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及邻区古板块格局

作者&投稿:宇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习任务大地构造分区和中国古板块的划分~

【任务描述】 ①了解槽台学说的主要内容;②理解板块学说;③掌握中国的古板块划分;④认识中国的地貌图及大地构造分区图。
一、槽台学说
槽台学说即传统大地构造学说。它认为地壳以垂直运动为主,一个地区地壳持续上升可成为陆地或山脉,反之可能成为海洋,其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槽台学说即固定论。槽台学说把地壳分为较稳定的地台区和活动的地槽区两种基本构造单元。
◎地台:地壳上巨大的构造稳定区(术语来源于东欧俄罗斯平原)。地台具有双层结构,即下部前古生代变质基底和上覆古生代开始的未变质沉积盖层,其间被明显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面所分割(图6-6)。地台上缺失沉积盖层、变质基底直接出露地表的部分称为地盾;沉积盖层发育巨厚的断陷带称为裂陷槽。

图6-6 地台的双层结构

(据ЛеоновГП,1980,简化)
◎地槽和褶皱带:地壳上垂直沉降接受巨厚海相沉积,最后又回返褶皱并上升成山系的巨型槽状凹陷带。以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南欧阿尔卑斯山脉为典型代表。两者由于当前在大陆上的位置不同,区分为阿巴拉契亚陆缘型和地中海陆间型两种类型。
地槽两侧的稳定地块称为前陆。地槽内部又可区分出次一级的地向斜(凹陷带)和地背斜(隆起带)。接近前陆的地槽外带不含大量火山岩,称为冒地槽。远离前陆的地槽内带含大量火山岩,称为优地槽(图6-7)。
◎地槽旋回:地槽的发展过程可分解为地壳下降和接受沉积(含基性火山岩喷发)为主的早期阶段,以及回返褶皱、酸性岩浆侵入和山脉升起的晚期阶段。由于在上述过程中无论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构造变动和成矿作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规律性的巨型旋回现象。所以,把一个地槽发展的全过程称为地槽旋回。

图6-7 优地槽、 冒地槽和前陆的主要特征

(据Aubouin J,1961)
二、板块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归纳了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的重要成果,及时吸收了当时对岩石圈和软流圈所获得的新认识,从全球整体的角度,系统地阐明了岩石圈活动与演化的重大问题。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在固体地球的上层,存在比较刚性的岩石圈及其下伏的较塑性的软流圈;地表附近较刚性的岩石圈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可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的运移;海洋板块不断新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块之下;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层和内部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三、大地构造分区和中国古板块划分
大地构造分区主要是根据构造活动程度及历史分析的原则按不同的构造阶段进行的。一级构造分区有稳定的板块区和板块间的构造活动带两类。二级构造分区包括稳定板块区内较活动的裂陷槽、陆内的碰撞带、板块间相对稳定的地块和微板块等。
根据地缝合线的分布及古生物、古地理、古气候分析,可将我国古大陆分为不同的古板块。它们以若干古缝合线相隔,这些古缝合线包括:华北-塔里木板块北部边界的艾比湖-居延海至索伦-西拉木伦线,分隔华北-塔里木板块、柴达木板块、秦岭微板块、扬子板块的修沟-玛沁-勉略线、北祁连线、丹凤-信阳线,扬子板块、义敦微板块、昌都-思茅微板块、东南亚板块、羌塘微板块、冈底斯微板块、印度板块之间的甘孜-理塘线、金沙江-藤条河线、北澜沧江-昌宁-孟连线、班公错-怒江线及雅鲁藏布江线,分隔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南海板块的江绍-钦防线和琼州海峡线等。
四、技能训练——现代地理、地貌及大地构造分区识别
(1)阅读中国地形图,熟悉中国行政区划;对照高原山区至深海底地势剖面图(图6-8)及太平洋海底地貌图,了解中国地形、剥蚀区与沉积区的地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熟悉中国主要河流、山系和大型盆地的名称、位置及延伸方向(图6-9)。

图6-8 高原山区至深海底地势剖面图

(据刘本培,1996)
1)中国的主要山脉,其走向大致有三种类型:①近东西向(阴山山脉、秦岭、大别山、南岭、天山、祁连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②近北北东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吕梁山、雪峰山、龙门山);③近南北向(横断山脉、贺兰山)。
2)我国及亚洲东部主要地貌形态:①高原山区(青藏高原,剥蚀为主);②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③近海平原(松辽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④陆表海(渤海);⑤陆棚海(黄海、东海、南海大部);⑥火山岛弧带(日本、琉球列岛、台湾岛及菲律宾群岛);⑦边缘海(日本海、东海东侧、南海大部);⑧海沟(日本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菲律宾海沟等)。
(2)对照三大洋海底地貌图了解大陆边缘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被动大陆边缘:亦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图6-10)。主要特征是位于板块内部,与大洋之间没有海沟和俯冲消减带。

