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京剧教授名单

作者&投稿:毋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戏曲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对比?~

首先,由于学校设置的问题,在影视技术类科目上,电影学院在国内无敌。比如摄影系,录音系,业内几乎不存在竞争者。广院(传媒大学)是摄像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然后,从基数来讲,中戏的表演更强大。这里还不是单指表演系,导演也一样。中戏导演系去演戏的不在少数,红的也有很多。这个学校对舞台的重视的确远超电影学院。
最后,最关键的,导演。从传统上来说,电影学院是导演大户。中国导演里最重要的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全部出自电影学院。但这几年的导演出身情况已经是五花八门了。完全没受过影视教育的导演比比皆是。再比较电影学院和中戏,意义已经不大。

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和世界戏剧院校联盟秘书处所在地,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活动基地。
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中央戏剧学院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教育席位,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

  你是中国戏曲学院

  所以给你点有用的: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角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念、做、打等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其中,京剧(Beijing Opera)是我国的国粹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编辑本段]戏曲的三大艺术特色
  综合性、虚拟性、程序性——
  (一)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唱,指唱腔技法,讲求“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二)虚拟性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中国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这就突破了西方戏剧的“三一律”与“第四堵墙”的局限。其次是在具体的舞台气氛调度和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诸如刮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等等,更集中、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色。戏曲脸谱也是一种虚拟方式。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既是戏曲舞台简陋、舞美技术落后的局限性带来的结果,也是而且主要是追求神似、以形写神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这时一种美的创造。它极大地解放了作家、舞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使戏曲的审美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三)程序性 程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此中凝聚着古往今来艺术家们的心血,它又成为新一代演员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起点,因而戏曲表演艺术才得以代代相传。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等,皆有固定的格式。除了表演程式外,戏曲从剧本形式、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式。优秀的艺术家能够突破程式的某些局限,创造出自己具有个性化的规范艺术。程式是一种美的典范。
  [编辑本段]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起源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祭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

  元杂剧


  元杂剧是在民间戏曲肥沃土壤上,继承和发展前代各种文学艺术的成就,经过教坊、行院、伶人、乐师及“书会”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进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在形上,元杂剧用北曲四大套数安排故事情节,不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独有的长篇,共写了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结尾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的内容,叫“题目正名”。每折包括曲词、说白(宾白)和科(科泛)三部分。曲词是按导师情需要的曲牌填写的文字,也叫曲文、唱词或歌词。其作用是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全部曲词都押同一韵脚。说白是用说话形式表达剧情或交代人物关系的一种艺术手段,分对白(角色之间的对话)、独白(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感情和愿望的话)和旁白(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科是动作、表情等。一本剧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来唱,其它脚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角色:


  末:男角。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
  生: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扮演女性人物。正旦(剧中女主角)、小旦、搽旦,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净:俗称“花脸”“花面”,大都扮演性格或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如《窦娥冤》中的公人(官府差役)即属净。
  丑:扮演喜剧的角色,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多扮演性格诙谐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
  外:元杂剧中有外末、外旦、外净等,是末、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角色。监斩官——外末。
  杂:又称“杂当”。扮演老妇人的角色名。如:蔡婆婆。

  作家


  元杂剧作家,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创作的剧本至少在五六百种以上,保留到现在的也还有一百五十多种。这些作品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生活的面貌,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已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例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通过描写一个善良无辜的童养媳窦娥的悲惨遭遇,反映了高利贷者的残酷剥削、地痞流氓的敲诈勒索和贪官污吏的徇私枉法,深刻地揭露了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歌颂了被压迫者感天动地的坚强意志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马致远的《汉宫秋》,借助历史题材,通过描写王昭君为国献身、毛延寿卖国救荣和王公大臣的腐败无能,对元代的民族压迫进行无情地揭露,对当时的统治者给予辛辣的嘲讽。王实甫的《西厢记》,描写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从“惊艳”、“联吟”到“赖婚”,充分表现了崔莺莺对爱情的渴望。但她出身于名门望,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和束缚,因此,又有“闹简”、“赖简”等曲折和反复。在“听琴”、“佳期”、“长亭”几折戏中她终于走上了叛逆的道路,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喜剧色彩。全剧以争取婚姻自主与恪守“父母之命”的矛盾为主线,以崔莺莺、张珙和红娘三人之间的误会和冲突为副线,互相交织,有节奏地展开,时张时弛,时动时静,时喜时悲,时聚时散,挥洒自如,色彩斑斓。它那“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和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都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

