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骗了大家,历史上真实的董卓什么样,据说是个高富帅?

作者&投稿:才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三国中关于董卓这个人的描写,和历史上真实的董卓没有太大出入,董卓是个残暴的家伙,但罗贯中至少把董卓的坏放大了一倍。
首先董卓不是一个只会使坏的人。
董卓跟曹操和刘备一样也会笼络人心,也会结交朋友,还非常豪爽。很会团结少数民族,没有搞大汉族主义,经常去羌族人那里串门,加深感情。羌族人很大方每次对董卓的到来都盛情款待,而羌族兄弟们回访的时候,董卓也不含糊,杀猪宰羊,让大家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羌族伙伴们对董卓的豪爽敬佩得五体投地,过了几天给董卓一个惊喜,赶着牛羊来到董卓家里,不由分说,丢下就跑。
董卓后来初出茅庐,立下战功被朝廷赏赐许多绫罗绸缎,董卓二话不说全都分给了自己的小伙伴儿,让他们分享胜利果实。
董卓不是愣头青。
黄巾起义爆发,义军势如破竹,皇帝惊恐万状、急招董卓解围,董卓二话不说上马就走,皇帝也够意思,提拔他为河东太守和中郎将,此战董卓并没有完成任务,被朝廷降职处分。

但董卓没有沉沦,没有自暴自弃,在被免职后,回到老家对队伍进行整顿,总结经验教训,让士兵苦练杀敌本领。
功夫不负有心人,董卓从严治军得到回报,在后来的陇西平叛中,朝廷6路大军5支都吃了败仗,唯有董卓得胜而归。
护驾有功,独断有罪。
不久汉灵帝去世,汉少帝继位,野心家们蠢蠢欲动,宦官和外戚斗争白热化。国难当头,董卓出面力挽狂澜。宦官发动政变劫持了皇帝,董卓带兵赶到解救出汉少帝,把他安全送到宫中。
如果没有董卓,汉少帝的安危难说,可以说,董卓立了一个大功。
但接下来董卓开始骄傲起来,得意忘形,借着自己崇高的威望夺取了朝中大权,把皇帝不放在眼里,抛弃了民主集中制,一手遮天搞起了独断。这时候董卓居功自傲目无皇帝,犯下了原则性错误。

而且董卓的西凉兵士兵来源就有问题,都是些没有文化,生性野蛮,政治思想不过关,有组织无纪律的混混和痞子。因此军纪不严,有扰民现象,也有违纪现象,但董卓对军队没有放纵,对军队也没有失控。违纪和违法行为只是小范围的。
可是董卓胁迫汉少帝迁都长安的时候,董卓的军队违纪违法现象确实开始多了起来,军纪不严的弊端暴露无疑,甚至到了失控的地步。军队撤退时的暴行,成为董卓抹不掉的人生污点,也为自己后来的悲剧埋下祸根。
《汉书》记载:"卓部兵烧洛阳城外面百里。又自将兵烧南北宫及宗庙、府库、民家,城内扫地殄尽。又收诸富室,以罪恶没入其财物;无辜而死者,不可胜计。"
汉书的作者是东汉的史官,对于胁迫皇帝迁都的董卓肯定恨之入骨,但掘坟墓、抛尸骨的记载没有看到,可见有很大可能是罗贯中老先生为了画面感虚构的。
董卓并不是个魔鬼,还很有趣。
董卓跟皇甫嵩曾经是战友,过去打仗时的级别一般高,后来董卓调离,自己的队伍被皇甫嵩收编,把董卓气得嗷嗷叫。后来董卓成了权倾朝野的人,皇甫嵩前去拜见,董卓嘚瑟起来,问皇甫嵩:还神气不?皇甫回答:当年有眼不识泰山。董卓说:那是,小麻雀怎么会知道大鹏的志向啊。皇甫嵩也幽了一默:当初我们都是大鹏,但现在您成凤凰了。
董卓哈哈大笑:早这样说就对了,那就不让你行礼了。
还有一个说法,说董卓见到皇甫嵩得意地看着他说,你心里害怕不?皇甫嵩说,您是个好领导,执法公正,大家都不怕你,我为什么要害怕。如果您要是个昏庸、残暴的领导,天下人都会怕您,我也不会例外。
一番话说得董卓羞愧难当,对皇甫嵩变得友好起来。
董卓也不是一言堂。
董卓独断专行的时候,也能听得进手下规劝。
董卓想废掉汉少帝另立傀儡的时候,大臣卢植出面反对,话说得很难听,那意思是说你这样做是图谋不轨,有野心。董卓勃然大怒想给卢植点颜色,但被手下蔡邕劝阻。

