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笔下的屈原和历史上的屈原有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谯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郭沫若笔下的屈原和历史上的屈原有什么不同~

郭沫若笔下的屈原是《屈原》剧本属历史剧的人物,是纯粹的文艺作品,是依照《史记》、《离骚》、《九问》等历史文献,把握屈原所处的历史背景,在他任楚国三闾大夫时,再现了他被南后郑袖设计陷害前后的斗争故事。

剧中除了屈原、宋玉、靳尚、南后郑袖、楚怀王、张仪、太卜郑詹尹主要人物外,其余出场人物都是郭沫若虚构的人物,屈原和南后郑袖的艳情故事及人物的对话,也都是郭沫若一手设计出来的,并无史据可查。

历史上的屈原和郭沫若话剧中屈原的异同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伟大诗人屈原,以超绝的诗才、瑰丽的奇思、激愤的情感和渊博的学识,熔铸了以《离骚》为代表的一系列不朽杰作。其作品所蕴涵的深邃的思想,伟大的精神,被代代传承,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历史的分析,在汉代,屈原身上最显著的“怨忿”、“忠贞”这两种精神被发现,之后,又以文章英杰、辞赋宗祖的身份确立了其在中国文坛上的崇高地位。从宋到清,屈原由“怨思”所生发出来的反抗精神被清洗干净,而变成了千古忠君第一人,从而完成了封建时代对屈原的塑造。现当代,屈原形象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又否定、再肯定的过程,最终以爱国主义诗人的形象被当代文化所接纳。
司马迁将屈原的精神魅力概括为一个“怨”字。在《屈原贾生列传》中明确说明:“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对屈原“怨情”的发现不能不说与其个人的遭遇有关。也许正是这种同病相怜,使他将屈原的愤怒直白地凸现出来,从而折射出屈原抗争精神的光彩。司马迁对屈原这种怨愤精神的充分肯定却遭到了班固的强烈反对,班固指责屈原没有逆来顺受,而是怨天尤人;虽未明言对楚王不忠,但却讥讽他处世“不智”。对于班固的这一评价,后世学者大多不以为然,并极力为屈原鸣不平,但我们平心而论,站在维护封建君王的权威与尊严立场上,班固自有其道理。他与司马迁虽出发点不同,但却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那就是一致发现了屈
原身上的怨愤情绪和抗争精神。然而,封建社会对人臣的要求并非是怨刺、反抗,而是忠贞、赞颂,班固的敏感正说明了这一点。所以,随后,东汉人王逸不得不别开生面,放弃表现屈原抗争的一面,极力渲染屈原的“忠贞”精神,谓屈原之死并非“忿忍不容”,而是“杀身以成仁”。并且力辩屈原之文“优游婉顺”,偶有过激之言,无非是仿诗人之刺上,欲提携君主之耳,绝没有怨君之意。王逸的用心可谓良苦,承认屈原刺上,但却比之于风雅诗人,是“危言存国”,用以调解司马迁与班固二人在对“怨”的理解上的尖锐矛盾。他突出了屈原的“忠贞”之质,将屈原推上了忠臣烈士的地位,使得屈原轻易地为后世正统文化所接纳,从而也确立了后世对屈原反复塑造的立体方向—舍“忿怼”而取“忠贞”。汉人对屈原双重精神的发现直接影响了后世对屈原的评品,也引发了褒贬之争。在唐代,作为一代开国之君,李世民褒扬屈原“孑身执节,孤直自毁”的人格,而作为诗人的孟郊却贬屈原“三黜有愠色,即非圣哲模”。到底如何给屈原定位,使得屈原形象能为社会所接纳,宋代的洪兴祖和朱熹这两位“楚辞”学大家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洪兴祖的观点秉承王逸,不纠缠于司马迁的因怨作骚之说,也不同意班固的“忿怼不容”之讥,而是肯定司马迁、王逸二人的“忠君”、“爱君”之论,并充分发挥司马迁的“存君兴国”的观点,指明“屈原之忧,忧国也”。生活在南宋的朱熹在他的《楚辞集注》中,综合汉代以来的两种评价,重新以醇儒的眼光来审视屈原。在人格精神方面,他认为屈原至死不渝,执着追求,最终投江而死,不合乎儒家之中庸之道,所以不足为后世效法,但肯定他的出发点是源于忠君爱国。朱熹的断语可以说是对汉代以来对屈原“忠贞”、“忿怼”两种精神的折衷和
调和。明清之际对屈原塑造的主体“工程”是尽洗屈子满脸怒容和不平之气,突出他的忠直和淳厚。着力最多的是对屈子自沉这一行为的动机和价值的评价与辩论,明清学者通过对屈原投水动机与价值的考察,将屈原由一个忿怼自沉的狂捐之士变成了一个殉于社稷的千古忠臣,从而实现了对屈原形象的彻底塑造。
到了郭沫若的历史剧中,屈原这个历史人物的骸骨中吹进了“五四”时代的精神,是为了“借着古人的话来说自己的话”。并且在这个时候,郭沫若还提出了“先欲制今而后借鉴于古”、“据今推古”的理论。在郭沫若看来,重要的不是外在的历史事实的真实,而是内在历史事实的真实,他认为“剧作家的任务是把握历史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据此他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创作原则。所谓“求似”,就是历史精神尽可能真实准确的把握与表现;所谓“失事”,就是在此前提下,“和史实是尽可以出入的”。
在郭沫若笔下的屈原,是时代塑造出来的真正的“人”,具有及其崇高的人格美,他是民族的精英,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美;自觉的为人民争取生存权利,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反对投降、分裂与倒退而斗争;但他不能避免“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历史悲剧,因此,他们的一切行动都具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悲壮性。在这里,屈原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人物,剧本是自觉的追求政治主题的尖锐性。因此,郭沫若的屈原不仅不同于莎士比亚下的人物,也不完全
同于自己的作品《离骚》、《天问》、《九章》、《九歌》里所塑造的自我形象:郭沫若所创造的屈原形象固然痛快淋漓,但形象的厚度不够,缺乏更深刻和更耐人咀嚼的思想与艺术力量,也是显然的。郭沫若总是把自己主观的思想、情感、心理,以至生活体验,熔铸到历史人物的身上,他所努力的,是“于我所解释得的古人心理中”,“寻出”与自己内心的契合点,达到“内部的一致,剧作家在历史剧中表现古人,同时也是在表现自己。由上观之,其中异同自明。

