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KMT军中职务详细的要还有与之相配的军衔

作者&投稿:蒋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kmt军队是什么~

KMT是国民党的缩写
原词拼起来就是KuoMinTang
老外的反向音译基于维妥玛拼音方案
这是一套罗马拼音标准
KMT军队实际上就是指的国民党中央军

马云厉害,不比KMT差,问马云,是答案。

国民政府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法律确立明确的军官佐的职阶和官位对应关系。职阶是指该员所任军职的相应军衔,即该军职能叙任的最高军衔,而官位是指该员根据资历、功勋的条件所叙任的军衔。当然,在国军中把军衔称为阶级等词汇,称为军衔则是人民解放军的做法。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大体上国军的职务军衔和职务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做:少尉——排长,中尉——副连长,上尉——连长、副营长,少校——营长,中校——副团长,上校——团长、副旅长,少将——旅长、副师长,中将——师长、副军长、军长、(集团军)路军正、副总指挥、正、副军团长、兵团正、副司令、绥靖公署正、副主任、方面军正、副司令,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二级上将——个别军长(一般需要兼任省政府主席之类的重要职务)、路军总指挥、正军团长、绥靖公署主任、方面军司令、战区正、副司令,一级上将——1935年授任在军界德高望重的九人,且采用定额制度,即退役或者除役一人则可择优从高级将领中晋任一人。在大陆期间只有程潜、陈诚、白崇禧三人获得晋任一级上将的殊荣。特级上将则从1935年设置直到1980年取消,自始至终只有蒋介石独有。
这种职务军衔实际是临时军衔,就是按照军官所任职务佩带军衔符号,任什么职就佩带什么职务所对应的军衔符号,职务下降或者取消军衔也随之降低或取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在1936年2月29日发布的《陆军中将加衔暂行条例》中规定陆军中将军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加上将衔(临时军衔)授予将来有可能正式晋升为该级军衔的军官,加衔者只是佩带二级上将军衔符号并享受二级上将的薪俸待遇。这一制度不适用于海军和空军的中将军官。而且,职务军衔的授任并不必然在国民政府公报上予以刊载,而正式叙任将官军衔则绝大部分都在国民政府公报上刊载。
1936年2月29日,国民政府颁布《陆军中将加衔暂行条例》:
第一条,陆军中将依陆军军官佐任官暂行条例第五条第五款合于晋任上将之规定者因为员额所限先加上将衔。
第二条,陆军第二级上将出缺由已加上将衔之中将择优特补。
第三条,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之员数以陆军上将员额为限。
第四条,已加上将衔之中将,其服制与第二级上将同,俸薪仍照最高额支给。
第五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施行。
自条例施行起共授予四十多人中将加上将衔,此军衔到1958年正式废止。但是,对于陆军中将以下的各级军官以及海空军军官的加衔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在实践中却又实际上实行了类似于加衔的职务军衔制度。实行职务军衔制度的初衷是,既可以在战时把更大的职责交给军官,又可以避免在战争结束后出现过多、过滥的高级军衔。而且按职务军衔佩带军衔符号,可以实现职务和军衔符号相一致,便于对部队的作战指挥和平时管理,有利于调整新老军官之间的利益关系,调动军官的积极性。
所以经常会出现,职务军衔比实际军衔高的情况。典型的如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戴笠,生前穿着中将戎装照片随处可见到,可是他直到1945年3月8日才叙任陆军少将的正式军衔,次年死于飞机失事后才追赠陆军中将。至于抗战期间屡建殊勋的张灵甫自从1937年由于抗战爆发而被特赦,担任第74军51师153旅305团上校团长,1938年的德安战役之后,张灵甫很快提升旅长。旅下辖团,实为师长。以后,相继升任58师副师长、师长、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虽然战功赫赫,职务也一路飙升,职务军衔也早已经任少将军职,但直到1945年2月20日才正式晋任陆军少将。1947年5月16日,时任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的张灵甫战死于孟良崮以后,1947年7月30日追晋陆军中将。张灵甫死前所佩带的中将军衔标志也是职务军衔。而张灵甫的老上级第74军的老军长王耀武虽然职务军衔早已经是中将,但直到1945年2月20日才晋任陆军中将,时任第24集团军司令。不久,王耀武升任第4方面军总司令,下辖:胡琏的第18军,辖第11、18、118师;韩璇的第73军,辖第15、17师;施中诚的第74军,辖第57、58、191、196师及暂编第6师;李天霞的第100军,辖第19、51、36师;廖耀湘的新编第6军,辖第14、新编22师。王耀武直到1948年9月济南战役结束后被俘也始终是中将军衔。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军的中将军衔是一个跨度很大、涵盖面很广的军衔。
至于,现在有些人认为张灵甫为了能够凭借自己的战功而晋任上将军衔,所以,轻敌冒进而在孟良崮被我军包围。笔者认为这实属主观臆测。因为,自从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新的军衔制度以后,获得上将军衔(包括特级、一级、二级、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笔者经过统计分析注意到,在黄埔军校前七期的毕业生中,只有胡宗南在大陆期间于1945年10月3日获加陆军上将衔,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1935年4月9日叙任陆军中将,时任第一师师长,而且成为黄埔毕业生中第一个军长(1936年4月任职)、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职务远比张灵甫高得多的胡宗南也不过如此。职务与张灵甫基本相当的黄百韬1943年4月26日晋任陆军中将,时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在孟良崮战役期间,担任整编25师中将师长,1948年11月11日在碾庄兵败自杀,时任第7兵团中将司令官,1949年1月19日追晋陆军上将。而同样位列五大王牌之一的孙立人已担任新编第一军军长10个月之久,才于1945年3月8日晋升少将,1948年9月22日晋任陆军中将。而且,解放战争期间的国民党先后组建的22个兵团的司令官也都是中将军衔。对此,张灵甫自然也是了然于心。所以,说张灵甫急于争功、轻视同僚是对的,说他急于借此晋任上将则缺乏事实和理论根据。
国民党军队军衔制