董卓清除障碍、不择手段,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但也不是不顾一切,还是有所节制的,能够放过敌对势力,之一的就比很多人强,说明他还是有点胸襟的。因此董卓死后,蔡邕非常悲痛,蔡邕是蔡文姬的老爸,蔡文姬是个文学家,被郭沫若写话剧《蔡文姬》歌颂过,能被蔡邕留恋的人可见也不是一无是处。
总之,董卓是个坏蛋,但历史上的董卓也不像罗贯中写得那么坏。

历史上真正的董卓算不上是高富帅,他早期可以用豪强来形容,性格粗犷豪迈,董卓晚期凶狠残暴狼戾不仁,基本上和小说中的差不多,是中国古代最凶残的统治者之一。

董卓共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史书中记载他“少好侠”,曾以游历过羌族,和羌族部落中的一些人有过交往,有一次,董卓正在家里耕地,羌族部落的一个小头目到他家,他立即杀掉耕牛招待羌族头领,这年事放到今天也非常霸气了,更何况当时牛是最重要的生产物资,董卓的这种豪侠行为立即赢得羌族首领的叹服,于是他回去后就立即让人给董卓送来了上千头牲口,董卓的名气也一下子远近闻名。

董卓力大无比,体形健壮,善于骑马射箭,能同时用两只弓左右弛射,再加上他性格粗野,凶悍强横,羌族是少数民族,本来就民风剽悍,崇尚武力,看到董卓勇猛,又非常豪爽,所以很多人都追随董卓,董卓也为自己赢得了健侠的名声。

朝廷因为董卓在羌族中的威望很高,就任命他作巡守边界和维护当地治安的官职,董卓趁机发展自状大自己的实力,他的势力也如日中天,越来越强盛,汉灵帝死后,何进掌权,在诛杀宦官问题上和他的妹妹何皇后产生了严重分歧,为了胁迫何皇后,何进听从袁绍之计,召董卓进京,董卓进京后,何进已经被宦官所杀,董卓趁乱窃取朝政,废除汉少帝,另立汉献帝,残杀百姓,危害百官,祸乱宫庭,暴敛豪夺,最后引起天下诸侯共同计伐,董卓自己被义子吕布所杀。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是一个非常帅气的大男生,管理军队也是很有办法的。

历史上的董卓长相不错,性格也很稳定,并不是小说中说的那么鲁莽

历史上董卓是一个残暴不仁、荼毒百姓的奸人,但是却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真实历史上的董卓绝非如此草包,都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其实东汉末年第一个枭雄就是董卓,其能力并不比曹操要差。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到底把多少三国人物给毁了?
“既生瑜,何生亮”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背后还被罗贯中给隐藏了一句话,而被隐藏的这句话就是“君未归,孤何安”。连起来读大意就是周瑜在拉拢诸葛亮效忠孙权。原本一句金玉良言被罗贯中这么一搞就成了周瑜小心眼的证明了。第二位就是曹魏阵营的王朗。在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阅读心得450字6篇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 故事 传说 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三国演义阅读心得45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阅读心得450字1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艺术宝典里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我读完了它,使我...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感激不尽!!!~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张飞为了恢复...

读《三国演义》有感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

求《三国演义》读后感,也可以是三国里人物的介绍,500字左右。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张飞为了恢复汉...

三国演义 读后感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大家看其他小说,根本就不把它当成真实,知道那是虚构的,但为什么天下的人都觉得三国演义说的都是 历史事件呢?大家谈起来,好像孔明借东风,木牛流马等都是真人真事,说得眉飞色舞。关键是我觉得三 国演义写得太传神了,而且跟着正史去走,所以能达到这种以假乱真的境界。过去三国志由于太深奥,所 以只流传于上流...

《三国演义》中有什么名言,妇孺皆知却是骗人的,事实却恰好相反?_百度...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历史文学上的巅峰之一,但它毕竟只是小说,其中还有虚构的成分,但因为太优秀了,久而久之小说却被人误解为正史了。所以《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妇孺皆知的名言,事实却与之相反,那句话就是“既生瑜,何生亮”。既生瑜,何生亮,在《三国演义》里,是周瑜在临死...

