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生作用下的成矿环境

作者&投稿:双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与破火山、火山构造洼地有关的次生石英岩型明矾石、叶蜡石、地开石、伊利石矿床成矿亚系列(4b)~

该亚系列包括了浙江著名的特色的非金属矿产,它们的储量、资源量在国内居各省前列。有一批知名的大型矿床,如瑞安仙岩和苍南矾山的明矾石矿床,青田山口和泰顺龟湖的叶蜡石矿床,松阳峰洞岩、青田北山的地开石矿床,温州渡船头的伊利石矿床。各矿床的主要成矿地质条件列于表3-4-2(参见典型矿床十六至二十)。
(一)矿床的主要成矿地质条件
1)相关的火山喷发旋回。与成矿相关的火山喷发旋回,多数矿床为第Ⅱ旋回,即西山头组,个别为茶湾期喷发物;少部矿床属第γ旋回大爽期或Ⅲ旋回朝川期。喷发物共同的特点是以酸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如流纹质、英安质晶玻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个别矿区有安山质凝灰岩。喷发间歇期有火山碎屑沉积岩发育。岩石成层性好,孔隙性较好,相对有利于矿化交代。
2)相关的火山构造。控制成矿的火山构造类型主要是破火山和火山构造洼地。多数矿床产在破火山断陷洼地内,堆积物倾向盆内,周边为(环形)断裂围限,并多小岩枝、岩管、岩脉状潜火山岩或通道相侵入,如矾山(图3-4-1)。个别有中央岩体侵位,属于复活破火山,如仙岩(图3-4-2)。往往一处破火山构造内有数处矿化,构成一个矿田。

图3-4-1 苍南矾山破火山口地质图

(据浙江省区调队)
1—朝川组b段英安-流纹质含角砾熔结凝灰岩;2一朝川组a段安山岩;3—朝川组a段安山质角砾凝灰岩;4—朝川组a段流凝纹质凝灰岩;5—朝川组a段砂、砾岩或凝灰质砂、砾岩,泥岩;6—λπK1流纹斑岩,vπK1霏细斑岩,δμK1英安玢岩;7—明矾石矿体;8—磨石山组b段晶屑熔结凝灰岩;9—断裂;10—火山机体(破火山)范围(朝川组b段现改称小平田组)
火山构造洼地多是在原先构造洼地、断陷洼地上发展起来的,喷发物直接不整合覆在前火山岩地层上。火山岩系倾向盆地中心,断陷构造和潜火山作用相对较弱。如渡船头、北山、峰洞岩等矿区。

图3-4-2 瑞安大罗山破火山构造-岩相图

(据杨文宗,1990)
3)矿化、蚀变的岩石类型广泛。赋矿、蚀变围岩类型十分广泛,岩石类型包含熔岩、熔结凝灰岩、晶玻屑凝灰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和次火山岩。从岩石组分来看,以流纹质岩石为主,包含英安质、安山质火山岩。在每个矿床的蚀变体系中,原岩结构构造一般不易辨认,原岩的火山玻璃和长石是主要改造交代对象。
4)顺层的蚀变分带和似层状、透镜状矿体,是本亚系列矿床产出的特点。各矿床均有发育程度不一的垂向蚀变分带,顺层缓倾斜展布。各带厚度由十余米至百余米不等,蚀变带数量多少不一,多则7~8个带,少则3~4个带(图3-4-3和图3-4-4)。一般规律自上而下可归纳为4个部分:
a.顶部是次生石英岩带,有时包含金红石-石英带、绢云母-石英带。
b.次生石英岩带以下出现叶蜡石、地开石、高岭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相带,伴有石英、硬水铝石、绢云母等矿物,粘土矿物的主要种类、数量以及上下顺序无固定规律。
c.明矾石、黄铁矿出现的富硫带,一般明矾石靠上,黄铁矿偏下,伴有水铝石、刚玉、红柱石、石英等矿物。
d.蚀变带最下部往往出现绿泥石、方解石、硬石膏、红柱石,近似于青磐岩化蚀变。蚀变向下逐渐趋弱,成为正常原岩。
为便于研究,将蚀变带的4部分分别称为:①次生石英岩带;②粘土带;③富硫带;④矿下带。其主要矿物组成见表3-4-3。各矿床蚀变带4个部分发育不一定齐全,有的矿床缺少富硫带,有的缺少粘土带,也有蚀变带重复、叠加出现的情况。