1931年4月,国民党政府颁布《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沿用北洋政府时期的军衔制,衔级和衔称都不变。当时授军衔没有统一的机构,国民政府可以授,总司令部可以授,军事委员会可以授,甚至上级机关或军政长官也可以授。1932年,西北军阀马步芳曾把还在小学读书、只有12岁的儿子马继援,委派为青海省南北边区警备司令部的上校参谋长。更为荒唐的是,上报到南京中央军政部后,竟然给予正式命令,发给了委任状。另外,当时军衔和职务相比,衔高职低的情况比较普遍,军长大都授上将。一些地方军阀,手中不过万把人最多几万人,也自封为上将。1933年,当时蒋介石在一次纪念周上讲话说:“国民党军队同列强相比,战斗力特弱而将官特多,上将都数不清了。”
为了整顿军队军衔混乱状况,以适应其军事上的需要,国民政府决定对军衔进行修订。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政府重新制定了陆、海、空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把上将分为第一、第二两级,增设特级上将。整个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
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军: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海军士兵分八级,称谓与北洋政府时期相同。
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佐衔,最初等级设置与北洋政府时期相同,但改变了称谓,即在军官衔的前面冠以专业名称,如“军需少将”、“军医中校”、“军法上尉”等。1934年以后,军佐衔改用新称谓,将级军佐衔统称“监”,校级军佐衔统称“正”,尉级军佐衔统称“佐”。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为适应全面内战的需要,对各级军官的服现役限龄作了大幅度降低:一级上将,62岁;二级上将,60岁;中将,56岁;少将,52岁;上校,46岁;中校,44岁;少校,42岁;上尉,40岁;中尉,38岁;少尉,36岁。这在当时主要军事国家中是比较低的。
国民党军队的上将衔,比较复杂。除了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档次外,还有中将加上将衔和追赠上将几种。
特级上将为最高军衔,授予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实际上这一衔级是专为蒋介石而设的。
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常服的军衔标志,抗战结束前都是金版领章上缀3颗三角星。抗战以后,常服的军衔标志,由领章改为肩章,二级上将为3颗五角星,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分别为4颗星、5颗星。因此,也分别被俗称为“三星上将”、“四星上将”、“五星上将”。也有人是死后才被追赠的,如张自忠、廖磊等;还有人生前死后都为正式晋升二级上将,如钱大钧、罗卓英等。
此外,国民政府于1934年12月对驻蒙古、新疆、西康、西藏等地的武职官员,颁行了一种特殊的官衔,共分三等十级,其称谓类似于清末的军官衔称:一等一级称都统、一等二级称副统、一等三级称协统,二等一级称都领、二等二级称副领、二等三级称协领,三等一级称都卫、三等二级称副卫、三等三级称协卫,此外还设有准卫一级。

