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压榨百姓,商鞅本人死有余辜吗?

作者&投稿:敛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历史怎么才能学好?看看这位妈妈如何帮助孩子提升成绩~

其实,商鞅所制定的法律就是要把秦国变成一个一直处于战时体制的国家,让秦国能够实现全国总动员,将所有潜力激发出来。

在商鞅的严刑峻法之下,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内,秦国就变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并且夺回了失去已久的河西!

如果说商鞅在变法中有什么错误,那么始作俑者并不是商鞅而是秦孝公。如果商鞅死有余辜,秦孝公才是首犯,他应该怎么处罚呢?


第一,秦国持续衰落,秦孝公寝食难安。

秦国在春秋的时候也曾经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当时秦穆公向西方发展灭掉了12个西戎国家,拓地千里成为东周在西部边境的屏障,并且因此得到了周天子的犒赏,成为西方诸侯之长。

但是,秦孝公之后秦国开始衰落了,而到了战国初期,由于他的东方邻国魏国率先通过变法强大起来,而遭到了攻击。而且,魏国那个时候来了一个著名的将领吴起,让秦国的压力更大了。

吴起这个人帮助魏国组建了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军队魏武卒,他率领这支军队攻占了秦国大片土地,还曾经率领5万魏武卒打败了50万秦军,搞得秦国岌岌可危。

还好,后来魏文侯逼走了吴起,减轻了秦国的负担。

但是魏国还是那么强大,在魏国的威胁下,秦国仍然不敢掉以轻心。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秦孝公时期。

秦孝公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国家变强大,不再遭受这个东方强国的侵略,整日发愁,可又找不到办法。

第二,为了使国家能够强大起来,秦孝公选择了不择手段,所以商鞅给他制定了最严苛的刑法。

正在秦孝公为国家如何强大不再受到欺辱而寝食难安的时候,商鞅来到了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介绍,商鞅见到了秦孝公本人。

商鞅来自当时的天下第一强国魏国,让秦孝公决定好好跟他聊聊。

商鞅第一次跟秦孝公讲了很多国家大事,一般的政治人物应该会听的津津有味,但秦孝公不是,睡着了。。。。

事后,秦孝公还把景舍责备一顿,认为他推荐的这个人不靠谱。

第二次,商鞅给秦孝公讲的是治理国家的大道理,这次秦孝公没睡着,但还是不满意,又把景舍说一顿。

要说商鞅还真是有能耐,他跟景舍说,我们还可以聊别的。

景舍就再次跟秦孝公推荐了商鞅,于是秦孝公第三次接见了他。

这次,秦孝公没睡觉,并且觉得商鞅说的有点道理,然后决定主动召见商鞅。第四次,两人谈的非常投机,一连聊了好几天秦孝公都不觉得累,并且决定采纳商鞅的建议。

景舍很奇怪,就问商鞅怎么回事,商鞅说:我们第一次聊的是帝道,第二次聊的是王道,这两种方法他都觉得慢,所以第三次我聊的是霸道,原来国君喜欢霸道。可惜这么一来虽然国家可以快速实现富强,德行上就不行了。

通过商鞅和秦孝公最初的聊天可以看出,商鞅之所以在秦国推行严刑峻法是秦孝公的意思,本来商鞅希望秦孝公学习古代先贤的治国方式,可秦孝公不干那。

所以,要是因为推行严刑峻法就压榨百姓就说商鞅的错,那这个错秦孝公占大头!

第三,秦法在压榨老百姓的同时也在激励着老百姓,但得罪了权贵!

秦法执行的是耕战制度,不管你是种地还是打仗,地种的好会有奖励,仗打得好也会拿军功,体现的是一种平等,而不是像之前那样靠出身来博取功名地位。

这样,老百姓在被严刑峻法管理的时候,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上升的通道。所以,打仗的时候秦军都特别积极。

这么一看,商鞅之法对于老百姓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当然,这对那些依靠门第出身获得功名地位的权贵来说可就坏了。从此之后如果他没有军功,没有为这个国家作出贡献,他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他所享受的祖先庇护越来越少,怎么能不对商鞅仇恨。

所以,真正反对商鞅的反而是那些权贵。

第四,在权贵的反对下商鞅被杀了,但秦法留下了

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继位,就是著名的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和西方历史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同岁!

同时,秦惠文王也是一个非常有为的君主。

由于在变法期间商鞅得罪了众多权贵,缺少了秦孝公的庇护后商鞅就惨了,权贵们很希望秦惠文王能够杀掉商鞅为他们出气!

商鞅知道自己在秦国的地位不保,只好从秦国逃走,可是他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最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封地,率领军队和秦军作战。

肯定是打不过的。

于是,商鞅被杀,他的尸体也被五马分尸。

商鞅死了,但是秦法留下了。

秦惠文王知道商鞅的法律可以使国家富强,所以在杀掉商鞅平息权贵愤怒之后,把秦法留了下来。并且对秦法严格执行,从此秦国开始对周边国家的不断蚕食,秦军也被各国恐惧称为虎狼之师!

可见,商鞅并不是死有余辜!



