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作者&投稿:毛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为意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的创始人。其家产万惯,但不得志,过着隐居的生活。65岁时其著作《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他成名。他曾在一首诗中写到:“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在法兰克福病逝。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关于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而进行的叙述。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过“在读完叔本华书的第一页后,就知道得很清楚,我将要把他所有的东西读完为止;他所说的每一个字词我都要听。”

人生的智慧就如何让人感到幸福这一基础,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章 基本的划分,本章节类似于总论,将他认为决定人命运的内容分为,人的自身(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潜在发展)、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三个方面。

后续章节按照基本的划分,千丝万缕的进行相关的阐述。

第二章 人的自身,将人的自身所拥有的,比如健康、力量等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关于健康方面提出了愉快情绪的重要性,并引用了其它作家所著名言…

“扰乱人们的不是事情,而是人们对事情的看法”

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对财富进行讨论,并分析其对人的影响。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阅读书籍是需要一定的思考的,这样边思考边看的过程中,就会有新的观点、处世态度的产生。特别是关于哲学的书籍,速度会更慢,因为它在磨合或撕碎过往即有的认知。

希望能在一个月之内,搞定这本书。

诗词分享: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哪个版本的译本最准确?
2. 韦启昌翻译的《人生的智慧》在叔本华哲学爱好者中有着不错的口碑,但这个版本存在一些严重错误,甚至书名翻译都不正确。3. 叔本华的书原名为《Aphorismen zur Lebensweisheit》,其中“Aphorismen”意为箴言,“zu”相当于英语的“to”,“Lebensweisheit”意为人生智慧。因此,整本书的直译应为《通往...

29条经典格言,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8,性格是绝对无法改正的,因为人的所有行事都出自一条内在的原则。根据这一条内在的原则,在相类似的处境之下,一个人只能永远做出同样的事情。(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这是一句屁话。以我五十年的人生经验看到的都是在哪里跌倒就还会继续在哪里跌倒。)29,不爱也不恨包含了全部世俗智慧的一半;...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总之,在现代心灵鸡汤类书籍中看到的某些直指内心的“真理”,在朋友圈疯狂转发的“时髦论点”以及很多著名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在本书中都可见端倪,且更为简练、精辟,不愧为《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范文4 近来阅读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一书,颇多感触,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1850年写...

幸福属于能自得其乐的人——读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
1850年,叔本华一生中最后一部著作《附录和补遗》终于完成,印数750本,大叔自己获赠10本,木有稿酬。《人生的智慧》一书,取自《附录与补遗》,关注的都是些世俗人情话题,健康、财富、名声、荣耀、养生和待人接物。 这一回,默默无闻的叔本华终于得到了知名评论家的注意,一举成名。大叔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真理可以耐...

淡定人生幸福的智慧读后感
要想获得幸福的人生,叔本华给出的“药方”是:一、最好有个天生完整、健康的身体条件和后天良好的生活习惯。二、降低对意欲和物欲的要求,由追求快乐转向如何避免可能的痛苦,并积极去培养精神富足的方面。三、发掘、实施自身的兴趣专长。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中的很多名言警句,并不多见于眼下流行的媒...

人生的智慧余荃译的好吗
人生的智慧余荃译的一般。人生的智是1851年出版的《附录和补遗》中的一部分。所见过的版本共有4种:1、韦启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版。2、胡百华译山东画报出版社版。3、亦非译京华出版社版。4、范进等译商务印书馆版。前三者所用书名多为《人生的智慧》或近于此,商务印书馆的是《叔本华论说文集》...

如何理解叔本华的名句?
我一开始以为不和他们说话一起玩就是孤独,但是我发现这不是孤独的真正含义。这只是借口。我现在认为的孤独是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且可以不在意他人行动的思想才算的是孤独。在路上可能会孤立无助也可能是一路顺风。

<叔本华论说文集>和<人生的智慧>,买哪本好?
其作为悲观主义大师,年轻人最好慎读或不读,否则对自己一生命运会有较大的影响。年轻人应积极向上,应以入世为主,而不应消极避世,但叔氏观点过于悲观消极。论说文集过于悲观,有些流于晦涩,不利于年轻人之人生观。人生的智慧相对要好些吧,建议你买这本。叔本华的书遣词用语非常华美,特别是比喻...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137个笔记
所人,智慧愈高,愈不合群。 这些都是高度自律人生的目标 >> 然而大部分人在闲暇时刻里,得到些...抵御可能遭遇的祸患和不幸的保障;而不应把这笔财富当作在世上寻欢作乐的许可证,甚至以为钱财本当如此

释妙华妙华法师著作
妙华法师的著作丰富多样,涵盖了对人生深刻的理解和启迪。他的作品,如《人生的解脱》和《人生的智慧》,深入探讨了生活的真谛,引导读者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在《迷与悟》中,法师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人生的困惑与领悟,帮助读者拨开迷雾,洞察生活的本质。《云游散记》记录了法师的旅行体验,以禅修的...

