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皇位为什么传给自己的孙子而不是儿子

作者&投稿:谯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作为一代未及享国的储君,正史中对他的记载,大致不过如此。而且,就是这点内容,也基本都是围绕著太祖而予以记录的,几乎看不到他独立的生活经历。若仅仅立足于以上正史所载,我们除了感叹他一生的平淡无奇和年寿不永外,实在很难说他有什麼不幸,相反,似乎还可能艳羡他生于富贵,天生就位极人臣。然而,如果我们能透过这些记载的表象,进入历史具体情境之中,设身处地的思考一下他的生活,就不难想见,他相对短暂的一生,其实无时无刻不处于其父朱元璋的阴影笼罩之下。身为几无可能远离历来凄厉残忍的政治斗争漩涡的太子,他生活应不会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特别是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更是如此。
朱元璋虽雄才大略,但生性猜忌,权力欲望极强。吴晗曾指出:“全国大大小小的政事,(朱元璋)都要亲自处理。交给别人办,当然可以节省精力、时间,但是第一他不放心,不只怕别人不如他的尽心,也怕别人徇私舞弊;第二更重要的,这样做就慢慢会大权旁落,而他这个人不只是要大权独揽,连小权也要独揽的。”(《朱元璋传》)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太祖不惜大兴党狱,大肆屠戮功臣。洪武十三年以后,太祖屡兴大狱,特别是胡惟庸和蓝玉两案,株连残杀更多达三万和一万五千馀人,诛杀之惨烈,恐为历史之最。太子是自家人,固与外人不同,但在皇位的争夺上,以往骨肉相残之事并不罕见,于此,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以他的为人处事,就是对太子,恐怕也不会全然无所顾虑和防范。特别是洪武十年后,太子对一些政事处理,常常与元璋意见相左,这必然更会促成他的猜忌。据《明史袁凯传》记载:朱元璋曾在审决刑囚後,让御史袁凯交太子覆审,朱标多所矜减。太祖便问袁凯,谁批决得对?袁不得已对曰:“陛下法之正,东宫心之慈。”太祖的这一发问,未始不含有考察一下臣子究竟是对己还是对太子忠心的心机。另一些史籍记载,太祖欲诛朱标老师宋濂,太子为他求情,太祖竟怒言:“等你当了皇帝再赦免他吧!”显然已具有鞭策他要摆正自己位置的意味。而尤为明显的是,太子自巡视陕西归来後,元璋让其审决刑囚,并令吏部尚书詹徽佐之,在审批中,太子欲宽,而詹徽欲重,太祖则明确支持徽,太子就争辩说:“立国应以仁为本。”太祖盛怒,道:“孺子难道欲自己当皇帝,来教导我吗?”顿令太子悸骇不已,不知所措。《明书》((邓元锡撰)和《名山藏》等一些史书认为,正是这件事,直接导致了懿文的早逝。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储君之位,历来都是政权斗争的焦点,朱标的太子地位虽未见受到明显的威胁,不过他弟弟众多,被立为太子时,已是十三岁的少年,而太祖不过四十一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这就预示著,他必须经受不知何日是终点的漫长等待。俗话说,夜长梦多,因此,在对人人觊觎的皇位继承的漫漫等待中,朱标也不大可能完全安之若素,无所用心。事实上,随著同太祖矛盾的加剧,他也不是完全没有防备。据《名山藏》记载,朱元璋在征战中,尝为敌兵追击,高皇后马氏背著他逃命。马皇后死后,太子可能是考虑从此失去与其父缓冲的馀地,便将这一事件绘作图像,藏在怀中,以备不测。後来果真发挥了作用。一日太祖又大开杀戒,太子劝谏说:“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元璋不作声。第二天故意把一条棘杖放在地下,叫太子拿起,太子面有难色,元璋说:“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这些刺都给去掉了,再交给你,岂不是好。我所杀的都是天下的坏人,内部整理清楚了,你才能当这个家。”皇太子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意思是说有怎么样的皇帝,就有怎么样的臣民,元璋大怒,拿起椅子就朝他掼,并继续追打,他就有意把图掉在地上,太祖看到图,终因感念马氏的旧情而宽恕了他。此外,朱标虽忠厚仁慈,但并不是没有主见和原则的逆来顺受之辈。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已然看到,他明明知道太祖喜好严猛之政,但仍始终不改自己凡事宽仁的主张,甚至不顾冒犯龙颜的危险,屡屡据理力争。实际上,他的这一个性,在尚未被要求帮助处理政事以前,就表现出来了。洪武七年,孙贵妃去世,太祖令太子服齐衰杖期,太子以其不合礼法而拒绝执行,气得太祖要用剑击他。後来在众人的劝解下,事态虽得以平息,但父子君臣间的嫌隙还是由此形成了。[3]
父子俩出身不同,所受教育不同,生活境遇不同,思想作风和处事方式自然也就不同。太祖主张以猛治国,运用法庭监狱特务和死刑镇慑官民,使人知惧而莫测其端,太子却生性忠厚,又长期接受儒家教育,所以往往讲仁政、讲慈爱,认为杀人愈少愈好;太祖要用全力消灭内部的敌对力量,巩固皇家统治,太子却要照顾将相过去的汗马功劳,照顾亲戚情谊,兄弟友爱,向父亲说情争执。一个严酷,一个宽大;一个从现实政治出发,一个从私人情感出发;一个欲树立绝对的权威,一个却总有自己的原则而不肯屈服。如此这般,父子间的分歧日渐扩大,冲突不断升级,也就难以避免了。这类的矛盾和冲突若出现寻常人家的父子间,也就罢了,但发生在皇太子和性情暴戾的皇帝身上,这给懿文太子造成心理压力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情境中,朱标不仅难以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相反不得不常常在漫长而没有期限的等待、紧张、郁闷甚至惊恐之中苦忍度日。他中年而逝,固然不会仅仅是因为其父亲的一次怒斥,但他们父子间日趋严重的矛盾冲突,无疑早已在逐步地消耗著他的心力,损害著他的健康,终致因一次似乎偶然的事件而一病不起。


