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原文是什么?

作者&投稿:芮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原文~

与山巨源绝交书

--------------------------------------------------------------------------------


嵇康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尝谓之知音。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功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飧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以不如嗣宗之贤,而有慢驰之阕;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庭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钩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注1]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己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其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而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

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始终,真相知也。足下见直木必不可为轮,曲者不可为桷,盖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忄良忄良liang),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共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嵇康白。

[注1]:原作病头内加卑,痹之异体字。


«与山巨源绝交书»译文:

康白:当年你曾在颖川太守山嵚面前称道我不愿意出仕,我常常认为这是知己之言,然而也常常奇怪我的这番意思,在你来说还不是非常清楚的,是从哪里你会知道的呢?前年我从河东回来后,显宗,阿都告诉我说,你议论过想让我代替你的职位,事情虽然未成,我却因而知道你原来并不了解我。你通达事故,善于应变,对事情多所随和而对别人很少怪责,而我却性格率直,心胸狭窄,对很多事情不能容忍,只不过偶然同你认识罢了。近日听说你升了官,我很惊恐不欢,恐怕你要推荐我出去做官,像厨师不愿让人说只有他自己在割肉,于是硬要把尸祝也拉去帮助自己一样,使我手执鸾刀,也沾上一身膻腥气,所以想在这里详细 地给你陈述一下事情可否的道理。

我过去读书,看到有一种所谓既能兼济天下而又是耿介孤直的人,有的人曾说不可能有这样的人,现在才相信这样的人真是会有的。一个人性格上所不能容忍的事情,真不能勉强他去接受。现在大家都说有一种于世无所不堪的通达的人,表面上跟一般俗人没有两样,而内心却能保持自己的正确主张,能够随波逐流而 又一生没有遗憾,但这只是一种空话而已。老子,庄周,是我的老师,而他们本身却都居于低贱的官职,柳下惠和东方朔都是通达的人,他们都能安于自己卑微的职位,我怎么能因为未做大官而轻视他们呢?又孔子因为博爱无私,因而不以担任执鞭的贱职为羞,楚国的子文本来不想做卿相,却做上了三次令尹的大官, 这是因为君子有着济世的意向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当自己显达了的时候就能兼济万物而并不因为显达就改变自己原来的志向,自己遭到困厄的时候也能怡然自得而心里没有什么苦闷。从这种观点看来,尧、舜的为君于世,许由的隐居山林,张良的辅佐刘邦,接舆的边走边歌,行迹虽有不同,而道理全是一样的(都 是顺乎本性之所至的)。仰头瞻望一下这几位可尊敬的人,他们可以说是能实现自己志愿的人了。所以君子的各种行为,走的道路虽然不同但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随着自己的本性行动,各都傍依于自得的事物安居无闷,因而在«韩诗外传»里才有了“有的人为了做官入了朝廷就再也不想出来,有的人为了求名走向山林再也不想回来”的论调。而且像公子季札以子藏的作风为高,司马相如仰慕蔺相如的气节,这是说一个人的志向所寄托的趋向,是无法强迫他改变的。

我每次阅读尚子平、台孝威的传记,都会感慨地对他们产生仰慕之感,怀念他们的为人。加以少年就失却严父,孤苦无依,因而受到同母兄的骄纵,未有涉猎五经之书,自己的性格又散漫懒惰,弄得筋肉钝驰,头和脸常常一月半月地不洗一次,不到太闷痒的程度,就不肯洗发。每次小便,常常忍着不愿起来,一直 憋得使膀胱都颤动起来,才起来就便。又放纵已久,情意高傲散漫,行为简略失礼,懈怠和散漫互为作用,却为朋辈所宽容,不指责自己的过错。又因为读了老、庄之书,就更增加我的放荡,所以使得自己追求荣华进取的心意日益衰退,放任本性的念头转而日益深厚。这就像捉到的一匹小鹿,假如在幼小的时候使它受 到驯服养育,他就会服从人们的教导管制,假如不是从小,而是等到大了才看见马络头,那就要急遽地转头张望,毁坏了所拴的缰绳,不顾一切地狂奔起来,那时虽然用黄金的马衔来打扮它,用精美的饭莱来喂养它,它还是越发想念深林和一心在丰草上。

