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作者&投稿:臧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10-5-13 20:45:58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
第六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单元特征】
总体特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特征: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一系列主权,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走上半殖民地化的道路,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及革命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特征:一方面列强经济入侵,中国经济开始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另一方面,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还未产生,呈现出半殖民地经济的特点。
思想特征:以林则徐、魏源、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开始摆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重新认识世界,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外交特征:清政府由闭关锁国转变为被迫开放,由原来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并且逐步妥协,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考点清单】
1.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2)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3)鸦片战争的过程。
【解析】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鸦片战争的过程,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对“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应分别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对比中国和欧美;对“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应分析鸦片走私的主要目的和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对“鸦片战争的过程”应体现清政府的妥协和部分爱国将士和人民的英勇抵抗。
2.鸦片战争的影响:(1)《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解析】《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对“《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应准确掌握其条款含义与影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应采用全面分析和辩证分析的观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3)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解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对“英法发动侵略战争”应重点分析战争背景、英法目的、战争性质,突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应注意识记其主要内容;对“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应联系《尼布楚条约》等与中俄关系相关的其它历史知识;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应突出分析“使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这一结论。
4.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2)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3)《天朝田亩制度》;(4)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提法改变);(5)《资政新篇》;(6)天京变乱与重建领导核心(2008、2009年考纲新增考点);(7)太平天国的防御战(2008、2009年考纲新增考点);(8)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解析】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资政新篇》,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天京变乱与重建领导核心、太平天国的防御战,是08年全国文综高考历史考纲的新增考点。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应分阶级(根本)、民族和天灾三方面;对“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应重点分析拜上帝教,略述起义斗争经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应结合内容分析其革命性、空想性和落后性;对“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应联系具体方位明确北伐、西征、东征各自的战略任务和简单战况;对“《资政新篇》”主要是放在第一章第七节“新思想萌发”中复习;对“天京变乱与重建领导核心”应突出其内乱根源和重建后的领导核心成员;对“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应了解其局部取胜和整体受挫的状况;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应主要分析其主观、客观方面的败因和主要历史功绩。
5.新思想的萌发。
【解析】尽管考纲提得简单,但高考要求则准确而细致。本节内容中,新思想的萌发、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对“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应分思想文化专制、“经世致用”学风、船坚炮利惊醒三方面分析;对“新思想的萌发”应重点掌握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四人的主要贡献;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应主要掌握其内容与评价。

