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与风俗

作者&投稿:崇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节日名:端午节

时间:五月初五(农历)

端午节是我国放假的四个传统节日之一,根据国务院第644号令,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端午节放假1天。端午节在唐宋时期也是法定节假日,不过没有今天这么受重视,唐代、宋代都有十几个节放假三到七天,端午节只放一天假。到了明代,放假的节日很少,端午节放假3天,显然被重视起来了。

节日由来

1、端午节起源的说法

一种说法端午由古代的恶日演化而来。端午节现在是个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不过古人看来五月五日是个极端恶劣的日子。古人认为正月是善月,五月是恶月,而五日又是恶日,五月五日恶月又逢恶日,是人们避之不及非常不吉利的日子,民间形成躲五月五日的习俗。

在汉代的《西京杂记》里记载了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都想遗弃,人们认为这天出生的孩子不祸害父母也会害自己。汉朝的《礼仪志》里说五月五日,要用彩色的绳带系着五色的桃印装饰大门,以制止恶气进门。

东汉《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 [1] 。这些习俗与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有关。

有说法认为端午节来源于夏至节。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在天文意义上曾经被认为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夏至也是一些粮食作物的播种季节,是新的农事周期的开始,因此,夏至在曾经被一些民族作为新年,夏至作为新年比冬至作为新年起源还要早。

《后汉书》记载,夏天的五月,万物生长正是茂盛的时候,到夏至时,阴气开始萌发,恐怕作物生长不好,用彩色的丝带连着荤菜,细纻(zhù)布击打蛊(gǔ)钟。在五月五日这天,用彩色的丝带挂在门户上,以阻挡恶气进入屋子。

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夏至节风俗:吃粽子,用五彩丝带系在手臂上,称为“长命缕(lǚ)”,吃粽子,系长命缕这两个习俗和竞渡后来成为端午节的典型习俗。

晋朝的《风土记》记载:“仲夏端五……俗重此日与夏至同”,从《风土记》记载来看,在晋朝,夏至节和端午节是两个并行的节日,直到现在还有一些地方过夏至,而不过端午,所以端午节起源于夏至节的说法,认可度不高。

有人说端午节起源古代的“沐兰节”,唐代的《岁华纪丽》及其他古书上是有这样的说法,西汉的《大戴礼》里有五月五日用兰草沐浴的记载。无论是恶日还是夏至起源极早,不比沐兰节晚。端午节用兰草沐浴的习俗没有成为端午节的主流习俗。

2、端午节名称的演化

《风土记》称“仲夏端五”,仲夏是夏季的第二个月,就是五月,“端”是开始的意思,在日历里相当于“初”字,比如初一、初二……初五,可以表示端一、端二……端五。五就是五日,仲夏端五就是五月五日。

唐代以前很多节日还没有具体的名称,只是以日期来表示,端午节在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唐代的《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都记载为“五月五”。

唐代官方记录的节日名称还是五月五日,而民间的《岁华纪丽》就称端午,唐代李济翁《资暇集》记载:端五就是五月初五日的意思。显然,“仲夏端五”仲夏两个字被省略了,变成了端五。在唐代,人们就把“端五”称作是“端午”,《资暇集》说当时的诏书还是称“端五”,而不是“端午”。《资暇集》提出了“端五”到“端午”的转变,端五是五月初五的简称,端午是端五转变而来,为何端五变为端午?《资暇集》没有说明白。

宋代以后端午节成为官方正式名称,固定下来流传至今。“端五节”怎么变为了“端午”?有说法认为,五月在古时称为午月,五月为午月,五日为端,按这个说法五月初五称为“午端”似乎更合乎道理。《岁华纪丽》称端午为“午日”,其他古籍中也有初五为午日的说法,因为月和日都是午,端午节也曾被称为“重午节”。因为,五日按干支纪日法是午日,因此端五就改为端午了。

端午节还有其他名称,满清的《燕京岁时记》和民国的《岁华忆语》也称作为端阳。在古籍中端午节还有重五等许多名称,就不一一说了。

3、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起源

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现代通常的说法是纪念屈原,这个说法不是现代人杜撰,起源很早。《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是屈原投汨罗江自杀的日子,老百姓很伤心,因此就划小船去救他。