概念不同

1、郭沫若笔下的屈原是《屈原》剧本属历史剧的人物,是纯粹的文艺作品,是依照《史记》、《离骚》、《九问》等历史文献,把握屈原所处的历史背景,在他任楚国三闾大夫时,再现了他被南后郑袖设计陷害前后的斗争故事。

剧中除了屈原、宋玉、靳尚、南后郑袖、楚怀王、张仪、太卜郑詹尹主要人物外,其余出场人物都是郭沫若虚构的人物,屈原和南后郑袖的艳情故事及人物的对话,也都是郭沫若一手设计出来的,并无史据可查。

2、历史上的屈原出生于战国时期楚国大贵族世家,其家中所拥有的奴隶和良田的数目,在当时的楚国内首屈一指。

在那个礼崩乐坏,群雄逐鹿,弱肉强食,战乱频起的年代,楚国是战国七雄当中疆域最为广大的国家,但同时也是未经过一次较长时间的变法,保守势力最为强大,最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国家,素有“蛮夷之邦”的称谓。

在屈原出生前,吴起由魏国跑到楚国,协助楚悼王进行过几年的变法,但随着楚悼王过逝,便虎头蛇尾,无疾而终了,最后吴起还弄个“万箭攒心”。

扩展资料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郭沫若的历史剧)



