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发展和演变历史及各个阶段的特色

作者&投稿:贺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现代旗袍的起源

二十世纪初盛行内穿喇叭型宽大袖子的短袄,外套前后摆及地的无袖长马甲。

此后旗袍在边、袖、襟、领等处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装饰,出现繁复的变化。

但仍保持旧式旗袍马甲的平直宽大风格,袭用传统的直线裁制方式,显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长短、宽窄、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的改动尺度有所反复。

1929年,受欧美短裙影响,原来长短适中的旗袍开始变短,下摆上缩至膝盖,袖口变短变小。

后来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摆缩至膝盖以上1寸,袖子采用西式。

这一改变遭非议,1931年后旗袍又开始变长,下摆下垂。

三十年代中期发展到极点,袍底落地遮住双脚,称为“扫地旗袍”。

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缩短至肘部。

以后袖长越来越短,缩至肩下两寸,1936年后几乎无袖。

清代旗袍不开衩,旗袍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在左边开低衩。

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及膝部高到大腿。

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

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后流行大开衩旗袍。

传统旗袍是上下一条直线,外加高高的硬领。

三十年代初期,袍腰开始日积月累地收缩,到一九三四年后,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

高耸及耳的领子也逐渐变矮,后来有的成了无领旗袍。

传统满族旗袍的起源

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

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

至此传统服饰汉服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汉服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

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

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

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

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

“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

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

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界,此时的清王朝正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

在中国学生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

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始。

民国时的旗袍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

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

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

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

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

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

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

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

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顶盛期,这时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

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旗袍源于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属于京派文化的。

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于旗袍是女装,所以也可以说旗袍源于旗女之袍。

清初较为瘦长紧窄小袖素简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变得宽大繁褥。

辛亥革命之后,旗人多弃袍服而着大褂与裤,故20世纪10年着旗袍者极少,20年代才略有回复。

鼎革后的旗袍有了质的变化,这个变化的主要发生之地,却是上海。

清末旗女之袍与民国旗袍的主要差别有三点:

1. 旗女之袍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民国旗袍开省收腰,表现体态或女性曲线。

2. 旗女之袍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裤脚;民国旗袍内着 *** 和 *** ,开衩处露腿。

3.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民国旗袍面料较轻薄,印花织物增多,装饰亦较简约。

正是这三点差别,使旗袍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传统的袍服变成可与西方裙服相类比的新品种。

袍服是外套,是强调功能(防寒、遮体、表示身份等)的服装种类,其审美意味是传统的含蓄。

裙服,法语中的robe或英语中的one-piece dress,虽也有着与中国袍服相仿的历史和强调功能的传统,但表现女性体态曲线却也是它悠久的传统之一;而现代裙装则加强了这一特点,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现,变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现。

现代西方裙装的所有这些表现女性体态细微变化的表现而言,民国旗袍是无与伦比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陆穿旗袍的女性急剧减少。

有一位知名人曾不无遗憾地说:"对身材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实在是一大损失!"




旗袍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旗袍是怎样发展的?
1. 旗袍最初的形态是八旗妇女的日常服饰,后来发展成为我们所熟知的旗袍。2. 在清朝嘉庆年间,满族女子开始模仿汉族妇女的穿着,而到了清朝末年,汉族女子也开始效仿满族服饰。3. 满族和汉族妇女的服饰逐渐融合,旗袍的演变由此开始。4.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大量留学生接触到西方服装,西方审美开始影响中...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代演变
1、隋唐时期服装的转变时期 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这个时期的服饰变迁为历史过渡时期。其上承历史服饰之源头,下启后世服饰制度之经道。男子的常服为幞头、袍衫、穿长靿靴。但此时的袍衫与前朝略有不同,式样为圆领、右衽、窄袖、领袖裾无缘边。2、宋代的服装趋于保守 宋代的服饰,大体沿袭...

中国各朝代的服饰是如何演变的
2、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开始出现阶级差异,上层社会穿着宽博,而下层社会则穿窄小的衣服。深衣成为士大夫阶层的居家便服,也用作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皆宜。赵武灵王在公元前307年推广胡服骑射,改变了服饰以适应骑射活动。3、秦汉时期,服装面料以锦绣为主,绣纹多样,织锦技术复杂,且有文字花纹。4、隋唐...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代演变
民国旗袍在中国妇女服饰史上是中国妇女服饰史发展的一个创新。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转型期。在许多关于老上海风情的文字里,总能看到木地板、老藤椅、即使在盛夏也穿得一丝不苟的长旗袍和尼龙丝袜中期的旗袍显其女性自由独立的个性,腰部逐步收紧显出女性整个身体胸、腰、臀的自然曲线美。

中国各朝代的服饰是如何演变的
清代女装发展各异,汉族和满族的发展情况不同。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而满族妇女则主要穿着旗装。受西方服饰影响:现代的旗袍是在20世纪上半叶受到西方服饰审美影响而演变而来的,与传统的旗袍在设计和审美上有所不同。中国传统服饰艺术更注重通过艺术造型追求装饰美,而非突出人体美。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代演变
1、隋唐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服饰进入了一个转变期。这一时期的服饰上承历史传统,下启后世制度。男性常服包括幞头、袍衫,以及长靿靴。袍衫的特点是圆领、右衽、窄袖,领袖裾无缘边,与前朝相比有所变化。2、宋代服饰在继承前唐的基础上趋于保守。宋代的缺胯袍衫有广袖大身和窄袖紧身两种...

