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有哪些比较重要的经济思想,代表人物和主张有哪些?

作者&投稿:啜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后西方主流经济思想的演变及原因~

  二战后,主要发达经济体全面奉行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创下了西方经济增长的黄金30年。凯恩斯主义者还将凯恩斯的学说和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相结合,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挽救了大危机中的西方经济,其经济理论成为国家干预的基石。但干预主义的过度推行使得国家经济功能膨胀,政府债台高筑,七、八十年代又遭受石油危机的冲击,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了滞涨困境,凯恩斯主义失灵了。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引发了经济学的革命,货币主义、理性预期等学派开始向凯恩斯主义发难,一时间凯恩斯主义成为众矢之的。
  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消退,自由市场思潮卷土重来,货币主义学派重塑 “无形之手”理论,形成了新自由主义。里根政府和撒切尔政府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石,推行私有化浪潮,将二战后西方国家支撑经济的框架统统打碎,华盛顿共识将这一思潮推向顶峰。
  大萧条宣告传统经济自由主义的破产,经济复苏开始求助于国家干预。大萧条为凯恩斯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⑴重商主义
①盛行于16—18世纪的欧洲
②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曼、斯图尔特和法国的柯尔柏。
③主要内容:第一,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果没有或无法获得贵金属矿场就得通过贸易来取得。第二,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重商主义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⑵自由主义
①19世纪以后在欧洲的主要社会思潮。
②代表人物事: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③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国富论》中,其中心思想是经济自有,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自有发展,其主张为自由经营、自有竞争和自由贸易。
⑶社会达尔文主义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②代表人物有:英国思想家斯宾斯等。
③主要思想:认为社会发展的规律同生物进化规律一样,受到垄断资产阶级的欢迎。
⑷凯恩斯主义
①当代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凯恩斯1936年提出。
②核心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借此刺激有效需求,即刺激消费和投资。这种思想符合了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主义集团日益同国家结合的要求。二战以来,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大力推行凯恩斯主义,成为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对缓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实现经济增长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1929年10月24日,以纽约股市暴跌为起点,爆发了持续7年之久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为了摆脱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1882-1945)在1933年3月4日就职后,立刻大规模干预经济,史称“罗斯福新政”(Roosevelt New Deal)。在此背景下,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一书,严厉批判新古典经济学,提出“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原理,主张由政府干预来拯救资本主义,人称“凯恩斯革命”(Keynesian revolution),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试图弥合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之间的分歧,遂形成所谓“新古典综合派”(Neo-classical synthesis),认为新古典经济学适用于经济繁荣状态,属于微观经济学;凯恩斯理论适用于经济萧条状态,属于宏观经济学。1948年萨缪尔森出版《经济学》(第1版)是这一学派形成的标志,1961年《经济学》第5版开始使用“新古典综合”一词。至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个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波尔丁1948年版《经济分析》一书第2版中。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因此政府应根据“逆经济风向行事”原则,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实施干预,以促进充分就业和国民收入增长。该学派的理论核心是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1937年在《凯恩斯先生与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一文中最早提出,后来为美国经济学家汉森1953年在《凯恩斯学说指南》中推广的IS-LM模型,又称“希克斯-汉森模型”(Hicks-Hansen model)。 直到1980年代以前,新古典综合派一直占据西方经济学主流地位。但由于不能解释1960年代通货膨胀和1970年代“滞胀”(Stagflation),受到了许多非凯恩斯主义流派的激烈指责,催生了“新凯恩斯主义”(New Keynesian school)。非凯恩斯主义流派基本情况如下: (1) 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ism) 又称“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急先锋,其创始人及主要代表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1950年代就开始反对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内存在“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当劳动市场在竞争中达到均衡时,由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实际因素决定的固有的失业率,包括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和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等。自然失业率是保持零通货膨胀率的最低失业率,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短期内由于货币幻觉,实际工资(Real wages)暂时下降,厂商扩大生产,增加就业,但长期内,由于“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工人会要求提高名义工资(Nominal wage),引起实际工资和失业率回升,结果仅仅是通货膨胀(Inflation)。 弗里德曼还提出“恒常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of consumption),认为消费者不是根据现期收入而是根据“恒常收入”来安排消费,因此短期内扩张性政策不可能刺激消费,再次否定了干预政策的有效性。 弗里德曼认为“唯有货币最要紧”,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Single-rule policy of money),即每年根据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按某一固定比例增加货币供给,以稳定货币,稳定经济,根除滞胀。而要稳定货币,就必须放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主义。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纳(K. Brunner)在《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文中首次袋子使用“货币主义”一词。 (2) 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expectations school) 又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穆思(John F. Muth)1961年发表《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理论》(Rational Expectation and the Theory of Price Movements')一文提出“理性预期”概念,1970-197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卢卡斯(Robert Lucas,1937-2001)进一步阐述,受到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1943-)、华莱士(Neil Wallace)、巴罗(Robert J. Barro,1944-)等人重视。认为:人是有理性的,能够根据相关信息对经济发展作出正确预测,即所谓“理性预期”。在存在理性预期并且工资与价格具有弹性的前提下,人们将会预料到政府的经济政策并采取相应对策,使之无法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和失业,即所谓“政策无效性定理”(Policy ineffectiveness theorem)。主张政府放弃干预经济,或实行公开的永久不变的政策。 该学派还提出自然率假说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自然率假说(Natural rate hypothesis)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一种内在的动态平衡,外力可以暂时打破这一平衡,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平衡。