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提倡文官政治,停办科举是为了哪些因素呢?

作者&投稿:自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中,文人政治气息最为浓厚的就是两宋时期了。由于宋太祖赵匡胤夺得权力的过程依赖的是手下禁军士兵的哗变,因此在北宋建国之后,赵匡胤担心手下武将重走自己的老路,对于武将的权力进行了大量的限制。武将不能有直属的军队,而且在带兵出战的时候一定要有文官随军监军,且权力必定大于武官。

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北宋年间的文官的地位一路扶摇直上,北宋文人政府的特性也被确定了下来。鉴于北宋的政治制度中对于文官数量的要求十分巨大,因此如何选拔文官也成为了新问题。建国初期的北宋政府采用了自隋唐以来便一直沿用的科举制度,宋太祖时期的科举沿袭了五代时期的旧制,设置了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法等科目,后来进士科之外的科目便统称为诸科。科举制度为北宋政府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到了崇宁三年的时候,北宋突然停止了所有的科举制度,而改用学校升贡来代替,对于北宋的政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宋朝文官画像

引言

北宋的科举制度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改革,但是其整体的发展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前进的。比如运用了大量防止作弊的手段,有考官考生避嫌的“别头试”,还对考场进行了精心的设置,以杜绝抄袭,作弊行为的出现。现在考试中最常见的遮挡姓名的“糊名”法也是在北宋时期逐渐形成定制的。对于当时的作弊情况,在《宋会要辑稿》中有如下描述:

“奸伪之迹,朋结相连,或丐于他人,或传以相授,纷然杂乱,无以辨明,考核既难,妄冒滋甚。”


宋代科举考场

北宋的科举改革除了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良之外,其考试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在五代时期,虽然也有科举制度,但是当时最为重要的进士科只是考察学生的文学功底,而不是治国思想。导致选拔出的人才并不能有效地帮助国家建设。而北宋政府在欧阳修等人的坚持下,将之前科举的定式骈文改为了古文,意在寻找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才,虽然在刚刚推行的时候欧阳修等主考官受到了学子们的围攻,但是改革还是被推行下去,科举制度的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就在科举制度如此蓬勃发展的时候,北宋崇宁年间,却突然停止了科举,这与后来北宋的学校制度的发展以及既得利益者的自私有着莫大的联系。

北宋学校制度的发展

在北宋刚刚建国的时候,国家并没有集中教育学生的地方。即使在后周年间在都城建立了国子监,但是当时的国子监中既没有学生,也不会开展教育活动。而且当时在北宋的地方政府,也没有开设州学、府学以及县学。学子们在那时如果想要获得学习的机会,可以选择到有名的大儒开设的私学中听课,也可以到书院中学习。

在北宋初年,儒家经典的传承出现了问题,五代时期的连年征战导致国家学风不振。这时几位潜心苦修的大儒挽救了这一局面,像在泰山讲学的孙复以及与其同时期的胡瑗都是有名的大儒。他们的私学也吸纳了大量好学的青年,为北宋儒家文化的复兴以及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北宋思想家孙复

除了跟随这些老师学习之外,学生们还可以进入书院学习。书院是由地方长官开设的学习场所,因为其形制是按照私学来建设的,所以不同于之后北宋政府兴办的县学、州学等学校。书院是北宋初年最为重要的学习场所,其中以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为代表的大型书院为北宋提供了大量优秀人才,像北宋名相范仲淹就是应天府书院的学生。对于应天府书院建设的过程,在《长编》中有如下记载:

“应天府民曹诚以资募工,就戚同文所居造舍百五十间,聚书千余卷,博延生徒,讲习甚盛。”



现在的应天府书院

随着北宋政府的逐渐发展,国家政府组织的学校在各地逐渐兴建起来,其中地方政府先于中央政府。北宋官方开设的第一家学校为位于兖州的州学,后来这一做法在全国得到了推广。对于此事,在《宋会要辑稿》中国有如下记载:

“本朝国初未建州学,乾兴元年兖州守臣孙奭私建学舍聚生徒,余镇未置学也。”

像之前提到的应天府书院后来在晏殊的领导下更名为应天府府学,将私人性质的学院变为了国家开设的学校。不过此时学校还是只分布在人口密集的比较大的州县中,而较小的州县并没有开设自己的学校。

随着范仲淹担任参政知事,他开始着手改造中央教育系统,在他的领导下,北宋都城的国子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范仲淹刚刚上任的时候,国子监的学生数量只有一二十人,于是范仲淹提倡国子监仿照胡瑗的教学的方式(分斋教学思想)开设课程,并请其担任国子监直讲。太学生的人数也有所上升,到了宋神宗熙宁元年的时候,国子监的学生规模已经达到了九百人。