阮嗣宗口里从来不议论别人的过失,我常常效法他,但未能赶得上,他纯真的天性超过一般人,与外物互不伤害,只是喝酒有些过量罢了。但即使这样,也还受到礼教之土所纠弹,恨他像仇人似的,幸而赖有司马昭把他保护下来罢了。吾赶不上阮藉那样的贤德,却有着怠慢松懒的缺点,又不通人情,不懂得随机应 变,不会像石奋那样的谨慎,而有说话不留余地的毛病。这样日久天长地与外事接触,就会同外人的不合日益发生,虽然想不遭灾祸,又哪能办得到呢?又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有规定的一定礼节,在朝廷上有规定的一定法度,自己极为仔细地考虑过后,感到有一定忍受不了的事有七件,会招致很大坏处的事有两种。倒 下身来就喜欢晚起,但守门的人又招呼不止,这是第一件忍受不了的事。抱着琴边走边唱,在草野间或猎鸟或钓鱼,但一做了官吏卒就守着自己,使自己不得随便行动,这是第二件忍受不了的事。做了官端正地跪坐多时,即使麻痹了也不许动一动。但是我生来又好生虱子,爬搔起来就没个完,做了官就得裹上官服,向 上官作揖跪拜,这是第三件忍受不了的事。平时不练习写信,又不喜欢写信,而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很多,不写信应酬吧,就犯了教伤了义,想自己勉强一下自己吧,还不能持久下去,这是第四件忍受不了的事。不喜欢吊丧之类的事,而人事却以此为重,因而已经被不原谅我的人所怨恨,以至有想对我加以陷害的人,我 虽然因此惊恐地受到了指责,但本性难移,想压抑自己的情意顺从世俗,那就违背本性不合实情,归根到底也不能不受到谴责。这样,就成了第五件忍受不了的事。本不喜欢俗人,但还得同他们共事,弄得有时客人满座,呼叫的声音都要把耳朵吵聋,嚣声和尘土把这个地方弄得非常污浊,这些俗人为了应酬使用出一切 伎俩,在人眼前表现出一切令人作呕的丑态,这是第六件忍受不了的事情。心本不耐烦,官事却很烦乱,官府事务纠缠着自己的心胸,世故人情扰乱着自己的思想,这是第七件忍受不了的事。又常常非难商汤、周武王和轻视周公和孔子,在人面前不住嘴,这件事定会暴露出来为众人所知,为礼教所不容,这是最大的坏 处之一。有着一付刚肠最痛恨坏人坏事,不在意而放肆地就径直地说出口来,一遇事就发作。这是最大的坏处之二。以我这种心胸狭窄的性格,处理这九患,即使没有发生外面来的灾难,也一定要有身内的疾病,哪里还能久活在人世呢?同时我还听到道士说的一种遗言,说服用白术和黄精.就能使人长寿,我心里很相信实有其事。游玩山川,观赏鱼鸟,我特别喜欢过这样的生活。可是一旦做上了官吏,上述的这几件事便须废止,我又怎能抛弃自己之所乐而从事于自己之所惧的事呢?

