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皇帝不敢杀“谏臣”?

作者&投稿:凌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封建社会皇权至上,为何皇帝却依旧不敢直接杀权臣?~

回首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自从秦始皇创立了封建帝制之后,我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二百六十多位皇帝。而在众多皇帝当中,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是那般有魄力,有些皇帝对权力的把控是非常不稳固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些臣子会抓住制度的空隙揽权,久而久之成为权臣,以至于很多皇帝想尽办法去集权,而惯用的手段一般都是软硬兼施,或者是制衡。软硬兼施通过恩威并用促使臣子对自己忠心,而制衡则是通过分权的方式,避免权臣的出现。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就会有疑问,身为九五至尊,皇帝是站在封建社会食物链顶端的人,完全没有必要想这么多,如果出现权臣的话,按道理他们完全是可以直接将其杀掉,大可不必这么拐弯抹角,但是,他们没这样干,即使有历史上被成功杀掉的权臣还真没有几个,那么皇帝们为什么不敢动他们呢?
一、权臣们通过“软权力”培植了大批党羽,让皇帝对他们有所顾忌。
自古以来权力一直都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很多人都对其相当渴望,而有一种权力则被称之为“软权力”,权臣拥有的就是这种“软权力”。想必很多人来并不清楚这个名词的概念,“软权力”其实就是指一种能够影响别人选择判断的能力,说通俗点就是吸引力。
权臣们他们受制于出身,往往一开始的权力并不是很高,不像皇室宗亲那样一出生就享有极高的地位,但是他们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人才,逐渐的他们身边的“党羽”越来越多,而且这些党羽还往往都是朝中的官员。在朝廷里,很多官员对权臣的拥护程度甚至超过了皇帝,权臣能够直接在暗地里组建起属于他们的“小朝廷”。

而皇帝之所以不敢轻易将这些权臣除掉,甚至也不敢将权臣身边的那些“小朝廷”成员们除掉,是因为皇帝也需要这些人的拥护。虽然这些人拥护权臣的程度超过了皇帝,但是,他们对皇帝的拥护是皇帝坐在皇位之上的保障,皇帝一旦贸然行动将这位权臣杀掉的话,必然会引起那些大臣们的反对。
可能之前那些人还是暗地里反对皇帝,但这个时候他们就有可能高喊“皇帝无道”联起手来明目张胆的反对皇帝,毕竟皇帝在傀儡位置上坐了一段时间,让那些大臣们心中的恐惧降低了,连皇帝也已经难以控制他们了。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三国时期的曹髦,因为忍受不了权臣司马昭的把控,召集人手想秘密弑杀司马昭,结果会刚开完,自己这边的人就跑去告密了,让司马昭有了准备。
一直以来封建帝制宣扬的就是“皇权至上”,但是皇权没了大臣们以及天下人的拥护也不能称之为完整的皇权。作为一个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一旦出现难以把持权力的问题之后,他们非常害怕大臣们联起手来“逼宫”,那样的话,对他的统治地位会更加不利,皇帝有可能被迫退位,甚至因此被杀掉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所以,皇帝们不敢贸然动手。

二、能够成为权臣,他们的贡献必然也是朝中数一数二的。
权臣不可能是横空出世的,那些能够成为权臣的人也都是一步一步爬上去的,而他们在爬的过程中要升迁往往就需要以朝中做出的贡献为资本。正是因为他们的贡献越来越大,声望也越来越高,甚至在老百姓们心中已经有一个“包青天”的形象根深蒂固了,这就很容易产生一种人们只知权臣,不知皇帝的尴尬局面。
因此,皇帝想要下手成功并不容易,因为有些权臣并非就一定是奸臣,他们为朝廷内外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已经深得民心,无缘无故将他们杀掉,皇帝不仅会失去民心,甚至在历史上都会背负昏庸残暴的骂名,而这样下去,显然他的统治是长久不了了。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皇帝抓住他们的“把柄”,换句话说权臣犯了大错的时侯,再下令将其杀掉才是名正言顺的,这样的成功率也是比较高的。

比如子婴杀赵高,赵高我们都清楚,其借助于秦二世的恩宠,到后来一度权勤朝野,就连一手提拔他的秦二世胡亥也最终是死在了他的手里。而当时的子婴只不过是他扶持的一个傀儡罢了,但子婴却最终却杀了他。
这是因为赵高犯了大错,他掌权之时,陷害忠良,已经是天怒人怨,到了后期已经没多少人支持他了,而子婴就是抓住这点,最终诛杀了赵高。
三、皇帝将权臣杀掉后,权力核心可能仍旧回到不到自己这。
我们前头也有说到过,权臣在自己越来越显赫的同时,会培植了大量的亲信势力。这些亲信势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布在朝中的各个重要岗位,越来越根深蒂固。这个时候,权臣就是整个朝廷的领导人,相比之下,他要比皇帝更有话语权。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皇帝最终忍无可忍,通过某种方式出其不意的将权臣杀掉,权力仍旧不会回到皇帝的手中。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旦这个权臣被杀掉,已经成熟的权臣集团不可能因为领导人被杀掉就会解体,反而他们会重新选出一位新的领导人,形成下一代核心。