而且在国子监发展的同时,北宋地方学校的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庆历年间,规定学生人数较多的州学、府学可以在其下开设县学,自此北宋的学校建设趋于完善,学生的数量也达到了新高。


北宋皇帝进行殿试

王安石新政与三舍法的采用以及科举的废除

在熙宁年间,宋神宗重用王安石施行变法,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于是北宋政府扩大了太学的规模,学院的人数也进一步增加。为了对这些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王安石将太学的学生分为三等,称为“三舍法”,刚入学的为外舍生,共七百人,经过学习之后外舍人就可以转为内舍人,内舍人有着百人的人数限制。而内舍人从兼学转变为专攻一经,其中优秀的人才就会被提拔为上舍生。而上舍生中表现优异的学子,会被太学的老师直接举荐成为官员。这种新的人才选拔模式就是北宋废除科举制的源头。对于此制度,在《宋书》中有详细记载:

“生员厘为三等:始入学为外舍,初不限员,后定额七百人;外舍升内舍,员二百;内舍升上舍,员百。各执一经,从所讲官受学,月考试其业,优等上之中书。其正、录、学谕,以上舍生为之,经各二员;学行卓异者,主判、直讲复荐之中书,奏除官。”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后来的北宋政府将太学的人数扩大至外舍生三千人,内舍生六百人,上舍生二百人。而如此多的人数不再是来自于京师的学子可以满足的了,于是三舍生开始由周边的州学学生升入,利用考试来确定在太学中的等级。这样的制度导致学生们在科举之前就要进行一次太学的入学考试,在进入太学之后再进行科举考试就有多此一举之嫌,因此在崇宁五年,北宋政府下诏停止了科举的省试,官员的选拔完全来自于针对上舍生的殿试。

但是这样的制度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一来新进的官员都是太学生出身,难免有着同门情谊,这在同科的进士之间尤其明显,着就会形成朋党滋生的土壤。二来太学生由内舍生晋级到上舍生的评定是由官员控制的,这就导致这些官员的后人以及门生更加容易晋升。三舍法取士逐渐演变成为了既得利益者控制政治资源的手段,寒门学子进入仕途的难度大大增加,对于北宋的政治环境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宋朝开国帝王,为什么没对前朝皇室斩草除根?
宋朝的开国君王宋太祖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结束了十国各国分割的局面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宋太祖他主张和提倡用文官政治,中国的文治盛世也是由他带领开创的,他也是一位非常贤明仁慈的君王。宋太祖他结束了200多年的战乱纷争给百姓带来的疾苦生活,他在位16年里百姓中午有了安定的生活,经济、文化、教育...

宋朝重文轻武,具体有哪些表现?
一、宋朝简述宋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主要是有了两个极端。首先,在我国盛朝时期,经济是十分发达的,而且出现了不少新的发明。当时整个社会是提倡民主,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百姓们安居乐业。这是宋朝相对于历史上其他朝代来说做的最好的一个方面。而在宋朝时期也存在另一个不好的方面,就...

文官治军是宋朝首创吗
“文官治军”是宋朝特有的一种统治制度,确实在宋朝得到了首次的推行和发展。在中国封建政权中,“文官”和“武官”是两个不同的阶层,文官专职从事文化教育、政治和经济管理,而武官则主要负责军事指挥和防务。而宋朝则区分了这两者的职能和地位,并在治理军队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使得文官逐渐成为军队的...

宋朝经济那么强,为什么宋朝没有盛世?
其实不然。南宋且不提,只说北宋的灭亡原因——靖康之耻,其实就是当时的皇帝+顶层官僚犯了一系列猪都不会犯的错误蠢死的。所谓将熊熊一窝,而将熊的原因可不是宋太祖的锅,其根源得追溯到追溯到王安石变法期间,神宗皇帝为了集权对当时政治体制的破坏。北宋初、中期的制度架构中,文官集团通过对宰相...

南宋朝廷有什么特点?
南宋朝堂特点很多,总的可以归纳两点,一是对经济发展重视,二是对外以主和派为主。南宋朝堂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最软弱的朝廷,但是一直也没忘记收复北方的愿景,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南宋朝廷在经济发展上做出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中国宋代的伟大文明
北宋建立后,“兴文教,抑武事”,尊重知识,提倡读书,大力改变唐末和五代的重武轻文倾向,建立了以儒学为基础的科举来选拔文臣任要职的新体制。宋太祖一朝...文官政治和儒学的复兴直接相关,其中司马光和朱熹的学说更具代表性。他们不但重申儒学的基本思想是治理国家的主要原则,使这些原则和理念支持了君主权力的合理性...

