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彦语

作者&投稿:进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庄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老子,墨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成为替剥削制度作辩护的理论根据。


  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前286),名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老、庄与孔、孟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但是,庄子作为一个沉思默想、不求功名的隐士型思想家,他基本上没参加过任何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以,我们无法非常自信地为他写出一部线条清晰、先后承接的传记,这是不得不预先声明的。


  史书关于老子的记载不很清楚。司马迁的《史记》一说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就是孔子曾向他问礼的老聃;一说他可能是周烈王时见过秦献公的周太史儋;又说他可能就是老莱子。教材取前一种说法。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就是“无”。这个“道”是“先天地生”的,是没有意志、没有具体形状、无声无息的,是无时无地不在的。“道”即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老子猜测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互相依存,相反相成,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而且,事物对立的双方会互相转化,“正复为奇(反常),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但是,老子这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存在严重的缺陷,他不仅忽略了对立面转化的必要条件,而且把事物向反面转化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上升发展的。老子的学说,对后来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唯物与唯心两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吸收了他的思想。
  老子思想有消极的一面。老子长年居住在周,春秋末期,周朝政治日益紊乱,礼坏乐崩,社会正面临着一场大变革。面对这一切,他消极悲观,提出一个回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的主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他所向往的这种理想社会,实际上不过是保留着原始公社遗迹的早期奴隶社会。这显然是一种开历史倒车的没落阶级的消极思想
  《道德经》相传为老子所著,亦称《老子》《老子五千文》。但从书的思想内容和涉及的某些问题来看,该书大约编定于战国初期,基本上保留了老子的主要思想。全书五千余字,是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故称《道德经》。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因此又称《德道经》。道经侧重讲哲学,德经侧重讲政治和军事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376年。他出身微贱,做过工匠,自称“贱人”。曾学过儒学,后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学,聚徒讲学,创立墨家学派。墨子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有深切的体会,激烈反对“富侮贫,贵傲贱”,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有力的要以力助人,有财的要将财分人,有道的要用道教人,这样可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但是这种“兼爱思想”抹煞了阶级对立的事实,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从兼爱的观点出发,墨子又提出“节用”“节葬”“非乐”“非攻”等主张,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也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非正义战争。《墨子·公输篇》记载了一个故事:公输班为楚国造云梯准备攻宋。楚是大国,宋是较小的国,墨子从齐国赶到楚国,说服公输班和楚王不能以大国欺侮小国;同时,他还派人赶到宋国帮助作好防守的准备,结果制止了楚对宋的战争。不过,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鬼神能够赏贤罚暴,这说明他仍未突破宗教迷信世界观的束缚。墨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行为记载在《墨子》一书里。今本《墨子》共15卷,53篇,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重要资料。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孙子(?~公元前1105),春秋末期吴国军事家,思想家孙武。

这里有孔子的名言


1.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译文: 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

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第七章•述而篇》

译文: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第七章•述而篇》

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的话,要注意改正;如果没有,就要加以防备。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不能装作知道,这才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5. 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译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6.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译文: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译文: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8. 君子不器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译文: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9.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译文: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10.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译文: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1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第七章•述而篇》

译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1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第七章•述而篇》

译文: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

13.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第七章•述而篇》

译文: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1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译文: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

15.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译文:吃饭睡觉的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

16.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译文: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浮云

17.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译文:士的志趣在于道,而耻于衣食恶劣的话,是尚未与他把这个道理讲透彻啊。

18.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第十三章

译文: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

1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0.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左传》

译文华夏以外的人不得图谋中原,夷人不得触犯盟会,武力不能逼迫友好

21.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曾子说的,不是孔子

译文:如果对于去世者的丧礼能慎重地处理举行,日久之后亦能定期举行祭礼不断追思的话,社会之风俗道德也一定可以渐渐笃厚起来的。

22.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23.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2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论语•卫灵公》

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2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论语•述而》

译文: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

27.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论语•泰伯》

译文: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28.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论语•子罕》

译文: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29.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论语•子罕》

译文: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0.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论语.子罕》

译文: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论语.子罕》

译文:到了寒冷的冬季,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3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论语.颜渊》

33.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如滔滔江水。

34.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杂记下》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孔子的名言:http://www.mingyandaquan.com/mingrenmingyan/2013/0816/1.html

孔子的谚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近仁。
(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9)见得思义。
(4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4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4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46)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47)德不孤,必有邻。
(4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9)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孟子的谚语:
1.五十步笑百步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墨子的谚语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老子的谚语: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庄子的谚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荀子的谚语: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韩非子的谚语:
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言无二贵,法不两适。
自胜谓之强。
自见之谓明。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孟子,荀子,孔子,韩非子,庄子,墨子,老子是哪个朝代的?
孟子,荀子,韩非子,庄子是战国时期人;孔子,墨子,老子是春秋时期人。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山东邹城人。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出现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

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荀子,庄子,孙子的原名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 本名:韩非 别称:韩子 字号:韩非子 所处时代:战国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 孙子即孙武(中国春秋...

