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末学有一个困惑?

作者&投稿:平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末学的一个问题:~

你可能断章取义了。《梵网经》(六十二见)很清楚的指出,这些都是不正见。请不要“颠倒”。到百度文库下载一本《梵网经》读一读就清楚了。

你那不是轻视佛经

佛菩萨也不会怪罪你的,你有此问说明你看的书太少了。没有理解上去.

佛无分别心,请仔细理解这个分别二字。

为什么会分心呢,因为心里有杂念啊,我当初也是这样的。

后来我改成念咒,六字大明咒。每天坚持诵唱,非常得力。你可以试试。

先到网上找它的视频看看吧

古时500并不代表实数,是多的意思....

在佛境界里,当然没有谤佛。但在谤佛者周围的人眼里,却有谤佛。业力是由众生共同编织的一张巨大的错综复杂的网。但在佛境界里,这网非实有,在众生眼里,这网是实有。谤佛罪,在佛眼里,非实有,在众生眼里,是实有。因此在证悟佛果之后,一切罪都清净了。但在那之前,则罪显现为实有。

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

这句话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吧:

有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出身豪门,家产丰厚,又多才多艺,日子过得很好。
??
媒婆也快把她家的门槛给踩烂了,但她一直不想结婚,因为她觉得还没见到她真正想要嫁的那个男孩。

直到有一天,她去一个庙会散心,于万千拥挤的人群中,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男人,不用多说什么,反正女孩觉得那个男人就是她苦苦等待的结果了。
可惜,庙会太挤了, 她无法走到那个男人的身边,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那个男人消失在人群中。

后来的两年里,女孩四处去寻找那个男人,但这人就像蒸发了一样,无影无踪。

女孩每天都向佛祖祈祷,希望能再见到那个男人。

她的诚心打动了佛祖,佛祖显灵了。

佛祖说:“你想再看到那个男人吗?”

女孩说:“是的!我只想再看他一眼!”

佛祖:”你要放弃你现在的一切,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

女孩:“我能放弃!”

佛祖:“你还必须修炼五百年道行,才能见他一面。你不后悔么?”

女孩:“我不后悔!”

女孩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躺在荒郊野外,四百多年的风吹*晒,苦不堪言,但女孩都觉得没什么,难受的是这四百多年都没看到一个人,看不见一点点希望,这让她都快崩溃了。

最后一年,一个采石队来了,看中了她的巨大,把她凿成一块巨大的条石,运进了城里,他们正在建一座石桥,于是,女孩变成了石桥的护栏。
就在石桥建成的第一天,女孩就看见了,那个她等了五百年的男人!

他行色匆匆,像有什么急事,很快地从石桥的正中走过了,当然,他不会发觉有一块石头正目不转睛地望着他。

男人又一次消失了,再次出现的是佛祖。

佛祖:“你满意了吗?”

女孩:“不!为什么?为什么我只是桥的护栏?如果我被铺在桥的正中,我就能碰到他了,我就能摸他一下!”

佛祖:“你想摸他一下?那你还得修炼五百年!”

女孩:“我愿意!”

佛祖:“你吃了这么多苦,不后悔?”

女孩:“不后悔!”

女孩变成了一棵大树,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官道上,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女孩每天都在近处观望,但这更难受,因为无数次满怀希望的看见一个人走来,又无数次希望破灭。

不是有前五百年的修炼,相信女孩早就崩溃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女孩的心逐渐平静了,她知道,不到最后一天,他是不会出现的。

又是一个五百年啊!最后一天,女孩知道他会来了,但她的心中竟然不再激动。

来了!他来了!他还是穿着他最喜欢的白色长衫,脸还是那么俊美,女孩痴痴地望着他。

这一次,他没有急匆匆的走过,因为,天太热了。

他注意到路边有一棵大树,那浓密的树荫很诱人,休息一下吧,他这样想。

他走到大树脚下,*着树根,微微的闭上了双眼,他睡着了。

女孩摸到他了!他就靠在她的身边!

但是,她无法告诉他,这千年的相思。她只有尽力把树荫聚集起来,为他挡住毒辣的阳光。

千年的柔情啊!

男人只是小睡了一刻,因为他还有事要办,他站起身来,拍拍长衫上的灰尘,在动身的前一刻,他抬头看了看这棵大树,又微微地抚摸了一下树干,大概是为了感谢大树为他带来清凉吧。

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就在他消失在她的视线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现了。

佛祖:“你是不是还想做他的妻子?那你还得修炼……”

女孩平静地打断了佛祖的话:“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

佛祖:“哦?”

女孩:“这样已经很好了,爱他,并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

佛祖:“哦!”

女孩:“他现在的妻子也像我这样受过苦吗?”

佛祖微微地点点头。

女孩微微一笑:“我也能做到的,但是不必了。”

就在这一刻,女孩发现佛祖微微地叹了一口气,或者是说,佛祖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女孩有几分诧异,“佛祖也有心事么?”