楼上不是国军的,是北洋军阀的~~!

国民党军队正式军衔和职务军衔关系探微
  
  
   -----原载于《军事史林》第203期
  王一飞 莫非王土
  
   目前,在许多有关民国史学书籍中常常出现把1935年以后的国民党军队中实行的职务军衔误作正式叙任军衔的情况,以致于以讹传讹,谬误流传甚广。国军军衔有正式军衔和职务军衔两种情况,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的作用。
   一、 正式军衔是由国民政府主席签发任官状(令)正式叙任之军衔。
   正式军衔是由军事委员会铨叙厅根据职务、资历、学历、战功等情况综合考虑,由铨叙厅正式叙任,并由国民政府颁发任官状的军衔。此种军衔由国家政府主席签发命令叙任,除了褫夺和晋升外,不随职务调动而变动。
   格式如下:
   国民政府任官状
   蒋中正任为陆军特级上将,此状。
   国民政府主席 林森
   中华民国廿四年四月一日
  
  
  
  
  
   二、 职务军衔是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签发任职令临时任命之军衔。
   职务军衔是一种临时性的军衔,而且职务和军衔是一体的,并且随职务变更而随时变更。如少将旅长、中将师长等,是由军事委员会发布的任职令,在任职同时授予的军衔,此种军衔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签发任职令,
   格式如下:
   军事委员会任职令
   兹任萧毅肃为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中将参谋长,此令。
   委员长蒋中正
   中华民国三二年十月X日
  
  
  
  
  
  
   国民政府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法律确立明确的军官佐的职阶和官位对应关系。职阶是指该员所任军职的相应军衔,即该军职能叙任的最高军衔,而官位是指该员根据资历、功勋的条件所叙任的军衔。当然,在国军中把军衔称为阶级等词汇,称为军衔则是人民解放军的做法。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大体上国军的职务军衔和职务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做:少尉--排长,中尉--副连长,上尉--连长、副营长,少校--营长,中校--副团长,上校--团长、副旅长,少将--旅长、副师长,中将--师长、副军长、军长、(集团军)路军正、副总指挥、正、副军团长、兵团正、副司令、绥靖公署正、副主任、方面军正、副司令,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二级上将--个别军长(一般需要兼任省政府主席之类的重要职务)、路军总指挥、正军团长、绥靖公署主任、方面军司令、战区正、副司令,一级上将--1935年授任在军界德高望重的九人,且采用定额制度,即退役或者除役一人则可择优从高级将领中晋任一人。在大陆期间只有程潜、陈诚、白崇禧三人获得晋任一级上将的殊荣。特级上将则从1935年设置直到1980年取消,自始至终只有蒋介石独有。
  
