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两朝中枢权力体系的基本特点

作者&投稿:鲜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宋两朝中枢权力体系的基本特点~

唐宋两朝中枢权力体系的基本特点是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
唐宋两朝中枢权力体系采用三省六部制,其影响如下:
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第二,使宰相的权力——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在秦汉,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每当皇帝无能,丞相就可能专权。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分相权,有利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全。三省指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唐代尚书省别称南省,中书门下所发的制令,皆由这里转发中央有关部门及地方州县具体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中书省的职能是起草诏令,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唐初两省共掌中枢决策,合称北省,唐玄宗后,决策重心逐渐由门下省转到中书省。这样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中枢决策机关,行政事务机关与监察机关的分工更加系统和制度化。
两宋时期,中央行政机构和官职制度路径改革,复杂而多变。宋代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形同虚设。另设“中书门下”作为中枢部门的最高行政机构。宰相“佐天子,总百官,事无不统"。又设参知政事以分事权,形成对宰相的有力牵制。枢密院源于唐末五代,宋延其制,掌管全国军事,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三司是主管全国财政的最高机构,其长官三司使又称”计相“,与宰相枢密使鼎足而立,分属皇帝。神宗改制后,撤销三司,财权归宰相,南宋是因边境常有战事,宰相有兼管部分军政,其权乃大。

1、基本特点是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2、唐朝时期:沿用隋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他们互相牵制,有利于加强皇权。
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的运行机制是: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然后交给门下省审核,如果门下省通过了审核,则交给尚书省执行,如果没有通过审核,则要驳回中书省修改。
这样就形成了相互牵制的体系,有利于皇帝对宰相为首的行政体系的控制。
3、宋朝时期:此时皇帝和丞相的矛盾突出,为了加强皇权,限制宰相的权利,宋朝分别设置了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宰相的权利被一分为三,加强了皇帝的统治。
参知政事: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原是临时差遣名目,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十一月,以李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到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此后参知政事则演变成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
枢密使: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五代时的武将逐渐转为以文官担任,职权范围逐步缩小。
三司使:三司使,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始设三司(盐铁﹑户部﹑度支)使,总管国家财政。宋初沿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

您好,我看到您的问题很久没有人来回答,但是问题过期无人回答会被扣分的并且你的悬赏分也会被没收!所以我给你提几条建议:

一,你可以选择在正确的分类下去提问,这样知道你问题答案的人才会多一些,回答的人也会多些。

二,您可以到与您问题相关专业网站论坛里去看看,那里聚集了许多专业人才,一定可以为你解决问题的。

三,你可以向你的网上好友问友打听,他们会更加真诚热心为你寻找答案的,甚至可以到相关网站直接搜索.

四,网上很多专业论坛以及知识平台,上面也有很多资料,我遇到专业性的问题总是上论坛求解决办法的。

五,将你的问题问的细一些,清楚一些!让人更加容易看懂明白是什么意思!

谢谢采纳我的建议! !


宋行驶宰相的权力“中书门下”主要行驶的是?
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作为中枢部门的首脑 官署和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权力机构,或称政 事堂。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宋神 宗赵顼元丰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 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

古代宋朝官制的详细介绍 宋朝官制的详解
1、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在职官制度上,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治)抑武(官)。宋朝官制,在北宋以元丰改制为界限,改制前、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

宋朝官制简介
以宰相制度为例,汉代宰相地位显赫,权力极大,被誉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到了宋朝,宰相的权力逐渐削弱,皇帝的权力日益集中,这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可以说,从宋代开始,中国的政治体制开始朝着更为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方向发展,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后世,对于...

秦至清朝前清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特点
凭记忆说几个朝代的中枢权力机构的特点:秦:皇权垂直领导,设宰相及三公;汉:改宰相为丞相。前汉因出现七国这乱,自汉武帝之后加大中央集权的力度;唐:开创三省六部制,奠定了政府行政管理规范体系;宋:增设枢密院。太师、太尉貌似昙花一现;明:朱元璋废宰相,其后代在三省六部的基础上增内阁,设辅政...

宋辽时代的官职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体现在职官制度上,有五大特点,即中央集权、皇帝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和军事上内重外轻。宋朝的政治体制演变,以元丰(宋神宗年号)改制为界限,改制前与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 (一)中枢机构的演变 宋朝中枢机构为“二府制”,即设中书和枢密院两个...