  传说

  相传,清朝初年的北京有四大剧种,即南昆、北弋、东柳、西梆。据嘉庆八年的记载:“有明肇始昆腔,洋洋盈耳,而弋阳、梆子、琴、柳各腔,南北繁会,笙磬同音,歌舞升平,伶工荟萃,莫感于京华。”也说明了当时这一历史盛况。其中所谓南昆即流行于江南昆山一带的昆山腔;北弋指南戏与北曲结合,产生于江西弋阳地区的弋阳腔,即流传到北方形成的高腔,也就是当时盛行于京城的京腔;东柳即流行于山东的柳子腔;西梆自然是我国西北广为流传的梆子腔,也就是秦腔。说明了东西南北四方艺人汇集北京的盛况。
  从当前来看,以上四大声腔已远远超出了自己的原有范围,有的早已遍及全国许多省份,弋阳腔(即高腔)更是在安徽、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河北广为流传,因此有关人士认为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但是这种历史形成的说法还是客观地反映了历史事实。从当前戏曲剧种的分布来看,昆剧在上海、南京、浙江、湖南还是有相当的观众基础。弋阳腔不但在北方扎根,从乾隆年间,在京师“六大名班,九城轮转”,而且对京剧以及一些北方剧种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就是在江南一带的流传也主要是在许多北方语系的地区。柳子腔(包括受其影响的柳琴戏)虽然流行于河南、苏北、冀南、皖北等地,但是它重要的活动还是山东的曲阜、泰安、临沂。秦腔(即山陕梆子)以及由其发展而来的山西、河南、河北等各地的梆子腔尽管至今在北方盛行,然而我们在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看到的秦腔却有着更深厚、更古老的根基和更广泛的观众群,所以说“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说法是有历史根据的。
  [编辑本段]全国戏曲的种类

  彩调剧 藏剧 潮剧 楚剧 凤阳花鼓戏 广东汉剧 桂剧 汉剧 黄梅戏 徽剧 荆州花鼓戏 柳子戏 吕剧 山东梆子 绍剧 四川曲剧 甬剧 云南花灯 壮剧 越剧 粤剧 越调 豫剧 宜黄戏 扬剧 新疆曲子剧 湘剧 锡剧 婺剧 碗碗腔 天津文明戏 苏剧 曲剧 琼剧 青海平弦戏 秦腔 黔剧 祁剧 蒲剧 莆仙戏 评剧 瓯剧 闽剧 陇剧 龙江剧 辽南戏 昆剧 梨园戏 京剧 晋剧 吉剧 黄龙戏 淮剧 滑稽戏 花儿剧 沪剧 河北梆子 赣剧 二人转 二人台 川剧 北方昆曲 新城戏
  [编辑本段]声腔剧种
  京剧、豫剧、评剧、越剧、河北梆子、河北乱弹、石家庄丝弦、深泽坠剧、安国老调、保定老调、保定上四调、保定皮影、保定贤寓调、保定碰板调、十不闲莲花落、固义傩戏、海兴南锣、北方昆曲、定州秧歌戏、蔚州梆子、高腔、唐剧、唐山皮影、冀南皮影戏、张家口赛戏、临漳西狄邱落子、西路蹦蹦、莲花落子、河间南辛庄木偶戏、新颖调、涿州横歧调、武安平调、张家口东路二人台、哈哈腔、保定诗赋弦、邢台弦子腔、邢台坠子戏、邢台淮调、邢台西调、肃宁武术戏、怀安软秧歌、肥乡罗戏、四股弦、二黄、二人台、上党二黄、上党梆子、山西梆子、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子、宛梆、二夹弦、柳子戏、五音戏、川剧、三角戏、义乌腔、弋阳腔、广东汉剧、云南壮剧、云南花灯戏、丹剧、木偶剧、巴陵戏、五音戏、文南词、中路梆子、内蒙大秧歌、凤台小戏、永济道情戏、白剧、白字戏、北昆、北京曲剧、北路梆子、皮黄、皮影戏、龙江剧、龙岩杂戏、东河戏、东路梆子、汉剧、宁河戏、乐平腔、正字戏、四平腔、四股弦、右词南剑调、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调、西路评剧、壮剧、壮族沙剧、芗剧、吉剧、吕剧、竹马戏、庐剧、吹腔、乱弹、沪剧、苏剧、甬剧、祁剧、辰河戏、余姚腔、词明戏、含弓戏、阿宫腔、灵邱罗罗腔、河南越调、河南道情、河南曲剧、京腔、青阳腔、青海平弦戏、武安落子、杭剧、扬剧、昆腔、陇剧、茂腔、绍剧、瓯剧、侗戏、宜黄戏、采茶戏、泗州戏、弦索腔、耍孩儿戏、陕西老腔、柳腔、柳琴戏、闽剧、闽西汉剧、南剧、姚剧、临剧、哈哈腔、胡琴腔、荆河戏、浑源罗罗、贵州花灯剧、高腔、高山剧、高拔子、高甲戏、高调梆子、唐剧、桂剧、秦腔、晋剧、邕剧、莆仙戏、海盐腔、海门山歌剧、海城喇叭戏、莱芜梆子、壶关秧歌、淮剧、淮红剧、黄梅戏、黄龙戏、黄孝花鼓、清戏、清音戏、粤剧、婺剧、楚剧、推剧、梨园戏、梆子腔、章丘梆子、铙鼓杂戏、湘剧、湘西苗剧、傣剧、琼剧、丝弦戏、滑稽戏、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蒲剧、蒲州梆子、雷剧、锡剧、滇剧、蒙古剧、碗碗腔、瑞河戏、新疆曲子戏、赛戏、歌仔戏、僮子戏、蔚县秧歌、漫瀚剧、潮剧、徽剧、影子腔、黔剧、襄阳剧、襄武秧歌、藏剧、赣剧、彝剧。 元剧
  柳琴戏
  [编辑本段]戏剧名词
  九宫、入破、卜儿、十三调、二花脸、刀马旦、人物造型、大曲、大面、大遍、小末、小旦、小戏、小生、小花脸、三部曲、三花脸、三小戏、才人、广播剧、引子、引戏、文场、文工团、文明戏、元曲、元杂剧、云手、云韶府、丑、介、队舞、六幺、幺篇、宫调、水袖、化妆、反