“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s theory)由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朗恩(John Long)、普洛塞尔(Charles Plosser)等人提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随机波动现象,由技术、战争、人口、自然等实际因素对供给发生冲击引发,市场能够自动调整适应,无需政府干预。 (3) 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 又称“里根经济学”,认为:凯恩斯主义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方面刺激总需求,使人们过度依赖政府,另一方面导致高税收,抑制企业家的积极性,影响供给,结果导致经济滞胀。该学派重新肯定萨伊定律(Say's law),主张减税节支,减少干预,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企业家精神,促进供给。但实际执行时,“减税容易节支难”,造成高赤字、高利率、高汇率、高外债等一系列恶果。 供给学派又分“极端供给学派”和“温和供给学派”,前者以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商学院教授拉弗(Arthur. B. Laffer,1940-,又译“拉弗尔”、“拉菲尔”等)为主要代表,用“拉弗曲线”(Laffer curve)描述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关系,为减税提供理论依据。后者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尔德斯坦(Martin Stuart Feldstein,1939- )为代表,提出“费尔德斯坦曲线”(Feldstein curve),认为:在通货膨胀率不变的条件下,财政赤字的增加会引起资本形成率下降,即财政赤字与资本形成存在替换关系;在保证资本形成率不变的前提下,财政赤字的增加将导致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率呈正相关关系。强调要靠资本积累和市场刺激而不是利用政府干预来减轻社会弊病,代表作《美国税收刺激、国民储蓄与资本积累》。 (4)新自由主义学派(Neo-liberalism) 广义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等,狭义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仅指以英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为主要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要阵地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等,故又称“新奥国学派”、“新维也纳学派”、“伦敦-芝加哥学派”和“弗莱堡学派”等。 该学派崇尚个人自由,认为自由是创造一切价值的源泉。强调个人无需服从任何人,只需服从法律,法治的关键在于保证个人自由。反对人治,认为人治导致权力被滥用,即使权力被思想高尚的人掌握,也会给社会带来祸患。主张思想自由,认为思想国家化是“真理的末日”。主张经济自由和私有制。对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认为是由于货币供给不足或投资过度造成的,市场能够自行调节,无需国家干预。对于1960-1970年代发生的失业和通货膨胀,认为是由于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使市场机制受到干扰,以及政府扩大财政赤字造成的。因此,主张“货币非国家化”,由私营银行提供竞争性货币。 (5) 新剑桥凯恩斯学派(Neo-Cambridge school) 又称“凯恩斯左派”、“李嘉图学派”,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Joan Robinson,1903-1983)。从收入分配角度着手,认为经济增长率取决于投资率,而投资率取决于储蓄率,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分为工资和利润两部分,储蓄率也分解为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与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两部分,当利润占的比重提高时,整个储蓄率上升,促进经济增长,因此经济增长必然伴随收入不平等的加剧。既反对新古典综合派的财政干预政策,也反对自由放任政策,认为前者只强调充分就业,不问就业的具体内容,导致“繁荣中的贫困”;至于后者,则认为市场机制是个效率极差的调节器,1930年代的大危机就证明了它的失败。对于货币主义者推崇备至的货币嗤之以鼻,认为货币与产量之间仅存在微弱的联系。最后,该学派主张通过税收和补助来消除社会收入不均等和阶级差别等改良主义措施。 (6) 市场非均衡学派(Unequilibrium school) 以法国经济学家贝纳西(Jean-Pascal Benassy)等人为代表,认为均衡是偶然的,非均衡才是经常的。在非均衡条件下,经济运行遵循“短边法则”,即由最短缺的一边来决定经济变量的取值。现代宏观经济既可能由于总供给不足,导致“新古典失业”,也可能由于总需求不足,导致“凯恩斯失业”,新古典政策和凯恩斯政策都有用。 (7) 新制度学派(Neo-system school) 该学派主张研究整个社会制度,实际上囊括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也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该派主要有两个分支,一支以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1908- )和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1898-1987)为代表,主张政府干预;另一支以美籍英国经济学家科斯(Ronald Harry Coase,1910- )为代表,主张自由放任。 加尔布雷斯1973年出版《经济学和公共目标》一书提出“二元体系理论”(Dual economy system theory),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由少数大企业组成的计划体系(Planning system)和大量小企业组成的市场体系(Marketing system)组成,计划体系实力雄厚,能支配环境,市场体系则只能受制于环境,政府通常偏袒计划体系,导致市场原则让位于计划原则,企业不再追求最大利润,而代之以稳定和增长。因此,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统统失灵。主张扶持小企业,抑制大企业,实现收入均等化。希望科技教育界培养一批有新观念的人进入国会,通过立法施行改革。 缪尔达尔1944年发表《美国的困境:黑人问题与现代民主》一文提出“循环累积因果原理”(Theory of circular and accumulative causation),认为:社会经济诸要素之间不是均衡关系,也并非趋于均衡,而是一种循环累积运动,“富者越富,穷者越穷”。据此解释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和黑人的生活水平低下,认为二者互为因果,累积循环。后又用来解释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原因,提出改良主义政策主张,包括权力结构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教育的改革等。 科斯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解释企业形成的原因,1960年发表《社会成本问题》,提出著名的“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认为一旦假定交易成本为零,则只要产权明晰,无论产权归谁,都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来消除外在性现象,实现资源最佳配置。 (8) 公共选择学派(Public choice school)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1919-),1962年他与图洛克(Gordon Tullock,1922- )合著《同意的计算》一书,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政府行为,认为:政治家是理性经济人,旨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政治活动就是许多不同利益集团出于自利动机进行的交易。政治交易通常通过一定的投票规则进行决策,在民主前提下,政府的决策会反映“中间投票人”(Median voter)的利益,但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与人之间不平等,政府的决策往往倾向于某些特殊利益集团,而特殊利益集团则会有意识地影响政府决策,从中谋取好处,即所谓“寻租”(Rent seeking)。政府的职责本来是代表公共利益,弥补市场机制不足,提供公共物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导致“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或“公共失灵”(Public failure)。因此,对现行民主制度表示怀疑,主张按市场机制思路,完善政府规则,防止滥用权力。经济方面,主张有规则的经济政策,反对凯恩斯主义相机抉择的政策干预。 6.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新动向 199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进入新发展阶段,帕金(M. Parkin)称之为“新凯恩斯主义”(Neo-keynesian school),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蒂格利茨,哈佛大学的曼昆和萨墨斯,麻省理工学院的布兰查德和罗泰姆伯格,哥伦比亚大学的费尔普斯(Edmund S. Phelps,1933),伯克利加州大学的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1940-)和耶伦,威斯康辛大学的格特勒,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伯南克等。主要特点:(1)强调政府有用;(2)强调用微观经济学原理解释宏观经济现象;(3)加强了对市场垄断势力、价格歧视、信息不对称、外在经济、博弈论、委托-代理关系、公共物品等现象的研究;(4)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取代IS-LM模型;(5)各流派融合发展。(资料来源:张建华著《经济学-入门与创新》,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8月)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

