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卷16先识览2观世诗解2晏子全功列子先见

作者&投稿:贰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吕氏春秋》卷16先识览2观世诗解2晏子全功列子先见

题文诗:

晏子之晋,见息涂者,反裘负刍.以为君子,

使问曷此?涂者对曰:齐人累之,名越石父.

晏子遽解,左骖赎之,载而与归.弗辞入舍,

越石父怒,请绝晏子,使人应曰:婴未尝交,

免子於患,於子犹未?越石父曰:君子屈乎,

不己知者,伸乎己知,是以请绝.晏子见曰:

向见客容,今见客志.察功实者,不留名声;

观其行者,不讥言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

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遂以为客.

俗众之人,有功则德,有德则骄.今晏子功,

免人於厄,反屈下之,去俗亦远.全功之道.

子列子穷,貌有饥色.客有言於,郑相子阳:

列御寇者,有道之士,穷居君国,君无乃为,

不好士乎?子阳令官,遗粟十秉.列子出见,

再拜而辞.子列子入,妻拊心曰:贤士妻子,

皆得逸乐,妻有饥色,君遗士食,先生弗受,

岂非命哉?列子笑曰;非自知我,以人之言,

而遗我粟,至其罪我,罪以人言,所以不受.

民果作难,卒杀子阳.受人之养,不死其难,

则其不义;死其难也,则死无道,死无道逆.

子列子除,不义去逆,岂不远哉?有饥寒患,

犹不苟取,先见其化,见化已动,至见先见,

先见至明,至明自明,自明真情,防患未然.

【观世】2

 晏子之晋,见反裘负刍息於涂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曷为而至此?”对曰:“齐人累之,名为越石父。”晏子曰:“ 嘻!”遽解左骖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弗辞而入。越石父怒,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也,今免子於患,吾於子犹未邪?”越石父曰:“吾闻君子屈乎不己知者,而伸乎己知者。吾是以请绝也。”晏子乃出见之,曰:“向也见客之容而已,今也见客之志。婴闻察实者不留声,观行者不讥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客。俗人有功则德,德则骄。今晏子功免人於厄矣,而反屈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令功之道也。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於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得逸乐。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至已而罪我也,有罪且以人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杀子阳。受人之养而不死其难,则不义;死其难,则死无道也。死无道,逆也。子列子除不义、去逆也,岂不远哉?且方有饥寒之患矣,而犹不苟取,先见其化也。先见其化而已动,远乎性命之情也。

【译文】观世2

    晏子到晋国去,看见一个反穿皮衣背着草的人正在路边休息。晏子认为这个人是个君子,就派人问他说:“你为什么到了这里?”那个人回答说:“我给齐人为奴,名叫越石父。”晏子听了以后说:“噢!”立刻解下车左边的马把这个人赎了出来,跟他一起乘车回去。到了馆舍,晏子不向他告辞就进去了。越石父很生气,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派人回答他说:“我不曾跟你交朋友啊。现在我从患难中把你解救出来,我对你还不可以吗?”越石父说:“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可以忍受屈辱,在已经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就要挺胸做人。因此,我要跟您绝交。”晏子于是出来见他说;“刚才只是看到客人的容貌罢了,现在才看到客人的心志。我听说考察人的实际的人不留意人的名声,观察人的行为的人不考虑人的言辞。我可以向您谢罪而不被拒绝吗?”越石父说:“先生您上礼对待我,我怎敢恭敬从命。”晏子于是把他待为上宾。世俗之人有功劳就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就骄做。现在晏子有从困境中解教人的功劳,却反而对被救的人很谦卑,他超出世俗已经相当远了。这就是保全功劳的方法啊。

  列子很贫困,脸上现出饥饿的气色。有个宾客把这种情况告诉给郑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之士,居住在您的国家却很贫困,您恐怕是不喜欢士吧?”子阳让官吏送给列子几百石粮食。列子出来会见使者,拜而又拜,谢绝了。使者离开了,列子进了门,他的妻早怨恨地捶着胸脯说;“听说有道之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得到安乐。如今妻子儿女已经面有饥色,相国派人探望并给先生您送来吃的,先生您又不接受。我们岂不是命中注定要受贫困吗?”列子笑着对她说:“相国自己并不了解我,是因为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过不了多久,同样又将会因为别人的话治我的罪。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结果人民果然发难,杀死了子阳。接受了人家的供养,却不为他遭难而去死,就是不义,为他遭难而去死,就是为无道之人而死。为无道之人而死,就是悖逆。列子免除不义、避开悖逆,岂不是很远吗?正当他有饥寒之苦的时候,尚且不肯随随便便地接受别人的馈赠,这是因为事先预见到了事情的发展变化。事先预见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这就通晓性命的真情了。


《吕氏春秋》共有几篇?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吕氏春秋·季春纪》圜道赏析
用此来防备祸患,祸患没有理由降临了。【评析】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以上三卷描写了草木萌芽后生发,君主也应顺应天时,除弊举新。《春纪》除《月令》外一共十二篇,《孟春纪》《仲春纪》《季春纪》各四篇,大半是一些讲养生的论文。因为春天是万物发生的时期,所以把讲养生的放在《春纪》里。

我想要《吕氏春秋》 贵公译文?
”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吕氏春秋·顺民》)【译文】越王为会稽山战败的耻辱而痛苦,想要深得民心以求得和吴国死战,就身体不安于枕席,吃饭不尝丰盛的美味,眼睛不看美色,耳朵不听钟鼓音乐。三年里,煎熬身体...