可以看中国戏曲学院的官网http://www.nacta.edu.cn/jsdw/index.htm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
沈世华 钮骠 宋丹菊 谢锐青 蔡英莲 周龙

教授有:
张火丁 谢柏梁 傅谨
冉常建 杜 鹏 李世英 裴福林 海 震 涂玲慧 谭铁志
于少非 马 勇 于建刚 王忻 王绍军 马路 张尧
乔慧斌 李 威 苏东花 王振义 耿连军 赵建伟 费玉平
姜景洪 巴 图 张 晶 赵伟明 李丽萍 刘小军 周丽娟
刘小庆 吕锁森 年金鹏 田志平 牛长虹 毛 伟 顾玉杰
党 宁 曹林 董德光 韩冬青 谢振强 陈建忠 舒桐 颜全毅


中国戏曲学院学院领导
副院长巴图,男,蒙古族,1965年出生,法学博士,曾任中央财经大学等多个职务,2005年8月任北京青年报社长助理,后于2006年12月调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主要负责人事、科研、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周龙副院长,1965年1月出生,无党派人士,毕业于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学历,教授。他...

当代京剧名家
李胜素(梅派青衣名家,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迟小秋(程派青衣名家,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赵葆秀(北京京剧院 著名老旦艺术家)王蓉蓉(张派名家,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李静文(武旦名家,沈阳京剧院副院长)史依弘(上海京剧院著名梅派青衣)袁慧琴(国家京剧院著名老旦演员)张火丁(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著名程派青衣)赵秀君...

张火丁简介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文化部青联委员。原国家京剧院青衣演员,曾成立张火丁京剧艺术工作室,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理事,著名京剧程派艺术家赵荣琛的关门弟子,属程派第三代传人。代表剧目有《荒山泪》《锁麟囊》《红鬃烈马》《春闺梦》《秋江》《北国红菇娘》《绝路问苍天》《江姐》等,曾将...

京剧演员朱虹个人资料
朱虹的经历概述 1、2023年2月25日,朱虹出演国戏风华中国戏曲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展演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入学汇报演出京剧《红鬃烈马》,分饰王宝钏。2、2023年2月23日,朱虹出演国戏风华中国戏曲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展演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入学汇报演出京剧《大保国·探皇陵·...

张火丁经典唱段
代表剧目有《荒山泪》《锁麟囊》《红鬃烈马》《春闺梦》《秋江》《北国红菇娘》《绝路问苍天》《江姐》《鸳鸯冢》等,曾将京剧经典题材《白蛇传》《霸王别姬》用程派唱腔加以演绎,取得巨大成功。张火丁,女,1971年1月24日出生于吉林省白城,中国女京剧青衣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文化...

董德光是什么职业
董德光,男,京剧老生。汉族,1966年生,中共党员,工老生,博士,教授,国家一级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78年考入中国戏曲戏校,1985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1988年毕业留校在表演系任教。1996年考入首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1999年毕业。2009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中文名:...

李维康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李维康,这位著名的京剧旦角演员,出生于1947年的北京,以其端庄的扮相和大方的台风在观众中广为人知。她是原中国国家京剧院的领衔主演,工青衣,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功底,被誉为京剧界的一代大师。她曾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以及梅兰芳金奖等重要荣誉,还曾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全国...

