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江南才子辈出,都住在江南

作者&投稿:滑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古代江南才子辈出,杰出画家都住在江南~

这个是由地域造成的。

其实古代北方,不仅仅是政治中心,还是文化和经济中心,反观南方都是蛮夷之地,未开化的地方,但是风水总是轮流转的。
北方多为平原,利于大兵团战役,自五胡乱中华、金、元入侵等一系列的战争,使得北方战乱频发,因此大批的文化艺术类人才,举家迁往南方;
而南方江河湖海纵横,不利于大规模的兵团战役展开,且地形也是易守难攻,自然就相对安定,因此很多地方政权得以划江而治,因为无欲无求,自然就会把发展经济建设,作为首要的目标,于是社会更加富足安定,轻武尚文也是必然的趋势。
最登峰造极的是明朝,第一期科举考试,北方学子完败南方,最后演变成群体事件,搞的朱元璋不得不把北方学子,重新召集起来,又额外搞了一场科举,称之为“恩科”。

江南是一个文化荟萃的地方。关于“江南才子”的流行故事在我国南北各地有很多,这说明人们习惯了把人才和江南联系起来。事实上,古代江南和近代江南地区确实向中国输送了大批人才。自唐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有638位顶尖学者。据不完全统计,仅苏州就有60家,占全国的9.4%。近代江南已成为院士的摇篮。1955年至2009年,两院院士出生地分布在29个省区市。只有青海和宁夏尚未取得院士的突破。其中,江苏323人,居各省区之首;上海234人,居第二;浙江223人,居第三。学者不禁感叹,江浙沪并不是那么简单。
狭义上说,现代江南指的是江苏、上海和浙江,即无锡、苏州、南京、松江、上海、常州、镇江、嘉兴、湖州和杭州。其中,南京仅包括长江以南的南京,杭州指钱塘江以北的杭州。六合河以北的扬子江、浦口、萧山、绍兴和宁波的钱塘南部并不是狭义上的江南,在现代意义上,“扬州”位于扬子江北部,“萧山、绍兴、宁波”在南部的钱塘和“古都区”中都有凹痕。江南的字面意思是指长江以南地区,古代中原称之为南蛮,而江南则称之为吴。古代江南的南京是十二朝的都城,古代钱塘江以北的杭州是南宋的都城。许多北方学者南迁,江南成为文化教育发达、美丽富饶的地区,大面积大致是狭义上的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区,它一般是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自唐安史之乱以来,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对外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随着大量人口由北向南迁移,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由北向南迁移。直到北宋末年,南宋都城杭州(临安府)把北方的大部分人才带到了江浙。此时,江浙两地公办和民办学校数量居全国前列,当地人受教育的机会也远高于其他地方。
在人口迁移的历史背景下,为南方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人才储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江南人才数量也以集中爆发式增长。

原因如下:

1、地域上:

宋室南迁以后,汉人南迁现象明显,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周边逐渐有迁移人口生根发展的情形,明代开国之始。

皇帝朱元璋首次将大一统中国定都南京,大量富豪、工匠随之迁移南京,南京成为名副其实移民城市。

2、思想上:

明初实行中央集权政策,朱元璋生性多疑,为巩固朱氏政权,遂以八股文取士,消磨文人思想,重用宦官为掌权者,宦官遍布各省政要部门。

此外,朱元璋为分散地方诸侯势力,以及打压江南一代富豪财力等等,避免地方势力生动乱叛变之心。

3、政治上:

明代是历史上汉人建立政权的最后一个朝代,在当时就已发生文字狱,多数文人遭受政治迫害,明清之际文人苦于生活,不仕官现象明显,多数文人选择弃官迈向经商之路,于是出现了文人、仕官商人化的现象。

明代中期文人画家吴门画派就是最好的例子,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者,他们目睹官场腐败,毅然决然投入艺术领域,潜心诗文书画。

4、经济上:

中国南北经济命脉之消长,南北经济重点大迁移,以人才的汇聚,漕运兴起、陶瓷业、丝织业盛行等现象最为明显。

唐末开始朝廷部分的财政逐渐南移,北宋之初虽然建都汴京,然而为迁就漕运政策,中央财政多投入南方,南宋之时,南方经济蓬勃。

生产力高度发展,岁收膨胀更超过北方,尤其沿海对外贸易兴盛,各地通商口岸商业交易显盛况,行会发达。

5、文化上:

明清之际,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地区略显富庶,经商现象繁荣,商人地位提高,经商成果成为读书入仕基础。

因而江南有钱人辈出,读书机会也渐多,社会繁荣景象促使人才荟萃现象萌生,南方文化力显现积累成果。

例如自北宋初期开始,南方致力新儒学发展,逐渐积累丰厚文化,一些有头脑的文化人带动政治变革,相继促使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民间。

科举方面可见端倪,北宋由于南北考试人才不平均,南方者多于北方,政府遂限定及第名额,以求公平;元代初期不重视科举,中期以后,为笼络汉人报效朝廷,实行开科考试,考试人才呈现南盛北衰现象;



这个是由地域造成的。

其实古代北方,不仅仅是政治中心,还是文化和经济中心,反观南方都是蛮夷之地,未开化的地方,但是风水总是轮流转的。
北方多为平原,利于大兵团战役,自五胡乱中华、金、元入侵等一系列的战争,使得北方战乱频发,因此大批的文化艺术类人才,举家迁往南方;
而南方江河湖海纵横,不利于大规模的兵团战役展开,且地形也是易守难攻,自然就相对安定,因此很多地方政权得以划江而治,因为无欲无求,自然就会把发展经济建设,作为首要的目标,于是社会更加富足安定,轻武尚文也是必然的趋势。
最登峰造极的是明朝,第一期科举考试,北方学子完败南方,最后演变成群体事件,搞的朱元璋不得不把北方学子,重新召集起来,又额外搞了一场科举,称之为“恩科”。

江南核心力

宋、元、明、清政权大多建都于北方,宋室南迁以后,汉人南迁现象明显,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周边逐渐有迁移人口生根发展的情形。明代开国之始,皇帝朱元璋首次将大一统中国定都南京,大量富豪、工匠随之迁移南京,南京成为名副其实移民城市。

明初实行**集权政策,朱元璋生性多疑,为巩固朱氏政权,遂以八股文取士,消磨文人思想,重用宦官为掌权者,宦官遍布各省政要部门。此外,朱元璋为分散地方诸侯势力,以及打压江南一代富豪财力等等,避免地方势力生动乱叛变之心。

明代是历史上汉人建立政权的最后一个朝代,在当时就已发生文字狱,多数文人遭受政治迫害,明清之际文人苦于生活,不仕官现象明显,多数文人选择弃官迈向经商之路,于是出现了文人、仕官商人化的现象。

明代中期文人画家吴门画派就是最好的例子,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者,他们目睹官场腐败,毅然决然投入艺术领域,潜心诗文书画。

清代之际,被喻为清初四僧的石涛、八大山人、石溪、弘仁,他们四人有人身为明代宗室后裔,有人为明代遗民,各个怀抱强烈民族意识,深感仕途不顺,遂借画书写身世,以借古开今的创作手法,投入书画寄托对故国山川无限感怀的热情。

此外,活跃于南京一带的“金陵八家”,则以龚贤、樊圻、高岑、邹结、吴宏、叶欣、胡慥和谢逊等人最为活跃著名。

活跃于扬州一带的“扬州八怪”,较为著名的画家就高达15人,包括华嵒、高凤翰、李郸、汪士慎、金农、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边寿民、罗聘、陈撰、闵贞、李葂及杨法等。这些画家个性鲜明,画风怪异,离经叛道,反对墨守成规,大多皆为职业文人画家或为文人画的职业画家,在此显现文人商人化的现象。

