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历史地名,哪个朝代,什么时候叫什么名字。及古代吴地区的地图,注明朝代。

作者&投稿:保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地图 要可以看清地名的~

http://book.pans.cn/%E5%85%B6%E4%BB%96%E5%8E%86%E5%8F%B2%E4%B9%A6%E7%B1%8D/%E5%8E%86%E5%8F%B2%E5%B7%A5%E5%85%B7%E7%B1%BB/%E4%B8%AD%E5%9B%BD%E5%8E%86%E4%BB%A3%E7%96%86%E5%9F%9F%E5%9B%BE/zgdldtj.htm
历代版图 希望对你有帮助

1.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
2.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
3.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
6.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
7.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
8.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
9.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10.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
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11.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
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
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而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
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
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
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士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士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的步伐。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16.十国:公元891-97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中华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部落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
中国历经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
中国史前时期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纪,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
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
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
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又经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扩展资料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
商: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
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
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新: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的含义: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
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
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天命授之。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操谥号魏武帝。
蜀(汉):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又称“季汉”。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契丹是族名,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
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
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
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
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中国历史
百度百科_中国历史朝代

春秋时称延陵。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为毗陵县,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置典农校尉屯田垦殖。西晋大康二年(281年)置郡,统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分曲阿、丹徒东部地区置)、延陵、毗陵、暨阳(江阴)、无锡7县。永兴元年(304年)改毗陵为晋陵。隋开皇九年(589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后割常熟县入苏州,遂移常州治于晋陵,常州之名由此始。历代为郡、州、府、路所在地。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武进另置阳湖,析无锡另设金匮,析宜兴另立荆溪,加上原领江阴、靖江,常州府统领8县。



双桂坊 是与科举制度相关的最古老的地名。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在此居住的宋维、宋绛兄弟,同登进士第,常州官府令改“来贤坊”以纪其事。无独有偶,北宋景佑元年(1034年),又是在此居住的丁宗臣、丁宝臣兄弟同科中进士,更名双桂坊,取双双蟾宫折桂之意。双桂坊东起打索巷,西至南大街,全长399米,是饮食业较集中的街巷,市政协、市工商联、市老干部活动室等机关单位驻此。在宋代,双桂坊还是与乡同级的行政区划之一。

椿桂坊 东起元丰桥、西至琢初桥,全长520米。市区古老地名之一。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居住在此的张彦直及其子张守,父子同榜高中,登进士第。六年后,张宰、张宦、张宇三兄弟又同科中进士。父子五人金榜题名,乡里甚感荣耀。常州太守在此建坊旌表,取“灵椿丹桂”之意命名椿桂坊,历代相沿,至今800余年。

早科坊 原名灶窠巷。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霍端友(崇宁二年状元)六世孙霍超龙荣登进士第,是年霍超龙年仅18岁,少年高中。皇帝宋理宗喜其年少有为,命郡守将此巷改名早科坊,至今700余年。

世科坊 来源于“世科第”牌坊。该牌坊是庄氏家族为光宗耀祖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庄氏是常州的望族,族中为官者、中举者颇多,名声极盛。“世科第”的意思就是世世代代有人登科及第。牌坊上记有庄氏104名有功名的成员姓名。在“世科第”牌坊附近,还有一座“兄弟翰林坊”,亦为庄氏所建。世科坊名沿用至今已300余年。

正素巷 南起青果巷,北至延陵路,全长415米,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寓居此处的张举中进士后,不愿去朝廷做官,闭门谢客,醉心读书。家有藏书数万卷,一一阅读,亲手校核,颇多论著,为当时文翰楷模。大臣们(包括苏东坡在内)屡次推荐于朝廷,宋神宗、宋哲宗两代皇帝先后授以州学教授、秘书郎等职务,均坚辞不出,致力治学。年益高,德益劭,望益重。至宋徽宗时赐号正素处士,常州太守为其建立正素坊。巷名由此而来。

半山亭 此处原为后河沿岸,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王安石(号半山)任常州知州,兴修水利,关心百姓疾苦。地方人士在此建半山亭以示纪念。现遗迹无存。

王守沿 西通邮电路,全长89米。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大举南侵。兵临常州时,都统王安节率众奋起抗击,后粮尽城破,王阵亡于西水关,遗体埋葬于此。时人哀之,名其地为王守沿,以示纪念。

临川里 常州守将王安节抗元阵亡后,遗体葬于王守沿。其四世孙王伯屿(明正统年间举人)与弟来常守墓,住县衙前。死后附葬在王安节墓旁。因王安节、王伯屿均为江西临川人,故后人将伯屿及其弟住处称为临川里。