京剧演员李幼斌简介
李幼斌(1938年—2023年12月16日),北京人,国家一级导演、著名武生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福建京剧院“卓越贡献奖”获得者,上海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导师。李幼斌自幼随父李盛斌学艺,12岁登台演戏。1959年在李盛斌先生创办的福建省京剧学校任教兼演员。1971...

11年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主任是谁?
原表演系成立于1978年,其前身为中国戏曲学校戏剧教育股、中国戏曲学校京剧科。历任系主任荀令香、赵荣欣、马名群、逯兴才、苏移、奎生、赵景勃、张关正、马玉璋、李文才、杜鹏(副主任主持工作)、周龙、张尧(副主任主持工作)。现任表演系主任刘小军,直属党支部书记陈民,副系主任苏东花。

京剧界历史上,京剧名家陈淑芳有着怎样的戏曲人生?
毕业以后呢就等于就是领导就没把他们班给解散,因为就觉得还欠缺很多的东西,所以呢就留着、就全部也是工作拿工资也演出,就叫中国戏曲学院实验京剧团,实验京剧团这个当中就对他们特别的有帮助、有好处,对将来的工作有好处,虽然他们工作了,但他们并没有完全离开校门,继续跟老师深造、学习,完了同时马上就能演出,所以她...

卢湾区18683168220: 张火丁和张爱玲是同一个人吗 -
藩蔡同林: 不是 张火丁:女,1971年1月24日 生于吉林省白城,汉族.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文化部青联委员.原国家京剧院青衣演员,曾成立张火丁京剧艺术工作室,中国京剧程派艺术研究会理事,著名京剧程派艺术家赵荣琛的关门弟子...

卢湾区18683168220: 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哪个好? -
藩蔡同林: 中国戏曲学院 是 戏曲行业的最高学府!主要教授 京剧 昆曲 黄梅戏 等等.其中主要院系为 音乐系 京剧系 表演系.你要考中国戏曲学院 就要 会一点戏曲.简称 国戏中央戏剧学院 是 戏剧类的,不一样

卢湾区18683168220: 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是谁? -
藩蔡同林: 最著名的是梅兰芳、享有世界声誉还有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周信芳,马连良、裘盛戎、张君秋、李少春 老生名家很多,余叔岩、谭富英、马连良,奚啸伯,杨宝森等有句话叫:“梅尚程荀 余言高马 马谭杨奚 毛张李宋 马谭张裘 南麒北马关外唐”这几位都是京剧界名银…… 当代的有于魁智,耿其昌,王佩瑜,孟广禄,王蓉蓉,李胜素,李维康,张火丁等

卢湾区18683168220: 京剧名家张火丁的近况如何? -
藩蔡同林: 张火丁怀孕了,宋小川2月份的时候在微博上公开宣布的,如今又有3个月过去了,肯定在家里休息吧~至少不可能在舞台上露面了.而且,毕竟张火丁已经是戏曲学院的教授啦,本来也很久不登台了呢,虽然,我也是灯迷,也期待火丁早日能重返舞台哈! P.S. 始终觉得,同龄演员里没有人能演的过张火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哈哈

卢湾区18683168220: 京剧程派名家张火丁近况? -
藩蔡同林: 去中国戏曲学院做老师了,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做演员压力大吧,最近说要主演什么梁祝.教学不是火丁的强项,可惜一个这样优秀的演员就这样被淹没了.

卢湾区18683168220: 中国戏曲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对比? -
藩蔡同林: 首先,由于学校设置的问题,在影视技术类科目上,电影学院在国内无敌.比如摄影系,录音系,业内几乎不存在竞争者.广院(传媒大学)是摄像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然后,从基数来讲,中戏的表演更强大.这里还不是单指表演系,导演...

卢湾区18683168220: 中国戏曲学院怎么样 -
藩蔡同林: 中国戏曲学院 始建于1950年是中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戏曲教育最高学府一本,国家重点

卢湾区18683168220: 中国京剧中的第一个女老演员是谁 -
藩蔡同林: 恩晓峰(1887-1949年),满族正黄旗人,生于北京.幼年时常随其父出入清音票房听唱.15岁时即常以“小客串”名义于戏园演唱.曾向陈彦衡、窦砚峰问艺,请吴联奎练功,技艺与日俱增.她台风大雅技艺不凡,且多才多艺.除本工老生外...

卢湾区18683168220: 万历首辅张居正里边朱衡是谁演的?
藩蔡同林: <p>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p> <p>李甫春 饰演 朱衡 </p> <p>李甫春老先生,为京剧大师尚小云先生“荣春社荣春科”学生,</p> <p>曾任中国京剧院老生演员,中国戏曲学院教授</p> <p></p>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