江南经济力

中国南北经济命脉之消长,南北经济重点大迁移,以人才的汇聚,漕运兴起、陶瓷业、丝织业盛行等现象最为明显。

唐末开始朝廷部分的财政逐渐南移,北宋之初虽然建都汴京,然而为迁就漕运政策,**财政多投入南方,南宋之时,南方经济蓬勃,生产力高度发展,岁收膨胀更超过北方,尤其沿海对外贸易兴盛,各地通商口岸商业交易显盛况,行会发达。

元代以后,政权虽建都燕京,同样仰赖江南丰硕的米粮,加上漕运经济制度的推行,南方经济越趋发达,南北运输互通往来频繁。

明代开始,漕运政策大幅改变,河运多以水陆或海陆为用,加上明代建都之始定都于应天府,即今天南京市,更促进了江南的发展。

清代之时,政权同样定都燕京,但多数米粮皆须倚靠南方,漕运的实施,南北运输频繁,特别显现在米粮的普及运送。

明清之际,由于南方繁荣的经济基础,江南一带富商云集,文人卖画为生的现象频繁,书画交易日渐兴盛,书画世俗化、商品化现象显着,雅俗分界模糊,活跃于江南地区的画家则多喜爱花鸟题材,花鸟画始进入纵深发展阶段,清代花鸟画发展更加繁荣,进入中国画史上的花鸟画黄金时期。

从贸易层面来看,花鸟画兴盛因素大致有两点:

第一,显现高尚审美意涵,例如花鸟画多有装饰作用,大件作品显得大气、贵气,小件作品易于流通收藏;

第二,显现道德象征意涵,例如花卉有花开富贵的美好象征,适合祝福,也适合送礼。

诚如以“漆书”闻名于世的书画家金农,平日就以卖书画为业,并且名噪江南,求画者众多,常有应接不暇的景象,代表作品有《冬心先生集》、《梅花图册》、《花果册》等等。

又如画风清雅、简易着称的八大山人,也以卖画为生,因此画作选题多以世俗题材为主,例如他以鹿入画,取其“鹿”谐音“禄”,再搭配松、柏长青植物,就有长寿多禄的美好意涵,例如《柏鹿图》、《松鹿图》、《月鹿图》等等。

江南文化力

明清之际,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地区略显富庶,经商现象繁荣,商人地位提高,经商成果成为读书入仕基础。因而江南有钱人辈出,读书机会也渐多,社会繁荣景象促使人才荟萃现象萌生,南方文化力显现积累成果。

例如自北宋初期开始,南方致力新儒学发展,逐渐积累丰厚文化,一些有头脑的文化人带动政治变革,相继促使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民间。

科举方面可见端倪,北宋由于南北考试人才不平均,南方者多于北方,政府遂限定及第名额,以求公平;元代初期不重视科举,中期以后,为笼络汉人报效朝廷,实行开科考试,考试人才呈现南盛北衰现象;

明代重回科举考试,人才选拔及第者多为南方人,仕官人才多为南方人的现象尤其多,例如宋代中期官至丞相之位人才者多为南方人,明代任丞相一职者也有2/3为南方人。

思想方面的发展,晚明受到王阳明心学的影响,许多书画家喜欢研究哲学,探究唯心主义哲学观。例如明代松江画派书画家董其昌即为研究哲学爱好者,他将研究哲学的体悟,禅学,以禅入画,书画作品显现浓厚个人主观意识,强调绘画的偶然性,即兴作画、寄画以乐的创作形式。

这种唯心主义式的创作,**体现出王阳明的心学观念,即“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画家向自然学**,等同于向自我心境的学**方式。

江南艺术力

综观江南一带整体艺术发展,元代后期,大批画家南迁,苏州成为绘画人才聚集中心,伴随着江南各地经济繁荣,多数文人不仕官现象普遍,明代以后此现象更为显着,江南名副其实成为一个文化艺术的发源地,多数著名画派在此孕育而生,诸如苏州的吴门画派,上海的松江画派,南京的金陵画派,杭州的武林画派等等,其他著名的元四家,清初六家、四僧皆活跃于此,江南一带出现多数文人,杰出画家辈出,70%以上画家都出生或活跃于江南。