《荆楚岁时记》还提到了另外两个说法,邯郸淳的《曹娥碑》里说五月五日伍子胥被水淹死,这天竞渡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越地传》说五月五日竞渡起源于越王勾践。按《荆楚岁时记》的说法,端午节为什么要竞渡(龙舟赛)有三个说法:1、纪念屈原,2、纪念伍子胥,3起源于勾践。东汉蔡邕的《琴操》还提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介之推的故事,更多说法是寒食节有关。

民俗学家认为竞渡起源于南方水乡祭祀水神的传统,人们在夏至节举办竞渡比赛,往水里投饭和食物。《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从“竞渡”的字义来看,“竞”就是竞赛,渡多少有些摆渡的意思,也就是从这头到那头,距离不会太远。我感觉赛龙舟可能与古代水兵的军事训练有关,后来演化为一项民间活动。就像古希腊的体育竞技起源于军事训练一样。

节日习俗

《风土记》记载晋朝时的端午节过得很简单,“仲夏端五,烹鹜(wù)角黍”,鹜就是鸭子,角黍是粽子,在晋朝端午节过得简单快乐,一个字就是“吃”,煮鸭子,吃粽子。现在的端午节比较典型的风俗是吃粽子,划龙舟,还有挂艾草和菖蒲,吃雄黄酒等,这些风俗其实都由来已久。

1.吃粽子

明代《万历野获编》记载明代时,立春吃春饼,元宵节吃元宵圆子,四月八日浴佛节吃不落夹,五月端午节吃粽子……

粽子起源很早,最晚在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风土记》记载:先节一日,又以菰(gū)叶 [2] 裹黏(nián)米,以栗枣灰汁煮令熟,节日啖(dàn)。《风土记》对粽子的制作有详细的记载。用茭白的叶子包黏米,加栗枣灰汁煮熟,类似于现代的粽子,栗枣灰汁含碱,这个做法与现代的粽子非常类似。在我们老家江西的北部,很多人还是喜欢吃碱水粽子。角黍与现代的粽子基本相同。

宋代的《淳熙三山志》:楚人是日以竹筒贮米祭屈原,名筒粽。四方相传,皆以为节物。今州人以大竹叶裹米为角黍(shǔ),亦有为方粽,以相馈遗(wèi)。”《淳熙三山志》说江汉一带的人端午节用竹筒装米祭祀屈原,这个竹筒装米煮的粽子叫筒粽,这个风俗传到了各地,都将粽子作为端午节的节日食物。现在,本州的人用大的竹叶包米做粽子,这个粽子叫方粽。

现在,很多地方的粽子都是大竹叶包的。大竹叶学名叫箬竹,一种叶子很大又矮小的竹子。还记得这首诗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箬笠就是用箬竹叶子做的用来挡雨的斗笠。

2.赛龙舟

赛龙舟,古时叫竞渡。《荆楚岁时记》记载了南北朝时竞渡的情景。小船用轻便的,叫做飞凫,一个自己叫做水军,一个自己叫做水马,州里的军官及百姓都在河边观看比赛。

宋代的《淳熙三山志》记录了福建端午节赛龙舟的盛况。端午节这天大家都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州里南台江各个内河里,都是龙舟比赛,战鼓喧天,划船的人穿着彩色鲜亮的衣服,根据鼓点用力划着龙舟,你争我赶……

端午节划船比赛至少在南北朝时就已经形成风俗,划的船从南北朝时的轻便小船,到宋朝变为了龙舟,和现代的名称一样。

划龙舟比赛乡村争斗杀伤的恶习在宋时就有,一直到现代各地端午节赛龙舟总要打群架,常有伤亡,所以从古以来,政府经常禁止端午节举行龙舟竞赛,但是始终没有禁止了,到现在端午节划龙舟还是传统节目。

3.其他风俗

斗蛋。

斗蛋是我小时候对端午节的核心记忆。在我老家江西,尽管平常只有客人来了才可以做个鸡蛋汤,用来招待客人,但是端午节却可以尽情的吃蛋、家家户户都会提前一两个月腌好多的咸蛋。端午节一早,母亲将咸蛋、新鲜蛋煮一大盆。