图3-4-3 瑞安仙岩明矾石矿床蚀变矿物相垂直分布图

(据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略作修改)

图3-4-4 青田山口叶蜡石矿床蚀变矿物相垂直分带图

(据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略作修改)
表3-4-3 次生石英岩型矿床蚀变分带及矿物组分


粘土带往往发育一、二种为主的粘土矿物而形成工业矿体,其中常见的矿物组合(矿石自然类型)有伊利石,地开石-伊利石,伊利石-石英,高岭石-地开石,叶蜡石-高岭石,叶蜡石,硬水铝石-叶蜡石,刚玉-红柱石,高岭石-明矾石,明矾石-叶蜡石等。
本亚系列矿床蚀变的另一个特点是呈面型分布,体积巨大,仙岩蚀变带垂厚大于700m,平面面积约1km2。龟湖蚀变面积也近1km2,厚度大于250m。其他矿床蚀变面积间有大小,蚀变带厚在50~200m之间。其蚀变岩石的体积都在10×106~100×106m3之间。
5)蚀变体系的叠加蚀变作用。据陈鹤年研究(1983)陈鹤年,浙江仙岩明矾石黄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报告,1983。,本类矿床的次生石英岩蚀变体系经过主体蚀变带的形成阶段和后期叠加蚀变阶段。主体蚀变阶段表现在热液广泛交代长石类矿物(碎屑)和玻璃质组分,形成刚玉、红柱石、硬水铝石、明矾石、叶蜡石、绢云母、地开石、高岭石、石英、黄铁矿、金红石、绿泥石、白钛矿、碳酸盐等矿物,其中部分矿物与交代暗色造岩矿物有关。以上矿物中刚玉、红柱石、硬水铝石,以及部分金红石、石英在高中温下形成,其他大都是中低温环境下形成。后期叠加蚀变阶段,使早期形成的高中温矿物发生退化蚀变,主要是形成各种粘土矿物,早期的叶蜡石、明矾石、地开石也会在一定的酸碱度、氧化还原环境下发生转换。
较为特殊的是仙岩矿区,自明矾石以下的各个蚀变带发育网脉状隐爆角砾岩化,蚀变岩结构由显微变晶结构向下逐渐增粗为花岗变晶结构,石英粒径由小于0.1 mm增大至0.1~0.7 mm,明矾石、黄铁矿矿石加富。矿下带硬石膏-红柱石-石英带顶部有虚脱-空穴现象。深部出现细粒闪长玢岩,均已融入硬石膏-红柱石-石英带成为一体。说明仙岩矿区深部潜火山岩细粒闪长玢岩带来岩浆气液作用和隐爆作用,促成下部蚀变带发生前进式蚀变和热变质现象。这是仙岩矿区有别于其他矿床成矿作用的重要方面。
(二)成矿物化条件
1.成矿温度
各蚀变带形成温度有相当的变幅。据陈鹤年(1983)研究仙岩矿区实测和理论分析认为,硬石膏-红柱石-石英相带形成温度区间在355~325℃之间,刚玉-红柱石-石英相带在325~295℃之间,水铝石-明矾石-石英相带为295~200℃,金红石-地开石-石英相带在200~100℃之间。隐爆成矿阶段(明矾石、黄铁矿主要富集期)温度在300~200℃之间。
杨文宗(1990)杨文宗,浙东南主要非金属矿产成矿规律、预测准则及开发利用前景研究,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1990。综合若干矿床均一法测温和压力估算结果(表3-4-4),各类粘土矿物中石英包裹体测温都在150~200℃之间。
表3-4-4 若干矿床温度测定和压力换算据Haas Patter(1976)等人的有关资料。结果表