江南经济富庶的结果,造成艺术商业化,社会奢靡风气盛行,欲望消费不断上演,在此特殊社会背景之下,市民阶级与有钱阶级闲暇时间倍增,他们在闲暇之余购买书画来装点门面,市场需求量大为增高,品味书画,收藏书画显现个人身分地位及品味象征,因此画工需求量随之升高。例如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因市场书画需求提高,以卖画为本业者众多。

据史料记载,沈周因家训未仕,平日多遇贩夫索画,忙不过来便请弟子代笔,若有人伪造他的画作,尚不计较;

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因仕途失意后,寄情丹青,晚年开始卖画为生;仇英则终生为画工,相传仇英当时卖画价位行情在50金至100金之间,画作价格相当昂贵;文征明在54岁时曾入职翰林图画院待诏,4年之后却因各种不满辞官退隐,也相继卖画为生。

从明代苏州地区书画市场的需求倍增,可知画家活跃的繁荣景象。因此,从上述分析江南政治力、经济力、文化力、艺术力等方面了解,我们可知江南一带艺术市场的活跃景象,不是没有原因的,因此也间接促进杰出画家倍增的潜在因素。


为什么人们常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我们一起想一想历史上的那些文化名人,比如竹林七贤和唐宋八大家,还有江南四大才子,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南方人,而且南方那边在科举考试上的竞争力度也比较大。古代的科举版本也要分南榜和北榜,甚至还有这样的说法叫满朝尽操吴侬软语,还有些南方人会跑到北方去考试。古时由于多战乱,大家氏族都迁徙到...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是谁
传说中的“江南四大才子”是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和文徵明。按正史的叫法,是“吴中四才子”。进入1510年代,四大才子中最年轻的徐祯卿,最早离开人世。到了1520年代中后期,唐伯虎在悲苦中死去,祝枝山在不服中离世。只剩下文徵明,开窍最晚的那个人,孤独地多活了三分之一个世纪。文徽明与唐伯虎同...

清朝时,考中状元但不想做官,为自己写墓志铭的才子是谁?
彭定求,清代苏州吴县人,当时流传着“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的说法,并不是一种谬赞,江南的确才子辈出。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彭定求,祖父是明万历年间的进士,父亲是顺治年间进士,被派到广东做县令。优越的家庭条件,给他创造了良好读书环境,曾师从于大儒汤斌。人生短短几十载,想要成名要趁早,...

---古代江南四大才子,有何作为?他们的历史如何?
由于其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仕女画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可谓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无以报国的典型。风趣洒脱的祝枝山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

江南四大才子分别是谁?有何经历?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

江南四大才子:最笨的那个人,为什么最成功?
说起杭州的江南四大才子我们可以想到的就是祝枝山,唐伯虎,徐祯卿,和文徵明。他们之中最笨的是文徵明,他最为成功。文徵明一生非常勤奋努力,他不论是在诗文,还是书画,文徵明都十分地精通。祝枝山五岁的时候就能够写字,他可以在读书过程中做到过目不忘,九岁的时候就可以自己作诗,之后他的书法...

历史上哪个省的才子最多
江苏拥有江淮、金陵、吴、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共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韵汉风"是江苏文化的特色。人们常说“江南才子”,江南富庶之地易出才子,特别是宋元以来,这里人才辈出,名家荟萃。在古代历史中有明确记载的江苏才子有一百多位,其中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大才子...

“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简介 祝枝山是怎么死的?他和唐伯虎的关系_百度...
同为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和唐伯虎有什么关系呢?并称“吴中四才子”的两人,关系极好。因为两人遭遇极为相似,因此意气相投,更有一股惺惺相惜之意。两人经常共对对子,如今流传甚广的“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这一对,便是由两人共对的。上联为祝枝山所出,下联...