作为二人双方的互为知己来说,重要的是了解彼此的天性,从而成全彼此的天性。夏禹不逼迫伯成子高一定要做诸侯,是因为要成全伯成子高的气节,孔子不向子夏借雨伞,是为了不暴露子夏的短处。近来诸葛亮不强迫徐庶非到蜀国不可,华不勉强管宁出来做大官,这些人可以说对朋友的了解和爱护能始终如一, 真是互为知己的了。您要见到一块挺直的木头一定不用它做车轮,见到一块弯曲的木头一定不用它做屋椽,这是因为不想改变它的本性,想使他们各得其所的缘故吧。以此类推,士农工商各有其业,都是以能达到自己的志向为快乐,这种心理只有通达事理的人才能了解,而您是一定能想得到的。不能自己见到一顶好 帽子,就一定要强迫越地的人也要戴这有文采的冠冕,自己喜欢吃烂肉,就用死老鼠来喂养鸳雏吧!我刚在学习养生之术,正在屏除荣华富贵,不饮酒食肉,要心里清净淡泊,贵于寂寞无为。即使没有上述的“九患”,也不会理睬您所喜欢的东西。何况我还有心闷病,刚转加重,私下扪腹自问,委实忍受不了自己所不乐于从事的事,自己盘算得已经十分明确了,假如真的被逼的走投无路,也就只得拼却一切了,因而希望您不要委屈我,使我入于死地吧。我的同胞兄新近逝世,心情常常感到凄痛,姑娘年龄刚刚十三,男孩的年龄刚刚八岁,还都未达到成人的年龄,况且我还多病。想到这些悲恨的事情,怎能一言说尽!现在只能是守在自己的茅舍里,教养自己的子孙,经常同自己的亲属谈叙一下久别之情,叙说一下自己的生平过去,喝上浊酒一杯,弹上清琴一曲,我的志愿就满足了。您如果要非缠住我不放,也不过就是要替官家找到适当的人选,以补助时世的需要罢了。您早就知道我放任散漫,不懂世故,我自己想一切都赶不上今天的在朝做官的人。 如果您因为一般人都喜欢荣华富贵,而独我能离开它,以远离荣华认为快乐,这样讲最接近我的真实情况,在我可以说的也就是这一点。但是假如真是才高虑远,无所不通,而又能不钻营仕进,那才是可贵的,如果像我这样是因为多病,想离开事务多活几天,以保全自己的余年,那么这种不求荣华的行动却只能说明我真是一个没有才能的人罢了。怎么可以见到宦官就称赞他有贞节呢?假如您一定强迫我同您一道登上仕途,希望一定把我弄进官场,那时您才能快心,一旦这样逼迫我,我就一定要发作疯病,如果不是对我有深仇,我想您是不会把我逼到这种地步的。

田野的人曾有喜欢用太阳晒背取暖并且爱吃芹子的,于是他就想把这两件事献给皇帝,这种行动虽然也含有微小而诚恳的心意,但行动本身却太远于事理了。希望您不要像这种人!我的心意就是这样,写这封信一方面以此向您解释,并且以此向您作别!嵇康白。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吾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烦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足下见直木不可以为轮,曲木不可以为桷,盖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嵇康白。




与山巨源绝交书讲的是什么
这篇文章讲得是嵇康与自己的好友山巨源绝交时嵇康写的一封信。因为当时山巨源替司马氏效力,并在升官之时想提拔嵇康代替他原来的职位。但是嵇康不愿做官。于是写了这么一封绝交书。文章里面嵇康还自述了为何不愿当官的七点。第一点:喜欢睡懒觉,但做官以后,差役就要叫我起来。第二点:喜欢抱着琴随意边...

与山巨源绝交书作品原文
我仰慕尚子平、台孝威那样的人,他们的志向和行为深深吸引我。我早年孤苦,不涉经学,性情疏懒,生活上也有些放纵。阅读《庄》《老》使我更加超脱,对荣华富贵的兴趣日益减退。这就像驯化的小鹿,长久被束缚后,一旦挣脱,反而向往自由。而我,恐怕也难以承受俗世的种种束缚,如晚起、守礼、文书等。...

分析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中嵇康与山巨源'绝交”的原因。
【答案】:山涛早年与嵇同游,他与嵇康非不相知,现在山涛身居显位,升迁之后举荐嵇康。嵇康婉言谢绝,也不为失礼,却偏要讥刺指斥,不留余地,甚至绝交。若以常情衡量,实为过激,但如此写来,锋芒实为指斥执政者的政教基础,以表明嵇康的天性和对礼教的严拒态度。文中对山涛时时讥讽,但是也仍然杂有...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作品原文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1,吾常谓之知言2。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3,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4,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5,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6,多可而少怪7;吾直性狭中8,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闲闻足下迁9,惕然不喜10,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
作者是魏晋时期的嵇康 【出处节选】《与山巨源绝交书》——魏晋:嵇康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白话译文】嵇康谨启:过去您曾在山嵚面前称说我不愿出仕的意志...