【知识梳理】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1)中外民族矛盾: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背景)
1.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弱)(经济、政治、军事、外交)
2.世界: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强)(经济、政治、军事、外交)
(二)英国鸦片走私和中国禁烟运动(起因)
1.英国鸦片走私
(1)背景:在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顺差)地位。(自然经济的排斥和闭关政策的限制)
(2)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3)危害:银荒兵弱,严重危及清朝的封建统治。
2.中国禁烟运动
(1)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高潮)。
(2)意义:显示了中华民族抵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3.战争起因
(1)根本原因(必然性):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必然对外侵略。
(2)直接原因(偶然性):中国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三)鸦片战争的经过(过程)
1.侵略:爆发(1840年6月)—扩大(1841年)—结束(1842年8月)
2.反抗:
(1)人民群众自发反抗——三元里人民抗英
(2)部分将士英勇抵抗——爱国将领一览表
(四)中国战败原因(败因)
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
历史教训:在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的时代,“落后就要挨打”;要坚持改革开放;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世界潮流。
二.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
(1)《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口岸、关税协商(“本质意图”的争论,有的说是开口岸,有的说是关税协商,但更多的人倾向于关税协商)。
(2)《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①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一体均沾”条款)
③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建立“租界”的法律依据)
2.中美:《望厦条约》:兵船巡查贸易,开医院建教堂。
3.中法:《黄埔条约》:天主教徒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清政府保护其教堂和坟地。
(二)鸦片战争的影响
1.战争性质
2.战争影响:(四个变化)
(1)社会性质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3)革命任务变化:由反封建统治变为既反本国封建主义又反外来资本主义侵略。
(4)思想文化变化(补充):中国人掀起“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新思想。
概念阐释与理解: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含义:“半殖民地”主要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主要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二者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中国由封建社会进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从鸦片地争开始的,结束于新中国成立,这是我国近代社会最基本的“国情”所在。
(2)理解:对此概念,既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的,一半是封建的: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的。更不能理解为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社会,正确理解应为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和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
2.旧民主主义革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起因)
1.根本原因(目的):英法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附:一鸦后输华商品滞销原因:自然经济抵制;不合中国人的习惯;买鸦片后购买力低。
2.借口:“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
3.实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性质)和扩大(危害)
4.帮凶:美(南北战争前夕)俄(克里米亚战败后)
5.联军委员会: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叶名琛“六不总督”;柏贵任原职)
(二)战争经过及相关条约(经过)
1.1856年10月袭击广州,战争爆发。
2.1857年联军组成,占领广州。
3.1858年占领天津,签订《天约》(中国与英、法、美、俄)
口诀一:公开自传(要)赔款。
口诀二:公使进北京;十处开口岸;长江自由行;内地游经传;赔款六百万。
口诀三:营(口)烟(台)汕(头),琼(州)台(湾)淡(水),长江镇南和九汉。
4.1859年借口换约,战争再起。
5.1860年10月,占领北京,签订《北约》(中国与英、法、俄),战争结束。
口诀一:准许华工天(约)天(津)陪(赔)酒(九)。
口诀二:承认天津开天津,九龙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运出国,赔款一千八百万。
(三)沙俄侵占北方领土(插曲)
1.东北:爱妃(珲)北京,外黑里酷(库) 约100万平方公里
2.西北:北、勘、改 约50万平方公里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影响)
总体上:使中国社会半殖半封程度加深。
政治上:丧失领土主权,开始中外勾结。
经济上:侵略势力向内地,倾销掠夺难抵挡。
(2)国内阶级斗争:沉重的封建剥削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使中国南方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封建统治和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2.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目的:推翻清朝的统治。
(2)理论来源: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
(3)主要主张:“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号召群众共灭“阎罗妖”(清统治者)。
(4)意义:将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有很大号召力。
2.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
3.从起义到定都
(1)金田起义
(2)东乡称王
(3)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杨东萧西冯南韦北开为翼)
(4)北上转战(全州—冯云山;长沙—萧朝贵;武昌—攻克的第一座省会城市)
(5)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
思考:怎样看待定都天京(南京)?
肯定:六朝古都,设施好;物产丰富,易筹粮;南北对峙,有声威。
否定:清廷喘息,易重来;清廷未灭,不彻底;固守天京,不机动。
(三)《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1)核心: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2)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
(3)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4)目的:建立“四同二无”的理想社会。
2.评价
(1)革命性:反映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从秦末到明末;只有明末李自成起义才涉及“均田”)
