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和走西口历史上都是怎么回事啊

作者&投稿:漫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分别是怎么回事~

闯关东:广义: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狭义: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中原地区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
走西口:“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
下南洋:南洋指东南亚较深区域(不包括越南北部等)为主的区域,也包括斯里兰卡等等。阿拉伯海以东的属于南洋(中东和东非属西洋)。中国人去南洋区域活动(官事、经商、打工、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或走南洋。

广义的“西口”是指晋北、晋西北通往内外蒙的通道,这是相对“东口”张家口而言的。其实西口就是山西省北部的各个长城关口,走出这些隘口,便是广袤无垠的蒙古、青海、新疆、关东地区,那儿就是山西人走西口的目的地。狭义的西口说的是晋蒙交界处右玉县的一道长城关隘,名字叫作“杀虎口”。过走西口,晋商越过长城,走向内外蒙的归化与绥远、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以及新疆和关东地区。清初北疆社会稳定经济好转,蒙民对来自中原地区的粮食、食盐、棉布、手工业品、生产工具的需求日趋旺盛,山西人便用内地廉价的布帛、棉花、针线、粮食、食盐、铁器交换蒙古人贵重的裘皮、鹿茸、麝香乃至金砂、宝石等物品。晋商从不谙商情的蒙古人身上牟取了高达数倍、甚至几十倍的暴利。当时一口普通的铁锅能换满满一锅名贵貂皮,一块砖茶可换一张羊皮,一匹布换一头牛犊,这样的生意想不挣钱都难。
闯关东,作为一种社会习俗而被广泛接受。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来历。闯关东,是悲壮的历史,是一次移民壮举。存在特定的“闯关东”路线、存在“闯关东”的特定背景。因此,闯关东是一种社会历史移民现象,有自发的客观因素,有内在的政治影响深度。山东人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

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移,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

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从明清到民国期间,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

在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黄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闯入东北,数量规模历史最高。是时,义和团乱,帝国主义乘机瓜分中国,俄国获得了东北地区大量特权,而日本经过日俄战争,迫使俄国把特权转让给日本。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休养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走西口”、“闯关东”、"蹚古道"、“拓北庭”和“下南洋”,"赴金山",形成近代六股大的移民浪潮,都是以谋生为特点的非官方行为。

“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走西口”这一移民活动,大大改变了内蒙古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

同时,占移民比例极高的山西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将山西的晋文化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当地形成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晋文化作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人口迁移,与当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

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荒”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部分地区寸雨未下。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迁,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晋北各州县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

例如“阳高地处北塞,砂碛优甚,高土黄沙,满目低土,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不堪。”在贫瘠的土地,寒冷的气候,无川流灌溉的恶劣自然环境里,晋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灾歉,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口外谋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闯关东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走西口 (人口迁徙事件)



是的
闯关东,作为一种社会习俗而被广泛接受。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来历。至1840年东北人口突破300万人,比一百年前猛增了七八倍,全国人口达四亿多。清末,沙俄侵略东北。清于1860年在东北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1910年东北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闯关东”洪流澎湃,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地理》,张善余)。 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留住的山东人达 到792万之多,“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 因此,现在东北土著居民的先祖大多属于山东等省份——黄河下游地区的。
  闯关东,清入关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颁布禁关令。顺治曾告诫满洲贵族末路退往关东,雍正说“朕夷狄之君”“非中国人”。满人倾族入关,东北人口剧减,借口“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顺治开始,满境分段修千余公里“柳条边”篱笆墙——满洲长城(柳条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康熙中期竣工。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曰“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曰“新边”(《辞海》)。故,在民间有“边里人”、“边外人”的说法。

人口大迁徙,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出去打工,挣钱,安家。闯关东:关,指山海关。具体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得名。当时关东为伪满洲国,是日本人的地界。这里虽然工作机会比较多,但是,这里的工作条件和危险性也是可想而知的。一个“闯”字突出了这条路线的艰辛。
走西口:西口,指是指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因为中原地区人口众多,而且经常闹灾荒,所以,许多人都跨过长城,到水广地肥的河套地区谋生。但是,那里土匪也是很多的,所以,才流传下来那首“走西口”。

