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如何读懂学生

作者&投稿:穰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课堂注意力短暂,但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一开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把他们外界带入课堂教学。
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例如在执教《认识角》这节课时,我以这样的故事导入:数学王国的国王要建一个图书馆,可是请来的设计师却说:什么东西都准备齐了,还需要一个角.于是,国王下命令全国寻找角,经过层层筛选,只剩下4个选手了,这天是最后的决赛,他们都站在宫殿上等待国王的召见,由设计师亲自出来考核。


聪明的小朋友,你认为谁最合适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一定能用你学到的知识,帮设计师选出合适的选手。这无疑会掀起激烈争议的浪潮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教师便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
二、抓住教学要点,展开有效讨论
一节扎实的课堂要在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要点处,开展有效地讨论,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搭一搭(一)》认识余数这节课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其中一个教学要点是探索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余数和除数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材安排了一个较大的探索活动,即通过用14,15,…,20一组连续根数的小棒搭正方形的活动,通过填写表格,让学生四人小组探索讨论发现了什么?在课堂中出现了如下师生交流互动过程:
师:通过搭的过程和填表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1:被除数小棒的根数不断增加1。.
生2:除数都是4.
师:为什么除数都是4呢?
生3:一个正方形由4根小棒搭成。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4:余数不断变化,一会儿大,一会儿小。
生5:余数是0或1或2或3。
师:只看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6:除数是4,余数都没超过4.
师:余数等等于4吗?为什么?
生7:不能,因为如果是4的话,4根小棒可以搭一个正方形。
师:所以余数不能等于除数。那么能是5或者6吗?
生8:不能。如果是5,还可以搭一个正方形,余下1根小棒;如果是6,也是可以搭成一个正方形,余下2根小棒。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讨论,你能总结出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吗?
生: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师:你们总结的非常好!老师现在考考你们,如果一道除法算式,除数是7,余数可能是几?
生:小于7,即:0,1,2,3,4,5,6。
师:为什么?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生:例如有一堆苹果,平均放在7个盘子里,如果每个盘子分得苹果一样多后,还有7个苹果,可以再每一个盘子里分1个;若剩余8个也是可以每盘再分1个。但是剩余6个、5个比7小时,都不能等分了,不够每个盘子里分一个。
师:看来大家真正理解有余数除法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即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三、自制教具,在操作中积累活动经验,促进数学理解
心理学家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锻炼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就可以使学生直接获取感性认识,掌握知识。因此,在设计数学活动时,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和探索,通过各种动手活动,灵活、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在活动中学习和感悟数学,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生数学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数学理解。在平时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制作这样一些学具,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引导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儿童乐园》一课时,学生会列出乘法算式“4×2”来解决“有多少人坐飞机?”的问题,却说不清楚“4×2”所表示的意思。于是,我利用小圆片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读懂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后,用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每个飞机上有2人,4个飞机坐了多少人?“6个4”表示坐小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的道理。接着引发学生思考,三个房间分别住着2个人、3个人、4个人,这里能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加数不同时,不能用“乘法”计算。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中,积累乘法的学习经验。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租船》一课时,结合问题情境:21人要乘船过河,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我让学生借助小棒和小圆片操作探究(小棒代表小船,圆片表示人),学生很快发现5条船不够,应该再加1条船。这是有余数除法中的“进一”现象。
四、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分草莓》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第4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余数除法和竖式的基础上进行试商。让学生在分较小数的基础上去分较大数目,进而引出探索试商的方法。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要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并根据余数去调商的大小是比较难的。我很庆幸自己教了2个班的数学,在讲授本节课时,两个班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次教学
先出示分草莓情境图,让学生读题找信息,列算式55÷8=
师:有没有一个数和8相乘积是55的?
生:没有。
师:那应该商几?你是怎么想的?
生:商6。
师:为什么不商7呢?
生:七八五十六,56比55大了。
师:板书竖式,8×()最接近55,商7大了,应该改商为6.试商后,再怎么算?
生:再把商和除数相乘。再相减55-48=7.
师:结合分草莓的情境,余下的这个7还能每个盘子放1个吗?
生:不能了。
师:余下的7个不能再平均分到每个盘子里了,所以在除法里,满足余数要比除数小。
此次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课后,我对4个学生进行追问:55÷8怎样去试商,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只有一个学生可以结合“分草莓”的情境图说出算理,其他学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说明,我仅仅是把如何试商“灌”给了学生,学生没有亲身经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操作过程,没有深刻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不能很好的理解有数除法的含义。