图6-9 中国及邻区造山带与盆地分布图

(据车自成等,2 0 0 2)

图6-10 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示意图

(据赵锡文等,1983)
◎活动大陆边缘:亦称主动大陆边缘。包括两种类型,安第斯型(图6-11),具海沟、火山山弧体系;西太平洋型(图6-12),具海沟、火山岛弧、边缘海,简称沟、弧、盆体系。

图6-11 安第斯型大陆边缘示意图

(据赵锡文等,1983)

图6-12 西太平洋型大陆边缘示意图

(据赵锡文等,1983)
(3)阅读中国构造分区图(图6-13)。

图6-1 3 中国构造分区图

(据程裕淇,1 9 9 4)

一、 生物演化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以海生无脊椎动物(marine invertebrates)为主,生物开始分泌硬壳开始于震旦纪末期,从寒武纪起硬壳(骨骼)生物突发辐射式的大量出现和以澄江动物群为代表的生命大爆发是生物演化历史中的重大事件.
脊椎动物(vertebrates)中的无颌类在奥陶纪开始出现,在志留纪晚期开始适应淡水生活.晚志留世开始出现有颌类.植物(plant)在早古生代最重大的演化事件是晚志留世开始出现适应于半陆生生活的裸蕨植物.
1. 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繁盛
海生无脊椎动物在早古生代繁盛,形成重要的标准化石,优以奥陶纪最为繁盛和齐全,所以早古生代被称为海生无脊椎动物的时代.
寒武纪最重要的代表性化石是三叶虫,所以寒武纪亦称三叶虫的时代.奥陶纪的重要化石是笔石和头足类中的鹦鹉螺,志留纪是单笔石.另外还有早寒武世早期的小壳化石,早寒武世的古杯、腕足动物、横板珊瑚和单带形四射珊瑚均具有重要的地层意义.
2.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中寒武统发现布尔吉斯页岩化石群(Fossils of Burgess Shale) (1909),化石保存于深水泥岩中,保存良好,包括120余种,分属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腔肠动物和蠕虫类12个门类的化石.
3. 最早脊椎动物的出现
最早的无颌类碎片在晚寒武世已有报道.脊椎动物中的无颌类在奥陶纪开始出现.无颌类在志留纪大量繁盛,并于志留纪晚期开始适应淡水生活.晚志留世开始出现有颌类.
4. 植物界
早古生代以海生藻类为主.晚志留世陆生裸蕨植物开始在滨海低地和沼泽地区逐渐繁盛,与泥盆纪早期的陆生植物群面貌相似.
5. 生物相
生物相是指生物的生态习性及其保存方式以及它们所反映的自然环境条件.用生物相分析判断当时的古地理条件是广义的岩相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古生代常见的生物相有:浮游相、壳相和混合相.
6. 生物分区
二、 古地理沉积特征
(一) 华南下古生界及其地史特征The Early Palaeozoic History of South China
扬子区寒武纪时扬子区海侵广泛.在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空间分布上两分性十分明显.下统为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地层完整,化石丰富,中、上统多为镁质碳酸盐沉积,化石稀少.
剖面:宜昌剖面、滇东剖面(太多,略)
横向变化及古地理 (Lateral Change and Palaeogeography)
扬子地台北部早志留世早期出现滞流闭塞海盆,形成黑色笔石页岩相沉积,与志留世中期起,逐渐转变为正常滨浅海环境;中志留世起上扬子海盆逐渐被填满,自鄂西至黔北、川南一带出现向西南方向的海退.晚志留世的海侵仅波及滇东地区,至志留纪末期也出现海水淡化现象,反映了海湾的最后被填满过程.因此,整个华南大部地区至志留纪末期除钦防残留海槽外,已全部转化为剥蚀山地(东南加里东褶皱带)和低缓准平原(扬子地台).
