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出对联“孙行者” 一半清华考生交白卷

作者&投稿:丘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陈寅恪出对联"孙行者" 一半清华考生交白卷~

陈寅恪出对联"孙行者" 一半清华考生交白卷
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国文系主任刘文典约请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著名史学家陈寅恪为国文考试代拟试题。当时陈寅恪已定次日赴北戴河休养,就匆匆草就普通国文试题——作文《梦游清华园记》。另一题为“对对子”,上联为“孙行者”。结果一半以上考生交了白卷。
这次“对对子”,对出“胡适之”而获满分的考生,仅周祖谟(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一人。答“祖冲之”者,也视为符合要求,因“祖”“孙”尚可成对。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数学家,是全世界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人。还有一考生对以“王引之”,对得也不错。王引之是清代嘉庆年间著名学者,江苏高邮人,继承其父王念孙的音韵训诂之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学术贡献很大。考卷中凡答“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等都不及格。
此联乃化用苏轼《赠虔州术士谢(晋臣)君七律》诗句:“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韩卢”为犬名,“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另外,盖胡(猢)孙(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
当时正是白话文运动蓬勃发展之时,因此有人在报上批评清华大学食古不化,不应出怪题“对对子”考学生。陈寅恪提出四条理由:一、测试考生能否区分虚字和实字及其应用;二、测试考生能否区分平仄声;三、测试考生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四、考察考生思想条理。陈寅恪的解释文章一经发表,这场“风波”即告平息,可见陈公名望颇能服众。

  孙行者;
  胡适之。

  孙行者;
  祖冲之。
  清华大学1932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教授命题,曾经出过一个三字的上联:“孙行者”。据说只有一位考生对得最精彩,对句是:“胡适之”。
  孙行者、胡适之,都是人名;一古一今、一武一文、一虚一实、一神一凡,又都是名人;这两个名人,可以说,又都是赴西天的取经人。这是意对。胡、孙,都是猴子的别名,是名词;行、适,都有走动的意思,是动词;者、之,都是文言虚词。这是文对。讲音韵:平仄仄,仄平平,是格律对。这副三字的对联,真是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对仗工整、自然天成。
  实际上最佳答案应该是“祖冲之”。因为“祖”对“孙”更工整。 所以“孙行者”对“祖冲之”,梁羽生先生在《名联谈趣》中认为“祖冲之”对“孙行者”最佳,乃天造地设。
  其实事情没有传闻那样繁复,答案就在陈寅恪先生的文字里:1965年,76岁的陈寅恪先生追忆昔日命题经过夫子自道,“其对子之题为‘孙行者’,因苏东坡诗有‘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韩卢’为犬名,‘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又说,“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猴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陈寅老的及门弟子卞僧慧谈及此事,指证当年出版的《清华暑期周刊》,阐明陈先生命题的深意,“欲借此以发见聪明博闻的特殊人才”,而那些“辗转传闻,或又杂以臆想,不免失真”。
  一段文字公案应可了断,而余闻依然流传。辗转传承者似乎从“祖冲之”、“王引之”与“胡适之”的比较里发现中国对仗文学的精深,从而获取审美上的享受;又似乎从陈寅恪先生改变初衷、服膺创造的传闻里,感受一代学者的亮节高风。唯一遗憾的是我们还是不够了解陈寅恪先生的盖世才情,因为我们不敢肯定原拟就是“胡适之”。假如我们认真捧读陈先生的著作,我们应该相信,那个最为精彩的对句本来属于陈寅恪。

  孙行者;
  胡适之。

  孙行者;
  祖冲之。
  清华大学1932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教授命题,曾经出过一个三字的上联:“孙行者”。据说只有一位考生对得最精彩,对句是:“胡适之”。
  孙行者、胡适之,都是人名;一古一今、一武一文、一虚一实、一神一凡,又都是名人;这两个名人,可以说,又都是赴西天的取经人。这是意对。胡、孙,都是猴子的别名,是名词;行、适,都有走动的意思,是动词;者、之,都是文言虚词。这是文对。讲音韵:平仄仄,仄平平,是格律对。这副三字的对联,真是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对仗工整、自然天成。
  实际上最佳答案应该是“祖冲之”。因为“祖”对“孙”更工整。 所以“孙行者”对“祖冲之”,梁羽生先生在《名联谈趣》中认为“祖冲之”对“孙行者”最佳,乃天造地设。
  其实事情没有传闻那样繁复,答案就在陈寅恪先生的文字里:1965年,76岁的陈寅恪先生追忆昔日命题经过夫子自道,“其对子之题为‘孙行者’,因苏东坡诗有‘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韩卢’为犬名,‘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又说,“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猴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陈寅老的及门弟子卞僧慧谈及此事,指证当年出版的《清华暑期周刊》,阐明陈先生命题的深意,“欲借此以发见聪明博闻的特殊人才”,而那些“辗转传闻,或又杂以臆想,不免失真”。
  一段文字公案应可了断,而余闻依然流传。辗转传承者似乎从“祖冲之”、“王引之”与“胡适之”的比较里发现中国对仗文学的精深,从而获取审美上的享受;又似乎从陈寅恪先生改变初衷、服膺创造的传闻里,感受一代学者的亮节高风。唯一遗憾的是我们还是不够了解陈寅恪先生的盖世才情,因为我们不敢肯定原拟就是“胡适之”。假如我们认真捧读陈先生的著作,我们应该相信,那个最为精彩的对句本来属于陈寅恪。