家人还将蛋染红,用专门编织的网兜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小孩子脖子上挂着染红的蛋,手里攥着一个,口袋里还备着一个,随时准备和小伙伴斗蛋,将蛋的尖头对着一嗑,谁的蛋破了就算输。

古代称鸡蛋为鸡子,斗鸡蛋古时叫斗鸡子。斗鸡蛋的游戏来源极为久远,连春秋时期的《左传》都说这个游戏由来已久。斗鸡蛋本来是寒食节的风俗,后来迁移到端午节。

挂艾叶。

我老家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买艾叶和菖蒲,将艾叶和菖蒲放在一起捆成小梱,摆在大门两边,挂在窗户两边。这个风俗是从古代传下来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用艾草扎成人的形状,挂在大门上,用来消除毒气。从宋朝《东京梦华录》到满清的《帝京岁时纪胜》都有端午节要挂艾草在门上的记载。

喝雄黄酒。

端午节还要喝雄黄酒,满清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端午节前把菖蒲的根切细,和雄黄拌在一起,晒干后泡酒。喝剩下的酒涂在小孩子的脸上、耳朵和鼻子上,洒在床上和蚊帐里,用来驱赶各种毒虫。

小时候,我叔叔还会用雄黄在我额头写“王”字,这个风俗在民国的《岁华忆语》有相同的记载:“酒中置雄黄,饮之曰可去毒。于小儿额用雄黄书“王”字,以象虎形,云易长成。”用雄黄在小孩子的额头写“王”字,像老虎额头的王字,说这样小孩子就没病没灾,容易长大。

综述

端午节的起源有些复杂,有几种说法,通常的说法还是“恶日说”。端午节的风俗主要用艾叶、菖蒲、雄黄酒,五彩丝等避虫毒、止恶气……这些风俗主要延续了五月五日恶月恶日的相关说法。

端五节吃粽子、划龙舟这些风俗从夏至节迁移而来,端午节也吸收寒食节的相关习俗。赛龙舟与吃粽子的习俗早在晋朝就已经有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像寒食节纪念介之推一样,是汉魏时期为了意识形态杜撰的。

端午节的名字在唐代才正式形成,端午节在唐宋时期就是法定节假日,不过在唐宋时不是很受重视。

[1 同瘟。

[2] 茭白叶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一、端午节的来历 1、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2、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主要的风俗习惯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挂艾草与葛蒲、饮蒲酒、雄黄酒等。 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2、吃粽子。传说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2、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

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端午的主要习俗:赛龙舟、食粽、佩香囊、悬艾叶菖蒲。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源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
端午节的来历是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风俗有扒龙船、放纸鸢、挂艾草菖蒲、吃粽子等。端午祭龙礼俗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端午...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如下:一、来历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流传最广的一种是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由于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以及这天的草药神奇特性,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主题,如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等习俗。关于端午节的历史起源,学术界主要有四种观点:1. 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二、端午节习俗(民俗)1、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2、挂艾草 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如下: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于受到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因为一直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

南川区15330796424: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
应查艾可: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

南川区15330796424: 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
应查艾可:[答案] 起源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但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传,而且不少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测,端午节源于对恶日(即农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

南川区15330796424: 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 -
应查艾可: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端午节的纪念意义有多种解释,最常见的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还有说是纪念伍子胥的忌辰或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等等. 习俗: 1,卦艾叶菖蒲:将菖蒲...

南川区15330796424: 端午节的由来与风俗 -
应查艾可: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满嫉...

南川区15330796424: 端午节的由来和各地的风俗 -
应查艾可: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

南川区15330796424: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最全
应查艾可: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粽子节、菖蒲节(艾节)、女儿节等,端午节在中国传统节日里名称最多,由来也最多.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

南川区15330796424: 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应查艾可: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希...

南川区15330796424: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呢? -
应查艾可: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

南川区15330796424: 端午节来历与习俗? -
应查艾可: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

南川区15330796424: 端午节的习俗及来历 -
应查艾可: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