十子街 东起娑罗巷,西至化龙巷,全长200米。街名缘于北宋名人邹浩家世。邹浩祖邹霖,由浙江钱塘迁居常州。邹霖之父邹元庆生有十子,邹霖是第十子。他始居常州后,子孙遍及城乡,一门科第不绝。邹家后裔为纪念其迁常始祖,名其地为十子街。数百年沿用至今。

大庙弄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此处建有府城隍庙。原称城隍庙巷。明洪武初题木主像“常州府城隍之神”,春秋合祭,为常州八庙之一。清顺治十六年(1660年),又于府城隍庙东另建县城隍庙,俗称小城隍庙,故府城隍庙称大城隍庙,弄因此得名。1933年,府城隍庙改建为中山纪念堂。

大观路 在老体育场前。伍代常州府署在此。宋代建府治门楼,名“极高明楼”,后毁于兵。明代重建“高明楼”。清代更名“大观楼”。路因大观楼得名, 1929年大观楼拆除,拓建道路,仍以大观作路名。

马园巷 宋代,此处为驻兵演习之校场,后成为兵营养马处。明、清两代沿称马园,巷名由此而来。马园周围,又分为大、中、小、后4巷。

马山埠 东起白云渡,西至县直街。此处原为城河沿岸,西段名柴行街,旧时马迹山山民运销山货、柴草船只多停泊于此,故名。城河早已填没,地名沿用。

化龙卷 巷名缘于神话传说。


唐朝历史地名筠州
筠州是唐朝时期的一个历史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宜宾市。唐朝时期,宜宾地区被称为筠州,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筠州地处巴蜀之间,地形多山,水路交通便利。唐朝时,筠州是巴蜀地区的重要军事防线,有着重要的军事地位。此外,筠州还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川北川南的商品都会集中于此进行...

中国历史上的九洲是指哪九洲?
后来(战国初期)九州具体化,如果明白真相的话(已有很多人不明真相了,如《左传·昭公元年》),学者仍会将它限于山东,在山东境内寻找要确定为州名的地名。这是最合理的解释。 并且,《河图》派九州现在多能在山东境内找到地名来源。具体如下: 弇州,即今兖州。今市西30里有山名嵫山,大概因有奄国在附近,所以嵫...

州来州来历史
西邻颍上县,而南界则由淮河和东泥河划定,疆域广阔,约达1000平方公里。国都便设在今天的凤台县城内。随着州来的灭亡,这片土地的历史篇章发生了转折,成为了吴国公子季和的封地,标志着新的权力更迭与文化交融的开始,这段历史片段在古代中国的版图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成州(甘肃省下辖(唐朝)历史地名)详细资料大全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所辖地域含今甘肃省成县、西和县、礼县、徽县、两当县和康县部分地区。治所在今甘肃省成县境内。简介,历史,相关, 简介 先秦称下辩道。汉设武都郡。北周鲜卑人改西康州。唐武德初置成州,至明初撤州为县。凡七百余年。 历史 西魏废帝以南秦州改名,治洛谷城(今甘肃西和...

唐朝的上州,中州,下州分别指哪些州
唐代上、中、下州的划分主要依据人口多少而定,武德年间3万户者为上州;开元十八年规定4万户以上为上州,2.5万户为中州,不满2万户为下州。唐初政区实行州县二级制,由于州的数量太多,达300多个,唐太宗苦于记各州长官们的名字记不住,只好将它们写在屏风上。于是,他在即位之初的贞观元年(公元627...

中国古代九州是哪九州?具体方位在哪?
后来(战国初期)九州具体化,如果明白真相的话(已有很多人不明真相了,如《左传·昭公元年》),学者仍会将它限于山东,在山东境内寻找要确定为州名的地名。这是最合理的解释。 并且,《河图》派九州现在多能在山东境内找到地名来源。具体如下: 弇州,即今兖州。今市西30里有山名嵫山,大概因有奄国在附近,所以嵫...

夏州是哪个省的城市?
夏州是晋朝时期的陕西省的白城子村的古地名。夏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改统万镇置,治所在岩绿县(唐朝改名朔方县,今陕西省靖边县北白城子)。唐朝时,夏州的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大理河以北红柳河流域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乌审旗等地。唐末后为党项族拓跋氏所居,后为...