旗袍的历史发展过程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总之,旗袍是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

关于旗袍文化你了解哪些?
1. 旗袍的历史演变 清朝时期:旗袍最初起源于清朝满族女性的服装,基本款式为宽松、直筒,设有长袖和高领,附有各种装饰,如细密的镶边和复杂的刺绣。面料多为丝绸,颜色鲜艳,图案繁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和身份。民国时期的变革:进入20世纪,随着辛亥革命的兴起和社会风气的开放,旗袍开始简化并逐渐...

中国各朝代的服饰是如何演变的
7、清代女装在汉族和满族之间发展情况不同。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而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变宽。满族妇女则穿“旗装”,梳旗髻,穿“花盆底”旗鞋。在近代,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中国服饰艺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旗袍就是在本世纪上半叶受西方服饰审美影响而演变而来的。

中国各朝代的服饰是如何演变的
5、宋代,汉服主要有官服、便服、传统服三种。宋代官服面料以罗为主,政府沿袭五代旧制,每年赠送亲贵大臣锦缎袍料,花色各异。官服颜色沿袭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官服式样近似晚唐的大袖长袍,但首服已是平翅乌纱帽,名为直脚幞头,君臣通服,成为定制。6、...

洋县15985275259: 旗袍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
芮詹丁硼: 1988年春,上海舞剧院一团为向上海国 际艺术节献礼而演出的大型系列舞剧《中华 ... 合体的流线型旗袍,其间经历了多少漫长的 演变!最早,旗人穿的旗袍,一般不过脚...

洋县15985275259: 说说古代,近代旗袍的发展变化(简单点)谢谢 -
芮詹丁硼: 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事实上,深衣与袍...

洋县15985275259: 旗袍的种类 -
芮詹丁硼: 旗袍的种类如下: 1、按领型分类 可分为一般领、企鹅领、凤仙领、无领、水滴领、竹叶领、马蹄领等.在选择旗袍的时候,领型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2、按袖口分类 可分为无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长袖、窄袖小、喇...

洋县15985275259: 旗袍设计有什么特征? -
芮詹丁硼: 旗袍设计现代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收腰,无袖或短袖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旗袍的京派与海派 京派...

洋县15985275259: 旗袍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发明的 -
芮詹丁硼: 旗袍,是旗人之袍,清代满族妇女的主要着装,这是起源,具体发明人没有.清初顺治帝“剃发易服”政策,使汉民族服装退出历史,汉族妇女只能在家里穿汉族服饰,正式场合无论男女一律穿袍,开始旗袍不分男女都称旗袍,特点是上下一线,不开叉. 近代旗袍,民国时结合满汉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有点,改进了满族传统旗袍,现在,旗袍成为中国民族服装的代表,为世界公认.

洋县15985275259: 近现代旗袍的发展 -
芮詹丁硼: 旗袍一开始下身是不被剪开的,后来人们觉得旗袍下身裁开两条缝,女人走起路来,腿部亦真亦幻,一会浮现 一会消失.很是神奇,正是这样,才能体现出东方女子的一种很神秘感------------------------

洋县15985275259: 中国女人穿旗袍是从什么年代开始的? -
芮詹丁硼: 清代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

洋县15985275259: 旗袍是怎么来的呢? -
芮詹丁硼: 旗袍原是我国满洲旗人妇女的服装,并随清朝建立引入中原.起初式样宽大、平直、衣长至足.在绣花红缎的旗袍上,领、襟、袖口的边缘都镶 有宽边.20世纪20年代末期,式样有了改变,衣长缩短到膝下.到了20世纪30年代,旗袍盛行,成为女子最时髦的服装.式样也各异,领有高有低,袖子也时长时短,衣长有下摆至曳地的,也有短过膝的.20世纪40年代的旗袍大都不要袖子,衣长缩短,领子减低,穿起来轻便合体.改革开放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旗袍又回到人们的生活之中.现在的旗袍,式样色料愈加丰富多彩.有的也与裙子、马甲等其他服装样式组配或融合,更富有现代气息.

洋县15985275259: 旗袍的来源 -
芮詹丁硼: 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

洋县15985275259: 我国旗袍起源于那个朝代?是谁创造的 -
芮詹丁硼: 旗袍的起源 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事实上,深衣与袍服颇有差异,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当于把上衣下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