,看见了两个“不可接触者”。她们就赶快回到家中,用香水洗净自己的眼睛。那两个“不可接触者”被迫逃进森林,死在那里。

这种极为荒谬的不合理的等级制度,得到了婆罗门的拥护。他们用经典、法律来维护这种制度。但是遭到了其他种姓人们的反对。

那时候,在喜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中间有一个释迦族小国,实际上是个部落。国王叫做净饭王,他的儿子叫乔达摩·悉达多,他们属于刹帝利种姓。一家人过着富裕享乐的生活。悉达多19岁的时候,同表妹耶轮多罗结了婚,家庭也十分美满。可是,这个王子总在想: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是婆罗门,有的人却是首陀罗?而且,婆罗门的子子孙孙都是婆罗门,首陀罗的子子孙孙永远是首陀罗,这又是为什么?

悉达多29岁那年,有一天,他出东城游玩,看见一位老人拄着木棍,艰难地移动着脚步。过了几天,悉达多出南门,又看见一个病人倒卧在污泥中。第三次,他从西门出游,正遇着一群鸟啄食一具尸体。他感到十分烦闷和苦恼:难道人生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吗?

最后一次,他在北门外,看见一个人赤着胳膊,捧着一个瓦钵,现出一副心安理得,自满自足的样子。悉达多问随从这是什么人。随从说:“这是沙门,出家修道的人。”悉达多赶忙向沙门行礼。沙门对他说:“世事无常,只有出家人可以得到解脱。”这就是所谓“看破红尘”。悉达多听了沙门的话,全身颤栗,泪如雨下,产生了出家的念头。

回到家中,正好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全城鼓乐阵阵,庆祝净饭王得了孙子,悉达多有了儿子。悉达多走过爱妻的房间,看见她怀抱着的儿子。他多么想进去抱抱这个新生命啊!但是,他停住了脚步,叹息说:“要出家是多难啊!”终于,他下定决心,抛开妻儿,毅然离开了家。

第二天,悉达多走出了国境,在一条河边拔剑把头发削去,成为沙门。

相传这是公元前6世纪发生的事。当时印度流行所谓“苦行”,就是少食、少睡,自找苦吃,用这种办法来求道。悉达多也曾经实践过这种修行法,结果弄得精神萎靡,体力衰竭,还是一无所得。他觉悟到,只有身强力壮,才能找到真理;于是,开始注意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他走到尼莲河边的菩提树下,在那里闭目沉思,静坐了6年。第七年的一天,他忽然觉得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后来,悉达多就到各地去传教,招收信徒,希望大家相信他说的一切,并且照着去做。佛教就这样产生了。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被他的弟子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化了一些有学问的人,其中有婆罗门种姓的三兄弟,也带领自己的上千名教徒来接受释迦牟尼的教化。这以后,又有许多婆罗门僧侣前来受教。据说,他共有忠实弟子1200人。

释迦牟尼“得道”的过程,只是一个被涂上了神秘色彩的传说。最初,佛教在反对婆罗门特权和它所维护的等级制度的斗争中,曾经起过作用。释迦“牟尼认为:“既然恒河流域的四水都流入圣河,不分清浊,信佛的人同属众生,也不应该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因此,佛教不排斥低种姓的人入教,不承认婆罗门的特权地位。这就是早期佛教提出的“众生平等”口号,这个口号反映了被压迫种姓的平等愿望,但是,这只是一个宗教性的口号,不是主张现实生活中的平等。

佛教的基本教义认为,人生充满着“苦”,所谓“苦海无边”。只有信佛,消除一切欲望,才能“回头是岸”,断绝苦根。它要人们相信什么“命中注定”,不要指望今生今世,要苦修来生来世。这种说教,只说人生是“苦”的,却不讲“苦”的根源是怎样造成的,这就掩盖了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真相。(出自http://www.pep.com.cn/gzlsgs/你想要更多就自己去看看吧!!)

1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11、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12、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

13、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

民间故事,
口耳相传的经典,
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闽南谚语故事合集3篇
这则故事说明,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有一点优势,就不要小看或郫视他。 这以上说到的是歹马也有一步踢这则民间谚语故事。接下来要和大家共同分享的另外一则闽南俗语叫“罩鸡不成孵”,也叫“押鸡不成孵”。听众朋友,“罩鸡不成孵”,说的是,母鸡不在蹲窝的时候,硬把它罩起来强迫它孵蛋是不可能的,如同...

