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关系

作者&投稿:陈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亲戚关系~

你大婶是你父亲的弟弟的妻子注:来自百度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中国古代唐朝学者孔颖达对亲戚的注解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直系血亲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祖父的哥哥伯祖父(伯公)
祖父的嫂嫂 伯祖母(姆婆)
祖父的弟弟 叔祖父(叔公)
祖父的弟妇 叔祖母(婶婆)
祖父的姐夫、妹夫 姑祖父(姑公)
祖父的姐姐、妹妹 姑祖母(姑婆)
祖母的哥哥、弟弟 舅祖父(舅公)
祖母的嫂嫂、弟妇 舅祖母(妗婆)
祖母的姐夫、妹夫 姨祖父(姨公)
祖母的姐姐、妹妹 姨祖母(姨婆)
1、祖辈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5、与父亲相关的亲属
(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
(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或简称“伯”、“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
(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
(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
(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
(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
6、与母亲相关的亲属
(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爷”等。
(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姥”、“老老”等。
(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
(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
(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称“表兄弟”、“表姊妹”。
(无论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还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称,古人统称为“诸表”。)
7、考妣
“考”和“妣”在先秦时是对父母的异称,无论生死均可用。秦汉以来,父母死后仍可称为考妣,但生前不再称考妣,考妣只用来对死去的父母之称。而且,考妣不仅用来称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辈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辈均可用考妣相称(在先秦时则是对先祖的泛称)。
8、夫妻
(1)夫:或作“丈夫”,本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关称谓很多,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除此,还可以用“良人” 、“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汉子”等称呼丈夫。
(2)妻、妻子:是由古至今对妻的最主要的称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种附加成分,还有“贤妻”、“良妻”、“仁妻”、“令妻”、“娇妻”等。除此,还可用“妇”、“室”、“君”、“夫人”、“娘子”、“浑家”、“内”、“老婆”、“婆娘”、“太太”等来称呼。
9、与丈夫相关亲属
(1)公:也称公公,对丈夫之父,古称为“舅”,也称为“公”、“公公 ”。这些称呼正是今天称丈夫之父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
(2)婆:也称婆婆,对丈夫之母,古称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严姑”、“慈姑”、“阿姑”等。后又称“婆”、“婆婆”。
(3)舅姑、姑舅:是早期对丈夫父母的合称。近者称“公婆”。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称呼是“姑章”,或作“姑嫜”。
(4)伯叔:对丈夫的兄弟的称谓,与近代所称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
(5)小姑:对丈夫妹妹的称谓。
10、与妻子相关亲属
(1)岳丈:是对于妻子之父的称呼,古代还有“泰山”、“冰翁” 外舅” “外父”、“妻父”等代称。
(2)岳母:对妻子之母的称谓,或称为“丈母”。
(3)姑、外姑:早期用来对妻子之母的称呼。
(4)舅舅:对妻子兄弟的称呼,或称为“舅”、“舅爷”、“舅子”等,还称为“内兄”、“内弟”、“妻兄”、“妻弟”等。
(5)姨:对妻子的姊妹的称呼,或称“大姨”、“小姨”,也称为“妻妹”、“内妹”。
11、兄弟及与其相关亲属
(1)兄:又称为“昆”。今天则可用“哥”来称呼兄长。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称呼中必须表示出排行,或以数字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这些排行常用语等。(“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广泛的称呼,可以称父、称兄、称弟、称子。)
(2)嫂:对兄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嫂嫂”。
(3)弟:是对与兄相对者的称呼。
(4)弟媳:对弟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弟妹”。
(5)侄:对兄弟的子女最常见的称呼,也可直接称之为“兄子”、“兄女”,或称为“从子”、“从女”、“犹子”、“犹女”。
12、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
(1)女兄、女弟:古代对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与姊相对者称为“妹”。
(2)姊夫、妹夫:对姊妹的丈夫的称呼,也可称为“姊婿”、“妹婿”。
(3)甥:对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称呼,还称为“外甥”、“甥女”、“外甥女”。
13、子女及与其相关亲属
(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
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良子”、“不凡子”、“贤子”等。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
(2)女:对女儿的主要称呼。对别人的女儿往往称为“爱”或“嫒”,也称为“令嫒”、“闺嫒”。
(3)义子、义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养的子女,又称“养子”、“养女”、“假子”。同时还有一个常见的代称“螟蛉”。
(4)媳妇:对儿子之妻的称呼。最初只称为“妇”,后因儿子又称为“息”,所以子之妻又称为“息妇”,或写作“媳妇”。
(5)婿:对女儿丈夫的称呼,或称为“女婿”、“子婿”、“郎婿”、“快婿”等。除此,女儿之夫还可以被称为“女夫”、“半子”、“东床”“令坦”。
女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父、岳母可以称“贤婿”之类,岳家一般人都尊称其为“姑爷”、“姑老爷”。
(6)孙:对儿子的子女的称呼,或称“孙息”、“孙枝”。“孙”又分为“孙儿”、“孙女”,“孙女”又称为“女孙”。
(7)外孙:对女儿的子女的称呼。女姓还可称为“外孙女”。