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国文系主任刘文典约请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著名史学家陈寅恪为国文考试代拟试题。当时陈寅恪已定次日赴北戴河休养,就匆匆草就普通国文试题——作文《梦游清华园记》。另一题为“对对子”,上联为“孙行者”。结果一半以上考生交了白卷.
这次“对对子”,对出“胡适之”而获满分的考生,仅周祖谟(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一人。答“祖冲之”者,也视为符合要求,因“祖”“孙”尚可成对。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数学家,是全世界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人。还有一考生对以“王引之”,对得也不错。王引之是清代嘉庆年间著名学者,江苏高邮人,继承其父王念孙的音韵训诂之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学术贡献很大。考卷中凡答“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等都不及格。
此联乃化用苏轼《赠虔州术士谢(晋臣)君七律》诗句:“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韩卢”为犬名,“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另外,盖胡(猢)孙(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
当时正是白话文运动蓬勃发展之时,因此有人在报上批评清华大学食古不化,不应出怪题“对对子”考学生。陈寅恪提出四条理由:一、测试考生能否区分虚字和实字及其应用;二、测试考生能否区分平仄声;三、测试考生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四、考察考生思想条理。陈寅恪的解释文章一经发表,这场“风波”即告平息,可见陈公名望颇能服众。

以祖冲之对下联,工对。

能对“胡适之”,还能用“祖冲之”,还可以是“王行之”。


最喜欢的一条对联的理解500字
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又说,“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猴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陈寅老的及门弟子卞僧慧谈及此事,指证当年出版的《清华暑期周刊》,阐明陈先生命题的深意,“欲借此以发见聪明博闻的...

作文我最喜欢的一副对联
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又说,“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猴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陈寅老的及门弟子卞僧慧谈及此事,指证当年出版的《清华暑期周刊》,阐明陈先生命题的深意,“欲借此以发见聪明博闻的...

我最喜欢的一副对联作文 500初中
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又说,“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猴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陈寅老的及门弟子卞僧慧谈及此事,指证当年出版的《清华暑期周刊》,阐明陈先生命题的深意,“欲借此以发见聪明博闻的...

我最喜欢的一副对联作文 500初中
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又说,“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猴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陈寅老的及门弟子卞僧慧谈及此事,指证当年出版的《清华暑期周刊》,阐明陈先生命题的深意,“欲借此以发见聪明博闻的...

我最喜欢的一副对联800作文
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又说,“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猴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陈寅老的及门弟子卞僧慧谈及此事,指证当年出版的《清华暑期周刊》,阐明陈先生命题的深意,“欲借此以发见聪明博闻的...

搜集十副对联,知其义,什么地方贴的
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又说,“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猴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陈寅老的及门弟子卞僧慧谈及此事,指证当年出版的《清华暑期周刊》,阐明陈先生命题的深意,“欲借此以发见聪明博闻的...

最喜欢的对联
追忆昔日命题经过夫子自道,“其对子之题为‘孙行者’,因苏东坡诗有‘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韩卢’为犬名,‘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又说,“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

南京市18628635986: 陈演恪在清华给考生出考题,上联:孙行者,一人回答后 -
唱泥磷酸: 1932年的夏季,清华大学中文系准备招新了,就邀请陈寅恪来出考试题目,陈寅恪在出题一个作文题目之外,还另出了一个对子的上联:孙行者.陈寅恪想的是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考察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渗透和领悟,陈寅恪原来准备的答案有两个,分别是王引之和祖冲之.  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考生并没有按陈演恪的答案来,却被陈演恪激动的破格录取了!原来这歌考生给的答案是:胡适之.其中的胡适还是当时名声大噪的人物,和上联又非常的搭配.所以在陈寅恪看了这个考生接的下联后,态度坚决地说必须录取了这个考生.而这个破格的考生就是著名的的北大中文系教授周祖谟.