经过本节课课后检测,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去经历试商的过程,没有实际去操作。在课后读懂学生的基础上,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我改变了教学方式。
第二次教学
出示分草莓情境图,让学生读题找信息,列算式55÷8。
师:(举起小棒)我用55根小棒代替55个草莓,分给8个同学,代替分到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就是每个同学分到几根小棒,还剩几根就是还剩多少个草莓。怎么分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边演示)老师也想了一种分法,先给每个同学分一根小棒。
生:这样太麻烦了。
师:(指着55÷8的竖式)我1根1根地分,是从商1想起的,这样试有点麻烦。所以,在我们分较大数目时,可以直接从大一点的数来考虑。这里商几呢?
生:商5.
师:(板书:商5的竖式)我们看,(边演示)每人分到5根小棒,共分掉了几根?老师手中还剩几根?(与学生一起数,还剩15根小棒,在竖式中写上余数15。)
生:不对,余数大于除数了,还可以继续分。
师:指着余数的地方,问学生:这个竖式不对,还可以继续分,什么意思?
生:还可以每人分1根小棒。
师:(演示给每人再分1根)现在每人分了几根?
生:6根。
师:(重写竖式)我们发现余下的15根小棒还可以再分,说明商小了,可以调大1,改为6.现在分掉了48根小棒,还剩7根,平均分给8个人,还够吗?
生:不够。
师:因为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就可以每人再多分1根,正好分完,没有剩余。刚才有同学一下想到商7,是如何想的?(根据学生叙述重写竖式)
生:看到55和8,我立马想到“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但相乘后比55大,不够每人分7根小棒,于是就改为6.
师:8个人,每人6根小棒,共分了48根,和余下的7根合起来正好是55根。
通过两次教学,我发现在讲授本节课是要注意以下两点:
1、重过程,在“算理”和“算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要更加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和对算理的感悟,让学生亲历分小棒的过程,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当剩下的还可以再分时,直观演示每人再多分1次,说明商要调大;当不够分时,说明商要调小,让学生学会准备调商。在体验中,学生的认知思维逐步完成由“知其所以然”到“用其所以然”的发展过程。
2、重方法。促进“算法”的行成。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试商过程。学生对“每人分1根开始”提出质疑,发现可以直接从估计的数开始试起,然后调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理解余数最大也必须比除数小1;如果余数等于除数,就表示正好分完,没有余数;如果余数比除数大或者“不够减”,就要调商。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形成算法,又加深了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进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总之,为了在课堂上读懂学生,更好地实施教学,教师必须能提出激发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更好地倾听学生的思维过程,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了解和懂得学生的想法。这样教师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数学理解的教学策略。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感情得以沟通,价值得以实现。由于学生是思想、性格、身心发展特征等差别都很大的一个群体,因而对学生的了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读懂学生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1.读懂学生的言语 学生的言语是最有观察价值的行为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熟悉、最常见的就是学生的言语,包括发言、沟通交流、辩论等等。“学生的言语行为直接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性格特征,直接反映了其思想与情感的需求。”读懂学生的言语,就是教师能认识到学生言语表象后的信息,能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能从学生无意、或是单个的词汇中领会到其赋予的特殊意义。 2.读懂学生的表情 表情是人的第二语言,“学生眼神及其面部表情中所表达的行为信息是非常丰富的,无论是喜悦、忧虑、惊讶、疑惑、期待、满足……教师都可以从学生丰富多彩的眼神及其面部表情中发现其内心世界的蛛丝马迹,从而察觉一系列有意义的行为信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的眼神有时候会说话,对知识的领会、困惑、顿悟,对课堂气氛的满意、适应等都可以通过眼神表达出来。教师授课时,应尽可能以敏锐、亲切的目光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与学生保持目光接触,同时有效传递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根据学生眼神所传递的信息,教师要学会“解读”,从而适度地调整节奏、声音、板书或讲解的方法。教师在读懂学生表情的同时,也获取了学生的信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因此而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我。 3.读懂学生的错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有时就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学生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教师应积极读懂学生的错误,对于其中隐含的“亮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欣赏,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对学生及时引导、点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从错误的认识中去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在“犯错、识错、知错、改错”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升,思维得到了锻炼。读懂了学生的错误其实也是教师宽容心态的体现,是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的鼓励。 4.读懂学生的困惑 困惑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的一道障碍,走出困惑,也预示着接近了成功。教师对于学生的困惑,要“知其因,晓其果”,要能迅速地指出学生困惑的原因所在,并给予恰当、合适的指导。读懂学生的困惑,教师换来的是对教学的重新认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份“柳暗花明”的欣喜。“困惑的价值,就在于它让人在反思与实践中实现了突破与创新。”而读懂的价值则在于师生双方在情感上的深化和精神世界上的沟通。 5.读懂学生的心理 在教师的眼中,学生也许是不成熟、无知、不谙世事的个体。教师总习惯了用成人的目光去看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理是个变化而精密的体系,他们认为他们自己是完美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读懂学生的心理,教师也就掌握了打开学生心门的一把钥匙,也只有读懂了学生的心理,教师才会真正“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表现是“因何而起”,学生的反应是“何以如此”。