可能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汉族这样把亲戚关系整得如此条理例分明尊卑有序:比自己长一 辈的称呼有姨父叔伯姑舅,同辈的有兄弟姐妹嫂等等,下一辈有侄甥等等。另外,中国人由于姻亲而产生的亲戚关系相当庞杂,所以在称谓里有两个很重要的限定词:“堂”和“表”。一般来说,与自己同族同宗但血缘关系已经相隔两代以上的亲戚关系都以“堂”字相称。例如:叔叔的孩子或伯伯的孩子与自己就该互称堂姐、堂妹、堂兄、堂弟等等,上一辈人里有堂叔、堂伯、堂婶、堂姑(指与自己的父亲不是亲姐妹亲兄弟的长辈),对下一辈人称呼堂侄(指其父与自己不是亲兄弟的孩子)。而由姻亲关系产生的亲戚一般以“表”字相称:外嫁的本宗姓女性的夫家亲戚、嫁入本宗族女性的娘家亲戚关系都在此列。例如:姑姑的孩子、舅舅的孩子、姨的孩子一般都称为表兄、表弟、表姐、表妹。与“堂”字一样,“表”字也广泛应用于姻亲关系产生的亲戚中的其他辈分的人:表叔、表婶、表舅、表姨、表姑、表侄等等。
《辞海》中“中表”条目解释:“古代称父亲的姊妹(姑母)的儿子为外兄弟,称母亲的兄弟(舅父)的儿子内兄弟,外为表,内为中,合称‘中表’兄弟,后称同姑母、舅父、姨母的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为‘中表’”。而“堂”的意思是指同祖父的亲属关系,所以严格地来说,表X是亲戚,而堂X实际上是亲属关系。






亲和戚经典解释
亲和戚的含义和用法如下:1、我们来看“亲”字。在汉语中,“亲”字通常用来表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在亲戚称谓中,“亲”字前面通常会加上姓氏或者名字,以表示与其他亲戚的关系。例如,“张亲”(张家的亲戚)、“王亲”(王家的亲戚)、“李亲”(李家的亲戚)等。2、亲...

亲戚中“亲”与“戚”,究竟有何区别
相对的,"外戚专权"则是指母族亲属掌握政权,这通常被认为是不好的现象。其次,"亲"和"戚"的区别在古代已经很明显。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女性出嫁后即成为男方家庭的一员,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因此,"亲"主要指父亲一方的人。最后,"戚"指母亲一方的人。"亲"和"戚"的区分是为了表示双方关系的亲近...

汉代后‘’亲‘’主要表示什么‘’戚‘’主要表示什么
亲,既自身势力。戚,既同盟关系。引申含义,亲指本族本姓血亲,戚指外姓或分家的亲属。例如,一个家族内有两个兄弟,大哥掌家,小弟留居,那么小弟既是大哥的亲。如果小弟分家出去过,那就是戚。

外戚和内戚区别
这两者区别有:血缘关系不同、地位不同、影响不同。血缘关系:外戚通常是指皇帝的母族、妻族,而内戚则是指皇帝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地位:外戚因为与皇帝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因此在朝政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这种影响力通常是有限的,因为皇帝通常会设法限制外戚的权力。相比之下,内戚的地位通常...