南京市18628635986: 陈寅恪出对联"孙行者" 一半清华考生交白卷 -
唱泥磷酸: 孙行者对祖冲之 人物对人物 孙对祖

南京市18628635986: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
唱泥磷酸:[答案] 清华大学1931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教授命题,对“胡适之”的作答者是后来成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的周祖谟先生... “之”和“者”是文言文里的常用虚词,所以“之”对“者”.所以"孙行者"对"胡适之"是绝对

南京市18628635986: 妙对人名的这副对联玄妙之处是什么 -
唱泥磷酸: 孙行者;胡适之.清华大学1932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教授命题,曾经出过一个三字的上联:“孙行者”.据说只有一位考生对得最精彩,对句是:“胡适之”.孙行者、胡适之,都是人名;一古一今、一武一文、一虚一实、一神一凡,又都是名人;这两个名人,可以说,又都是赴西天的取经人.这是意对.胡、孙,都是猴子的别名,是名词;行、适,都有走动的意思,是动词;者、之,都是文言虚词.这是文对.讲音韵:平仄仄,仄平平,是格律对.这副三字的对联,真是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对仗工整、自然天成.

南京市18628635986: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科试题,其中对对子一题出的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 -
唱泥磷酸: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语文试题是陈寅恪先生编制的,只有两道,一道是作文题,一道就是联对.上联是“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陈先生的“标准答案”是“胡适之”,可一考生对出“祖冲之”,胜过陈先生的“标准答案”,据说该学生后来成为著名的国学专家.对联要求对仗孙 祖 胡 都是姓 行 冲 适 都是动作,前俩都是形容走路状态的 者 之 之 都是助词 而且都是人名

南京市18628635986: 有一个对联,下联是“孙行者”,没有横批,请问下联是什么?知道请告诉我,谢谢了 -
唱泥磷酸: 1931年秋,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国文试题,有对对子一项.题目是陈寅恪教授出的,这题只有三个字:孙 行 者 要求学生对句,借此考查学生是否懂平仄、对仗、试看文学水平怎样.考生们看了试题,没有一个不大吃一惊的,因为他们都是新式中学毕业,没料到会碰到对对子这一难题,只好乱对一通.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唐三藏” ,有的对“沙和尚”,有的甚至发起怒来对“王八蛋”三个字.这当然只好得零分.但有个学生对上:胡 适 之 这个学生得了满分.而陈教授的原来的答案是:祖 冲 之 以姓氏“祖”对“孙”,以虚词“之”对“者”,以动词“冲”对“行”,十分工稳,妙趣横生.

南京市18628635986: 妙趣的高考对联有什么的典故?
唱泥磷酸: 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国文一科由陈寅恪教授命题.其中有一题是对联, 出句为“孙行者”.陈寅恪教授的参考答案是“祖冲之”,最为对仗,工整贴切.有的考生对“胡 适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很多考生都是新式中学毕业,并没有学过怎样对对联,只好乱 对一通.有人对“猪八戒”、“牛魔王”,有人更是对“王八蛋”,不禁让人痛笑一番,结果此题考生 们都得了零分.

南京市18628635986: 对联中"之"对什麽字比较好? -
唱泥磷酸: “之”字对“者”字比较好.两者都是虚字,为语气助词而无实义,音调的平仄又相对. 清华大学1932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教授命题,曾经出过一个三字的上联:“孙行者”.据说只有一位考生对得最精彩,对句是:“胡适之”.这个对联典故流传甚广,以“者”字对“之”字,足见其妙.有时,可以不受“同位同字”忌讳的约束,仍用“之”字相对.觉得可以的话,请采纳.

南京市18628635986: 对联孙行者 -
唱泥磷酸: 关于“孙行者,祖冲之”之对的演义 (王天及集萃) 清华大学1932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教授命题,曾经出过一个三字的上联:“孙行者”.据说只有一位考生对得最精彩,对句是:“胡适之”. 孙行者、胡适之,都是人名;一古一...

南京市18628635986: 趣味对联赏析作文100字 -
唱泥磷酸: 1、赏析对联“孙行者;祖冲之” 1934年,国学大师陈寅恪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在国文试卷上加了一道对联题,出联是:“孙行者”. 此题大出考生意外,许多考生只好胡对一通.一位名叫刘子钦的考生对了个“胡适之...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