佛祖的脸上绽开了一个笑容:“因为这样很好,有个男孩可以少等一千年了,他为了能够看你一眼,已经修炼了两千年。”

看了好多资料综合,希望帮助你.

这不是佛经里的话,是后人根据佛法的因缘法臆造而出的,主观意思也是一个譬喻而已。也只是为了揭示因缘法的关系,不一定很准确(也不用很准确,因为一切法皆是佛法)。
那些嘲笑者其实是只关注了字面意思,并没有理解说话人的本意,更不了解佛法中的因缘法。但同时也一定会有人因这句话对佛法而有所感悟。
这就是各自的智慧和因缘不同了。有感悟者得到启迪和智慧,嘲笑谩骂者自己愚痴,这都是各自的业报而已。也就是佛法说的“佛渡有缘人”。
所以,楼主大可不必为此烦恼。谤佛谤法者自有因果,与他人无关。你若为此生心则是你的因果了。

正如前面几位善友说的那样,佛教中的确没有这句话,不过,其中因果的细微关联倒是与佛法中的解释不相违逆的。

佛法中对于人的前世今生,讲究是‘无始’的概念,就是说轮回是周而复始的,没有尽头,没有第一因。只要人心地一刻不清净,业力就会相续前行,就会形成推动轮回的动力。从这里角度上说,我们已经在六道中往复过n多次了,至于多少次的‘回眸’,又多少次的‘擦肩’,岂能是数数可以算尽的呢!

阿弥陀佛,轮回是火坑、是陡峭的悬崖峭壁,是刀锋,是毒蛇之吻,是大苦之地,早些解脱是正经!

明心合十!

心有善念,何必拘于形式。
文字也好,嘲讽也好,都有两面性,看自己的修行如何 ,怎样理解了。

送你一段话:
梵志双手持花献佛,佛曰:放下。梵志放下左手之花。佛曰:放下。梵志放下右手之花。佛还是说:放下。梵志:我手中之花皆已放下,还有什么可放的呢?佛说:放下你所有的想念,一直舍去,舍至无可舍之处
舍至无可舍之处……

这句话,佛经里面没有见过。不过也许是有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感情的吧。
所以不应该太当真才是。


形容学习不好的成语
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14.例句: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读佛经的困惑
因为你的理解,全部都是错的。1.“为什么在涅槃之后进入更高境界的彼岸世界反而还能感觉得到这种仙乐飘飘异常美好的景象”,回答:涅槃根本就不是你所说的情况。任何佛经都没有这样说过。至于净土的景象,那是心的幻化,不是真的。2.“应该是无所感知无所想”。回答:不是无所感知。而是变换了感知的...

请教佛教高人,学佛后的困惑,痛苦!
学佛是学解脱的,哪有学成这个样子的,不过心越苦则越明,学佛的时候一定要时刻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不是胡思乱想地理解佛意,而是寻找烦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佛是怎么说来解除烦恼的。你的最大问题是妄想太多,首先必须要收心,做事一定要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不然就乱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学与问相关的成语
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口耳之学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教学相长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家学渊源 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记问之学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好学不...

求有关博学的古文
请问这里的博学是多学习的意思呢还是一个人知识很多的意思 《荀子 劝学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

《学与问》课文中的问题
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口耳之学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教学相长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家学渊源 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记问之学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好学不...

阿弥陀佛,我想请各位师兄帮我解答下我的困惑
阿弥陀佛!师兄多虑了!师兄既然有如此善根,不成佛,怎么可能?末学认为,你的“烧毁佛像”,不应该算作五逆罪。佛法是心法,重在心而不在相。你小时候那种情况下烧毁佛像,不怀恶意。《弟子规》有言:“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你如此深信佛法,怎么能够算“恶人”呢?古有大开悟的禅师...

请教佛教高人
想不产生恶业 可以看一下 华严经 净行品 是教人如何用心的 佛教的善巧方便 不可思议 比如近外道行 那需要很高的修为 有的必须是登地菩萨 甚至更高才能做到 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有投火外道 甘露火王《或者是大光王 我记不清了》 投火外道 为救助别人让人们投入火焰 那个国王对人是...

有必要说说现在的所谓“高僧大德”一副世俗嘴脸,吃素能吃的这么胖?_百...
是到阿鼻地狱去啊!是这样的果报。所以我们不能轻慢出家人。尤其是我们为了保护佛教的形象,出家僧团是住持佛法的主力军,如果你老是讲出家人的过失,使得社会人士对整个僧团一点信心都没有,一点信心都没有,佛法当然就名声扫地了。菩萨戒在十重戒里专门有一条戒,不说四众过戒。说四众过是犯波罗夷...

佛教说的我执为什么那么难断,难断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2.行-行是造作为义,即依过去的无明烦恼,发动身语意的三业,而造成罪福,不动诸业,名之曰行。现在五果:1.识-识为初入胎识,即由过去惑业动力,使感异熟报体的阿赖耶识,遇缘托胎,以完成现实之生命体。2.名色-名色为胎相之完成,名是精神,色是物质,即组织有情的要素,胎相初成,...