(二) 华北地台下古生界及其地史特征The Early Palaeozoic History of North China Platform
剖面:张夏剖面(略)
横向变化及古地理 (Lateral Change and Palaeogeography)
华北地区寒武纪时是北高南低的陆表海.梅树村期和筇竹寺期全区均无沉积,沧浪铺早期开始从南侧秦岭海槽逐步向北海侵.最早遭受海侵的是淮南、豫西一带,并经西安西北的陇县直达银川西北的贺兰山地区.
中寒武世毛庄期、徐庄期海侵继续延伸到吕梁山.西部贺兰山一带的海水亦向东扩大到鄂尔多斯中部.华北古陆进一步缩小.张夏期是最大海侵期,古陆仅剩下陕北和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的东胜地区,其余均为稳定浅海碳酸盐沉积.
晚寒武世华北地区南部淮南、豫西和晋南一带开始上升,形成这一地区以白云岩为主的滨海潮上带沉积(三山子组).从崮山期起白云岩层位由南向北升高.北部燕辽地区相对下降,海水变浅,为滨浅海灰岩沉积.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奥陶纪.
在华北地台范围内,稳定类型的奥陶系普遍分布,但由于中奥陶世后期地壳上升,奥陶系遭受不同程度的侵蚀,各地残留层位不一.经过长期研究的唐山开平剖面主要代表下统,在山东和太行山南段保留有中奥陶统下部.上奥陶统仅见于西部边缘.
三、 构造运动
1. 全球构造背景和海陆格局
早古生代期间,全球存在冈瓦纳、劳伦、俄罗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华北和华南等古大陆板块.冈瓦纳大陆主体位于南半球,由现在的南美洲、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阿拉伯半岛组成.其他大陆位于北半球,它们都被古海洋相隔而分散存在.劳伦与俄罗斯大陆之间是古大西洋,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大陆之间是古乌拉尔洋,西伯利亚与中国大陆之间是古亚洲洋.冈瓦纳大陆与劳伦、俄罗斯、西伯利亚诸大陆之间为原特提斯洋.
2. 整个古生代的历史是联合大陆形成的历史.
早古生代阶段中,除冈瓦纳大陆以外,这些彼此分离的古大陆在构造古地理演化方面存在着两种类型:
(1)单个古大陆边缘的增长造成稳定区扩大,如在寒武纪早期萨来伊尔一萨彦岭加里东造山带的形成使西伯利亚大陆西南缘增生从而使稳定区扩大,中国东南地区加里东造山带的形成使扬子大陆和华夏古陆拼合从而形成华南大陆(板块)等;
(2)两个古大陆板块之间的大洋经过演化最终闭合造成大洋两侧大陆相互碰撞,如早古生代末期由于古大西洋闭合造成了劳伦大陆与俄罗斯大陆的碰撞、对接,形成了劳俄大陆.
3. 中国及邻区的古板块构造格局
华北板块、秦岭微板块与扬子板块间为古秦岭洋.扬子与华夏板块间为古华南洋.华北、塔里木板块以南,扬子板块西南的大洋是原特提斯洋主要分支.华北板块以北的新疆北部与内蒙古大部及东北地区为古亚洲洋.
华北板块西南缘与柴达木微板块之间为古祁连洋,元古宙后期,祁连山南北坡都张裂下陷成海槽.早古生代海槽中发育深海含放射虫硅质岩、中基性火山岩及砂泥质复理石.志留纪后期,由于柴达木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挤压,北祁连海槽相继闭合形成造山带,从而使柴达木板块和华北板块拼合成一个大陆.
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的古南华洋位于绍兴一江山一萍乡一南宁一线以南地区,为元古宙俯冲、消减残留的残余盆地,至早古生代早期又有所分离形成华南裂谷,寒武纪一奥陶纪盆地内部以深水硅质岩、碳泥质岩、砂泥质浊积岩为主,奥陶纪后期该盆地逐渐闭合.并在该线以西形成志留纪的复理石沉积,志留纪后期复理石盆地也最终闭合形成南华造山带,仅广西钦州一防城一带形成残余海槽.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对接碰撞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华南板块.