朱元璋临终连喊三遍朱棣来否,为什么在南京城外的朱棣就是不进城?_百度...
另一种是说,朱棣急匆匆赶到了南京城外,却突然意识到自己父亲的目的,于是按兵不动,等待朱元璋去世,意图保留实而第二种更加广为流传,据说当时的朱允文听说朱元璋临终竟然急召朱棣进京,以为是自己的祖父临时改变了心思,想要将皇位传给朱棣。于是假传圣旨让朱棣不要进去。朱棣回去之后听了宫人的传言,...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呢?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朱棣虽身处比较危险的环境之中,但正是这种危险也历练了朱棣和朱棣的军队。在后来发动的内战之中,也是朱棣能够最终取胜的关键。那么问题就来了,朱棣具有不凡才能,为什么朱元璋不直接把皇位传给他?其实老朱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第一,朱棣生性残暴。朱元璋怕他当皇帝后对他的子孙...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谁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与田兴书》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 结束民族压迫制度,恢复民族平等;消灭群雄,建立明朝,统一中国; 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 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 注重文化,紧抓教育; 恢复朝贡体质,提出“不征之...

朱棣的性格更像自己,为何朱元璋不传位给他呢?
朱棣作为朱允炆的叔叔并不服从建文帝的统治,宣布起兵谋反。战争从建文元年打到了建文四年,最终以朱棣拿下南京,攻克大明首都建立自己的政权为结束。有人会说,当初朱标死后,朱元璋应该直接将皇位传给朱棣,这样便可以避免后面的“靖难之役”了。但是这种说法无疑是错误的。为什么呢?

朱棣比朱允炆还要有能力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最终,朱标没能来得及登上皇位就英年早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继承人。在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在应天驾崩,死后庙号太祖。老皇帝驾崩自然要拥立新君,当时皇位的竞争人选有两个,一位是皇长孙朱允炆,一位是皇四子朱棣,朱棣本身的性格老练沉稳更像朱元璋,而且朱元璋对其赞誉有加,为何最后朱元璋却...

朱元璋传奇:从贫苦小牧童到明王朝的开国大帝
身居清静之门的朱元璋,耳闻不断传来的战事,心情早难以平静了。不久,朱元璋终于被卷入了农民起义的洪流之中,投入郭子兴的义军。 朱元璋入伍后,打仗非常勇敢,无论遇到何等强敌,他总是奋不顾身,争先陷阵。加之他又识得一些文字,就格外受郭子兴的器重,遇有战事,总让朱元璋伴随左右。时间不长,他就被提拔为亲兵...

元末起义军那么多,当上皇帝的却是元璋,这是为什么?
说起白手起家的皇帝,想必很多小伙伴都会想到刘邦和朱元璋,他们从一个百姓走到至高无上的皇位,确实令人钦佩,那么他们既没有权利,有没有金钱,是如何逆袭成为皇帝的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朱元璋能够成为皇帝的原因有哪些。一、生逢乱世。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想要靠武力夺取政权,只有在乱世才能实...

朱元璋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字国瑞,原名重八, 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

朱元璋的家族名字特点
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父母给他取的名字叫重八,长大后自己改名为兴宗,后来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时下流行的一本通俗历史读物《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开篇为朱元璋列出一份档案,在姓名与别名的栏目里写道:“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①将朱重八列入“别名...

朱元璋生平
消息传来,郭子兴即刻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个小孩在哭,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哭,答说是等父亲。朱元璋仔细一询问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军营,父亲在营中养马,母亲和父亲不敢相认,只好以兄妹相称。朱元璋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他们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这样下去,...