《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热爱祖国人民、坚贞不屈、勇于和种种危害国家的邪恶势力作斗争及诗人的气质。屈原的政治主张是面对强秦的侵略,联齐以抗秦。为此,遭到了南后的迫害,南后以“淫乱宫廷”的罪名使他罢官。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屈原不是为个人荣辱,而是为国家的前途忧虑。他愤怒痛斥张仪。屈原的斗争使南后老羞成怒,进行更的迫害,把屈原关在庙中,并阴谋毒死他。屈原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想火山岩浆。写出了震撼人心的“雷电颂”,“雷电颂”是对黑暗势力的愤怒诅咒,是对毁灭黑暗势力的光明与力的歌颂。表现了屈原崇高的内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诗人的气质。结尾屈原随卫士到汉北人民中间去,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作者大胆地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历史创作原则,如剧中将屈原坎坷的一生浓缩在一天里展开,创造了婵娟形象,以“淫乱宫廷”向屈原问罪等等,都参合着作家的大胆的艺术想象,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
根据历史可能性的原则舍弃了人物某些非必然的生活情节而突出其精神,从而将人物理想化。如屈原潜到汉北以图再起。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大开大阖的戏剧冲突的结合,如《雷电颂》。
屈原》
作者:郭沫若

1、《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

《屈原》创作于1942年1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加紧对中国的侵略,集中主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蒋介石则加紧反共,大搞分裂,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同时,在国统区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抗日进步人士。整个国统区成了令人窒息的铁罐头。

面对黑暗如漆的现实,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郭沫若便以历史剧为投枪,借古喻今,创作了历史剧《屈原》,有意识地“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并说:“我是有意借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的时代。”

2、《屈原》的矛盾冲突和主题。

《屈原》的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为爱国政治路线与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反动路线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这是全剧的思想冲突和冲突的性质。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迫害和反迫害的斗争,构成了贯穿全剧的动作线。

主题剧作展开这场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拼死决战,突现了古代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的高贵品质,使全剧充满了崇高的悲剧精神与磅礴的正气。它愤怒地揭露和鞭苔了卖国求荣、昏庸无道、陷害忠良的魑魅魍魉,喊出了“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的时代最强音。

3、屈原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其意义。

屈原是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斗争精神是他的性格特点。他热爱祖国和人民,衷心地希望楚国能强盛起来,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意义屈原的形象,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形象。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他的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融注着我们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显示了民族的无穷力量,也展示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和战斗的革命风格。

4、简析婵娟形象。

婵娟是屈原的侍女,是一个纯洁可爱、天真稚气的少女。她谦恭好学,深明大义。她热爱屈原,景仰屈原的品德,遵照屈原的教导做人,“生得光明,死得磊落”,具有不畏权贵的骨气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婵娟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人物。作者创造她是把她当作“诗的魂”、“光明的使者”、“道义美的象征”来写的。她是“屈原辞赋的象征”。她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品质和雷电般的斗争精神,以及爱国情怀,像屈原一样。她的思想品德,是屈原精神的继承,屈原精神的活化。剧的结尾,象征着婵娟的精神在火的洗礼中获得永生。

5、《屈原》人物塑造的特点。

《屈原》人物塑造的特点,是《屈原》浪漫主义诗剧的特点之一。作为历史剧的人物塑造,主要写人物的精神品格,用郭沫若的话来说,就是“失事求似”。作者不拘泥人物的历史真实,舍弃了人物琐细的生活细节,把人物理想化。不着意追求人物的多面性、复杂性,而是放大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使其十分强烈地突现出来。塑造屈原的形象时,大胆地强调了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勇于和黑暗势力斗争的历史精神。赋予了他雷电的性格。婵娟的形象是屈原形象的补充和烘托,是高度理想化的形象。

在把要歌颂的理想人物推向高峰的同时,作者也把他要贬斥的反面人物贬入深渊。南后郑袖的形象几乎集古往今来一切此类坏女人的大成,像毒蛇一般凶残恶毒。可见,《屈原》的人物描写都具有一种极端的强烈的色彩,作者为突现人物的主要精神特征,敢于大刀阔斧砍削一切枝蔓,不像现实主义注意细节的真实。

6、《屈原》情节结构的特点。

《屈原》情节结构的特点,是《屈原》浪漫主义诗剧的特点之二。此剧故事情节单纯,结构安排集中。作者撇开屈原一生多种复杂经历,抓住以南后为首的投降派对屈原的迫害和屈原反迫害斗争的事件,集中在一天的时间内,完成了对屈原一生的高风亮节的品质刻画,悬念多、起伏大、集中强烈。在一定的时间内,情节简单,可以给作者留出更多的“间隙”刻画人物、展示人物内心,抒发感情。这是诗剧在情节处理上的特点。