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黄金储备也最丰富。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此外,美国还倡导和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后期)
日本和欧洲共同体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崛起,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
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崛起,严重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使美国即使在美苏争霸中也一度处于守势。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冲击了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使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同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其利益冲突,甚至对抗不断发生。

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90年代至今)
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联系日益紧密,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特征。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遭受巨大损失,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出现,都是世界经济新变化的有力证据。

简言之:
从政治上来说: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1947年-1991年)→一超多强(苏联解体,东欧聚变)→第三世界崛起、日本、德国飞速发展→多极化格局
从经济上来说: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工业巨头!→日本和德国的崛起→欧盟-日本-美国 形成三巨头 (希望中国后来居上哈~)

马歇尔计划 也就是 欧洲复兴计划。

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而得名,但事实上真正提出和策划该计划的是美国国务院的众多官员,特别是威廉·克莱顿和乔治·凯南(乔治凯南不是什么好人,冷战的遏制政策 就是他最先提出的,写到他我就要神经质的补充一句 你见谅吧)。 也是这份计划 是一些国家的经济的到比较快的恢复发展,日后 德意法等国的煤铁同盟 的形成(欧盟的前身),也或多或少的于此有关系。 当然也包括 冷战东西欧的拉锯。(要是美国美在西欧插一脚,估计欧洲都是红色的 题外话)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么 就是 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你自己去看 我了解不深 怕乱说误导你。