  
   这种职务军衔实际是临时军衔,就是按照军官所任职务佩带军衔符号,任什么职就佩带什么职务所对应的军衔符号,职务下降或者取消军衔也随之降低或取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1936年2月29日发布的《陆军中将加衔暂行条例》中规定陆军中将军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加上将衔(临时军衔)授予将来有可能正式晋升为该级军衔的军官,加衔者只是佩带二级上将军衔符号并享受二级上将的薪俸待遇。这一制度不适用于海军和空军的中将军官。而且,职务军衔的授任并不必然在国民政府公报上予以刊载,而正式叙任将官军衔则绝大部分都在国民政府公报上刊载。
   1936年2月29日,国民政府颁布《陆军中将加衔暂行条例》:
   第一条,陆军中将依陆军军官佐任官暂行条例第五条第五款合于晋任上将之规定者因为员额所限先加上将衔。
   第二条,陆军第二级上将出缺由已加上将衔之中将择优特补。
   第三条,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之员数以陆军上将员额为限。
   第四条,已加上将衔之中将,其服制与第二级上将同,俸薪仍照最高额支给。
   第五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施行。
  
  
   自条例施行起共授予四十多人中将加上将衔,此军衔到1958年正式废止。但是,对于陆军中将以下的各级军官以及海空军军官的加衔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在实践中却又实际上实行了类似于加衔的职务军衔制度。实行职务军衔制度的初衷是,既可以在战时把更大的职责交给军官,又可以避免在战争结束后出现过多、过滥的高级军衔。而且按职务军衔佩带军衔符号,可以实现职务和军衔符号相一致,便于对部队的作战指挥和平时管理,有利于调整新老军官之间的利益关系,调动军官的积极性。
  
  
   所以经常会出现,职务军衔比实际军衔高的情况。典型的如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戴笠,生前穿着中将戎装照片随处可见到,可是他直到1945年3月8日才叙任陆军少将的正式军衔,次年死于飞机失事后才追赠陆军中将。至于抗战期间屡建殊勋的张灵甫自从1937年由于抗战爆发而被特赦,担任第74军51师153旅305团上校团长,1938年的德安战役之后,张灵甫很快提升旅长。旅下辖团,实为师长。以后,相继升任58师副师长、师长、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虽然战功赫赫,职务也一路飙升,职务军衔也早已经任少将军职,但直到1945年2月20日才正式晋任陆军少将。1947年5月16日,时任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的张灵甫战死于孟良崮以后,1947年7月30日追晋陆军中将。张灵甫死前所佩带的中将军衔标志也是职务军衔。而张灵甫的老上级第74军的老军长王耀武虽然职务军衔早已经是中将,但直到1945年2月20日才晋任陆军中将,时任第24集团军司令。不久,王耀武升任第4方面军总司令,下辖:胡琏的第18军,辖第11、18、118师;韩璇的第73军,辖第15、17师;施中诚的第74军,辖第57、58、191、196师及暂编第6师;李天霞的第100军,辖第19、51、36师;廖耀湘的新编第6军,辖第14、新编22师。王耀武直到1948年9月济南战役结束后被俘也始终是中将军衔。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军的中将军衔是一个跨度很大、涵盖面很广的军衔。
  
  
   至于,现在有些人认为张灵甫为了能够凭借自己的战功而晋任上将军衔,所以,轻敌冒进而在孟良崮被我军包围。笔者认为这实属主观臆测。因为,自从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新的军衔制度以后,获得上将军衔(包括特级、一级、二级、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笔者经过统计分析注意到,在黄埔军校前七期的毕业生中,只有胡宗南在大陆期间于1945年10月3日获加陆军上将衔,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1935年4月9日叙任陆军中将,时任第一师师长,而且成为黄埔毕业生中第一个军长(1936年4月任职)、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职务远比张灵甫高得多的胡宗南也不过如此。职务与张灵甫基本相当的黄百韬1943年4月26日晋任陆军中将,时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在孟良崮战役期间,担任整编25师中将师长,1948年11月11日在碾庄兵败自杀,时任第7兵团中将司令官,1949年1月19日追晋陆军上将。而同样位列五大王牌之一的孙立人已担任新编第一军军长10个月之久,才于1945年3月8日晋升少将,1948年9月22日晋任陆军中将。而且,解放战争期间的国民党先后组建的22个兵团的司令官也都是中将军衔。对此,张灵甫自然也是了然于心。所以,说张灵甫急于争功、轻视同僚是对的,说他急于借此晋任上将则缺乏事实和理论根据。
  
  

三楼很全面


中国从清朝的八国联军到今天的日益兴隆,都经历了那些事
1、帝制的消亡: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政府迫于压力开始修宪,但是这基本上只是为安抚一下人心。慈禧死后,清政府的统治再难为继,相继发生了多次起义(如广州起义,保路运动,同期革命党人历经多次改组最终形成KMT),终于在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占领武汉三镇,同期有十八省响应,清政府派出袁世凯与革命党人周旋。袁...