是的
闯关东,作为一种社会习俗而被广泛接受。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来历。至1840年东北人口突破300万人,比一百年前猛增了七八倍,全国人口达四亿多。清末,沙俄侵略东北。清于1860年在东北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1910年东北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闯关东”洪流澎湃,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地理》,张善余)。
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留住的山东人达
到792万之多,“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
因此,现在东北土著居民的先祖大多属于山东等省份——黄河下游地区的。
  闯关东,清入关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颁布禁关令。顺治曾告诫满洲贵族末路退往关东,雍正说“朕夷狄之君”“非中国人”。满人倾族入关,东北人口剧减,借口“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顺治开始,满境分段修千余公里“柳条边”篱笆墙——满洲长城(柳条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康熙中期竣工。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曰“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曰“新边”(《辞海》)。故,在民间有“边里人”、“边外人”的说法。

也就是原来的家乡生存条件差,活不下去了,去别的地方谋生了。然后集中在某一段时间,集中去某些地方。


清代民国中期内战是如何引发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的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的人口迁徙,并且,”闯关东“还有”走西口“包括”下南洋“不是仅仅在清朝民国时期才有的事情,详解如下:一、关于闯关东:1、简介:闯关东,中国近代史上(清代至民国年间)华北地区农民向东北地区移民的运动。关东指山海关以东地区,也叫关外(东北地区),清代认为是满洲...

当年山东人“闯关东”,为啥不去富裕的南方,而去严寒穷苦的东北_百度知 ...
近代史上由于战乱和发展不平衡等各方面因素曾发生过五次规模宏大的人口迁徙事件,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蹚古道、下南洋、赴金山。其中闯关东和走西口是最为人们熟知的。闯关东是 历史 上从数量到规模最高的 社会 人口迁移事件,发生于清末和民国时期。 “关东“即如今的东北地区,在明代以后泛指山海关以东...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都是那些地方
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这是旧中国流民外出打工路线图。我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是从山东闯过来的,所以,我还是半个山东人呢,呵呵...闯关东:关,指山海关。具体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得名。当时关东为伪满洲国,是日本人的地界。这里虽然工作机会比较多,但是,这里的工...

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清朝皇室禁止内地汉人进入关东,所以汉人要“闯”。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灾”...

西口电视剧《走西口》“西口”最早指哪里
近期,电视剧《走西口》的热播使得明清时期的重要人口迁移现象“走西口”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山西史学专家介绍,“走西口”的起点最早可追溯到山西省右玉县的杀虎口,这里是历史上的关键节点。明清时期,山西、陕西等地的人们通过“走西口”途径内蒙古中西部,从事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这一举动对当时的社会...

“关中”、“关东”、“西口”都是现在的哪里啊?
西口指山西右玉县杀虎口,明朝的时候后蒙古政权北逃建立北元,屡屡犯边,使得明朝在今天山西北部驻扎大量军队,这些军队需要军需补给没,再者后来北元分裂成鞑靼和瓦勒,有一段时间求和通边贸,于是山西的商人们(游商,小贩之类)也就通过边贸的关口进入今天的内蒙古(当时的鞑靼,瓦勒)贩售东西叫做走西口 下关...

闯关东是哪三个省?
这一称谓源于这三个省份位于山海关以东,清朝时期这部分地区被称为“关东”。由于生活压力和自然灾害的加剧,许多农民选择冒险越过边境,寻找新的生活机会。尽管当时清朝政府实施了封禁政策,但仍有大量移民涌入东北肥沃的土地。这种现象在中国近代史上并不罕见,与“走西口”和“下南洋”并称为三大移民潮。

解释:关中、关西、关东,还有“走西口”的“西口”
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关西:1.我国的关西:今陕西、甘肃一带。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2.日本历史上沿袭的习惯名称。通常指本州以京都、...

<<走西口>>的口,和<<闯关东.>>的关分别是指什么地方
西口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后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陕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张家口以及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我们要尊重史实,既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后人的负责。“闯关东”的“关”指山...