7、《屈原》戏剧语言的特点。

《屈原》戏剧语言的特点,是《屈原》浪漫主义诗剧的特点之三。根据诗剧的要求,《屈原》的语言有诗的意境、诗的节奏和诗的韵味。剧中不时穿插抒情诗与民歌,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剧本引进了屈原的不少诗歌,如《橘颂》、《九歌》等,并以《橘颂》贯穿全剧。《雷电颂》是一篇优秀的散文诗,气势磅礴,更是诗的精华所在。剧中的抒情语言,注意到与舞台环境的结合。在橘园中歌颂橘树;在东皇太乙庙呼唤风雨雷电,斥骂土偶木梗,使全剧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诗的氛围和意境。剧中大多语言是诗化了的口语,是有节奏的散文。《屈原》是接近诗剧的剧作。

郭沫若(1892 – 1978)四川乐山人,在现代文学史上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与历史剧作家。他是鲁迅在20世纪初热切呼唤、终于出现的摩罗诗人,又是新中国的预言诗人。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体现与时候的需要与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另有作品集《星空》、《前茅》、《恢复》;不说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剧本《卓文君》、《聂 》、《王昭君》、《虎符》、《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蔡文姬》、《屈原》等。

鉴赏剧本《屈原》的节选部分,可以从两方面去着重理解:一是郭沫若创作部历史剧的动机;二从“雷电颂”的艺术手法看郭沫若要表现的“物我同化。”

郭沫若创作历史剧《屈原》时正值1942年1月,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作者说:“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朝代。”作者要达到的目的是,鞭挞国民党反映派黑暗统治,表达人民心中的愤怒,借屈原的悲剧,展开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卖国与爱国之间尖锐激烈的斗争,借古讽今。

“雷电颂”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于以下三点:

一是在历史剧中,“雷电颂”这篇独白结构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括两个层次: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一切罪恶的黑暗毁了吧”这一层镒是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响和歌颂,以光明的礼赞和向往。比“比铁还沉重”、“比铁还坚固”的黑暗、阴惨的宇宙前,他不能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于是他热切地呼唤和祈求那些咆哮的风、闪耀的电、爆炸的雷这些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以变革现实的力量,黑暗的世界“爆炸”、“劈开”,从而创造一个“没有阴谋、没有法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世界,迎来没有限制的“自由”和“灿烂眩目”的光明。他把“电”这一宇宙间的长剑化做自己“心中的剑”。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这一层中指屈原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愤怒地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屈原之所以高呼要把所有的“土偶木梗”连同一切罪恶的黑暗都“烧毁、烧毁、烧毁”是因为它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它们完全是一片假”,“只晓得播弄人”。一句话,它们是象征暴戾、奸诈、怯懦的怪力乱神。屈原由前面对自然力的祈求发展到人的力量的确信,表现了他无比高涨的战斗热情。

“雷电颂”中的内容完全是郭沫若式的倾诉,在一定意义上说,屈原便是郭沫若自己。郭沫若是借屈原之口,表达自己心中对人民的爱和对人民力量的确信;表达自己心中要摧毁恶势力火一般的激情;表达对光明未来的追求。