广饶县15344607619: 学佛的一些困惑我想请问,什么是学佛 -
戎阀斯巴: 1. 从小的方面而言,学佛,就是学习佛祖的教导,按照佛祖的教导去为人处事,现实中生活和工作都一定大吉大利.2. 从大的方面而言,学佛,就是诸恶莫作,积德行善,孝敬父母,帮助他人,将来不堕三恶道,后世能平安幸福.3. 从最高目的而言,学佛,就是依据佛经,诵经念佛,持戒修行,永断轮回苦海.或者求生阿弥陀佛净土,永离一切痛苦烦恼.

广饶县15344607619: 各位大德居士:阿弥陀佛,末学疑惑,该不该结婚 -
戎阀斯巴: 我不是大德居士,我只是最普通的佛弟子.释迦摩尼在印度示现成道之前也是有家庭的,妻子、儿子后来也都有所成就.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不碍世间法,真俗不二.你可以去看《华严经》,成就正觉者各种情况的都有,各种法门的都有,不只有出家人.即使结婚成家,也可以照样修行,同样能做如理如法的佛弟子.之所以有人出家,那只是遇缘不同,本生的任务各有不同.劝你放下知见,随缘行道.“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金刚经》结婚和独身,都是生灭法,本不于自性相干,不要执着,不要分别!

广饶县15344607619: 末学关于佛教的问题:业力
戎阀斯巴: 堪布慈诚罗珠《慧灯之光》: 首先我们讲最远的轮回开始.在凡夫人所能感受到的外在世界与六道众生尚未产生之前,既不是轮回,也不是涅槃;既没有佛,也没有众生. 这种状态,与地球没有诞生之前,天体物理学家称之为“真空”的状态...

广饶县15344607619: 初学佛的疑问 -
戎阀斯巴: 没有!您这是错误的见解,皈依佛教便是皈依一些圣者,圣法和佛陀.法门,宗派,以及不同的佛,菩萨,阿罗汉,都没有一点的冲突! 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

广饶县15344607619: 求助:末学学佛有大半年了,现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怎么办? -
戎阀斯巴: 是学偏了!楼主现在的心境,都是得益于不净观,也就是说对境漠然、不感兴趣的心情都是不净观的副作用,严重的还会生起厌世自杀的心愿!学佛的初步是先学五明,没有通晓五明的基础,就等于没有入佛法门的钥匙,大学所学正是五明的内...

广饶县15344607619: 末学有个关于净土宗的疑问,请大德法师为弟子开示
戎阀斯巴: 楼主,不要怀疑经典. 大势至菩萨学的是念佛法门——是大势至菩萨自己始于恒沙劫前的日月光佛教授. 而阿弥陀佛的佛国成就已经10劫. 十方三世一切佛宣扬的都有念佛法门.在阿弥陀佛前亦如是有念佛法门.释迦牟尼佛之所以宣扬让我们皈依 阿弥托佛,首先是因为法藏比丘积累恒沙佛国的优点而设计了极乐世界,正好和我们的娑婆世界成对比:善恶、苦乐........合乎道家阴阳呼应.再者佛教的因缘体现于此:娑婆世界众生于极乐世界有大因缘而听闻 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 关于 净土:我们念佛既是为了心灵的净化.心净了不光能到达极乐净土,能到达一切过去 现在 未来 十方佛土——(心净则一切佛土皆净).

广饶县15344607619: 佛家末学是什么意思. -
戎阀斯巴: 末学不是佛教专用名词. 末学是谦虚的称呼自己与晚生、后辈、后进的意思差不多. 佛教徒们称呼自己末学也是这个意思,是代表尊重他人自我谦虚的意思.

广饶县15344607619: 佛 教有8万4千法门,入一门都是解脱之道,问一门深入怎么做? -
戎阀斯巴: 末学在和佛友交流法义时常会谈到一个问题,就是学佛要一门深入,何为一门深入?这个值得探讨了.如果不搞清楚可能会学成佛呆子,读书读成书呆子. 一门深入这一名词,如果在学佛整个门内末学是很赞赏的,但是如果分宗分派,以自己...

广饶县15344607619: 请懂佛学的居士、比丘、比丘尼进,末学有疑需要请教. -
戎阀斯巴: 楞严经,阿修罗还不够格. 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往生一个少一个. 天魔波旬欲界顶层,是众生,他境界可不低. 他有一天也会开悟. 你还不够格,就以现在你这程度. 是. 要想魔来干扰必须修为到一定时候才来,

广饶县15344607619: 请教论坛内的师父和师兄,末学念佛时总觉得挺烦乱的如何纠正呢?
戎阀斯巴: 有时间可以先多看看佛法,看看高僧大德的说法都是可以的,可以看看圆瑛法师说的心经,楞严经等,懂更多的佛法道理后,再配合阿弥陀佛经等的修行办法老老实实的念佛效果更好的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