介绍一下中国的航空发展史?详细一些。
辛亥革命后,冯如被广东革命军政府委任为飞行队长。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的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丧生,被追授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于黄花岗并立碑纪念,被尊为“华人飞行之父”。中国空军源自于广东陆军航空队所奠定的基础,民国创建后孙中山有感于国内发展航空事业的重要性,请求谭根返回美国筹备,...

中国最早的空军诞生于何时
二是飞机同飞机直接的战斗。前者可追溯到张勋复辟时,段棋瑞曾用飞机空袭故宫。后者就是先前具的两个事件供你参考。如果是说新中国的话,1949年11月11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在北京成立,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是第一次作战。

二战中,对美军而言,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哪个更艰苦???。
这些人做的是如此肆无忌惮,只要华盛顿方面稍微多一点点重视就会发现其中问题。结果是,华盛顿彻底相信了这些左翼的说辞,坚信1944年上半年即伤亡220万的KMT根本没有和日本人打仗,而同期伤亡不足2万人的八路军在坚持和日本人作战。这种说辞是如此拙劣,以至于史迪威卸任后上任的美国军官不到一个月发现了问题...

如果是这样,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kmt能成功么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1、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淮海战役...

二战中日军队的武器差距到底有多大
德械师的装备比日军好,但是数量少,补给不足。国产的什么都比不上日本的,步枪精度不如日本的,拼起刺刀长度没人家长,耐用性也不如日本,老会卡壳。炮就不说了,中国基本造不了,都是买的,日本炮虽说不怎么的,但是种类和数量就比中国强了一个时代。日本的机枪不好用,中国军队用的都是从欧美...

中条山战役八百壮士为什么集体投河
八百军人弹尽粮绝跳黄河。1939年6月5日,在日军骑兵、野炮、山炮联队和空军约3万余人的强烈攻势下,防守中条山的以“陕西愣娃”为主的杨虎城旧部第38军、96军和川军第47军在突围中弹尽粮绝,屡屡受挫。将士们不愿束手就擒,八百衣衫褴褛十六七岁的军人,被日军逼到悬崖边,弹尽粮绝。八百名“秦军...

在二战中,中国军队装备的德式37mm反坦克炮能否击毁日军的97式坦克...
美军1945年利用在菲律宾缴获的97式做过测试,用威力比PAK36略大的美军37mm反坦克炮对97射击,垂直击中条件下最大击穿距离是350码,45度角击中仅100码内可以击穿,也就是美制37mm反坦克炮真要在战场上对付97式,只有100码内才真有把握击穿。1948年锦州战役,KMT军为了防范97式,开挖多条反坦克壕沟,并...

《亮剑》中李云龙为何重用张大彪?
如果在《亮剑》中,李云龙不重用这样的张大彪,他就不是成功的李云龙了。 众所周知,部队是武装集团,要求有高度组织观念和严格的纪律性,这就需要有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各级指挥员,张大彪是军中之骄,不是李云龙需要,各级首长都会爱不释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评选历史上哪场中国战役入选前十最具影响力的战役
第七位:空袭日本(1945年):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加速日本军帝国的灭亡,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使用核武器,四十三万平民在这次核武器空袭中身亡。第八位:淮海战役(1949):美国人是这样评价淮海战役的:“淮海战役是中国共产党(CCP)与国民党(KMT)之间进行的...

