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了,明白了一切都要“忍”,我突然严重没有了“安全感”。怎么办?

作者&投稿:郴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突然没了安全感该怎么办?~

是自己精神紧张,神经过敏才会觉得没安全感呢?还是因为自己对对方要求的太多,而对方又暂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满足你才导致你觉得没安全感呢?抑或是你什么都没变,的确是他或她变了呢?
坐下来冷静分析一下原因,找她(他)好好谈谈,问题是需要一点一点解决的!尤其是感情问题!

全感不是别人给予你的.
她就像幸福一样,
需要的是自己给自己的安心.
安心爱一个人,
安心在他身边.
当别人感受到你这份安定,
没有人舍得,
让你害怕着失去什么.
!

“我”在哪里?
身体是“我”吗?去世的人身体在,他的“我”呢?

《楞严经》有段经典的问答,佛问阿难他的“心”在哪里,看看佛是怎么解释“心”的。

佛问阿难:‘你最初发心出家时,在我佛法中见到什么特殊境界?才即刻把世间的恩爱舍弃而出家呢?’
阿难对佛说:‘因见佛有三十二相好庄严,殊胜无与伦比,同时身体透明,光辉皎洁,犹如琉璃内映外彻。’‘我自己心里时常思惟(这思惟就是用识心来想),这种妙庄严相,绝对不是世间情欲及爱念所产生。欲气粗而浊,男女交媾时,气味十分腥臊,脓血杂乱,非常不洁,所以父精母血所造之身体,是不会发生胜净妙明,庄严佛相,紫色金光聚集,光辉无比的佛身,是故我心里非常渴仰爱慕,因此从佛剃度出家。’

佛听阿难说出家因缘后,便赞叹说:‘真好,阿难,你是大丈夫,能舍俗出家,但你应该知道,一切众生,从无始至今,即是从最初做人到现在,生死连续不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脱白骨如山丘,不知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这都
是因为不明白自己的常住真心,是不动不摇、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是常住,不增不减是真心,自性是清净,光明遍照的,但是你们不知道,都把它忘记了!’

你现在欲研究明白,怎样才能得到无上菩提,即佛的果位?你必须要真实明白发现,你自己本具不生不灭的根性,即六根中性,亦即如来藏性,亦是成佛之道。你现在应该用直心,来答复我所问,不要用曲折妄想心。

佛再问他:‘阿难!我再问你,当你最初发心的时候,是因为你用攀缘——即爱慕之识心,来见如来三十二相,究竟是用什么来看见?谁爱如来之三十二相?’

阿难对佛说:‘这种爱乐,是用我心和目看见的。由目看见如来,相好庄严,遂心生欢喜,所以我就发心,愿舍离生死轮回,来跟佛出家修道。’

佛告阿难:‘如你现在所说,你的真实爱乐,是从你的心和目。假如你不明白、不知道,心与目之所在,那你就没有力量,来降伏尘劳。’尘是染污心性,劳是扰乱心神,识心即尘劳,亦即烦恼,若不能降伏它,便被它扰乱,就不能了生脱死。
譬如国王,被贼所侵扰,国王要发兵讨贼,但出兵前,应该知道贼在何处?才能擒其贼首,斩草除根。我们无始以来,不能了生死,就是不知自己真心所在的地方,反认为由目观见,而取爱乐为心,这就是迷真认妄,执妄为真,执了妄心为己心才生出种种的颠倒!这种妄心使你不能了生死,而流转于生死,在六道轮回中辗转不停,这都是你的心和目的过错,我现今再问你:你之心和目,究竟在何处?

阿难被佛追问,手足无措,不知所云,只得委诸众生,做不负责任,没有把握的答复:‘世尊!一切世间,即三界之内,十种异生(本来是十二类众生,下文有详细解释,现除去无色和无想,这二类都无心目,故说十类;而业报形体,各各差别,故曰异生),他们都将识心——即分别心,居在身内(阿难不说自己,而说众生,含有狡辩之意),我现在再看如来之眼,清净长广,好像青莲一样,亦是在如来面上。’用亦字,含意明明在佛面上,还要问我,但不敢公开说出



我现在再观看,我之浮根,即眼根——乃四尘,即色、香、味、触所形成,非常明显的,是在我的面上,而能分别美丑的识心,实在是住在我的身内。

佛听阿难说:‘心在内,目在面。’并不答复对或不对,只再问他:‘你现在坐在如来讲堂,你看只陀林,究竟在何处?’阿难答:‘世尊!此广大重叠楼阁,及清净不染讲堂,实在给孤独长者之园,而只陀太子之林,实在讲堂外边。’