(2)空想性:战争环境无法保证广泛实施;绝对平均分配产品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3)落后性:它把小农经济作为理想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自然经济范畴,不适应时代潮流。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形势:
要推翻清朝,必然北伐;要巩固大本营,必须西征;要充实经济力量,必须东征。
2.北伐:
(1)败因: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
(2)意义:深入统治中心,牵制敌人兵力,为西征和东征创造条件。
3.西征:
(1)战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
(2)对手:曾国藩的湘军(招老乡,秀才将,憨厚兵,长夫之制,帐棚之制)
(3)战役:湖口大捷
3.东征:
攻破江北大营,摧毁江南大营。
归纳:太平军早期斗争取胜原因:
(1)主观:领导团结;军纪严明;战术灵活;人民支持。
(2)客观:清军战斗力弱;中外反动势力暂未勾结。
五.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一)天京变乱
1.原因:
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2.经过:杨秀清逼封万岁;韦昌辉滥杀无辜;石达开负气出走。
3.性质:太天平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4.根源: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了农民阶级的狭隘自私性。(能同患难不能共享福)
5.影响:
(1)对天国:元气大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对清朝:乘机反扑。
(二)重建领导核心
最高领袖仍然是天王洪秀全;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负责军事指挥,领导后期防御战;干王洪仁玕,总理朝政,提出《资政新篇》。
(三)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1.陈李配合,以攻为守
(1)打垮江北大营;
(2)取得三河镇大捷;(李续宾部被全歼)
(3)攻破江南大营。(效法战国桂陵之战中的“围魏救赵”)
2.中外勾结,受挫收缩
(1)上海近郊遭联合进攻,退回苏州。(洋枪队领队:华尔—白齐文—奥加伦—戈登)
(2)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就义
3.天京陷落,惨遭失败。
归纳: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态度的变化:
(1)变化:伪装中立——参与镇压;
(2)原因:“中立”是借太平军给清政府施加压力;“镇压”是为了让清政府兑现侵华权益。
(3)实质:侵略目的相同,实施手段相反。
(四)太平天国的失败
1.天京陷落
(1)背景:统一指挥,分路围攻。 (2)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败因:
(1)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革命纲领不实际,革命目的不明确,特权思想在膨胀,战略失误是北伐)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太平天国。(如上海近郊战斗和天京陷落)
3.教训
(1)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农民革命必须要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学理论的指导。
4.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5.功绩:(口诀:加双比发动)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2)既反封又反侵,打破了侵略者把中国殖民地化的企图。
(3)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是几千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4)运动后期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推动了亚洲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理解:
1.理解“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1)阶级局限:农民阶级在经济上是落后的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在政治上提不出先进的纲领;在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无法保持内部团结。
(2)时代局限:处于中国半殖半封开始时代,中外两种反动势力同时存在并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反动势力异常强大。
2.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爆发原因复杂性:中外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天灾激化人祸。
(2)任务性质双重性:既反封又反侵;既是旧式农民战争又带有资本主义因素。
(3)斗争艺术先进性:有思想(拜上帝教)有组织(拜上帝会)有纲领(《制度》)。
(4)领导者的创新性: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思想文化变化:鸦片战争中,英国坚船利炮,惊醒了“天朝上国”迷梦中的一部分先进中国人,他们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
六.新思想萌发
(一)新思想萌发原因
1.原因:
(1)封建专制统治使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
(2)危机加深使有识之士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民族危机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地主阶级有识之士提出“经世致用”主张)
(3)鸦片战争使爱国分子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使中国一些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掀起“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2.核心:向西方学习(目的:巩固清朝统治或天国政权)
3.内涵:时代新(半殖半封开始);内容新(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二)新思想的萌发——人物与贡献
1.林则徐:
(1)设译馆,广东成窗口;
(2)译西书,为抗英服务;
(3)仿战船,建海军,第一人,第一步。
2.魏源: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先明史地,后学技术)
3.姚莹与徐继畲:《康车酋 纪行》;《瀛环志略》
历史认知:
1.新思想的特点和局限性:
(1)特点(见课本小字):鲜明的时代变化烙印;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
(2)局限性:仅仅认识到中国军事装备落后导致鸦片战争失败,还认识不到中国失败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只看到现象,没看到本质)
2.评价林则徐:
(1)功绩:禁烟;西学;治水;开荒。
(2)人格:公正廉明;大公无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苟利国家死生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局限:地主阶级人士,维护清朝统治。(赴广西镇压太平军途中,于广东潮州病死)
(三)新思想的深入——《资政新篇》
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口诀)
(1)政治:法治新闻民选官; (2)经济:工商发明办保险;
(3)文教:学校医院和慈善,禁卖人口吸鸦片;
(4)外交:自由通商平等往,不准外人干内政。
3.评价:
(1)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迫切愿望。
(2)局限性: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分土地),根本没有实行。
4.未能实行的原因:
(1)根本: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劳动力、资金、市场等)还不具备。
(2)客观:当时军事斗争异常紧张,缺乏搞建设的和平环境。
(3)主观:《新篇》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简要区别:
(1)背景:《制度》颁于强盛时,《新篇》提于衰落时。
(2)主张:《制度》主张土地私有产品公有;《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
(3)基础:《制度》群众基础较广。
(4)作用:《制度》推动革命作用较大。
(5)特点:《制度》反映农民斗争水平高;《新篇》顺应了时代潮流。