生物古地理和古地磁资料表明,早古生代华夏陆块群与冈瓦纳大陆关系密切,并于早、中泥盆世开始与冈瓦纳大陆裂离。

加里东运动之后,柴达木地块、秦岭微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相连成为一整体,北秦岭和祁连洋消失。泥盆纪—石炭纪,沿南秦岭勉县-略阳一线裂陷形成南秦岭洋盆。二叠纪以后南秦岭洋逐渐闭合并于三叠纪碰撞形成南秦岭造山带。

华夏板块群包括中朝板块、华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及其他诸多小的地块,如柴达木地块、秦岭地块、松潘甘孜地块、昌都-思茅地块、羌塘地块等。其中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在早古生代后期碰撞形成规模较大的华南板块。华南洋仅留下钦防海槽部分,该海槽一直持续到早二叠世末期。晚古生代华南板块内部又发生两次显著的裂陷:泥盆纪—早石炭世和二叠纪中晚期。表现为华南板块内部浅水碳酸盐台地和深水盆地的相间。也有迹象(赣东北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表明晚古生代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又有张裂,但是否形成晚古生代洋盆和两个相互独立的板块尚有争议。

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板块之间的古亚洲洋在晚古生代逐渐闭合消失。塔里木板块在晚泥盆世至晚石炭世之间快速北移至北纬30°左右,其北缘逐渐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碰撞拼合,以致晚二叠世时安加拉植物群分子侵入该区。华北板块也于二叠纪后期逐渐与西伯利亚板块拼合,古亚洲洋最终消失。

华南板块西北缘的松潘甘孜地块为扬子板块的一部分,该区晚古生代地层以碳酸盐岩为主,在生物群和岩相上也与扬子板块近似。思茅—兰坪—昌都—羌塘一带在晚古生代期间可能是由微地块群组成的条带,它们在泥盆纪时由华南板块分离出来,形成金沙江-哀牢山初始洋盆,至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形成开放洋盆。

晚古生代,班公错-澜沧江洋是分隔华夏陆块群与冈瓦纳陆块群的主洋盆。在我国境内冈瓦纳陆块群主要包括拉萨地块,冈底斯地块、保山地块等。它们在沉积特征和生物古地理特征上与冈瓦纳古陆有极大的相似性。




中国及邻区大陆形成过程与大规模成矿
②三叠纪时期,以中轴大陆为核心的北方拼合大陆和以扬子陆块为主体的南方大陆拼合,形成中国及邻区主体大陆和主体呈现NWW向展布的秦祁昆造山带。 伴随古亚洲洋早古生代以来的洋内俯冲、弧弧、弧陆碰撞,以及最终在晚石炭-早二叠世闭合,造山岩石圈去根,导致大规模软流圈热和物质上涌,形成大规模Cu、Au为特色的成矿...

中国板块构造格局
羌塘地块为该板块中的一个稳定地块,出露有奥陶—石炭系稳定浅海沉积,其下变质结晶基底可能属前寒武系,二叠系为复理石沉积,三叠系为稳定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印支末期运动形成广阔平缓的褶皱带。侏罗纪复又海侵,沉积了较厚的雁石坪群,之上为白垩—第三系陆相沉积,故该区可能保存了侏罗系海相地层。...

中国古板块之间的构造运动及划分意义
其间为羌北、昌都、羌南、冈底斯微板块、地块群,对于这两大板块的界线存在不同的认识,根据现有资料,以班公错—怒江结合带为宜。欧亚板块的东侧以日本—台湾—菲律宾岛弧带与西太平洋毕鸟夫带与太平洋板块相接,东南缘以台东纵谷结合带与菲律宾海板块相联。它们的相互作用,控制了中国现今的构造格局。

中国新疆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内容提要
中国新疆及邻近区域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紧邻青藏高原,地理特征显著,横跨“三山两盆”。这个区域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塔里木、青藏以及印度五大古板块的交汇点,扮演着连接亚洲东西部的桥梁角色,对于研究亚洲大陆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加速查明新疆优势金属矿产...

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及现今地球动力学若干问题
这一巨型构造在这里的突然收尾,显然是因为受到了近南北向西太平洋构造带的阻挡,在这里它的巨大的近南北向压缩变形必须以某种方式与西太平洋边缘近东西向板块聚敛运动影响下的中国大陆东部构造变形相协调。 图1 中国及邻区现代板块及板内运动示意图 中国大陆地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本身的复杂拼合结构。中国大陆既不...

中国喀斯特分布概况
前中生代,我国及邻区曾有六个古板块,它们是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华南板块、南海-印支板块。地质背景各不相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也有明显的差异。 (三)气候条件 温度与湿度是喀斯特发育的重要因素。中国大陆第三纪初气候干旱,据刘东生院士研究,始新世18°~35′N之间形成一条EW向干旱...