课堂是师生每天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探究知识、充分展现智慧的场所,也是师生生命价值得以彰显的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人生中的重要生命经历,是他们个体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教学质量对他们个体生命质量的意义,“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感情得以沟通,价值得以实现


小学数学课的教学技巧
1小学数学课的教学技巧 1.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 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如何上好数学课
问题二:从学生角度看如何上好数学课 一、上课听课是必须的,上课的时候老是讲的一般都很基础,但是也是最重要的,掌握这些在课后习题方面就会事半功倍,但是很多同学可能上课的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执着于纠结同一道题,应该不懂的做上记号,下课再问,或者可以课前预习,这样不懂的上课可以着重听。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数学科目自身的特点规律,尝试性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采用一些适应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教法,做到新旧交替、动静结合,真正发挥学生多种感官作用,通过听、说、看、动、做、学,做到寓教于乐,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人人动脑,个个主动的良好教学局面。 例如:在五...

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目前,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创设情境,...

谈论新课标下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教学语言要有效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老师只有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才能使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老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才能得到推波助澜、因势弄潮的功夫。总之,课堂教学是老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课堂教学需要艺术的研讨,对于教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永恒课题,任何一个表情、提问、操作、练习及对学生的评价,都得认真揣摩,每个细节都可以反映出执教者的教育教学思想,都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上的落实。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怎样上好数学课
七、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做”传统的数学教学一般是先让学生学会数学基础知识,然后再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这种方法实际上是行不通的,造成了很多学生听懂了教师讲的课,却解决不了问题。最好的数学学习方式应该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来直接接触这些数学事实,让...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术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字一样...

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
课堂是一切教学研究的试验基地。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途径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只有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交流互动中自觉有意识地关注、领悟数学文化的价值,才能不断推进数学文化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针对数学文化的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有效实施并逐步形成一系列优秀教学案例。比如...

举例说明如何把握数学本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 一、概念的教学要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要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知识。而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更要求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原有的认识中逐步抽象概括出数学的形式化定义。如教学“...

班戈县19328222129: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如何读懂学生 -
马骂伸筋: 其实要读懂一个学生也不是那么难,只是说作为数学老师,可能不会读到学生的文章、日记等,没有机会接触孩子的心声.但是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和语文老师搞好关系,然后从他们那里得到关于学生的一些信息,相信对于读懂学生一定有帮助.

班戈县19328222129: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读懂学生 -
马骂伸筋: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感情得以沟通,价值得以实现.由于学生是思想、性格、身心发展特征等差别都很大的一个群体,因而对学生的了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读懂学生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身价值、提...

班戈县19328222129: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读懂学生
马骂伸筋: 课堂教学中多观察:教师谈话 、提问时学生的反映、表现,同学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学生阅读书本、做作业时的情况,还可以从作业质量看.还可以课后多与孩子接触,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处理教材、设计活动预案,做个“有心”人,心中有学生、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点滴.这样就能读懂学生.

班戈县19328222129: 小学数学课读懂学生有哪些切入点 -
马骂伸筋: 1,问.向学生抛出问题.2,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3,问.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提出问题.不要直接给于回答.让学生每步自己思考回答.做到了这几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班戈县19328222129: 怎样读懂学生 -
马骂伸筋: 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生存. 教师在课堂 上要与学生之间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交流,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之 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做学生学习上的伙伴,引导学生 明白事理, 从而掌握知识, 发展自身. ...

班戈县19328222129: 唯有多层读懂学生才能彰显课堂精彩 -
马骂伸筋: 读懂学生,即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具备了解学生的意识和能力.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对教学预案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做出判断,并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与学生展开深度互动,有的放矢地促进...

班戈县19328222129: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如何读懂学生的心理? -
马骂伸筋: 课下多和孩子用朋友的语气聊天,让他们与老师没有距离感,这样能多了解孩子想法会有帮助

班戈县19328222129: 教师在课堂上怎样读懂学生 -
马骂伸筋: 从学生的眼神,看他是否在认真听讲.小动作、表情、

班戈县19328222129: 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课堂中的学生研究 -
马骂伸筋: 我们提出对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研究.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总之,对学生进行有机地问题意识的培养与熏陶是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心理要素,可以充分开发儿童创造思维的潜能,全面提升儿童的数学素养,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班戈县19328222129: 试述读懂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
马骂伸筋: 一、课前调查,读懂学生的基础 二、课中互动,读懂学生的生成 三、课后分析,读懂学生的思维 四、加强交流,读懂学生的情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