陆志刚等(1996)认为,次生石英岩型矿床形成于150~350℃条件下,不同矿种的成矿温度大致是:高岭石地开石矿床150~295℃,叶蜡石矿床150~320℃,伊利石矿床150~300℃,刚玉红柱石矿床大于300℃,明矾石黄铁矿矿床200~350℃。
2.成矿压力
杨文宗、陆志刚均对一些矿床的成矿压力条件进行过测算,测算结果一般在20×105~140×105Pa和300×105~690×105Pa,换算埋深一般在1km以内。
从诸多矿床剖面中可以看出,仙岩、山口、北山、梁岙等矿床,在次生石英岩带之上,不整合覆盖有新喷发物,足以证明这些矿床是在古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形成的。
3.成矿溶液的组分
据陆志刚对5处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液相组分测定结果(表3-4-5),流体的盐度在4.13%~10.88%之间,属中等偏低的盐度。溶液类型有K+-Na+-(Ca2+)- -(Cl-)型,K+-Na+- 型、Ca2+-K+ 型,即以重碳酸盐型和硫酸盐型为主,个别有卤化物参与。金属离子以K+或Ca2+为主。同一矿床,上部蚀变带盐度低,富K+、富 ,下部盐度高、富Ca2+、富 。
表3-4-5 若干矿床液相成分的质量摩尔百分数及溶液类型


4.各蚀变相带主要造岩元素地球化学行为
为研究成矿过程中各蚀变相带中主要造岩元素在蚀变交代过程中的地球化学性状,收集整理了杨文宗(1990)、陈鹤年(1983)、陆志刚(1996)资料,列出主要矿床蚀变相带元素迁入、带出的原子数,见表3-4-6。其特征如下:
1)硅:唯有硅帽带(富石英相带、金红石-石英相带)是迁入硅的蚀变带,其他都是硅的携出带。带出量最大的是地开石相带、刚玉-硬水铝石-叶蜡石相带和明矾石-石英相带。
2)铝:硅帽带(富石英相带、金红石-石英相带)是主要的携出铝的相带,其次是黄铁矿-石英相带。其他各蚀变带却是铝的迁入相带,迁入量大的是刚玉-硬水铝石-叶蜡石相带、地开石相带、明矾石-石英相带和叶蜡石相带等。
3)碱金属:多数相带碱金属都是被带出。带入碱金属的相带主要是伊利石-绢云母相带,部分明矾石-石英相带。
4)碱土金属:由于一般原岩中Ca、Mg含量甚低,其在蚀变带中的迁移不占重要位置,仅在仙岩硬石膏-红柱石-石英相带中有较大带出量。其他一些矿床下部的青磐岩化带可能也存在一些迁移,但无分析资料。
5.成矿溶液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环境的估计
根据矿物相与 、pH 值关系,以及蚀变带中元素带进、带出的转换趋势,可以定性地认为矿下带成矿溶液呈弱碱性;进入富硫带,形成黄铁矿、明矾石,溶液转向酸性;粘土带带出碱金属,形成粘土矿物,溶液转向弱酸—弱碱性;次生石英岩带溶液复为酸性(图3-4-5)。矿床总体上是在氧逸度较高的条件下形成的。