而且,新的领导人会出于皇帝之前的行为更加谨慎,到那个时候,皇帝想要通过简单的暴力夺权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了。不仅如此,权臣集团为了避免再出现意外,甚至可能对皇帝动杀心,到那个时候,别说夺回权力了,就算是留条命都有困难了。
我们举个例子,曹操如果被汉献帝给刺杀成功了,他能够掌权吗?显然是不能,掌权的不是曹丕,也会是曹家子弟,总之与汉室宗亲是关系不大了。
有人或许会说,这只是猜测,毕竟没有发生过。那好,我们来看个确确实实发生过的案例。北魏孝庄帝被权臣尔朱荣给谋划登基,孝庄帝不满尔朱荣的残暴跋扈,利用朝见的机会,偶然的杀了尔朱荣还有他长子。但后来呢?后来他依旧没有机会掌权,即便是尔朱荣的长子也死了,因为他还有兄弟,还有次子,而最终也就是尔朱荣的次子与弟弟接了班,甚至杀了年仅24岁的孝庄帝。
总之,皇帝很难杀掉权臣,即便走了狗屎运,杀了权臣,但由于权臣的集团结构已经相当成熟了,皇帝要想上位依旧是相当的难。

总结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虽说是君主专制,但皇帝有时候只是名义上的君主,权臣才是实际的君主,所以皇帝自然是杀不了权臣,不仅是因为不能,更因为不敢。
其实“杀权臣”是一个困难并且需要耗时持久的工程,困难是要求皇帝要比权臣更有人格魅力,更能拉拢人,耗时是因为要等时机成熟,比如抓住权臣犯错,大失人心,而皇帝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笼络到了更多的支持者。
总之,当皇帝将朝廷的权力结构重新“洗牌”成功的时候,就是杀权臣最为容易的时候。

其实这些都是影视剧、文学作品留下来的刻板印象。
就开国皇帝来说,其实也就西汉,朱明杀人较多,其它的朝代像北宋、大唐,并没有很显著的杀功臣的现象。
就建国功臣数量来说,即便是西汉和明朝,其实活下来的功臣数量,也远比处死的要多。毕竟还有一些非著名的任务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皇帝为了维持自己的环卫以及江山的稳固,往往都会想出很多的措施来防止朝廷出现决策性的失误,而主要针对的就是皇帝本人的角色事物,因为我们知道皇帝也是人,由于皇帝作为一国之主,所以皇帝里的一些错误往往没有人敢于指出,毕竟把皇帝惹恼了可能就会有杀身之祸。

这也导致在中国的封建王朝,往往有一类大臣是专门负责给皇帝提意见的,一旦他们发现皇帝的一些决策是不好的,或者说是错误的,他们就会当面指出皇帝的问题,并且要求皇帝改正,而这些人可能会惹到皇帝很不开心,但是大多数古代皇帝是不敢杀他们的。

因为他们这一类大臣的地位很特殊,他们可能没有特别高的官职,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但是他们却有权利向皇帝提意见,而如果皇帝不采纳他们的意见甚至把他们处死的话,皇帝就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个污名,而被处死的那些个大臣,也会名流千史。

所以在中国的封建王朝,皇帝们可能特别的不喜欢那些敢在朝廷上向他们当面指出问题的大臣,但是却不能去惩罚他们,顶多是呵斥他们,因为这些大臣实在是皇帝不能够去杀,一旦让这些大责任人,因为上谏而死,那么在青史上对皇帝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而事实上,中国古代的那些皇帝是无比的在意自己以后在历史上的评价如何。



因为谏臣是反映百姓的心声的人,如果把他们杀了,百姓一定会有怨言的。

因为谏臣帮助自己管理国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杀不得。

因为如果中国古代的皇帝杀了谏臣,那么就会遭受到人们的唾骂。

因为皇帝不想落一个昏君的骂名。自古明君都不是暴君。


中国古代的皇帝
回答量:5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9.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问题不够清晰!想问什么,不清楚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更多回答(1) 其他类似问题 2015-03-24 中国古代所有皇帝的名字 704 2014-01-21 中国古代皇帝列表 299 2020-10-04 ...

中国古代皇帝列表
夏汤州

中国古代皇帝的名字及同音字在当时都不能随便使用,历史上称这种规定为...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

中国古代有哪些皇帝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超过七十...

中国古代的皇帝有什么用?
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第三位皇帝(927年—935年)、威武军节度使。总的来讲,中国古代皇帝制度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政治现象。它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国家和文化的坚持和追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政治和思想上的落后和困境。我们不能简单地赞美或否定它,而应该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它,在承认其历史贡献的同时,也...

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比如清代十二位君主,但努尔哈赤只是后金大汗不是大清皇帝,所以不计入皇帝人数。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皇帝一手掌握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全部大权,独断乾坤,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与臣民的生死荣辱。其中固然不乏一些英才明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

中国古代的皇帝能不能娶大臣的女儿为妻?
能呀,中国古代皇帝的老婆们几乎都是大臣的女儿呀,你去看看历史就知道,那些个皇后呀,贵妃呀,哪个都是重量级人物,不然她们的女儿还做不了皇帝的女人呢,毕竟,那是相当光荣的事情!