简述秦朝 汉朝唐朝宋朝元朝如何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唐:1.采用自己信任的人或低级官员担任丞相,削弱尚书省权力。2.加强监察机构,在洛阳也设立御史台。3.分全国为10道,派官员去检查监督地方。4.修订《唐律》,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宋:1.地方上削减州郡一级长官权力,减少任期,另设通判互相牵制。2.划全国为15路,设四司分管政治经济事务,分散权力。3...

宋朝机构一般由哪一类官员任职?
中枢官制 官、职 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从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开始,就对中.央官制.作了调整。其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这样,有些官只是空名,所谓“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禄而已。这类官有两种情况,第一,在宋太祖、太宗统.一五代十国的过程中,留用了...

谁能将宋朝的官制给我追加200分
魏、晋、南北朝沿东汉之制,皆为加官。隋用文散官名号,位于开府仪同三司之上。唐、宋为文散官,第二阶,正二品,位开府仪同三司之下。金、元位于开府仪...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体现在职官制度上,有五大特点,即中央集权、皇帝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和军事上内重外轻。宋朝的...

秦汉到宋元时期的政治变化
君主专制脉络: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内朝尚书制)——魏晋南北朝(三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制)。选官用官制度脉络:西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

4.在宋代,行政、军事、财政如何分管?
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赵匡胤建立宋开始就对中央官制作了调整。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这样,有些官只空名,所谓“官”只是拿俸禄而已。按这个制度,一般官员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还加有“职”的头衔。“官”只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

虹口区13149352696: 试述隋唐五代两宋时期中枢变革的基本趋势与特点 -
钟离侨螺内: 趋势就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衰弱 隋唐设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决策、审议、执行),通过多人共行宰相权力,相权分散,削弱了相权保证皇权独尊; 宋初设置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为制约宰相,又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削弱了宰相的权力,皇帝得以独揽大权. 大致就是这些点,你自己组织语言答一下就行了

虹口区13149352696: 中国古代官制发展分几个阶段?个阶段又有什么特点?发展又有什么规律?
钟离侨螺内: 中国古代官吏的铨选和管理制度.铨选主要解决官吏的来源,职官的管理包括对官吏... 且权力扩大,成为由皇帝直接控制下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辅政部门.其特点为:...

虹口区13149352696: 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从春秋开始一直到明清....
钟离侨螺内: 政府行政事务官分为两大系统:卿士寮和太史寮.卿士寮下有三个事务官:司徒、司... 且权力扩大,成为由皇帝直接控制下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辅政部门.其特点为:...

虹口区13149352696: 宋代中枢权力机构有什么变化 -
钟离侨螺内:[答案] 宋朝二府三司制的中枢机构体制取代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分散和转移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

虹口区13149352696: 宋代中枢权力机构有什么变化 -
钟离侨螺内: 一建立枢密院控制军权以分宰相之势.二设中书以平章事 加衔代替本来的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令等宰相级职位.

虹口区13149352696: 中国古代官制和地方官制有哪些其概况如何?(名称,职能,演变,作用?) -
钟离侨螺内:[答案]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的铨选和管理制度.铨选主要解决官吏的来源,职官的管理包括对官吏的任用、考绩、奖惩... 始为临时机构,后不仅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且权力扩大,成为由皇帝直接控制下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辅政部门.其特点...

虹口区13149352696: 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演变 -
钟离侨螺内: 中央:秦汉时期三公九卿, 隋唐演变成三省六部,宋朝二府三司,元代设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清设军机处.

虹口区13149352696: 宋朝至清朝的中央官制演变 -
钟离侨螺内: 中央官制的演变: 秦设三公九卿制;东汉扩大尚书台的权力;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北宋宰相之外增设参政知事、枢密使、三司使;元朝设中书省;明权分六部,后增设内阁;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后弃用,雍正朝始设军机处.

虹口区13149352696: 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几个时期中枢体系的主要变化 -
钟离侨螺内: 西汉: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设置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元: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

虹口区13149352696: 概述西汉、隋唐、宋、元几个时期中枢权利体系的主要变化 -
钟离侨螺内:[答案] 1.西汉基本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对秦朝的一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隋唐时期,中央朝廷设置三省六部制度(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以及六部)这样更好的相互牵制,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