宜章县13137842852: 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长孙朱建文? -
再希丽思: 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死,嫡孙继承.嫡孙继承顺序高于幼子和庶子. 长房无人,考虑幼子;嫡系无人,考虑庶子.若无直系继承人,则上推一服,选关系亲近、有德者继承.若还无人,则继续上推,直至找到合适继承人.宋朝和明朝都有几个皇帝是上推了N代继承的.女子无继承权,外戚无继承权.养子有继承权. 朱元璋好象只有一个老婆,所以不存在嫡庶问题,但子嗣众多,长幼问题很突出.所以,若按宗法,即便是不传给孙子,作为幼子的朱棣继承顺序也是很靠后的……

宜章县13137842852: 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他的儿子,而是传位予他的孙子呢? -
再希丽思: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明太祖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刘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而若根据嫡长继承制度,应该将皇位传给太子的长子,也就是虞怀王朱雄英.但是雄英于洪武十五年(1383年)五月薨.因此太祖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宜章县13137842852: 朱元璋为什么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孙子朱允炆? -
再希丽思: 中国古代在立太子时,遵循的是立长立嫡的原则. 即如果皇后(正妻)有儿子,就立其儿子为太子.如果没有儿子,就立长子(嫔妃所生)为太子.朱元璋传位给孙子朱允炆,是因为他是太子朱标的长子,本来如果朱标能继承皇位,朱允炆也是太子,只不过因为父亲早逝,朱允炆直接当上了皇帝而已.而且朱元璋本来就很喜欢太子朱标的.

宜章县13137842852: 朱元璋为何把皇位传给他孙子? -
再希丽思: 朱允文的父亲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当时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假如朱标没有子嗣,朱元璋很可能考虑让他的儿子继承皇位. 朱允文在位四年,因削藩时犯了战略上的错误后被燕王朱棣打败而下落不明.

宜章县13137842852: 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孙子而不传给儿子?
再希丽思: 1、中国古代的宗法是讲究长子嫡孙的,就是说继承权的问题.立太子这个不但是朱元璋的事情,而且是整个大明朝的事情.当你立了太子以后,不能随便就废的,除非他犯了很大的罪过. 2、一旦随便更改太子人选会导致朝政的紊乱.为了不使在外的诸皇子造反,决定传位嫡长孙. 李世民就没有继承权的,但是他通过宣武门之变夺得了皇位. 杨广也是在诬陷了杨勇后才获得当皇帝的资格. 至于雍正皇帝的夺得皇位就更加复杂了. 不过一般情况下都是长子嫡孙获得继承权的. 所谓长子嫡孙,是嫡长子嫡长孙的意思.这个和儿子的生母也是有关系的,生母必须是正妻.若正妻没出,才会轮到那些妃嫔的儿子们来继承.

宜章县13137842852: 请问朱元璋为何未传位给儿子朱标或朱棣,而是传给了孙子朱允汶
再希丽思: 朱标是嫡系太子,理论上是该立的,但朱标先于朱元璋过世,理论上就应该传位于嫡孙朱允炆,如果嫡系无人了,才能考虑朱元璋的其他儿子,无论怎么轮,朱棣继承王位的权利也是很靠后的. 另有一种说法,就是朱元璋非常喜欢他的儿子朱标...

宜章县13137842852: 明朝 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他孙子简单说说多了没时间看 朱棣这么优秀 为什么 不传给 他呢 -
再希丽思:[答案] 首先朱元璋很爱自己的长子朱标,但太子挂的早了点,所以他把爱寄托在朱允文身上,再者,朱元璋时期,朱元璋长年兵伐,在政治上手腕强硬,杀掉、流放的官员不计其数,而朱允文比较仁慈宽厚,有利于社会稳定.朱元璋认为一个帝国想要长存,...

宜章县13137842852: 朱元璋为啥传位给孙子,不给儿子呀? -
再希丽思: 朱元璋自己定下的规矩,长子继承制.朱元璋在世时,长子朱标已经死了,所以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长孙,并最终传位于他.

宜章县13137842852: 明朝皇帝为什么喜欢传位给皇太孙? -
再希丽思: 防止儿子争位,干脆就让孙子继位,希望儿子们不会不要脸的跟自己的侄子抢皇位,可惜小看了权力的诱惑力

宜章县13137842852: 朱元璋为什么让他孙子当皇帝?
再希丽思: 1、建文帝是太子朱标之子,是皇太孙.2、太子朱标早死,按照立法应当传位于皇太孙3、朱标为人和善,连朱元璋都加以称赞,是一位明君的苗子.并且为马皇后所生,深得朱元璋喜爱.4、如果朱元璋不传为于建文帝,而传为与藩王,必将因为不正统而引起皇室内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