赵孟頫行书嵇州夜与山巨源绝交书内容
《与山巨源绝交书》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正是魏晋之际政治、思想潮流的一面镜子。《绝交书》直观地看,是嵇康一份全面的自我表白,既写出了他“越名教而任自然”,放纵情性、不受拘羁的生活方式,又表现出他傲岸、倔强的个性。然而,《绝交书》的认识意义并不止于此。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嵇康愤激的言词中体会到当时黑暗、险恶的政治氛围;...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
山涛(字巨源)因为入司马氏府做幕僚,后来想举荐嵇康接替他原来的职位,但是嵇康嫉恶如仇,曾公开拒绝与司马昭合作,他不情愿做官,又怕连累山涛,就写下这封信——《与山巨源绝交书》,公开表示与山涛绝交。尽管如此,嵇康对山涛的为人却笃信不疑。他遭难后曾对儿子嵇绍说,只要山涛伯伯活着,你就不...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谁写给谁的?
1、《与山巨源绝交书》是文学家嵇康写给朋友山涛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散文。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文章风格清峻,立意超俗,行文精练。《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文学家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散文。这封信...

《与山巨源绝交书》:史上最匪夷所思的绝交信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意见领袖,著名大V嵇康写给朋友山涛的一封绝交信,这封信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可以说瞬间引爆整个文坛,立刻成为了当时的一篇爆文,轻轻松松获得了10万+的阅读量。竹林七贤,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是一批个性鲜明的名士。各个放浪形骸,有着独特的行为艺术。在...

天台县17757306843: 与山巨源绝交书(魏晋时期文学家嵇康创作的散文) - 搜狗百科
郜非聚克: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文学家嵇康写给朋友山涛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散文.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文章...

天台县17757306843: <<与山巨源绝交书>> 文言文翻译 -
郜非聚克: 与山巨源(山涛,竹林七贤之一,后来变节去做官,以豪饮著称)绝交书 嵇 康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尝谓之知音.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

天台县17757306843: 求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翻译 -
郜非聚克: 康白:当年你曾在颖川太守山嵚面前称道我不愿意出仕,我常常认为这是知己之言,然而也常常奇怪我的这番意思,在你来说还不是非常清楚的,是从哪里你会知道的呢?前年我从河东回来后,显宗,阿都告诉我说,你议论过想让我代替你的职...

天台县17757306843: 嵇康不耻与山涛为伍,成为司马集团的喉舌,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 -
郜非聚克: 山涛为官,却是无奈,成司马集团喉舌,并非己愿.但他终究是做了.嵇康深深以山涛为知音,本以为竹林里七人能同仇敌忾世俗之气,此刻偏偏是自己最敬重的山巨源大哥先背弃了志向.嵇康眼含热泪,心酸之至.提笔苦思,情感如倾盆之水...

天台县17757306843: 如何理解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书》 -
郜非聚克: 此文全名是 《与山巨源绝交书》 . 嵇康知道此书一写出自己必死无疑,但他仍要写,因为他和司马氏族之间必须有个了断.他写此书不是真正的跟山绝交(不然他怎会把自己的儿子嵇绍托付给他?),他是为保山安全(你懂得吧..嵇康公然反抗那竹林七贤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他必须保山涛俱全,所以此文中他必须要绝,撇开关系).竹林七贤之间都是真正的朋友,哪谈得上绝交? 嵇康最后还不是把自己儿子托付给了山涛(因为山涛在七人之中比较稳重,会处世,他为保嵇绍有个好的未来)

天台县17757306843: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 -
郜非聚克: 是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的.曹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契若金兰,经常聚会于山阳的竹林中,遂被称为“竹林七贤”.山涛(字巨源)因为入司马氏府做幕僚,后来想举荐嵇康接替他原来的职...

天台县17757306843: 《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郜非聚克: 嵇康的曾祖父是曹操,即便是他隐居对司马集团来说还是一种威胁.写《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向司马集团表示与山涛势不两立的关系,牺牲自己,保全为司马氏效力的山涛.

天台县17757306843: 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 )写给山涛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 )... -
郜非聚克:[答案] 是魏晋名士嵇康

天台县17757306843: 嵇康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郜非聚克: 鄙薄商汤、周武王这样的贤德的君王和周公、孔子这样的贤人忠臣,鄙视、不理会儒教的规矩和思想,而是任意而为,随心所欲.1、出自《与山巨源绝交书》,作者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