商鞅并非死有余辜,商鞅的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强盛,为秦始皇统一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商鞅本人并非死有余辜,既然是变法,肯定会损害到某个阶层的利益,但是商鞅变法,并不是商鞅本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当时的国家。

商鞅死不足惜,虽然他的变法取得了很多有效的结果,但是他太过激进和残暴,引起了民怨。

不是,虽然商鞅的变法对百姓非常苛刻,但是大大增强了当时秦国的实力,使百姓富有。


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造福百姓还是增强国家的战斗能力?
自公元前356年开始,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之下,公孙鞅在秦国开始了移风易俗的商鞅变法,这次变法使得秦国迅速崛起,击败魏国,夺取西河之地,秦孝公本来打算裂土封疆,但是被公孙鞅拒绝,于是把商地封给他,作为他的食邑。公孙鞅此后便称为商鞅。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执行非常彻底,因为得到...

历史上有一个“徒木为信”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之后,秦国在全国实行变法。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公孙鞅是谁 公孙鞅变法详细介绍
“《史记秦本纪》说:秦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为左庶长。’据此,秦孝公三年已‘用鞅法’,六年因‘百姓便之’,提升卫鞅为左庶长。但是《史记商君列传》说: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据此则...

牵涉许多人的利益,商鞅变法为什么还能成功?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为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②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合乎秦国国情,顺应民意(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措施。而执行起来...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然而,商鞅开创的“燔诗书”的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商鞅变法的目的及作用】目的:富国强兵 作用: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商鞅的变法
商鞅变法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商鞅第一次变法在公元前356年,而不是公元前359年,杨宽《战国史》185页有这样一段说明:“《史记秦本纪》说:秦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为左庶长。

商鞅轶事的译文
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原文: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商鞅为了能让秦王同意变法都做了什么事情?
公孙鞅却说:“成大事者不谋于众!大王决计变法,那就不要有所顾虑,世族们一时难以扳倒,那就让臣先来为大王将庶民百姓们拧成一股绳,世族们看到国风都变了,想不变都不行了!”于是孝公重用公孙鞅,不久便任命他为左庶长,统管王室世族以外的所有事务,率先在国都实施变法。而景监也因荐贤有功...

史记.商君列传 开头是 (商)鞅欲变法 最后是:比明不期。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译文 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法令已经准备好,还没有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城市场的南门树立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谁十金...

商鞅的变法
二、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三、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取信于民。商鞅变法 - 商鞅其人 个人介绍商鞅其人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

河曲县13947299904: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但商鞅本人却被杀,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戢贵结合: 商鞅变法成功:秦国变法十年实现大治. 商鞅失败:作为改革者,被施以酷刑惨死. 1、商鞅的变法是效仿魏国李悝的变法,而李悝终身受到了魏王尊敬和重用.并寿终正寝,他作为商鞅的榜样,成为商鞅全心全意为秦国变法的动力之源. 2、...

河曲县13947299904: 《商秧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但商秧本人却落得五马分尸的下场,为什么? -
戢贵结合: 首先是历史因数,商秧的改革是带有封建性质的,这就不可避免地触犯了当时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仇视, 再者,商秧的个人因数也很重要,由于变法时商秧依仗孝公的信任,得意忘形,得罪了很多人,特别是得罪了当时太子(后来的秦王),这就为后来他 的死埋下了伏笔. 其实大凡历史改革,既维护了某个阶级的利益,就不可避免地要损害另一个阶级的利益.冒着流血牺牲的危险是少不了的!

河曲县13947299904: 商鞅变法成功,但商鞅本人失败了
戢贵结合: 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商鞅实行的严刑峻发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 商鞅变法遭到了奴隶主贵族的强烈发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行.但是商鞅变法的措施在秦国继续下去,他主张的发家思想,也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他本人失败的原因主要就是触动的当时贵族势力的利益,这与当今的一些为民办实事的好官一样,都是很有才干,但是处境很惨.所以在官场很多利益是不能触动的

河曲县13947299904: 商鞅本人因变法最终被车裂而死,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戢贵结合: 商鞅变法的确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史书评价“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因此,“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用今天的话来说,商鞅变法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提高了综合国力.应该承认,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全面的基础.商鞅的变法适应历史潮流,推动了历史前进.所以,“商君死”而“法未败”,不像以后的王安石诸人,人死而法废.

河曲县13947299904: 商鞅变法造福百姓,为什么死的那么惨?
戢贵结合: 商鞅变法是有利于百姓,但它触犯了贵族阶层(如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等),在当时贵族势力对他恨之入骨,在信任他的秦孝公死后,便被处死.

河曲县13947299904: 商鞅变法中导致商鞅杀身之祸的内容是哪一项 -
戢贵结合: 据正史记载是商鞅到秦魏边境时,秦国客栈因商鞅无法出示“身份证”而被拒绝入住,商鞅有感而以身殉法. 政治上说是商鞅变法触犯了当时的贵族的利益,因为秦国在变法前相对落后,贵族更像是奴隶主,变法变相使很多的奴隶成了自由人,所以商鞅和这些贵族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河曲县13947299904: 商鞅本人因变法最终被车裂而死,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戢贵结合: 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事情太完美了,就会有灾难的发生; 留有遗憾的事,不一定就是坏的.居安思危,切勿自满.

河曲县13947299904: 商鞅是怎么死的 -
戢贵结合: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秦国公族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河曲县13947299904: 商鞅变法中的商鞅是怎么死的
戢贵结合: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生擒公子昂,拒绝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邑,举兵抵抗,结果失败,被车裂而死(五马分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