佛对阿难说:‘你现在讲堂中,先见到什么呢?’阿难答:‘世尊!我在讲堂中,先看见如来,再见大众,然后向外瞻望,便见到只陀林,和给孤独园。’

佛问阿难:‘你看见只陀林和给孤独园,是怎样能看见呢?’阿难答:‘世尊!这大讲堂,门窗开通,所以我在讲堂上,便能望见外边景物。’

佛反问阿难:‘假设就如你刚才所说的一样,身在讲堂时,窗户打开,便可以看见外边园林,但是否亦有众生,身在堂中,而没看见如来,只看见堂外之物呢?’阿难答言:‘世尊!身在堂中,没看见如来,而能看见外边之林泉,是没有这种道理的。’

佛说:‘阿难!你亦是这样的。’你既然说心在身内,但不能看见内边,只能看见外边,岂不是同一个道理吗?

心灵是指心为万物之灵,及心有灵知之用,佛说:‘你的心灵,如果一切都能明了,那么你现在这个明了心,实在是居在身内,应该知道身内的一切,可否有众生,先看见身中之物,然后再观看外边之物呢?’

你说心在内,见在外,为何心在内而不能先见心、肝、脾、胃呢?纵然看不见,那亦应该看见指甲的生、头发的长、筋络的转、脉搏的摇,你心应该明了,如何亦不知呢?既不能知内,如何反能知外呢?

所以证明你所说的,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是不合道理的,是错误的。

佛给阿难一个当头棒,打破他的执著,他那‘心在内,见在外’之理论不成立,于是阿难又说:‘我听闻如来说法之音,明白我的心,实在身外。’

什么道理呢?好像灯烛在房间燃著,这灯烛便能光照室内,再从门口,照到外边庭际,一切众生,看不见身内脏腑,只能看见外面,就如灯光,居于室外,便不能照亮室内一样。这道理一定是对的,不会再起疑惑,并和佛所说之了义一样,大概错不了吧?

阿难用灯光来譬喻心是在外,以为佛一定说他对,但佛不答复,只问阿难:‘刚才众比丘,跟从我在室罗筏城沿门乞食(乞食是佛制,为除贪慢心,乞食资身,随所化缘,不贪好食。抟食是以手指抟菜饭来食),回来只陀林,我已宿斋(即止食),你现在看众比丘,一人食时,众人会不会饱呢?’阿难答言:‘不会饱的,世尊!什么缘故呢?因众比丘,虽是证果阿罗汉,但究竟身躯还是不相同,怎能一人食而大家会饱呢?’

佛告阿难:‘假如你的觉察明了之心,实在是在身外,那么,身和心自然分开,没有连带关系,毫不相干,则心所知之事,身便没有感觉,如果感觉是在身处,心亦不会知道。’(因阿难说,心在外,那么心有所知,身当然不能感觉。)

佛又说:‘我今示汝兜罗绵手,你眼看见时,心里是否有分别呢?’阿难答言:‘是的,世尊!’佛告阿难:‘如果你眼看见时,心便会知道,怎可以说,心在外边呢?’
‘兜罗绵’印度语,译意细香绵,色白如霜,十分柔软,这里是譬喻佛手柔软似兜罗绵一样。眼见心知,若心在外,则是相义,应不相知;若是相知,即不能说心在身外。

佛又说:‘所以应该知道,你说觉了能知之分别心,是住在身外,这理论是不对的。’阿难对佛说:‘世尊!好像佛所分析解说,不看见身内之肝肺脾胃,就不应该居在身内,心与身既能互相知道,便不相离,就不居在身外,这道理是很对的,我现在再仔细思想,已经知道心在一个地方。’

阿难只知用生灭识心,来推测思惟,所以世尊要用种种譬喻来开导他,来破他的妄执。

佛即追问:‘今在何处?’阿难答言:‘这个明了的心,既然不能知内,而能见外,我再三思惟忖度,一定潜伏在眼里。’
好像有人,拿著琉璃碗(琉璃是透明的浅绿色宝石,碗字照中文意义是小盂,这里则喻如眼镜,用透明小盂盖合在眼上,亦可以看见东西),合在他的眼睛处,合即戴。虽有物合,即眼睛虽戴上眼镜,但一点都有阻碍,所以眼根一看见,便能分别是什么,即是说:琉璃不阻碍眼见,眼根不阻碍心见。为何我的觉察明了,而能分别之心,不能看见身内之五脏六腑?这乃因在根里的缘故,清清楚楚能看见外边的东西,一点都无障碍,因为是潜伏在眼根里边的缘故。