走西口和闯关东的主要是农村人吗?走西口和闯关东有多残酷?
再来说一下闯关东关就是山海关,关东指的是山海关,以东的地区具体就指的是吉林,辽宁三省黑龙江地方,闯关东是山海关以内的地区百姓,出关进入东北地区谋生。具体指的是清朝同治年间,到民国时期中原地区百姓背井离乡前往东关谋生的历史事件。在当时清朝晚期随着鸦片战争,清政府对于编辑控制日益减弱,然而有...

毕节地区13751578448: 历史上闯关东的原因
柴致愈酚: 1.旧时山东、河北一带的人到山海关以东的地方谋生,叫闯关东.2.闯关东的原因是内地经过长期的人口增殖,使人口达到饱和,不可能人人有土地种. 于是山东、河北一...

毕节地区13751578448: 走西口.闯关东. -- 分别是什么意思? -
柴致愈酚: 走西口指山西地区的人为了谋生外出经商.因为出山西必须经过西口,所以把这些经商的活动成为走西口. 闯关东指山东地区的人们到东北地区谋生.关指山海关,山海关以东称关东或关外.满清入关以后,因为关东地区是他们的发源地,为了保护而长期关闭不许别人进入.开关以后,由于东北地区的生活水平较高,很多山东地区的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去关东闯荡,称为闯关东.

毕节地区13751578448: 走西口闯关东还有什么(走西口和闯关东的区别)
柴致愈酚: 西口和东口的迁徙方向、人群、时间都不一样.溪口发生在明朝中期到民国初年.正是陕西、山西、河北的人口向蒙古草原的迁移,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繁荣和发展.闯关东...

毕节地区13751578448: 走西口 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迁移 走西口、闯关东那个是什么
柴致愈酚: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的人类迁徙,其中“闯关东”历经的时间最长、经历的人数最多.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

毕节地区13751578448: 看了闯关东,那么走西口是什么意思? -
柴致愈酚: 走西口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山西当时人口比较多,所以生活比较困难.于是呢?人口外迁,这是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就是由于在内蒙这一带,当时的边防需要,所以晋商就是在明代中期时候,内蒙边防的需要发展起来的.那么一部分人走西口,就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到口外去发展商业,发展贸易,以至于到后来的票号.所以走西口这个现象,实际上就是中国移民的一个部分.前后持续了将近三百年左右

毕节地区13751578448: 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 -
柴致愈酚:[答案]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移民潮——“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三次移民不分先后,从清朝乾隆年间,几乎是同时开展.闯关东是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一带;走...

毕节地区13751578448: 走西口到底是咋个回事? -
柴致愈酚: 走西口,是与闯关东、下南洋一道,被列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次人口大迁徙之一. 电视剧中,田青等三人从山西祁县田家大院出发,来到山西北部的黄河渡口杀虎口.而实际上,这里是有争议的,有人说西口是山西北部的黄河渡口杀虎口;...

毕节地区13751578448: 简单说明,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指什么 -
柴致愈酚: 旧社会,很多人离开家乡到别处去经商,所以有了这些典故.这些都是讲述离乡背井去经商的往事.

毕节地区13751578448: 走西口是什么意思?古人为什么要走西口? -
柴致愈酚: 说也有人走过西口,就是把汉人的布匹瓷器等贩过去,再把蒙古人的皮革,马匹贩回来.其实这个事情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就是汉人大量移民到了口外,稳定了边疆. 顺便给你说一下近代和走西口同样著名的大迁徙,就是闯关东和下南洋. 闯关东,就是广大山东河北的汉人移民到山海关以北的东北,当时是开荒种田. 下南洋,就是福建广东沿海百姓,乘船到东南亚诸岛.

毕节地区13751578448: 地理问题:关东指哪里,闯关东是什么意思 -
柴致愈酚:[答案] “关东”.这是指中国版图东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域.因东北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称.“闯关东”何解?“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的人类迁徙,其中“闯关东”历经的时间最长、经历的人数最多.从清朝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