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明德,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杭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学中的明明德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明”是动词,是彰明、弘扬的意思;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意谓“光明的”;连起来是说,人要弘扬内心的善良光明的德性。
出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此语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在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拓展资料: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大学》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

《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据断代史学家班固在“《记》百三十一篇”下自注云“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他认为《礼记》各篇的成书年代主要分布在战国初期至西汉初期这段时间。清代人崔述认为:“凡文之体,因乎其时……《大学》之文繁而尽,又多排语,计其时当在战国。”
(《洙泗考信录·全录》)综合而论,《大学》的成书时代大体在孔子、曾子之后,孟子、荀子之前的战国前期,即公元前5世纪左右,系出于曾氏之儒一派的纯儒家作品”。即《大学》的成书年代应是在战国初期,其作者应是“曾氏之儒一派”,即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战国初期曾参所作。

在明明德的意思是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

在明明德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在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是彰明、弘扬的意思;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意谓“光明的”。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讲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即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扩展资料

《礼记·大学》的影响:

《大学》作为《礼记》中的一篇,它对于汉儒的思想有直接的启发。特别是到宋代理学勃兴后,借助科举的力量,又使它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宋以后几乎每一个读书人都受到《大学》的影响。《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意为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出自:《大学·第一章》

作者:春秋战国时期曾子

原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赏析

文章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作品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

该句出自先秦《大学》。

所在段落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

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文学鉴赏:

《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项,即宋代儒家们所说的大学“三纲领”。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学》的主旨。

《大学》是讲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但是它按照孔子思想,不就事论事,而是将人的精神的弘扬和品德修养置于首位。“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

“亲民”即“新民”,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



“明明德”,第1个“明”作动词,为明放、彰显、提倡、推广、发扬、张扬之意;第2个“明”为正大光明,公正开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会风尚。

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出自哪里...
《大学》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全文(节选)如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

《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什么意思?
大学之道是这样一条道路:从明明德开始,通过作新民,最后止于至善。“明德”就是明明白白的德,性德,天生具有的品德。“明明德”就是自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人的本性是什么,应该如何做人。“新民”包括自新和新民两层意思。自新就是日新其德,不断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什么意思
《大学》开宗明义即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第一句话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清明,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明德至善作为《大学》的核心思想,意指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使自身的境界达到至善至美,是儒家学者的最高追求。《大学》原为《礼记》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什么意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此语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就是相对于小学而言,古人15岁一般上大学。 “道”就是方法,途径,诀窍等;“明 明德”,第1个“明”作动词,为明放、彰显、提倡、推广、发扬...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全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语出儒学经典《大学》。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了解并达到人们都具有的至善的道德本性,在于推己及人,帮助、教育他人,使其也成为有道德的人,最后的结果是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并保持人类最高的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的“亲”字是什么意思
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明德至善作为《大学》的核心思想,意指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使自身的境界达到至善至美,是儒家学者的最高追求。《大学》原为《礼记》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此语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意思出自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下花园区17371874517: 在明明德,是什么意思 -
第温曲必: 在明明德的意思是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 在明明德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在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

下花园区17371874517: 明明德(汉语词语) - 搜狗百科
第温曲必:[答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大学》的第一句话.. “大学”这里的大学不是咱们现在的大学的概念,“大”通“太”或“泰”就是大学问,孔子指的大学问就是治国安邦的学问; 2.“道”就是方法,途径等; 3.“明明德”,第1个...

下花园区17371874517: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怎么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是什么意?
第温曲必: 明明德第一个明作动词,为明放、彰显、提倡、推广、发扬、张扬之意;第二个明为正大光明,公正开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会风尚.做治国安帮这种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永无止境地追求至善至美,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

下花园区17371874517: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是什么啊 -
第温曲必:[答案] “大学”就是相对于小学而言,古人15岁一般上大学. “道”就是方法,途径,诀窍等; “明明德”,第1个“明”作动词,为明放、彰显、提倡、推广、发扬、张扬之意;第2个“明”为正大光明,公正开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会风尚. ...

下花园区17371874517: 《大学之道》中明德的含义 -
第温曲必:[答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其中第一个明为动词,以为彰显.第二个明为形容词,意思是光明的.明明德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学习,彰显自己与生俱来的光明的德行,使之不为外界的恶所蒙蔽.

下花园区17371874517: 明明德含义 -
第温曲必:[答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1)大学的目的,在于彰显高尚的品德.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下花园区17371874517: 如何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第温曲必: 做治国安帮这种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永无止境地追求至善至美,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大学”就是大学问,古时候的大学问就是治国安帮的学问; “道”就是方法,途径,诀窍等; “明明德”,第1个“明”作动词,为明放、彰显、提倡、推广、发扬、张扬之意;第2个“明”为正大光明,公正开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会风尚. “亲”就是亲近,体察,尊重; “民”就是民众,引申为民意、民情; “至善”就是善的最高境界,即至善至美. “止”就是停住.“止于”就是“当某某目标达到的时候停住”,引申为“以……为奋斗目标”,“止于至善”就是以至善为奋斗目标.

下花园区17371874517: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何解 -
第温曲必: 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