江南风流才子唐伯虎简介
唐伯虎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明朝时期非常著名的诗人、画家、 书法 家。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才子唐伯虎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才子唐伯虎简介 唐伯虎,名寅,字伯虎,后将字改为子畏,号桃花庵主、六如居士、鲁国唐生等,明朝时期非常著名的诗人、画家、 书法家 。1470年,唐伯虎在...

从古到今,中国哪个省的教育水平最好?
整个明代取中的状元一共89人,在这之中江苏籍的状元由17人,到了清代全国取中的状元公112人,其中江苏状元49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古代江苏的教育水平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浙江在古代的教育也十分发达,不论那里的人晋升官员队伍,最大的愿望就是招聘到绍兴师爷,在发达的教育之下,浙江人才辈出,...

南郑县15762132664: 为什么古代的才子都住到江南去 -
啜郑麝香: 他们生活的环境所致.古话说得好,江南才子.江南的生活环境不像北方那么干燥,特有的梅雨季节为江南的烟雨蒙蒙的实景点缀成童话般的仙境.在古代北方的男子多认为武治天下. 而江南一直没有作为皇权的集中地(南京除外),他们的生活更趋向安逸.

南郑县15762132664: 古代江南为什么能出现那么多文人墨士呢 -
啜郑麝香: 1环境的影响2家族的熏陶3历史的沉淀

南郑县15762132664: 江南为什么多才子?除了江南四大才子外,还有哪些才子? -
啜郑麝香: 因为南方的汉族风貌比较纯正的缘故,由于北方多是战事多发的地区,导致大量汉族人口南迁,汉族是东亚地区最早建立文明的种族,其文化修养自然高出周围其他地区,而在汉代以前,南方人由于未曾开化,民风及其彪悍,作战骁勇,比如项...

南郑县15762132664: 为什么古代诗人偏爱江南 -
啜郑麝香: 在没有暖气的古代来说,江南当然是气候宜人了.一年也就冷那么两个多月.就拿现在来说,北方很多地方还可能短时间春寒料峭呢,江南地区已经是很温暖了,古人偏爱江南理所当然.东北、西北蛮夷之地,去了很可能就被“打草谷”,更不...

南郑县15762132664: 为啥江南总出才子佳人
啜郑麝香: 人文氛围.首先才子,因为经济发达,就是物质基础好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去地里干活了读书的人自然多了;再是佳人,江南的自然环境好,四季分明,既没有大风沙也没有洪水什么的,自然灾害相对小,如此优越的自然环境里的人当然都比较好.

南郑县15762132664: 为什么古代文人大都迷恋江南? -
啜郑麝香: 江南安静,温柔,江南人也一样静谧,安详 毋庸置疑江南是美丽的,适合思考的 诗情画意,不同于北方的粗犷 在迁都北京之前,文人比较喜欢南方 迁都后,北方也为文人所青睐 抗战时期南方相对安定江南再度受到重视 其实这个问题与经济社会都有很大的关联

南郑县15762132664: 为什么明清、近现代的文学家、书画家多出自江浙一带? -
啜郑麝香: 因为这一带一直文人墨客比较多,而且生活条件比较好,社会比较稳定,自然人们就有时间游山玩水陶冶情操了...就有感而发了

南郑县15762132664: 为什么江南多才女? -
啜郑麝香: 不要忘了古代是男尊社会,而那是由于江南书风浓,至使江南多才子,而古代的才子以风流为荣,这就使青楼业发达.青楼为迎和才子,就配养才女(古时大户人家女儿学的是相夫教子,而不是琴棋书画),这就使其中天赋绝佳的成为才女了.其中有名者,诸如秦淮八艳,苏小小等.

南郑县15762132664: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
啜郑麝香: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因靠近大海而渔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 2、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

南郑县15762132664: 清朝名人为什么多出自江南
啜郑麝香: 江南出才子: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