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祖德,道已过 。”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巨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段古文解释; 贼败,南奔,值马、阮乱政,修怨欲杀之,遂流离岭表。自作序篇,上述祖德,下表隐志。变姓~

wp5160380说方以智功高盖主,这是谈不上的。当时清朝入关,明朝只有逃亡政府,说什么功高震主?
  “归则负君”的“归”不是指回到朝廷,而是指辞官回乡。“出”是指出仕为官。古语有所谓“出处之道”,出即是出仕。古人对于君臣之道,大抵认为受功名、居仕禄才算是做了君主的臣子,需要向君主尽义务。一旦做了官,就是官身,不能再事事为家庭考虑,很好地侍奉双亲。
  《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入峡”条注:“《汉书》曰:‘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僰九折坂,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以病去官。后王尊为刺史,至其坂,问吏曰:‘非王阳所畏之道邪?’吏曰:‘是。’叱其驭曰:‘驱之!’’评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从这两则事例即可以看出,若为孝亲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丝毫不敢有所损”也是表现之一,王阳辞官即是用的这个理由),当避险辞官。若为忠君,当不计危难以忠王事。
  因此方以智认为,自己已经做了官却辞官,这是未能尽忠于王事;如果在这种危难的情况下还毅然出仕,这是未能尽孝。所以在这种两难的局面下,他选择了出家。

最近,我看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找优点》,文中说道:一棵树,如果花不好看,也许叶子好看;花叶都不足观,也许树干错落有致;如果花叶枝干不中看,也许它生长位置很好,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远远地看起来,流露出几分美感。只要你肯去欣赏它,总可以发现它的美。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每一个人或每一个事物,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只要你用那双智慧的眼睛细心地观察,即使是再坏的人也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美。
在我国历史上就有这样人,韩信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少人知道,在他投奔刘邦之前,是一个家里穷,又没有好品行的人,常常寄居在别人家中去吃闲饭,别人都很讨厌他,更不可理喻的是那胯下之辱,在世人的眼中是一个又懒又没有骨气的人,实在不敢恭维,但是萧何独具慧眼,以一个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让韩信成为一个旷世奇才,他的雄才大略,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卓著的功勋。试想,如果没有萧何那双慧眼的话,韩信能名扬千古吗?
这样的事情不仅在古代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的周围也有。我们班上有一位调皮捣蛋、不按时交作业的同学,经常被老师批评,同学们都很讨厌他,家长伤透了心,不想管他了。但班主任看见了,耐心地作他的思想工作,不断地引导他,在课堂上充分肯定他的能力,这样他的自信心足了,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改变了,成绩提高了,同学们也开始喜欢他了。
“今无赤足,人无完人”,“严以律以,宽以待人”只有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欣赏别人等于被人欣赏。

人找好处,时时都能肯定别人、感恩别人,源头在哪?要找父母的好处。现在人愚痴到什么程度?连对父母都抱怨、都批评、都埋怨,这不妥当。为什么?父母真的有不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父母是有本善、有明德,我们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养父母之智慧。去成全父母都来不及了,哪还有去批评父母,看父母的过的道理?

  为什么要成就父母?因为没有父母哪有我们?没有父母生我们、没有父母养我们,就完全没有我们。所以我们的生命可以为父母都舍掉了,还有什么不能为父母去付出的道理?所以人能静下来,想想自己成长过程,父母对我们点点滴滴的付出,感父母的恩就流露出来了,心就变得敏锐,心就变得知恩报恩,马上就懂得去感谢别人的恩德。所以百善孝为先,孝心一开,慢慢那些百善接著就开。

  我们有一位学长,因为我们有推行“述祖德”,就是回想父母、爷爷奶奶,祖上的恩德,还有“道己过”,把自己对父母的过失都讲出来,对自己一生,对亲人、对别人的过失都可以反省、忏悔,进而去改过。结果一想父母的恩德,眼泪就像泉水一样流出来,然后他再看到任何人,他都很恭敬。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是父母养育出来的,他们都是父母的子女,他们父母养他们太不容易,所以对每一个人都应该要尊重,不要去对立、不要去伤害。然后一见到长者也非常尊重,因为长者都是别人的父母,当父母太不容易了。所以《孝经》讲,“爱亲者,不敢恶于人”,爱自己父母的人,不会去讨厌别人、伤害别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尊重父母的人,他那个恭敬心已经唤醒了,不会去对任何人傲慢。

  所以一个家庭或一个团体,都能够知恩报恩,都能够时时都是“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这个家风、团体的风气非常好。《朱子治家格言》正面的要效法,反面的要警惕,接著再把它转成正面,就有很多的受用。
 


石狮市15851398253: 曹学栓 游武夷记 翻译 -
羊翰宁诺: 游武夷记[1] [明] 曹学佺 以七夕前一日发建溪[2],百里,抵万年宫[3],谒玉皇太姥十三仙之列[4],履汉祀坛[5],即汉武帝时所谓“乾鱼荐武夷”者也.泛舟溪上,可以望群峰,巍然首出,为大王[6];次而稍广,为幔亭[7].按志[8]:“魏子骞为十三...

石狮市15851398253: 《庄子·列御寇》 全文是什么?为何意? -
羊翰宁诺: 庄子·杂篇·列御寇 作者:庄子《庄子·列御寇》翻译 【题解】 “列御寇”本是篇首一人名,这里用作篇名.全篇由许多小故事夹着议论组合而成.内容很杂,其间也无内在联系,不...

石狮市15851398253: 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区别? -
羊翰宁诺: 1、在宗教学说体系上: 小乘基本上保持了释迦牟尼的遗教,着重伦理教诲,只以佛陀为导师而不是神,不拜偶像 ; 大乘则接受了外道思想,修正了释迦牟尼的学说,以佛为神并有不同的化身和无边的法力,宣扬神异,造出各种偶像加以崇拜 ...

石狮市15851398253: 论语中关于诚实和责任的句子,赏金100,急!!!!!!!!!! -
羊翰宁诺: 1、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说话遮遮掩掩的人,大多是寡廉鲜耻的呀.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身;为他人谋划时有没有不忠诚;和朋友交往有没有...

石狮市15851398253: 苏轼《食荔枝》的翻译 -
羊翰宁诺: 苏东坡《食荔枝二首·之二》赏析 食荔枝二首·之二 ·苏东坡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赏析】 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

石狮市15851398253: 论语八则的原文和翻译 -
羊翰宁诺: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石狮市15851398253: 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的翻译!急! -
羊翰宁诺: 戊午九月初三日出白岳榔梅庵,至桃源桥.从小桥右下,陡甚,即旧向黄山路也.七十里,宿江村.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

石狮市15851398253: 初一 论语十则 全篇翻译兼逐字翻译 -
羊翰宁诺: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

石狮市15851398253: 庐山草堂记原文及翻译 -
羊翰宁诺: 匡庐奇秀1,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2,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3,作为草堂. 明年春4,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

石狮市15851398253: 先师是什么意思,"先师"的汉语解释 -
羊翰宁诺: "先师"的汉语解释:前辈老师、也指已故的老师、还称孔子. (1).前辈老师.《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 郑玄 注:"《周礼》曰:'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於瞽宗.'此之谓先师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