老戚是什么意思
老戚可以是一个姓戚的年长者,别人叫他老戚。或者邯郸方言干爹的意思。

三亲六戚包括哪些亲属?
三亲六戚的基本信息如下:在中文中,三亲通常指的是三种类型的亲属关系:宗亲,即同宗同源的亲戚;外亲,即通过婚姻或婚姻关系建立的亲戚;以及妻亲,即与自己的配偶家族成员。这些关系构成了个人社会关系的重要部分。而六戚的概念更为具体,它包括了以下六个亲属:父亲、母亲,他们是我们的直接血缘亲人;...

为什么说戚属三代不是亲?
"亲戚是三代不亲"这句话源于中国的传统观念和一些地区的生活习惯。"亲戚"在这里主要指的是直系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根据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亲戚之间的关系通常被视为非常紧密,尤其是在血缘关系较近的三代内。第一代:指与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父母及他们的父母(即曾祖父...

亲戚中“亲”与“戚”,究竟有何区别?
第三,“戚”指外戚,指妈妈一方的人。其实“亲戚”中的“戚”就是和“亲戚”的“亲”形成对应,为了区别两边的关系亲近和疏远程度不同,所以就有了内亲和外戚的说法。所以这里的“戚”就指的妈妈一遍的人,包括妈妈的父母、兄弟姐妹...

石首市13362336559: 什么是亲戚关系?什么是朋友关系?什么是子女关系?什么是同学关系?说的清楚点好吗?谢谢.求各位帮帮忙 -
辉树复方: 亲戚是有渐接的血缘关系,朋友只相互认识建立起来的关系,子女指父母和儿女的关糸,同学指一同求学建立的关系

石首市13362336559: 亲戚之间怎么相处? -
辉树复方: 亲戚之间,绝大多数有血缘关系. 一,遵照婚姻法. 二,异性不可过于亲昵. 三,交往不可过于频繁. 四,必须有一些互相交往的次数.(有句老话:三年不登门,是亲也不亲.) 五,偶尔需要借钱周转,也最好不要向亲戚张嘴!否则就有了疏远感和尴尬感. 六,到了亲戚家,看着亲戚的脸色,再决定自己的言行举止:或可以随便点,或者拘谨些.

石首市13362336559: 亲戚关系 -
辉树复方: 韩国人的亲属关系表示方法 亲属称呼,以“寸”来表示,“寸”数多寡表示远近亲疏,“寸”数少的为近亲,“寸”数多的为远亲,可分“一寸、二寸、三寸……九寸”.这样的表示法,层次清楚,辈份分明.夫妻之间不分寸,父母与子女之间...

石首市13362336559: 亲戚 如何保持关系 -
辉树复方: 百德舍为美,论心不论迹. 意思是,所有的行为中,舍得是最美的,但是只要有那份心意,就不要计较舍得的多寡了. 具体到亲戚之间,有能力的,在你需要的时候多付出点,理当感激.没有能力的,有那份心意和热情,也应该深深感恩的.

石首市13362336559: 婶婶和自己属于什么亲属关系
辉树复方: 婶侄关系.婶婶是叔叔的妻子.你是叔叔的侄子或侄女.那么你也就是婶婶的侄子或侄女.不同的是:叔叔跟你有血缘关系,而婶婶同你没有血缘关系.当然如果你的婶婶恰巧是你妈妈娘家的妹妹或者表妹,那么你们也可能存在血缘关系.一般同婶婶关系算是比较亲的亲戚关系.像我们是一直认为是一家人.

石首市13362336559: 什么样的亲戚关系,朋友关系,才叫好,才叫关系到位,有什么标准吗? -
辉树复方: 没有什么标准的,只要相处的来就是朋友.如果只是以玩为目的,然后组成在一块的话,我觉得那很纯粹.就是交流的来啊!但是因为利益关系什么之类的,捆绑在一块的话,迟早会分离.

石首市13362336559: 什么是亲戚? -
辉树复方: 亲戚就是和你家有联系的人,有的是关系比较亲密,有的是关系比较远,但是不管是关系远还是近,只要你们家有困难的时候,亲戚们一定会向你们家伸出援手的.

石首市13362336559: 什么是亲戚关系? -
辉树复方: 就是亲人之间的关系,谁遇到困难都会互相帮助的,就是亲戚关系.

石首市13362336559: 什么叫亲戚.什么叫作亲戚关系?
辉树复方: 稍微有点血缘关系的就叫亲戚,跟亲戚之间的关系就是亲戚关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