管子,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的姓名分别是
老子 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庄子 姓庄,名周 孔子 姓孔,名丘,字仲尼 孟子 姓孟,名轲 墨子 姓墨,名翟 荀子 姓荀,名况,字卿,后世也称荀卿 管子 管子古时称“筚篥”,又称“悲栗”或“笳管”,簧管乐器。

孔子、老子、孟子 还有什么子?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墨子、老子、韩非子、孟子、庄子、孔子、他们都各主张什么思想?请详 ...
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子 百度百科——孔子 百度百科——孟子 百度百科——老子 百度百科——韩非子 百度百科——庄子 ...

孔子﹑孙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分别是什么家
韩非子: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庄子:哲学家、道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墨子: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孔子,墨子,荀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都是真名吗?如果不是,那真...
孔子名孔丘,世人尊称为孔子。其他的也是如此。墨子——墨翟,荀子——荀况,孟子——孟轲,老子——李耳,庄子——庄周,韩非子——韩非,孙子——孙武

孔子,老子,墨子,孟子他们的出生顺序是?
4. 孟子:公元前372年左右,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并主张法先王、行仁政。5.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其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

我想问下 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 等等这些国学家们 这些人的生活时代的...
老子和孔子同在春秋时代,老子年长且孔子拜老子为师,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庄子(约前369-前286)、墨子:(前468-前376) 同在战国时代 所以顺序是: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谁是谁的弟子?
5.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与孟子同时代,活跃于战国中期。6. 关于老子的身份,还有其他说法,如老莱子和太史儋,分别属于春秋晚期和战国前期。目前普遍认为《老子》一书成书于战国时期,可能与太史儋有关,但这并不表明老子本人就是战国人。7. 墨子,战国早期的思想家。8. 惠子,与孟子...

延吉市17790532940: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的思想分别是什么?不要个人资料,只要思想. -
黄董远浪:[答案] 孔子: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

延吉市17790532940: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各代表些什么思想如题 -
黄董远浪:[答案] 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荀子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老庄是道家思想的代表.思想是“清净”,“无为”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缔造者.提倡“兼爱”,“非攻”.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倡导“以法治国”.

延吉市17790532940: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的名和字,还有什么家快一点是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分别是什么家 -
黄董远浪:[答案] 孔子,名丘,字仲尼 孟子,名轲,字子舆 老子,名耳,又名聃,字伯阳 荀子,名况,字卿 墨子,名翟,无字 韩非子,名韩非,无字 还有纵横家,阴阳家,小说家

延吉市17790532940: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各主张什么? -
黄董远浪:[答案] 主张 文言孔子 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庄子“齐物”“逍遥”“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 老子 “无为而治”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延吉市17790532940: 墨子、孔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孟子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
黄董远浪: 主张 文言孔子 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 “ 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庄子 “齐物”“逍遥” “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老子 “无为而治”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延吉市17790532940: 请分别介绍一下老子,孔子,墨翟,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的生平.?
黄董远浪: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

延吉市17790532940: 寻:孟子、荀子、孔子、韩非子、庄子、墨子、老子.七个人的每人的名句,要最经典的那几句! -
黄董远浪:[答案]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荀子:“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韩非子:道...

延吉市17790532940: 孔子、老子、孟子 还有什么子? -
黄董远浪: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诸子百家: 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等.

延吉市17790532940: 孔子,墨子,荀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最好有他们的句子! -
黄董远浪:[答案] 1、道家思想 (1)老子:春秋晚期,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为“道”,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存在,这是一种唯心论思想.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有无、难易、高...

延吉市17790532940: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子”是哪些?比如:老子 孔子 孟子 庄子 荀子 墨子 孙子 鬼谷子 韩非子如果能有简介就最好了, -
黄董远浪:[答案] 儒家:孔子(孔丘,儒家创始人,至圣),孟子(孟轲,亚圣),荀子(荀况)墨家:墨子道家:老子(李聃,道家创始人),庄子(庄周),列子(列御寇)兵家:孙子(孙武),吴子(吴起),尉缭子(名缭,姓不详.因拜秦国尉,故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