《吕氏春秋·去 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吕氏春秋》 简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相传为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辑合百家学说而成,共二十六卷,成书于秦始皇八年(前239年)。全书分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一百六十篇,保存了先秦各家的大量资料。它被归为“杂家”,但主要倾向为黄老之学。 吕不韦(?—前235),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战国末...

《吕氏春秋》一书的内容是什么?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相国吕不韦组织门下学者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亦称《吕览》。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时当秦统一六国前夕。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计二十余万言。该书宗主道家,取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舍其消极避世的成分,兼采儒、墨、法、兵诸家之长,初步...

吕氏春秋是什么?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2]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共有几篇?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中国战国末期的一部政治理论散文的汇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完成于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为秦代丞相吕不韦及其门人集体编纂而成。其内容涉及甚广,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名、法、墨、农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是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十二纪、...

吕氏春秋又称什么,是什么时期?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吕氏春秋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吕氏春秋作者是谁?
十二纪”六十篇,“六论”三十六篇,“八览”六十四篇,加“序意”一篇,计有一百六十一篇。但因“八览”亡一篇,故现存一百六十篇,合为二十六卷。《吕氏春秋》一向被视为先秦杂家的著作,但这是综合各家思想之所长,具有基本统一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的著作,而不是各种思想学说的机械拼凑。

有谁知道关于吕不韦和《吕氏春秋》的吗?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的一部政治理论散文的汇编,共26卷,160篇,完成于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为秦相吕不韦及其门人集体编纂而成。其内容涉及甚广,以儒家思想为主,兼收名、法、墨、农和阴阳各派言论,是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三大部分。每篇又有一些子...

建昌县17125889163: 这山望着那山高 旧解 -
仍凡八珍: 这句话的出处是: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先识览·观世》:“登山者,处已高矣.左右望,尚巍巍焉山在其上.” 表示见异思迁,总是对现状不满足,类似于老百姓的俗话“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至于对错,看你怎么解释了,你当然可以认为这是形容人不能好高骛远,也可以理解为人不应该总是满足现状、小富即安

建昌县17125889163: 请问《吕氏春秋先识览》的“先识”是什么意思? -
仍凡八珍: “先识”即预言,亦即比别人早知道某事的发展趋势.从文章列举夏太史令终古“出奔如商”、殷内史向挚“出亡之周”、晋太史屠黍“归周”等一系列事例中,可以看出:有道者由于忠言不被采纳,当预见到国家必然灭亡后,而最先离去.文章的目的在于:从反面论证君主求贤、知贤、任贤的重要性.

建昌县17125889163: 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意思 -
仍凡八珍: 释义 爬上这一卒山,觉得那一座山更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贬义 出 处 清·李光庭《乡万解颐·地部》:“若这山看着那山高,畔援歆羡之词也.” 百科释义 这山望着那山高(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出自《吕氏春秋·先识览·观世》.又有清·李光庭《乡万解颐·地部》:“若这山看着那山高,畔援歆羡之词也.”

建昌县17125889163: 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 全文求翻译. -
仍凡八珍: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孔子从小事情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建昌县17125889163: 《吕氏春秋》共有几篇? -
仍凡八珍: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中国战国末期的一部政治理论散文的汇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完成于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为秦代丞相吕不韦及其门人集体编纂而成.其内容涉及甚广,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名、法、墨、农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是杂家的代表作. 全书共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三大部分.每篇又有一些子篇.十二纪按四季、十二月份排列,每一纪有纪首一篇和论文四篇共五篇,十二纪共计六十子篇.八览各览有论文八篇,《有始览》缺一篇,共计六十三子篇.六论每论有六篇,共计三十六子篇.加上十二纪末的《序意》一篇,全书计有子篇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言

建昌县17125889163: 吕氏春秋的意思,全文 -
仍凡八珍: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

建昌县17125889163: 吕氏春秋有哪些名篇 -
仍凡八珍: 《吕氏春秋》,亦称《吕览》,为秦相吕不韦集门客各著所闻而成.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共26卷,160篇,为杂家代表作之一.

建昌县17125889163: 熟语解释大家帮助我做这些题,我实在不会做啊!谢谢大家,我磕头了!?
仍凡八珍: 唱高调唱高调 chàng gāodiào [say fine-sounding things; use high-flown words] 发表似...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先识览·观世》:“登山者,处已高矣....

建昌县17125889163: 《吕氏春秋》是什么书》 -
仍凡八珍: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吕氏春秋》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建昌县17125889163: 简述《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和艺术成就 -
仍凡八珍: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前235)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 写而成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关于《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所记,当战国之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 原君,齐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