在远古以前,中国哪些地区曾经是海洋?
而冈瓦纳大陆的东部(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则逐渐向南移动、离散,地壳张开,构成古特提斯洋;中国及邻区的小陆块群则一直处在古特提斯洋中,保持离散状态,总体上缓慢地向北运移,并逐渐转为近南北向的排列方式,石炭纪到三叠纪才在天山—兴安岭、昆仑山、秦岭—大别、金沙江和绍兴—十万大山等地段发生一系列局部...

中国及邻区前寒武纪陆块形成与成矿关系
克拉通型岩石圈虽然稳定,但是中国及邻区这些前寒武纪陆块形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地质演化被不断地改造。下面以华北地区为例进行分析。 根据华北...在新元古代-古生代,华北陆块处于相对稳定的陆块状态,其南、北缘受到秦岭造山带和古亚洲洋造山带的影响;在中生代,华北陆块则经历了强烈的中生代构造格局的...

中国喀斯特分布概况
经研究认为在前中生代,我国及邻区曾有六个古板块,它们是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华南板块、南海-印支板块(图3-2)。以上板块的地质背景(地层、构造、火成岩等)也各不相同,从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也有明显的差别,中国最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多集中在华南板块上就是良好例证,用板块构造理论...

构造单元划分及其特征
二、华夏古陆内的次级地质构造单元 依据华夏古陆内一定区域在地质历史阶段所保存的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典型地质现象可将其同其他区域区别开来,这种有共同的地质基础,而又有明显差异的区域共计6个(图1-3),它们也可称为三级构造单元。 图1-3 台湾海峡及其邻区地质构造单元划分 1.武夷隆起带 其北界和西界分别为江山...

永川区17225831920: 中国板块的构造演化史?没个板块依次介绍!例如:扬子板块,中朝板块,华南板块,华夏板块等等 -
希窦丹七: 我国约自早中元古代随着古陆壳的逐渐形成,于中晚元古代开始了陆洋开合的板块运动.此次编图表明,中晚元古代时已有代表古洋壳残迹的蛇绿岩带出现,同时也有较多的碰撞造山型花岗岩带形成,故宜以此时作为古板块划分的开端.而古板...

永川区17225831920: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在古生代各纪的海陆变迁有何异同 -
希窦丹七: 下面是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发生在下扬子区的三叠纪海侵是一次重要的地质事件,从此本区与我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一起整体转为大陆环境,除了黑龙江省三江地区晚三叠世—侏罗纪仍发育海陆交互地层之外[1],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均...

永川区17225831920: 中国位于哪个板块?与哪个板块相邻? -
希窦丹七: 中国位于亚欧板块上,与之相邻的有: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等

永川区17225831920: 请问去三清山游览 乘缆车上山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山上的气温大概比玉山低几度左右? -
希窦丹七: 现在只有一条东部新索道,缆车上山后徙步到巨蟒出山景点.然后走阳光海岸到三清宫.就可以了.大概需要的时间在两小时左右.一路景色不错.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

永川区17225831920: 华北板块地史演化特征 -
希窦丹七: 通过对区域地层层序特征、沉积-生物-构造古地理的综合分析,提出华北板块经历了中、新元古代边缘裂陷阶段和古生代全域性差异升降阶段两大构造演化阶段.其中,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中元古代强裂陷亚阶段及新元古代弱裂陷亚阶段;后者可...

永川区17225831920: 华北和华南石炭纪的沉积相和古地理特征的异同 -
希窦丹七: 华南地区寒武纪的古地理特征继承了震旦 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扬子板块以稳定 型陆表海为特征;东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扬 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为裂谷盆地.扬子板 块内为稳定的陆棚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部的康滇古陆始终存在...

永川区17225831920: 华南裂谷盆地与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裂谷盆地是一个意思么??? -
希窦丹七: 杨子板块为现在贵州,湖南等一带 华南即华夏板块为现在的福建,广东等一带. 华南裂谷盆地为过去的古地理的称法. 现在是一系列的山系,不为盆地了. 故为东南边缘.

永川区17225831920: 请问地大(武汉)构造地质学复试参考书
希窦丹七: 板块地质学:中国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车自成等,科学出版社,2002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叶俊林等,地质出版社,1996

永川区17225831920: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点 -
希窦丹七: 对于“中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这一学习重点,学生关键是要加深理解.于是,我提问:“一国的地理位置一般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不一会儿,学生便抢着回答,有“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在哪个板块”“半球位置”“纬度位置”...

永川区17225831920: 我国位于哪个板块,同时还与什么板块和什么板块交界 -
希窦丹七: 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同时还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