图3-4-5 蚀变带溶液酸碱度演变示意图

表3-4-6 主要矿床各蚀变相带相对原岩元素带进带出对比


续表


(三)成矿机理
1.硫同位素特征
主要矿床的δ34S值见表3-4-7。
表3-4-7 主要矿床δ34S数据


据不多的数据可以认为,在单一出现黄铁矿的矿床里,硫同位素的δ34S值是低的正值,在+0.48%。~+3.03‰区间。出现黄铁矿和明矾石(硬石膏)的矿床,硫同位素发生分馏作用。据陈鹤年(1988)设定 的条件下,推算仙岩矿床黄铁矿、明矾石的δ34S数值,与实测值相比较,认为该矿区成矿溶液中 值大致相当于零。说明次生石英岩型矿床亚系列硫源是深源的。
2.氢氧同位素特征
(1)石英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
据陆志刚(1996)仙岩、渔塘、宝华山3矿床6个石英样品的氢氧同位素值,依成矿温度换算平衡水的 值和实测的δD值,结果如图。显示矿床成矿溶液中大气降水与岩浆水混合,大气降水比例在31.6%~67.6%(表3-4-8,图3-4-6)。
浙江省金属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区带研究



浙江省金属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区带研究

(2)粘土矿物氢氧同位素
据徐步台等(1991)对8个地开石矿床的17个精选地开石样品氢氧同位素组成(表3-4-9),地开石的δ18O值为3.9‰~13.8‰,δD值为-56‰~-67‰(图3-4-7)。在图中样品均分布在大气降水线与地表风化高岭石之间。设定中生代大气降水(δD-40‰,δ18O-6.3‰)与火山岩(δD-70‰、δ18O+7‰),含水矿物5%,在300℃、250℃和100℃进行水岩同位素平衡交换。地开石样实测值落在100~250℃曲线区间。可以认为地开石成矿溶液相当于水/岩比为0.1~0.5时的交换平衡热水,介质的来源是大气降水环流地热水,环流热液温度在(250~100℃),处微酸性氧化环境下。
表3-4-9 浙江地开石粘土矿床氢和氧同位素组成



图3-4-7 浙江地开石粘土矿床δD-δ18O相关图

(据徐步台,1991)
1—地开石粘土;2—水/岩比为1、0.5、0.1、0.01的对应点
以上说明次生石英岩型矿床的成矿溶液水介质大部来自大气降水,岩浆水只占少部分。
3.关于成矿环境
分析以上各因素,次生石英岩型矿床的主要成矿环境可归结如下:
1)该亚系列矿床的次生石英岩蚀变带为新喷发物覆盖,表明:①矿床是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形成的;②成矿是在火山喷发间歇期间进行的,成矿与成岩基本同时;③成矿火山物质堆积在古地形相对低洼,有滞水汇集的地段,使得大量大气降水渗入堆积物进行深部环流,在温度梯度大的条件下,形成巨厚的蚀变岩体。
2)部分矿床为近火口环境,具有火口粗屑堆积物和断陷堆积,有通道相岩筒、岩脉、岩株。蚀变带体积宠大,分带完整。如仙岩、龟湖、矾山,多为明矾石、叶蜡石矿床。
部分矿床距离火口有一定距离,蚀变分带的下部不完整,厚度较小。多为地开石伊利石矿床。
4.成矿时代
次生石英岩型矿床一般均为后阶段火山喷发物所覆盖,其时代当与喷发旋回相同。胡永和(1990)测得仙岩地开石红柱石石英带中隐爆角砾化的明矾石钾-氩稀释法年龄为100.7Ma,代表了隐爆叠加矿化的年龄。矾山明矾石样年龄值98.8Ma,与地质年代基本吻合。
(四)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模式
1)次生石英岩型矿床属火山间歇期汇水洼地内火山气液-表成热水交代型矿床。仙岩矿区为火山气液-表成热水交代叠加岩浆气液改造矿床。
2)成矿模式如图3-4-8所示。
(五)问题讨论
1.粘土带形成不同矿种的条件问题
粘土带成矿种类变化较大,主要有叶蜡石、地开石(高岭石)和伊利石3种,以及它们混合的品种,少数矿床还有埃洛石的出现。绢云母与伊利石还难以准确区分。试将这些矿种形成条件的差异归纳如下(表3-4-10)。
2.不同喷发旋回喷发物成矿差异问题
1)明矾石矿多数产在燕山期第Ⅱ旋回西山头期,仅矾山一处属燕山期第Ⅲ旋回,其矿石质量SO3、K2O/Na2O以及Al2O3均优于燕山期第Ⅱ旋回中矿床。