凤泉区17692251613: 叔本华之人生的智慧 - 搜狗百科
村茅友欣: 《人生的智慧》于1851年发表.叔本华在书中阐释了自己的人生哲学,逐一探讨关于人性、人格、地位、荣耀、名声等长久困惑人类心灵的问题,认为有智慧的人应该以超然而明智的态度对待世务. 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

凤泉区17692251613: <叔本华论说文集>和<人生的智慧>,买哪本好? -
村茅友欣: 这个要看个人的爱好吧,再经典的作品也有人不喜欢,再垃圾的流行也会有人趋之若鹜..总的来说,我比较喜欢前者,更厚实点,哲理性是无须多言滴..反正我觉得多看点哲理性的书籍,会使我们思想更丰富,一生快乐无穷.

凤泉区17692251613: 叔本华人生哲学的目录 -
村茅友欣: 一、人生的智慧 1、生命性质 2、人格,或人是什么 3、财富,或人有些什么 4、地位,或他人眼中的位置 ①名誉 ②骄傲 ③官位 ④荣誉 ⑤名声 5、人的本性 二、劝诫与格言 1、人生基本规则 2、了解自己 3、了解他人 三、爱与生的苦恼 1、生存...

凤泉区17692251613: 悲观哲学大师叔本华对人生的众多透彻诠释 -
村茅友欣: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认为,意志是世界上最根本的基石.而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是一个表象的世界.但是,这个“表象”是谁的“表象”呢?黑格尔说世界是理性(绝对精神)的表象,而叔本华说:不对!它们是意志的表象! ...

凤泉区17692251613: 如何理解叔本华的这句话 -
村茅友欣: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里的原话:大致而言,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这段话被人总结为“要么庸俗,要么...

凤泉区17692251613: 叔本华人生哲学的精辟之处是什么? -
村茅友欣: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特点就在于将人的非理性与印度宗教教义相结合,以禁欲,平静,淡薄为人生的指向,最终达到消除痛苦怨念的极乐境界.叔本华认为,人类一切不幸和痛苦的根源就是欲望,欲望无法得到满足人就会痛苦,欲望得到满足后人就会无聊烦闷.欲海无边,旧的欲望满足了,新的欲望又接踵而至,因此痛苦烦闷也随之而来.人要如何摆脱人生的苦难呢?叔本华认为,只有放弃一切欲望,达到佛教所说的“涅磐”境界,人才能在“寂灭”中得到永恒的极乐.人一旦超越了欲望,将无欲无求并且走向虚无而不为尘世的琐事牵连,因此后人又将叔本华哲学思想概括为“意志主义”或“虚无主义”.【问问姿本原创答案,转载请声明.】

凤泉区17692251613: 经典的哲学类书籍推荐 -
村茅友欣:[答案] NO.1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

凤泉区17692251613: 《人生的智慧》这本书的作者亚瑟·叔本华 请用用原版英文介绍他的平生和这本书的简介 -
村茅友欣:[答案] Arthur Schopenhauer (February 22,1788–September 21,1860) was a German philosopher known for his atheistic pessimism and philosophical clarity.At age 25,he published his doctoral dissertation,On the F...

凤泉区17692251613: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说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到时现在的社会是讲求团队合作的,人不可能独来独往,他 -
村茅友欣: 叔本华的形而上学构建于两个基础概念之上:一是表象和意志虽然是同一的,并且共同构成世界,但意志是决定性的,任何表象都只是意志的客体化;二是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求.于是世界本质就是某种无法满足的欲求,所以从逻辑上说,它永不可能被满足.所以如果不能满足的欲求是某种痛苦,那么世界就无法摆脱其痛苦的本质.人们只是永远试图使自己的欲求满足,但这种满足却更加证明和显现了意志本身,这被叔本华认为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所以他认为无论一个人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根本上的痛苦,乐天派只是对现实的躲避,是自我欺骗所造成的假象.所以对悲观主义的怀疑者们只能从叔本华的形而上学上进行争论而不是争论悲观主义本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