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周瑜的真美人计,又被诸葛亮的第二个锦囊计破了,它以荆州危急,借得孙夫人出头,向国太谎说要往江边祭祖,乃得以逃出东吴。尽管周瑜早为防备,孙权派人追捕,第三个锦襄妙计又借得孙夫人之助,喝退拦路之兵。这时,诸葛亮早派船在刘郎浦接应,布置关公、黄忠、魏延三支军马杀退周瑜的追兵。正是:...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真实形象有多大差异?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采纳数:28 获赞数:754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三分虚,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三分实、七分虚,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三国演义》虽然是历史题材的小说,它只是借用了历史的题材,它的定位是小说,不必顾忌真实性,也不用像历史学家写史书那样...

南陵县13093265511: 历史上的董卓真的是如《三国演义》所说被吕布杀死的吗 -
董晶速克: 董卓是吕布杀的没错.过程有些出入而已.

南陵县13093265511: 刚看了下历史上真正的董卓,可不比吕布逊色多少对吧? -
董晶速克: 董卓还是有些能力的,不然不可能在西北站住脚,那时候的西凉至少有三股势力互相制衡.只不过是后来自己没学好,有好的机会不会抓住,弄个身败名裂.

南陵县13093265511: 三国历史上董卓是最厉害的吗? -
董晶速克: 董卓性粗猛而有谋断,从驻守边塞的地方官吏升迁羽林郎,累迁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早年为将,在西方平定少数民族叛乱.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代卢植统兵,因临阵换帅,不敌黄巾军.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副车骑将军皇甫嵩征讨北地先零羌、湟中义从和金城人边章、韩遂,后皇甫嵩因之前得罪宦官,于其年秋征还,边章、韩遂等遂愈发猖獗(临阵换帅,兵家大忌).后朝廷又以张温为车骑将军,统兵十万,督董卓等平叛.十一月,董卓、鲍鸿大破韩遂、边章,斩首数千.后讨先零羌,诸军皆败,唯董卓独全师而还.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与皇甫嵩平讨王国. 灵帝病危,董卓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而两次抗旨,驻屯河东,拥兵自重,坐待事变.

南陵县13093265511: 曹操献宝刀杀董卓是真的历史故事吗 -
董晶速克: 曹操献宝刀杀董卓确实是真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做坏事找借口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做人要最大限度减少找借口次数.董卓身体肥胖,不能久坐,不一会,即侧身而卧.曹操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从铜镜内看见曹操抽刀,转身急问:“孟德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了,曹操急忙说:“我得了一口宝刀,想要献给相国.”董卓接刀一看,长足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 曹操牵着马出了相府,快马加鞭往东南疾去.吕布对董卓说:“曹操好象有行刺之举.”董卓有些醒悟,于是派人去追.此时曹操已经飞马奔出东门,逃得无影无踪了.

南陵县13093265511: 三国演义里面有多少是虚构捏造的 -
董晶速克: 三国演义号称七分实三分虚,多数是真的,当然虚构的也很多,我这里略挑30个比较重要的虚构捏造事件举例. 其余的可以去网上找,有很多~~先了解下,开始: 1、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

南陵县13093265511: 现在放的新版三国有哪些情节和历史是不相符的是虚构的(要详细)想知
董晶速克: 第一罪:“经典是这样省略的” 与老版相比,新版《三国》省略了很多,如剿灭黄巾军、剿灭黄巾军、何进和十常侍之乱等.如果说Pass掉这些故事,可理解为高希希想...

南陵县13093265511: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董晶速克: 大部分是真实存在的,如刘备、孙权、孙策、孙坚、曹操、司马懿、诸葛亮、关羽、张飞等. 不存在的有陈俊、王植、程远志、貂蝉、关定、黄奎、刘贤等. 1、陈俊 陈俊,小说《三国演义》中虚构人物,魏国司马昭部下.诸葛诞叛,昭用钟...

南陵县13093265511: 三国演义里关于貂蝉吕布董卓的事是真的嘛 -
董晶速克: 虽然历史上董卓吕布的确是因为女人反目,但历史上并没有貂蝉,貂蝉只是汉代宫廷女官的官名,并不是指哪个人

南陵县13093265511: 曹操刺杀董卓在历史上有这回事吗? -
董晶速克: 是的

南陵县13093265511: 三国演义中董卓算不算挟天子以令诸侯 -
董晶速克: 当然算,只不过董卓没能成功的活到最后,具体原因如下: 1、董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和曹操的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假借天子的名义行自己的方便.但是董卓做的太暴力,所有大臣都知道他是在虐待天子,而曹操的名义是“奉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