图3-4-8 次生石英岩型矿床区域成矿模式

1—伊利石矿体;2—地开石;3—叶蜡石;4—明矾石;5—黄铁矿;6—金红石;7—次生石英岩带;8—粘土带;9—富硫带;10—矿下带;11—隐爆角砾化;12—早期潜火山岩和通道相岩石;13—后期潜火山岩和通道相岩石;14—热水环流
2)地开石矿多数产在燕山期第Ⅱ旋回中,仅峰洞岩一处属燕山期第Ⅰ旋回。矿石组分性能无大差异,均产有优质地开石,但峰洞岩TiO2特低(0.09%),K2O+Na2O偏高(1.8%)。
表3-4-10 几种粘土矿形成条件的比较


不同喷发旋回产物在成矿作用和矿种上的差异,今后仍可注意探索。
3.部分矿床中金异常问题
在部分矿床中曾发现Au异常。仙岩矿区在明矾石黄铁矿带之下的地开石红柱石英相带中有Au异常,垂向宽30~60m,含量平均达152×10-9,最高0.91×10-6,处在水平破碎带之上,岩石破碎呈角砾状。山口矿区一个样为55×10-9,北山矿区有7个样,最高191×10-9,平均37.59×10-9。渡船头伊利石凝灰岩中Au达100×10-9,伴Pb、Zn、Hg、Sb、As高背景值。这几个矿区均位于温州-金华北西向构造带,处在芝溪头、桥头两处变质岩构造天窗附近。Au异常的出现可能与基底岩系赋存较浅,基底矿化向上渗透扩散的影响。也可能与Pb、Zn等矿化有一定联系。仙岩矿区则与隐爆角砾矿化期有关。值得引起注意。

原生矿物是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如岩浆结晶过程中所形成的橄榄岩中的橄榄石,花岗岩中的石英、长石,热液成矿过程中所形成的方铅矿等,均是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是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的区别:
一、形成原因不同。
原生矿物形成靠内生作用。次生矿物形成靠外在化学变化。
二、化学成分不同。
原生矿物钾、镁、硅含量较次生矿物多。
次生矿物在化学成分上与原生矿物间有一定的继承关系,随着土壤年龄增长,风化和成土过程的进行,原生矿物会逐渐减少,转化为次生矿物。
在自然状态下,溶解,水解,水化(水),氧化,(氧气),及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在成分上脱钾,脱镁,脱硅,在结构上晶格发生变化,变得疏松或是由原生矿物晶体彻底分解后,由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
三、稳定性不同。
原生矿物具有坚实而稳定的晶格,都是晶质矿物,不具物理化学吸收性能,不膨胀,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并未改变。
次生矿物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强烈的吸附交换性能,明显的胶体特性,处于适应环境的较稳定的状态,晶体结构包括两种晶体片,四面体片(硅氧片)和八面体片(铝氧片)。

同生矿物是指矿体与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
后生矿物指沉积岩形成以后至变质作用以前,在埋藏较深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和作用形成的矿物。
同生矿物与后生矿物的区别如下:
一、形成原理不同。
同生矿物形成原理为沉积作用或岩浆结晶分异作用。
后生矿物形成原理是外在温度和压力比较高,还可以有外来物质加入。
二、矿物不同。
同生矿为沉积矿以岩浆矿。
后生矿物为石棉、水晶、萤石等非金属矿床。
三、矿物特点不同。
同生矿物较紧密。
后生矿物为较粗大的矿物晶体,新生矿物的分布不受层理控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次生矿物
百度百科-同生矿床
百度百科-后生作用
百度百科-原生矿物