泊船瓜州是什么意思?
“泊船瓜州”原指南北朝时期,江苏省通州一带的乡镇。后来,“泊船瓜州”便成了一个历史地名,但是它的具体含义却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认为,它在历史上是一个小渔港名称;有的人则认为,它指的是一个关税站,管辖着往来商船。总的来说,泊船瓜州是一个传统的地名,在南北朝以前就已经存在...

朝州是哪个省的城市啊
朝州是贵州省的城市。朝州,即今贵州省遵义市,是古代的一个地名。据历史记载,朝州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存在,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在贵州省内,朝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首先,朝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在古代,朝州是贵州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在唐朝时期,...

冀是哪个朝代
冀不是朝代。冀州自古就是中国的古地名,但它并不是一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冀州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它的具体范围和时代关联常常变化,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一直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以下是关于冀的一些 冀州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地域概念,其历史沿革跨越多个朝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甘孜县15310396406: 常州名字的由来? -
齐温呋塞: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时期,建邑立邦,始称延陵.自西晋起,常州始终是郡治或府治所在地,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隋文帝时定名常州,别称“龙城”.

甘孜县15310396406: 常州是怎么来的 -
齐温呋塞: 常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时期,建邑立邦,始称延陵.别名龙城,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代置县. 西晋以后,向为郡、州、路、府治,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

甘孜县15310396406: 常州在明朝叫什么? -
齐温呋塞: 你是常州宁?常州明朝就叫常州府,下管武进、无锡、江阴、宜兴、靖江.明被灭之前,也就是泰昌(公元1620年)又改为尝州府.清朝一直叫常州府

甘孜县15310396406: 常州曾用过哪些名字?北京曾用过那些名字?
齐温呋塞: 春秋时称延陵,汉代改名毗陵,东晋更名为晋陵,南朝曾称兰陵,隋时设常州,元称常州路,明、清称常州府,历史上还有“龙城”的别称

甘孜县15310396406: 我国的江苏常州在古时候被称作是什么地方 -
齐温呋塞: 常州“龙城由来: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鳞角须爪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在封建王朝又是皇帝的象征,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常州古时候又叫龙城,沾有龙气,喻为人财兴旺的吉祥之地.

甘孜县15310396406: 常州又被称为什么???
齐温呋塞: 常州现在又别称为龙城,历史上分别有叫过 延龄 兰陵 晋陵 毗陵 长春 ...等等

甘孜县15310396406: 历史上真的有毗陵王朝 -
齐温呋塞: 没有哦,这只是沧月的小说中虚构而已 但是现实中确有地名为毗陵,是现今的常州 毗陵 亦作“毘陵”. 1.古地名.本 春秋 时 吴 季札 封地 延陵邑 . 西汉 置县,治所在今 江苏省 常州市 . 三国 吴 时,为 毗陵 典农校尉治所. 晋 太康 二年始置郡,治所移 丹徒 .历代废置无常,后世多称今 江苏 常州 一带为 毗陵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今人谓 贝州 为 甘州 , 吉州 为 庐陵 , 常州 为 毗陵 .” 明 高濂 《玉簪记·下第》:“ 毘陵 城下水悠悠,不洗古今愁.” 清 朱之瑜 《阳九述略·致虏之由》:“其时 南徐 、 毗陵 、 吴兴 、 金阊 ,设能多出奇兵,掎角此虏,其有只轮北济乎!”

甘孜县15310396406: 江苏省地级市的历史名称演变,他们在各个朝代分别叫什么名字? -
齐温呋塞: 副省级市 南京市,古称越城、金陵邑、秣陵、建业、建康、江宁、蒋州、升州、集庆、应天、京师、天京 地级市 苏州市,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平江、姑苏,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现简称苏 无锡市,自明起素有布码头、钱码...

甘孜县15310396406: 常州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哪个国家? -
齐温呋塞: 夏、商时期,常熟地域为扬州属地.商末(前11世纪)周太王古公父之子泰伯、仲雍让国南来,建勾吴古国 武王灭纣后(前841年),封仲雍曾孙周章为吴王,立吴国.常熟地域时为吴国北境. 东周元王五年(前471年),越灭吴,常熟地域隶于越.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常熟地域隶于楚.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常熟地域属会稽郡吴县.

甘孜县15310396406: 为什么常州市要叫“常州”这个地名的来历麻烦知识人士告诉我 -
齐温呋塞: 公元前547年,常州有了第一个名称“延陵”,后有改为尝州、武进等,称之为“常州”,是从隋文帝九年开始的,先前为晋陵,常熟为常州,后常熟县改属苏州,移常州治于晋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