二是郭沫若用浪漫主义手法,进行大胆虚构夸张和想像,试图借自然的伟大力量来催毁一切黑暗、腐朽,具有“雷霆万钧”之势。

三是郭沫若在“雷电颂”中多用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方法:“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等语句,表现诗人对伟大自然力量的企盼。而“你东君,你是什么东君”,则表达了对恶神的愤怒的斥责,爱憎于强死的语气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由上艺术特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郭沫若于历史人物屈原身上所表现的强烈的作者自己的主观愿望,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思想上的,屈原就是诗人郭沫若的化身,是他的代言人。这种“物我同化”的特点,是郭沫若在创作该剧时体现的“以治国平天下为已任”的人格和人性。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与其笃实的学养一脉相通,郭沫若在书法艺术方面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10年以后,他的著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集问世,使其书体在更广泛的读者面前显露风采。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翰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了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
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郭沫若作为苏轼以后四川又一大文人,其书法成就直堪与东坡媲美,为世所重。东坡书法向来受到书法界重视,为宋代尚意书风代表。郭沫若书法从宋四家出来,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宋四家意味,但又个性突出。苏东坡书法曾被黄山谷戏为"石压蛤蟆",但其横向取势的结体,实际从隶书而来的书法史上就已有历史,与黄山谷书法取纵势截然不同。正如秦效侃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字之结体汉唐即有横纵二种。黄纵苏横,不必是病。"沙孟海先生以"斜划紧结"与"横划宽结"概括之。郭沫若书法与东坡书法同属于横画宽结一类。郭沫若抗战期间在重庆时,书写了大量书法作品,同时,与马衡、常任侠等人进行了江北汉墓的试掘,发现"富贵"等字砖,为保护文物做出了贡献。由于他当时任国民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了一大批文学美术书法界人士,为繁荣文艺事业作出了贡献。郭沫若的书法研究,可以从他对甲骨、金文研究开始计算,成果丰硕。到六十年代,郭沫若与高二适等人展开《兰亭》真伪大讨论,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都极大地推动了书法研究的深入,带来了书法事业在"文化革命"时期的发展。这些成就,尤其是后期兰亭论辩中的数篇论文,无疑都充分地反映了他深厚的学养。一生大风大浪中过来的郭沫若,在其书法里头,充分表现出其大学者、大文豪风范:每幅作品,无论长篇巨制,抑或短笺小札,用笔都十分肯定、果断,没有犹豫与迟疑;书写内容多自作诗词,无论旧体新体,都富有时代气息;对古典书法有过广泛深入的学习与探究,深得苏东坡、颜真卿神韵。郭沫若学习书法,不象一般人兀兀穷年专于一家而难有自家面目,而是从一开始便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非以自身作为先人奴隶,而是化他人为己用,独具风骨。

诗人屈原简介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郭沫若笔下的屈原是《屈原》剧本属历史剧的人物,是纯粹的文艺作品,是依照《史记》、《离骚》、《九问》等历史文献,把握屈原所处的历史背景,在他任楚国三闾大夫时,再现了他被南后郑袖设计陷害前后的斗争故事。所表现事件的时间为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地点在楚国郢都(今湖北宜昌江陵县)。屈原当时的年龄在40岁左右。由于此是文学话剧剧本,郭沫若在创作过程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就随意变更了原来的写作大纲或计划,从而达到了见好就收的写作境界。由于此正是文学剧本,剧中除了屈原、宋玉、靳尚、南后郑袖、楚怀王、张仪、太卜郑詹尹主要人物外,其余出场人物都是郭沫若虚构的人物,屈原和南后郑袖的艳情故事及人物的对话,也都是郭沫若一手设计出来的,并无史据可查。这倒不是说郭沫若先生的《屈原》剧本是文艺作品就不可信了,而他还是根据历史的一些史料为线索,以屈原一生的高尚气节,加之郭沫若是中国的大文学家,又紧跟周恩来站在共产党这边的政治立场上,弘扬正气,鞭打丑恶,所表现的政治立场是鲜明的,让全国的读者或观众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以此而论,历史名著《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红楼梦》等小说也都是文学作品,虽不是正宗的历史资料,人们照样喜欢和认可,这也正是优秀文艺作品魅力的所在。
历史上的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籍贯在今湖北宜昌秭归县。他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管祭祀、教育的礼官,职位相当于国家教育部或文化部部长。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初得楚王赏识。但因小人谗言,后被楚王疏远。在任时,他的诗歌《离骚》、《九歌》等诗篇已在各列国流传,非常著名。由于他在诗歌里反复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揭露反动贵族昏庸腐朽、排斥贤能、出卖祖国的种种罪行,从而得罪了楚怀王及南后郑袖、大臣靳尚等人,在宫中被南后设计陷害,楚怀王就把他打入了死牢。后来得到狱卒相助才逃出大狱,四处流浪,或归隐于九畹溪种兰。几十年后,他的《天问》等诗歌新作传播与世,忠心报国的志向在国内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当他看到楚怀王被秦国扣留致死,顷襄王继位后仍然腐败,致使楚国日趋灭亡,见自己报效祖国的机会已经彻底破灭,就勇于投入汨罗江殉国,想用自杀的方式唤醒统治者的荒淫之梦。终年62岁。
屈原对中华历史的最大贡献,在于文学辞令,他是那一时代最光芒四射、独步古今的诗歌大家,是汉文学的奠基人。司马迁将《离骚》和孔子《春秋》相提并论,盛称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另外,自屈原起,中国诗人第一次获得了独立的身份和价值,正是屈原才真正使诗人从匿名状态走上了中华文明的前台,并炫目磅礴的感染力和悲剧美震撼了知识分子的良知与心灵。