佛问阿难:‘如果照你所说,心是潜伏在眼根内,犹如琉璃一样,那么当那个人用琉璃罩盖在眼睛上,应当看见山河大地,但是否还可以看见琉璃呢?’阿难答说:‘世尊!这个人戴上琉璃镜时,实在亦见琉璃镜的。’

佛问阿难:‘你的心如果和琉璃相合,所以向远看,可以看见山河大地,在近处又可看见琉璃,但又为何不能看见自己的眼睛?’假若能见自己的眼,那么眼睛就同外境一样,不是自己的,怎能成为随见随即能分别呢?假若不能看见自己的眼,怎可说这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一样?因心脏眼根内,如戴眼镜一样,便能看见山河大地,应该亦能看见眼,既不能见眼,则此譬喻不能成立。

所以应该知道,你说:觉了能知之心,是潜伏在眼根里,像琉璃合一样,这理论是不对的。

阿难再引用佛所说的来作证据。阿难向佛说:‘我亦曾听闻佛对文殊,即妙吉祥菩萨和普贤、观音等诸大菩萨。佛为法王,菩萨即法王之子,谈论实相的时候,世尊亦曾说:“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佛和文殊菩萨所谈的实相,亦不在内,亦不在外。是谈真心无相,清净本然,离一切相。既无相,就无在,故不在内不在外。又真心圆满周遍,犹如虚空,故虽无在,但又无所不在。

我现在再仔细思惟,内不能见腑脏,外又不相知。内既无知,但不在内。眼见佛手,心即有知,这是心身不相离的缘故。所以计心在外,这个义理亦不对。现在身心既然互相能知,在内边又无所见,那么应该在中间了。

佛言:‘你说中间,中间必定有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含糊迷乱的。既然非无所在,你现在推想是在中间,毕竟中间在何处呢?是在外境之外,还是在内根的身中?’

假若在你身上,那么究竟是在前边,还是在后边?在左边还是在右边?在边就不是在中间了!如果说在身的中间,那么就和在内一样。假若是在身之边处,那么是否有表志呢?还是无表志?无表志,就等于无定所;有表志,亦等于没有一定的中相。

什么缘故呢?好像有人,用标志来作记号,说这里是中间的位置。可是如果你从东方看时,则标志是在西方,从南方看时,则标志是在北方。表体既然混乱,不能表达,那么,你心就更加杂乱无定了。

知道你的“心”在哪里了吗?“心”都找不到,哪里还有“我”呢?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回光一瞥,了了常知,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忍,可能是行动和心上走恶心,忍这个自己的想要回复的恶意,忍这个自己的想要报复的恶行。
并不是说,忍别人的恶行,别人就是错的,你忍这个恶行,认为这个可以,是成立的,不就等于自己黑白不分。。。
对错是非,细的不分,大是大非起码分的清楚,那么应该是有安全感……
我开始也是没有安全感来求助,结果一给别人解答就脑子上线,谢谢你了,我找到了我安忍的理解错误。

不是什么都忍,为何学忍?因为方便修禅。
若遇到什么事,是可以适当的回避,反击等。但不要被愤怒控制,而不停的反击。

因为学佛而没有安全感?那就要好好想想究竟是什么带走了你的安全感,或者说你为什么学佛


怎么会人人心中都有佛,那佛就不是佛了...此句怎讲?
在人间一切事情都可以有假的,唯独学佛不能假,因为菩萨在天上看着我们,地府的灵性都在给我们记录着。学佛要有真心,没有真心就学不了佛。一个人要想让自己彻底明白自己是不是菩萨是不是佛,要经常照一照自己、看一看自己,到底做了几件佛的事情,这一年做了多少善事数得清吗?如果数得清做了多少...

.信佛学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一切诸佛教导众生,尤其是人,正确对待因果的态度。尽管一切如镜花水月,但业报昭彰,丝毫不爽。所谓“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3,既然我们得到了宝贵的暇满人身,就应该万分珍惜这个生命,利用它来修学佛法,所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根据佛陀所...

佛不是最高境界,因为佛也脱离不了世间的一切。比觉悟一切更高的境界,是...
金刚经:不以色相见如来,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如来藏性非色非身,不取色相,不执色相,不造色相,不成色相。佛是法身,不是色身,不是色相,不是杂食所成之身,佛是本质,是无相的,是本心实性,是空间本体,是太极,不生不灭,人人都是有,人人都可成佛。世人都不求解脱,你妄计成佛者多少...