它既可在造山带上,也可在地块上出现,并且均以次生作用为主,形成于新生代,分布较广。

1.风化剥蚀环境

主要有三种情况与成矿极为密切

1)风化剥蚀产物没有经过较长距离的迁移,而遭受雨水淋滤使其表层岩石与矿物发生分解,部分流失,部分残留重组和富集,如华南一带硫化物矿床上“铁帽型”铁矿与金矿,江西含矿岩体上“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2)风化剥蚀产物经过了冲刷、搬运在剥蚀洼地堆积成矿。若使在没有及时封存而处于氧化状态下可发生红土化,这时往往容易吸附原岩中有用组分而成矿,如黔滇桂一带红土型金矿,它大多位于矿化岩石周边,经红土化后而成为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

3)风化剥蚀产物经一定距离搬运后及时埋存,处于封闭的还原环境,并发生黑土化作用,使之富集成矿,如江西永平黑土型铅矿就处于铅锌矿体侧旁,风化剥蚀后锌被流失而铅矿被封存,发生了黑土化。

该成矿环境中成矿作用是在原先矿床或含矿层,或含矿岩体经风化剥蚀而再次组合富集成矿,有的成矿作用至今还在延续。依风化剥蚀程度及其产物迁移情况主要有风化壳铁帽型或离子吸附型、残坡积型、红(黑)土型以及岩溶堆积型等矿床,其中以铁帽型与离子吸附型最重要。铁帽型矿床主要位于金属硫化物矿床或矿化带的上部,以铁为主,有时伴有金、铜等。离子吸附型矿床主要位于含矿岩体之上,以重稀土矿为主。残坡积型、红(黑)土型与溶洞堆积型矿床主要为金、铅、锡、钨、汞等,其中金意义较大,其他品位低、规模小,如广东阳春石碌岩溶铜矿。风化剥蚀环境中形成的上述矿床在我国南方比较发育,但各类型很少同时出现,而在北方发育欠佳,最常见为残破积型矿床。

2.水流活动环境

主要形成于老第三纪以后,特别是更新世以来,其中包括河流与海流两种。它们在形成机制上比较相近,但富集条件差别较大。

在河流堆积过程中与河流流速关系很大,通常有用组分不在一、二级江河干流,而在三、四级江河支流中富集。五级以及五级以下支沟、细谷地很难富集。赋存部位多为河漫滩、河床、河滩以及最常见的河谷阶地。成矿大多处于江河发育中晚期,如黑龙江地区砂金矿。在海流堆积中有用组分主要富集在大陆架宽度较窄的台阶式滨海地带,于古沙堤、古沙洲,少数在堆积平台与海蚀阶地上。其生成与海洋风暴潮关系十分密切,通常由季节性风向的变换而引起风暴潮方向及其海水动力作用方向的更换,这将促使砂矿进一步富集。如东南沿海一带海滨稀有稀土金属砂矿床均赋存在较窄的大陆架上,成年受由春夏的东南风和秋冬的西北风所引起的不同方向的风暴潮及海水动力作用方向的更变而不断分选和富集成矿。

在水流活动环境中主要形成河流砂矿与海滨砂矿。河流砂矿,最常见的是金和锆石、独居石、磷钇矿等砂矿,如黑龙江一带砂金矿和南岭一带稀有稀土砂矿、砂锡、砂钨矿。海滨砂矿,以独居石、锆石砂矿最常见,其次有钛铁矿、金红石、磁铁矿等,如广东、福建沿海稀有稀土砂矿。砂矿形成既取决于原岩,又取决于气候、水流、地势、水文等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在空间上呈有规律地分布。如南岭一带离子吸附型矿床产于含矿岩体上部,而围绕它周围水系中则形成了河流砂矿,当水系入海时则在沿岸近海处形成海滨砂矿,从而将三者稀有稀土矿床密切联系在一起。




什么样的山能形成金矿
浅部矿体在地下水和空气的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矿床在表生期的成矿作用表现为淋失和次生富集两种,矿床中的黄铁矿因表生地质作用氧化生成大量褐铁矿胶体,成为活跃的自然金吸附剂,有的原位残积,有的随地表水迳流迁移,有的随地下水渗透迁移,所吸附包裹的金粒呈机械转移方式,并未发生化学反映,部分金矿体露头淋失贫化,...