宋朝都有哪些伟大的诗人词人文官武将啊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溢号文正。名词《渔家傲》反映了边塞生活。贬为邓州知州时写了名文《岳阳楼记》,著有《范文正公文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

文官最幸福的朝代:地位高、待遇好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局面,吸取了唐朝末年以来的历史经验,所以自宋太祖开始,就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在位时期,削弱武将的权力,将禁军交给低级将领指挥,同时还立下了“不杀士大夫”的祖训。 宋太宗在位时期,更是大张旗鼓的任用文官,他认为“王者虽以武功克受,终须用文德政治。”宋太宗积极提倡...

宋太宗在治国安邦方面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
政治 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军事 宋太宗朝与北方辽国契丹政权、西北夏州...

宋太宗的为人是怎样的?
第一次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军用五个月时间讨平北汉后,实已师老饷乏,不宜再打新的战役。何况这时辽国在景宗的统治下,经过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大有进展,政治也算清明,勇将不少,边境稳固。而太宗偏要乘胜扩大战果,率军北上,围攻辽南京(今北京)半月不下。辽国援军南下,与宋军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

蔚县17632814070: 什么叫“庆历新政”? -
祝相因瑞:[答案] 中国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宋仁宗责成他们在政治上有所更张...

蔚县17632814070: 宋朝科举制对北宋的影响 -
祝相因瑞: 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

蔚县17632814070: 唐末至北宋时期我国出现文官政治趋势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
祝相因瑞:[答案] 北宋建国后,汲取唐末、五代武人跋扈的惨痛教训,在日益强化中央集权政治的大背景之下,一方面厉行收兵权,另一方面逐渐确立了以文驭武的方针,同时又由于士族的没落,科举制的发展,导致北宋出现了文官政治的局面.

蔚县17632814070: 北宋的经济,政治,文化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
祝相因瑞: 首先简要概括北宋 【1】政治:有鉴于五代十国的短命悲剧,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崇文抑武,终宋一朝,没有昏君,文言谏官敢述己见.有效地加速国家的发展.罢兵休民的政策使得当时的社会和谐而安定. 【2】经济:自秦...

蔚县17632814070: 宋朝的政治制度 简练一点的. -
祝相因瑞: 1、文官体制:宋代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军政长官)以及地方要员等,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2、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宋朝还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蔚县17632814070: 宋朝政治方面由贵族政治向平民政治发展的原因 -
祝相因瑞: 印刷术的发明有很大作用,还有科举制,重文抑武政策,这些楼上都说了.我补充的是因为宋朝周边国家的政策,例如西夏,契丹都在不断的汉化,使得契丹与西夏在占领宋的土地时,当地世家大族举族投降,影响了世家大族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是为了改善朝廷与民间士林关系,民间士林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力,还有就是在利用民间士族力量去抗衡世家大族力量,平衡朝政,最后就是宋朝的众多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得不到解决的原因大多是世家大族在掣肘,在朝廷中发展平民政治则使皇帝在试图改格时拥有对抗世家大族的力量.

蔚县17632814070: 科举制有哪些政治功能 -
祝相因瑞: 科举制度作为政府任用文官及选拔人才的制度,最直接地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政治体制的运行和发展.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正是历代帝王为削弱士族对皇权的制约而采取的良策,是对官僚贵族化的有力抵制.科举制度完善的过程也正是中国封建官僚体制完善的过程.北宋对科举制度的改革,促使汉唐以来的选仕制度完善和定型,标志着可操作化的选仕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封建官僚体制的成熟.

蔚县17632814070: 宋代政治影响艺术的途径方式 -
祝相因瑞: 宋代政治影响艺术的途径方式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上偏安,尚文,因此市井文化流行.诗词歌曲盛行.宋朝统治者为防止藩镇割据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等人的擅权,防止成为梁唐晋汉周后又一个短命的王朝,及防御辽、夏等国的侵扰,从政治到军事,从中央到地方,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其核心和要害正如宋太宗所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包括职官、军事、科举、法律等方面.2、国家大力推行文官政治制度.在宋朝,国家大力推行文官政治制度,文人士大夫阶层倍受重视,从而形成富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时代氛围.文人们在满足于政治地位的同时,开始寻求在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成就,于是艺术领域日益壮大.

蔚县17632814070: 宋朝科举制的特点、作用及考试内容 -
祝相因瑞: 1楼 “宋代的选官制度”,当时并没有八股选士的说法,其官吏的选任,沿用唐代的科举制度,但宋代由于经济上的发展和门阀制度的衰落,科举考试向庶族地主及中小地主知识分子广泛开放.对于士大夫,正如陈傅良在《答林宗简》所说的“...

蔚县17632814070: 宋代重视科举考试导致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
祝相因瑞: 宋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科举制度的重要转折时期,已然变化了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对科举考试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宋朝科举考试打破了门第限制,以个人才能为录取标准;同时,考场规则进一步完善,考试内容更关涉治国安民之策,以便于选拔到真正有用的人才.科举制度的这些变革,对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也产生深远影响,形成公正平等、崇文重学、经世致用和忧国忧民的价值观,并以此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