【要点透析】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指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一个独立国家,夺取侵略权益,从政治上、经济上加以控制,使其国家主权遭到破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成为虽有本国政府但主权已不完整的国家,这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指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一个封建国家的大门以后,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权益,输出商品和资本,掠夺原料,将这个封建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使其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形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的一部分,这是历史的进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于鸦片战争,形成于《辛丑条约》的签订,结束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从原因上看: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从进程上看: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是英国军队,战火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了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天津和北京,破坏程度进一步扩大。
(3)从结果上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美法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使中国众多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俄等国强迫清政府《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丧失了更的主权和领土,中国半殖半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4)从性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都侵略性的资本主义殖民掠夺战争。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是历史的沉沦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我国历史学家,一般是从鸦片战争为开始的比如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到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为结束.
特点:1自己国家的人管理自己国家,也就是清政府管理中国,但是外国人从鸦片战争后就开始干涉我国政治,强占我国领土.表面上看管理机构还是清政府,但是受到外国人干涉或者说影响.就是所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上中国地域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你为什么关心这个问题,你要真是关心这个问题就好好读读毛泽东的文章吧。

详细的我不记得了。特点也就是具备封建社会的体制,但也有殖民地的特征。


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具有以下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哪些特点?
一、主要矛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包括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二、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然而,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4、思想文化方面: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西方文化和思想逐渐传入,中西文化交融。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倡导改革和革命。5、社会矛盾方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存在着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矛盾相互交织,使得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更加复杂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3、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家的政治独立受到严重威胁,政治上呈现出殖民地化的特征。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经济控制,干涉内政,使国家主权名存实亡。政治体制和法律的制定往往受到外国势力的影响,导致政治制度的殖民地化。经济上,半殖民地国家往往依赖于外国资本和市场,国内经济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农村人口纷纷涌向城市。4. 文化上的落后:国家文化受到帝国主义国家文化的影响,本土文化被边缘化;教育普及程度低,科技水平落后;农民文化素养较低,封建想法盛行,社会风气保守。以上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该社会形态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段时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 政治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外国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强占中国领土,并享有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实质上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害,逐步陷入半殖民地状态。2. 经济方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遭到破坏,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6. 军事上,近代化军事力量的发展。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政府开始重视近代化军事力量的建设。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中国逐渐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总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被剥削、社会上矛盾重重、文化上冲击与交流并存、思想上启蒙与改革并进以及军事上近代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命脉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牢牢控制,国家的命运受到外部势力的决定和摆布。(2)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中国民众的坚实后盾和社会基础,也是外来统治在中国社会中的支柱。(3)尽管自然经济受到了破坏,但封建地主阶级对土地的所有权依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何特征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呈现出殖民地支配的特点和农业经济主导的封建社会特征。2. 殖民主义国家通过掠夺和剥削殖民地资源,使殖民地的经济陷入了依赖状态,无法独立发展。3. 这种社会中存在着殖民统治者和封建地主两个统治阶级。4. 殖民统治者通过殖民地政权对殖民地实施控制和剥削;封建地主则...

龙文区13423585273: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殊的社会形态) - 搜狗百科
学贪倍他:[答案] (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

龙文区13423585273: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 -
学贪倍他:[答案]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在政治上,丧失部分主权,跟领土,在经济上受到帝国主义国家控制,本国的自然经济形式开始解体,这样的 社会形态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显著的特点.

龙文区1342358527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
学贪倍他:[答案] 楼主您好, 先说一下半殖民与半封建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

龙文区13423585273: 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
学贪倍他:[答案] ①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 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 中国自...

龙文区1342358527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什么特征 -
学贪倍他:[答案]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

龙文区13423585273: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
学贪倍他:[答案] 1840 年至 1949 年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因此,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具体如下:⑴\x09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

龙文区13423585273: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A、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行业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B、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 -
学贪倍他:[答案]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A、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行业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 B、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仅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C、中国的经济、政治...

龙文区1342358527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特点? -
学贪倍他:[答案]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的入侵 特点:自足自给经济被破坏,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互相勾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