侵入岩体的构造
例如,云、贵、川广泛分布的峨眉山玄武岩组成的褶皱与上、下沉积岩层褶皱形态就是完全相似的。 2.次生断裂构造 岩浆岩体形成后,在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断裂称为岩浆岩体的次生断裂构造,它包括次生节理和次生断层。其特征和识别标志与一般节理和断层的特征及识别标志基本相同。但是,由于岩浆岩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与沉积岩不...

分散流的形成
首先,分散流与次生晕具有共同的物质来源,即都是矿体及其原生晕在表生作用下,与矿石组分有关的元素迁移、分散所形成。其次,分散流与次生晕的形成作用基本相同,在形成过程中,既可有与物理风化作用有关的机械分散,又可有化学风化作用下的水成分散,而且都是以机械分散为主。第三,分散流与次生晕...

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初生代谢物如何进一步地转变为次生代谢产物_百度...
在植物的细胞内,初生代谢物通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途径,如酰基化、脱氧、羟化、脱羟等,经过化学转化后生成次生代谢物。这些反应通常需要能量和辅酶的参与。总而言之,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初生代谢物通过特定的酶和代谢途径,在适应外界环境、应对胁迫和互作等情况下,进一步转变为次生代谢产物。这些次生代谢...

翡翠烧红是怎么回事翡翠怎么变红了
翡翠烧红是怎么回事1、翡翠会变红的原因是由两种不同的作用形成的,一种是因为翡翠次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红色色,主要出现在翡翠原料的表皮上,或沿裂隙分布在翡翠中。2、通过加热,让翡翠的翡色由偏暗的黄褐色变为鲜亮的红褐色,使色彩更加鲜艳亮丽,这就是“烧红”翡翠。3、一方面原因是由于翡翠氧化...

岩性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油藏本体是在成岩后生作用下,浊沸石溶蚀形成次生溶孔,孔隙度达4%~5%,从而形成成岩圈闭油藏(图3-4)。 封结型油气藏的分布主要受古构造及古油气藏范围的控制,它们现今构造的位置是任意的,既可以分布于现代隆起、背斜的顶部,也可以分布在单斜和向斜中;既可以分布在深层高温、高压环境中,也可以分布在浅层水动力...

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次生代谢物如何进一步转变为萜类、酚类和生物碱...
a.莽草酸途径:糖酵解产生的PEP和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E4P作用形成中间产物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进一步环化成重要的中间产物莽草酸,莽草酸再与PEP作用,形成3-烯醇丙酮酸莽草酸-5-磷酸,脱去无机磷,形成分枝酸。分枝酸是莽草酸的重要枢纽物质,它以后的去向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走向色...

翡翠红色形成的原因翡翠红色怎么形成的
1、翡翠会变红是因为由两种不同的作用形成的,一种是因为翡翠次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红色色,主要出现在翡翠原料的表皮上,或沿裂隙分布在翡翠中。2、一方面原因是由于翡翠氧化人体的酸性或碱性的汗液,经过体温催化,在长期接触翡翠的情况下,会通过裂隙渗透其中,导致内含的钴元素被氧化,就会呈现红色。3、...

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微亮晶:一些古代灰岩,由大于3μm(常为5~10μm)的方解石晶粒组成,福克(1974)将其称为“微亮晶”。它是在成岩过程中通过与Mg2+的迁移有关的重结晶作用形成的。一般而言,海相碳酸盐泥由文石或高镁方解石组成。它们在埋藏条件下发生渐进成岩作用时,通过矿物的转化和重结晶作用,都会转变成低镁方解石。若为高...