中国古代的皇帝和天子有什么区别?
天子在古代政权里是爵称;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按《孟子.告子上》的说法,天子本应该是 天爵与人爵合一的爵称,但可惜后世不少人得了天爵而弃人爵。天子旧时指国王或皇帝(受天命而立,因此称为天的儿子)。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天子的说法就已经开始出现,但还未成为正统的称呼,各诸侯国依然...

古代皇帝都是什么民族
6. 从秦朝的嬴政开始,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皇帝总数约为422人。然而,并非所有君主都称帝,如项羽、苻坚、北燕和西凉的君主、五代十国中的吴越和荆南等,以及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等人,都没有称帝。7. 清朝有十二位君主,但努尔哈赤作为后金的大汗,并未成为大清的皇帝,因此不被...

怪哉!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皇帝大多都很坏
随便翻开一下中国历史,坏皇帝特别多,好皇帝几乎掰手指就能数出来,无非唐太宗、康熙几个,而且个个还有不小的污点,但是,坏皇帝或者说除了好事什么事情都干的皇帝太多了,从秦朝的二世到嘉靖、万历、咸丰、同治……,占了一大半。其实很奇怪的,中国古代皇帝接受的都是儒家学说,而儒家又是宣扬“...

宜春市19881089407: 中国古代有哪些人劝谏被杀的 -
雍是倍平: 比干 ,因为《封神演义》的关系,商代谏臣比干的名气要大得多,其事迹也更为壮烈.比干(前1092-前1029),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

宜春市19881089407: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忠臣也会被冤杀 -
雍是倍平: 忠臣被冤杀无外乎两种原因:1,忠臣势大,功高震主,虽无反意,但却依旧得不到皇帝的信任;2,奸臣当道,忠臣的存在就是对奸臣利益的最大损害,所以奸臣肯定会想尽办法铲除忠臣.当然不管什么原因,忠臣被冤杀最主要还是因为皇帝的昏庸,真正开明的皇帝是不会杀忠臣动摇国之根本的.

宜春市19881089407: 中国古代史上对于文官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不可杀读书人,一个把读书人变成皇帝的仆人,请分别写出是哪两个朝代?并说出执政者这样做的理... -
雍是倍平:[答案] 不可杀读书人是宋朝 把读书人变成皇帝的仆人是清朝 宋朝是为了笼络民心,同时让读书人愿意追随他们,效忠他们 清朝则是可以把读书人牢牢的掌控在手心里,让他们为己所用

宜春市19881089407: 你们说宋朝以文御武究竟是谁的责任?有人说是宋太宗的原因?你们说呢? -
雍是倍平: 是太祖杯酒释兵权定下的潜规则.宋王朝是经济大国,但面积最小、军事、国防最弱,一直挨打称臣.大臣因得罪皇帝被杀的可不少,直接或间接的,如呼家将、杨家将、岳飞及嫡系将领.

宜春市19881089407: 中国自古为什么忠臣名将却被诛杀 -
雍是倍平: 古代的封建王朝,帝王是绝对的存在,凌驾所有人之上啊那是,忠臣名将不得善终,不外于忠言逆耳,侵犯王权,或者就是功高盖主,遭君忌惮!

宜春市19881089407: 为什么说话不中听经常惹皇上生气的大臣才是忠臣呢?? -
雍是倍平: 不是的.能使国家昌盛,民族富强的人才是忠臣.你说的那个叫谏臣.谏臣一般都没什么私心,属于缺心眼一类的,得不到皇帝的真正重用.历史上最有名的谏臣就是魏征.但是提到贞观,还是要说房谋杜建.魏征算是最吃香的,那是由于李世民开明.像被后人神话的包公,也是谏臣,历史上的地位就很低了.还有武帝朝的汲谙,可以说是中国第一谏臣.这些人都是忠臣.另外一部分忠臣,就是像管仲、张良、萧何、公孙弘一类,他们懂得怎么说服君主,而不是一位的反抗.而真正受到信任,且达到良好效果的,往往是这些人.这些人虽然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是心系国家,使得中国强大.他们才是真正的忠臣.

宜春市19881089407: 古代中国自秦以来形成了三个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朝参”——决策军国大事;由“三公”或地位相当于“三公”的大臣主持的“集议”——通过并执行... -
雍是倍平:[选项]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宜春市19881089407: 宋朝最好的皇帝是宋仁宗吗? --
雍是倍平: 应该是仁宗全面的看 开国皇帝都不是好皇帝开国皇帝都要杀一些当年跟他混的人 或者剥夺他们的权利 用自家人或新人楼上说的宋太宗 实在不敢苟同 我认为宋太宗 简直坏到极点 弄个什么金匮...

宜春市19881089407: 关于明万历朝"国本之争"中大臣们的反应和万历皇帝的反应的原因分析?
雍是倍平: 这么说吧 到明代中叶,士大夫阶层已经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有相同价值观的一个群体阶层,对他们来说向皇帝进谏、维护祖宗家法、让皇帝规范的生活在由他们解释的儒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