清新县18577167215: 2战中日本军队的长官及职位 -
宋叛永瑞: 当年机密级的2战中日本的战斗序列第一総军 第二総军 及第5方面军 航空総军戦闘序列第一総军 杉山 元元帅 参谋长 须藤栄之助中将 参谋副长 镰田诠一少将 第11方面军 藤江恵辅大将 参谋长 今井一二三少将 参谋副长 前沢长重少将 直辖 第72...

清新县18577167215: 二战时期美军重装师师部除正副师长及参谋长之外还有什么具体职位? -
宋叛永瑞: 情报指挥官,

清新县18577167215: 求二战时期德军,苏军,美军,英军,意军,法军的编制情况!越详细越好!谢谢了! -
宋叛永瑞: 编制一大堆,就不发了.抱歉.德意志国防军(德语:Wehrmacht)是1935至1945年间纳粹德国的军事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防卫军包...

清新县18577167215: 二战日军中准尉能任什么职务 -
宋叛永瑞: 当时对准尉的正式叫法叫做准士官按照日本的规定,正式军官全部被称为士官,换而言之,从少尉到大将,全部是士官准尉相当于高级士官.从一名鬼子大头兵熬到准尉,最少需要九年的时间,而成为准尉之后,则能一直服役到45岁 一般担任小队的副指挥官或者充当特务军曹,负责某些特别的技术工作

清新县18577167215: 二战美军的军衔与武器的选择 -
宋叛永瑞: 二战时期美军的武器配置和军衔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和兵种、职务有关.在步兵班组中,普通士兵是伽兰德步枪,支援步兵是BAR,班长是汤姆逊冲锋枪,下级军官、通讯兵、装甲兵、重武器操作员是M1卡宾枪,高级军官是手枪.但这个并不绝对.在战场上美军也是有什么武器用什么,什么好用用什么.如普通士兵也会想方设法给自己弄只手枪.

清新县18577167215: 二战中苏军中方面军的军事委员是干什么 -
宋叛永瑞: 苏联方面军的指挥机关军事委员会一般由司令、政委、参谋长三人组成.特殊情况下,副司令、副政委也参与组成.方面军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其军事委员会成员由最高统帅斯大林亲自下令任免 这是最高指挥机关的乘员,对整个作战负有最终确定、向上汇报的职责

清新县18577167215: 美军二战时期授予中士军衔的士兵职责是什么
宋叛永瑞: 美军中士官是中流砥柱,军官会调动轮岗,但士官不会,就是老老实实熟悉本职业务,这样就保证了战时大量补充新兵时(二战美军很多义务兵的)的战斗力.

清新县18577167215: 日本军中大佐相当于什么近日看抗战电视剧,日本军中有大佐、中佐、少
宋叛永瑞: 1.日军联队分步兵联队、骑兵联队、炮兵联队、机枪联队…… 2.联队是师团/旅团之下的编制. 3.步兵联队辖3个步兵大队,以及机枪、炮兵、辎重……联队直属部队,总人数约2500人. 4.就人数及战斗力而言,相当于我军的'加强团'或'旅'. 注:军衔等问题楼上回答很好,就不再?٠铝恕?

清新县18577167215: 日本军中的大佐是什么军衔 在此处输入签名. -
宋叛永瑞: 大佐是日本的一种军衔. 日军军官在二战时采取三级九等制,即将、佐、尉,又各分大、中、少.其大佐相当于上校.

清新县18577167215: 抗日时期连长相当与日军的什么军衔?
宋叛永瑞: 二战时日军的中队就相当于连级,但是有的加强小队(排级)的兵力武备相当于中国军队的连级甚至超过连级,日军的中队比中国军队连级人数要大得多火力也强得多甚至能达到300人的规模.日军在这个级别的军官也称尉官,有准尉,少尉,中尉,上尉,大尉五级,一般的中队长为中尉或者上尉,规模较大时也以大尉为中队长.这一点上看,中国军队连长也就大致相当于中队长,即为中尉和上尉级军官,加强连长可能相当于大尉级军官.现代的解放军中,也有少校连长的情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