  《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热爱祖国人民、坚贞不屈、勇于和种种危害国家的邪恶势力作斗争及诗人的气质。屈原的政治主张是面对强秦的侵略,联齐以抗秦。为此,遭到了南后的迫害,南后以“淫乱宫廷”的罪名使他罢官。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屈原不是为个人荣辱,而是为国家的前途忧虑。他愤怒痛斥张仪。屈原的斗争使南后老羞成怒,进行更的迫害,把屈原关在庙中,并阴谋毒死他。屈原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想火山岩浆。写出了震撼人心的“雷电颂”,“雷电颂”是对黑暗势力的愤怒诅咒,是对毁灭黑暗势力的光明与力的歌颂。表现了屈原崇高的内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诗人的气质。结尾屈原随卫士到汉北人民中间去,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作者大胆地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历史创作原则,如剧中将屈原坎坷的一生浓缩在一天里展开,创造了婵娟形象,以“淫乱宫廷”向屈原问罪等等,都参合着作家的大胆的艺术想象,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
根据历史可能性的原则舍弃了人物某些非必然的生活情节而突出其精神,从而将人物理想化。如屈原潜到汉北以图再起。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大开大阖的戏剧冲突的结合,如《雷电颂》。
屈原》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热爱祖国人民、坚贞不屈、勇于和种种危害国家的邪恶势力作斗争及诗人的气质。屈原的政治主张是面对强秦的侵略,联齐以抗秦。为此,遭到了南后的迫害,南后以“淫乱宫廷”的罪名使他罢官。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屈原不是为个人荣辱,而是为国家的前途忧虑。他愤怒痛斥张仪。屈原的斗争使南后老羞成怒,进行更的迫害,把屈原关在庙中,并阴谋毒死他。屈原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想火山岩浆。写出了震撼人心的“雷电颂”,“雷电颂”是对黑暗势力的愤怒诅咒,是对毁灭黑暗势力的光明与力的歌颂。表现了屈原崇高的内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诗人的气质。结尾屈原随卫士到汉北人民中间去,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郭沫若的诗歌和历史剧作品
《屈原》取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写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挫折和个人遭际。郭沫若首次将其形象塑造于舞台之上,他以神来之笔,在从清晨到午夜这段非常有限的舞台时空里,概括了这位诗人一生的悲剧。剧一开始,即写屈原以橘喻志,教育学生保持高洁的灵魂。1942年,《屈原》重庆首演,导演陈鲤庭...

郭沫若《屈原》原文
原文】屈原 (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了 ,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

郭沫若的剧本《屈原》
屈 原:慢!大王已授命于我制定《宪令》,我已把废除殉葬写入……灵 秀:(急忙制止)先生,记住您和大王的约定。为了千秋大业,何妨有一两次小小的进退!屈 原:如果连眼下一个美好的生灵都任其侮毁,还妄谈什么天下百姓的安危!礼官,你们想要用这个姑娘殉葬,必须从我的尸体上踏过!权贵乙:屈...