哈里定理(Harry Theorem )由研究国际技术转移学者甄炜锋于2018年提出,也称挤进公交车定理(Squeeze into a Bus Theorem)

爱情


二战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的重要会议是什么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二战后联合国成立,并根据雅尔塔会议所确立的美、苏势力范围划分,形成了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这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水平,为改善国民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政府重视培养人才,教育先行,并且做到人尽其才,学以致用。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60%,就是靠技术进步取得的。 综上所述,二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创造奇迹,是由于其充分结合本国优越的历史地理文化,并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从而创造更多的优势来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主要影响
主要影响有如下几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格局。2、战后发展了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会议对于战后世界国家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会议对于战后世界国家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万隆会与使得世界树立起来了一种求同存异的精神理念。

二战后日本经济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借鉴作...
关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大约可以列举出以下几种:1、战后的民主化改革。2、企业的积极投资。3、丰富的优质劳动力。4、高储蓄率。5、积极的技术引进。6、高质量的教育水平。7、较轻的军费开支。8、劳资关系、社会及政治上的稳定等。诚然,除去了上述原因以外,也不能忽视人们立志“赶超发达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当今时代产生的深远影响有哪些?
战争彻底打垮了德、意、日帝国主义,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崩溃;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战争中力量得到壮大,为争取民族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战争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战后,中国等亚洲和欧洲...

海湾战争的影响有哪些
海湾战争的影响有哪些_海湾战争的战后影响分析 海湾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 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

中国在一战后重建的国际秩序中的地位如何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大获成功。没有中国参战及拒绝签订巴黎和会对德和约,中国不可能在 1921 年很快同德国签订平等条约,并在1922 年迫使日本归还山东。中德 1921 年条约系近代中国与欧洲大国签订的第一个界定双边关系的平等条约。更为重要的是,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人积极参与战后新秩序的建立。例如...

1919年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1919年,这是一个动荡而又重要的一年,不仅对中国,也对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年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各国为了争夺利益和权力,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和平条约。在中国,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得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感到愤慨和失望,爆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下面就由我来讲述在1919...

土木堡之战后,明朝还有哪些重要人物可用?
当明英宗率领大军抵达大同后,他便留在了大同,辅助刘安镇守大同,可以说这一任命对郭登来说是很幸运的,因为他没有继续随军出征,不然的话,郭登也难逃土木堡的厄运。这里要说一下,大同府是明朝重要的九边之一,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防区相当今山西外长城以南,东自晋、冀省界,西至大同市西北一带。明英宗在大同府...

长治县19847713327: 战后黄金时期.凯恩斯主义是什么意思? -
自怡中宝: 战后黄金时期就是以黄金跟美圆挂钩的时期,到了71年,因为越战,美圆与黄金脱钩,战后黄金时期就结素了.可以参考:布雷顿森林体系http://baike.baidu.com/view/108174.htm凯恩斯主义经...

长治县19847713327: ...《工业复兴法》、实施以工代赈等措施,被称为“新政”.“新政”与哪种经济思想相吻合?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二战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哪些新... -
自怡中宝:[答案] 思想: 凯恩斯主义. 变化: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建立.

长治县19847713327: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那些新变化? -
自怡中宝: 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向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干预经济,与私人垄断结合形成了国家垄断的私有制.这是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在学理上受到了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长治县1984771332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经济方面具有世界意义的现象是什么
自怡中宝: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经济方面具有世界意义的现象是在二战至今六十多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长治县19847713327: 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
自怡中宝: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主义的资本形式占有出现了社会化的特点 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然而,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

长治县19847713327: 举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
自怡中宝: 第一,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特别在北欧地区,福利制度至为完善. 第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第四,美国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高科技的发展和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长治县19847713327: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支柱是什么?它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
自怡中宝: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原因,过程,意义和影响 原因:(1).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日的来临,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秩序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许多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的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 (2).第二次世...

长治县19847713327: 二战后到二十世纪末欧美的经济变化及原因 -
自怡中宝: 1.影响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成为最强有力的推动因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采用多种形式干预经济生活;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国家调整内外政策,扩大国内和国际贸易;...

长治县19847713327: 二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出现新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 -
自怡中宝: 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新变化 最重要的变化[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二战结束--70年代初期,美英法德日等国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实行国家以经济的宏观调控 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20世纪50-70初,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经济较快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相对较低,社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这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对传统的,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的变革 资本主义国家中关于国家干预的争论持续不断 如今这些争论主要是集中在干预程度的问题上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