关于民间故事或神话故事的诗句有哪些
4.有那些民间故事的诗句 黄河谚语、成语诗句、名句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

请写俗语谚语成语民间故事
成语: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俗语 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谚语 “不到黄河心不死”"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请帮忙收集民间故事,童谣,民歌,俗语,谚语。每种至少一个,谢谢!_百度...
长城的传说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集了数十万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就发生在那个时候。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

帮忙找一些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谚语,歇后语。谢谢
帮忙找一些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谚语,歇后语。谢谢  我来答 首页 在问 全部问题 娱乐休闲 游戏 旅游 教育培训 金融财经 医疗健康 科技 家电数码 政策法规 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生产制造 其他 日报 日报精选 日报广场 用户 认证...

谚语是什么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人生境界。谚语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多关注周围人的语言和行为,从他们的经验教训中学习谚语。许多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谚语,可以多阅读名著、诗歌、民间故事等,从中学习到更多的谚语及其运用。

有关长城的谚语,民间故事,神话……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谚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阳关故指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汉唐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看今日尚存的宽约36丈的阳关大道,可知当初的车水马龙。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谚语。长城的传说 传说当年孟家生了一个...

关于诸葛亮、刘备的谚语故事
关于诸葛亮、刘备的谚语故事 谚语: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故事:空城计 一天,十余万魏军直奔西城而来,诸葛亮不慌不忙,虽然他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两千多文官,和一些老弱残的军人。他命令开启城门,让一些老兵去扫地,魏军见状,司马懿就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然后他下令大家赶...

五子登科是什么意思?
话说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五子登科,本为中国民间谚语,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五子登科本为中国民间谚语,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话说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

二十四节气民间故事
二十四节气民间故事,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从我们懂事以来,就知道这个古老的划分方法,冬至吃饺子,这些习俗让我们记忆尤深,以下看看二十四节气民间故事。 二十四节气民间故事1 从前,有一个浪子,家中颇为富有。可这浪子不知时令节气,不好好种田,成天只知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坐吃山空,把父亲...

沾益县18978922183: "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大全"? -
驷菊复方:[答案]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 10、从善如流,疾恶如仇--古格言 11、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自《祁黄羊》 12、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13、一花独放...

沾益县18978922183: 民间谚语 名人名言 -
驷菊复方: 名人名言 东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 雪莱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 雪莱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 罗丹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 布莱克 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 普希金 私心胜者,...

沾益县18978922183: 在民间文学谚语中,谚语的谚语有哪些? -
驷菊复方: 谚语的谚语有: 1.十句谚语五句真. 2.水滴积多盛满金,谚语积多成学问.(蒙古族) 3.话要俗说才能传得远. 4.谚语出自心中,花草生自山中. 5.俗话不俗. 6.最干净的水是净水,最精烦的话是谚语.(哈萨克族)

沾益县18978922183: 我们所熟知的哪些俗语或谚语来源于寓言故事? -
驷菊复方: 半斤对八两 不见黄河不死心 不怕你富有只怕老来穷 不行清风难得细雨 从小偷根线长大牵头牛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点石成金 恩将仇报 儿孙自有儿孙福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公平交易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官不贪财鬼神也怕 害人先害己...

沾益县18978922183: 有什么民风民俗的名言名句? -
驷菊复方: 风民俗名言 1.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清·顾炎武 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王充 3.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宋·苏轼 4.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 ——清·魏裔介 5.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 ——汉·司马迁 6.伤风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货殖传》 7.性近如一家,习远如千里. ——清·陈确 8.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晏子春秋·问上》 9.离家三里远,别是一家风.——明·吴承恩 10.风气之变必以渐也. ——清·龚自珍

沾益县18978922183: 关于面对人生逆境的名人名言或民间谚语 -
驷菊复方:[答案]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谚语 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贝多芬) 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拜伦)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 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需要用患难来促成的. (大仲马) 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别林斯基) 没有哪一个聪...

沾益县18978922183: 一些中国古文名言警句和成语故事名 -
驷菊复方: 1.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

沾益县18978922183: 有关艰苦奋斗的民谚警句也要出处和相关故事
驷菊复方: 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罗 素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有毅力的人,能从磐石里挤出水满...

沾益县18978922183: 格言、名言、警言、谚语 -
驷菊复方: 定义 格言:含有劝戒和教育意义的话,一般较精练,如“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名言:著名的话.如至理名言. 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