郭沫若的话剧作品有哪些
1、《屈原》话剧《屈原》取材于1942年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写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挫折和个人遭际。郭沫若首次将其形象塑造于舞台之上,他以神来之笔,在从清晨到午夜这段非常有限的舞台时空里,概括了这位诗人一生的悲剧。剧一开始,即写屈原以橘喻志,教育学生保持高洁的灵魂。2、《武则天》剧本...

郭沫若与《屈原》简介
话剧《屈原》创作背景:话剧《屈原》取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写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挫折和个人遭际。郭沫若首次将其形象塑造于舞台之上,他以神来之笔,在从清晨到午夜这段非常有限的舞台时空里,概括了这位诗人一生的悲剧。剧一开始,即写屈原以橘喻志,教育学生保持高洁的灵魂。1942年,《屈...

郭沫若的代表作有哪些?
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2、历史剧本《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3、回忆录《洪波曲》...

郭沫若与屈原简介
郭沫若生于1892年,于1978年去世,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屈原》简介...

郭沫若创作的著名历史剧是什么
《孔雀胆》(1942年)表现元朝末年大理总管段功与梁王之女阿盖公主的爱情悲剧。《南冠草》(1943)采取汉奸与烈士对照的方式,歌颂明末青年诗人夏完淳慷慨殉国的民族气节。这六大史剧宣扬了为正义与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的悲剧精神。《屈原》代表郭沫若历史剧的最高成就。

郭沫若的作品有
《沫若书信集》1933年,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1936年,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19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

郭沫若的作品有哪些?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曲周县18346337202: 历史上的屈原和郭沫若话剧中屈原的异同 -
犁昭新红: 历史上的屈原和郭沫若话剧中屈原的异同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伟大诗人屈原,以超绝的诗才、瑰丽的奇思、激愤的情感和渊博的学识,熔铸了以《离骚》为代表的一系列不朽杰作.其作品所蕴涵的深邃的思想,伟大的精神,被代代传承,已成为...

曲周县18346337202: 屈原是我国最大 的诗人,是第一个 , ,诗人,代表作有 , , , ,等. 郭沫若的历史剧有 , , , , -
犁昭新红: 屈原是我国最早的诗人,是第一个 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 《离骚》 、《九歌》 、《九章》、 《天问》等. 郭沫若的历史剧有 《棠棣之花》、 《屈原》、 《虎符》、《高渐离》、 《孔雀胆》 、《南冠草》等.

曲周县18346337202: 郭沫若的《屈原》历史剧的介绍 -
犁昭新红: 《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热爱祖国人民、坚贞不屈、勇于和种种危害国家的邪恶势力作斗争及诗人的气质.屈原的政治主张是面对强秦的侵略...

曲周县18346337202: 屈原使我国最 - ---的大诗人,是第一个----、--的诗人,代表作有----,郭沫若历史剧有--\ -
犁昭新红: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代表作《离骚》 郭沫若历史剧有《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 望采纳O(∩_∩)O谢谢

曲周县18346337202: 简述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
犁昭新红: (一)前人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深受广泛推崇的伟大作家.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屈原无端受到谗邪小人的中伤和昏庸的楚怀王的放逐深表同情.屈原在流放过程中,又目睹了楚国的危难和“民生之多艰”,因而,带着满腔的愤懑投...

曲周县18346337202: 屈原为什么是世界文化名人 -
犁昭新红: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伟大的政治家,著有《离骚》《诗经》等,我们所知道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始于屈原笔下

曲周县18346337202: 关于屈原的评价.150字左右 -
犁昭新红: 近代学者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闻一多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评价屈原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把它与古老的“诗三百篇”相比较,并对于它的特点与贡献做了这样的评论:“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甚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曲周县18346337202: 屈原什么时候死的 -
犁昭新红: 1、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并在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焚烧楚先王陵墓.忧国忧民的屈原在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2、简介 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楚...

曲周县18346337202: 通过《雷电颂》知道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200字
犁昭新红: 屈原:剧中屈原是正义的化身.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他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的奸佞们战斗到底.屈原的形象是为正义和光明而战斗的不屈的战士的形象.婵娟:屈原的侍女,是有正义感的女性的形象.婵娟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这里只是说是郭沫若在这部作品中所表现的屈原形象,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具体要看个人的理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