叶理的形成机制和应变意义
图8-12 垂直于主压应力方向上石英次生加大 (据A.Icolas,1987)虚线部分为原石英颗粒 定向重结晶能使颗粒呈长条状或扁平状,对于叶理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与机械旋转机制一样,定向重结晶不足以解释板叶理的域结构的形成,也不能解释板劈理的劈理域中的石英、长石颗粒强烈变小的事实。(三)压溶...

海勃湾区13868565573: 矿床的成因也类型是怎样划分的? -
正非七厘: 矿床根据成因可分为三类,即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1、内生矿床:在岩浆活动过程中,有用元素或有用矿物富集起来形成 的矿床,总称为内生矿床.绝大多数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矿产,及部分非金属矿产都产于内生矿床.内...

海勃湾区13868565573: 矿床成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共有哪些矿床成因类型 -
正非七厘: 矿床有多种分类方法. 一、按照物态划分,矿床可分为固体矿床、液体矿床和气体矿床.固体矿床分布最广,液态矿床有石油、热卤水和地下水,气态矿床有天然气. 二、按照成矿作用方式划分,矿床可分为内生矿床(内力地质作用生成)、...

海勃湾区13868565573: 成矿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一些? -
正非七厘: ZHYZHY2007的回答,是高度概括的.但太笼统,且不全面.可以稍微具体地回答如下:一、内生成矿条件1、岩浆岩条件--岩性(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具有成矿的专属性,不同的岩性,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成矿系统.考察成矿条...

海勃湾区13868565573: 名词解释 1、矿物 2、原生矿物 3、次生矿物 4、条痕 5、解理 6、岩浆岩的结构 -
正非七厘: 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原生矿物 -------- 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解理概念、矿物晶体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浆岩的矿物颗粒的特点,包括:颗粒绝对大小(粗细程度)、结晶程度、相对大小.据此可以分为等粒结构(又分粗、中、细粒结构)、玻璃质结构、结晶质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等多种类型.

海勃湾区13868565573: 成矿作用的外生成矿作用 -
正非七厘: 在地壳表层,主要在太阳能影响下,在岩石、水、空气和生物等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使成矿物质富集的各种地质作用.外生成矿基本上是在地表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的.在火山和温泉活动区,有大量地球内部热能及地震营力参加作用,因而具有较常温更高的成矿温度和较复杂的构造活动.外生成矿作用主要包括2种:风化成矿作用.指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有用物质基本在原地聚集成矿的作用,由这种作用形成的矿床称风化矿床,原有矿床在经受风化作用时,可使成矿组分进一步富集,因而提高了矿床的经济价值.沉积成矿作用.地表的成矿物质(岩石风化产物、火山喷出物、生物有机质等)经过沉积分异(机械的、化学的、生物的)而集中形成矿床的作用,其所形成的矿床叫沉积矿床.

海勃湾区13868565573: 铁矿资源类型是什么 -
正非七厘: 铁矿资源类型如下:(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57.8%.并具有“大、贫、浅、易(选)...

海勃湾区13868565573: 土壤分为哪几种?? -
正非七厘: 土壤是地球岩石最表层经亿万年风化和生物活动所形成的物质.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作物都是在土壤上栽培.土壤是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的交汇点.普通人常常认为土壤只是固体.其实,土壤由固体颗粒、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三部分...

海勃湾区13868565573: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
正非七厘: (一)碎屑岩的物质成分 碎屑岩的物质成分主要为碎屑物质、化学物质和杂基. 1.碎屑物质 碎屑岩中的碎屑物质,可占整个岩石组分的50%以上,是碎屑岩的特征组分.碎屑物质主要是来自沉积盆地之外的、陆地上搬运来的碎屑,故又称为陆...

海勃湾区13868565573: 求助:土壤学复习资料 -
正非七厘: 土壤学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1.土 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产生植物收获量)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水、肥、气、热) 3.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

海勃湾区13868565573: 什么是成矿作用? -
正非七厘: 成矿作用是指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富集而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