有无可能有比佛境界更高的境界呢 只是连佛自己都不知道而已?
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姑且说自认为看透世界,便会明白世界的本质是空虚。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电子云而已。生活中能够淡然处世,知道什么事情是我们该追求的。明白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意义,便能够让自己恬淡的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所追求的,仅仅就是各种形式的快乐而已。相关内容各位可以看看我的《关于人生意义...

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究竟悟到的是什么?
并非仅此一次。若是“一悟成佛”(究竟佛),则一切真悟祖师皆已圆成佛道。则一切未成佛之大菩萨,就算等觉位,也未明心。则“菩萨五十二阶位”说“七住位明心,十住位见性”即成妄说。因而,此一悟,并非仅有最后身菩萨示现成佛时才有;而是“七住位”以上菩萨,每一世都可能会有的事。因而,此...

如果理解法身遍一切处
梦境当下就是梦心啊。梦心作用于梦中的一切。就是这样的,这个世界、宇宙,时间、空间及时空内的一切都是妙明真心现出来的,这一切当下就是真心,就是如来藏。佛是明白真相的人,佛就是真心,佛就是法身,佛觉悟了,于是大做梦中佛事、水月道场,来度化还没有觉悟的众生。佛没有妄想分别,所以大自在...

十句佛家经典禅语语录句子,句句充满智慧
无信如无手,无手人入宝山中,则不能有所取,无信亦如是,入佛法宝山,都无所得。——源自:《大智度论》 14. 诵持佛名故,超亿千万劫,一切诸烦恼,疾得成菩提。——源自:《八佛名号经》 15.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佛家智慧禅语经典(二) 1.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佛祖开悟之前到底看到了、悟到了什么!
并非仅此一次。若是“一悟成佛”(究竟佛),则一切真悟祖师皆已圆成佛道。则一切未成佛之大菩萨,就算等觉位,也未明心。则“菩萨五十二阶位”说“七住位明心,十住位见性”即成妄说。因而,此一悟,并非仅有最后身菩萨示现成佛时才有;而是“七住位”以上菩萨,每一世都会有的事。因而,此一...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怎样理解?
大千世界的一切,无非是我们的心相,无非是我们的法性之身,称为大圆镜智。就像一个镜子所现一切相,所以镜中之影、水中之月,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佛说的万法皆空,不立一法方建立万法,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没有实体,哪来的高下啊,所以是平等的。一切法皆是佛法,明白的人都是智慧,幸福...

佛教中“圆满”是什么意思
认识首先圆满、由认识上升到知见,知见就是理性、由理性而发生作用这叫见性!一开始的认识、叫明白该怎么做(想通了),想通了要做、简单说这叫明心!有明心的这个前提(前作用力)、然后知道“该想办法解决”,这就要生知见了、建立相应的方法原则就会发挥作用,这叫见性!

珠海市13274433467: 如何去我执 -
木单隆舒: 念而无念 无念而念 放下的念头也是一种执着,一念不生万法归宗,一念若起法相万千.要说能够去除我执,那至少也是阿罗汉的境界了,我们末法时期的下根之人,怎么那么容易做的到呢!佛法和世间法不同,不是有了多么大的梦想,就能达...

珠海市13274433467: 说说大家学佛是感悟了哪些话,才放下仇恨的 -
木单隆舒: 阿弥陀佛!师兄,佛的千经万论,都是令我们明理,而放下一切执着的.贪、嗔、痴就是首先要放下的执着.不过,对于我们凡夫而言,明理需要一个过程,真正的深入法理,看破一切万法虚妄,从而放下贪嗔痴,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下觉得...

珠海市13274433467: 学佛就只能一直忍受吗 -
木单隆舒: 学佛的人,应该是一切都要放下,放下执念,放下过往,心中空空,我佛在心,善哉善哉,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珠海市13274433467: 学佛真的很好 解开了我心里的好多疑惑 -
木单隆舒: 如果你真的能够忍住,永远不报复他,当然就会消除以前所种的种种恶缘.但你能保证不起嗔恨心吗?如果起的嗔恨心一样是在造意业.因此,这不是最好的办法. 应如理地对待这些问题,因为我也学识很浅,怕不能给你说明白,但很赞叹你能做到这一点,修行中忍辱为最难,也最难得. 下面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法: 一、如教修行,常乐我净.“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二、如法忏悔,消除业障.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珠海市13274433467: 为什么信佛了,阻碍越来越多,困难越来越大? -
木单隆舒: 也许你的信佛不是真的.初学佛的人,应该闻思佛法,比如入菩萨行论.这样你的信仰才不是一种懵懵懂懂的迷信.通过闻思,你知道佛法的精华在哪里,为什么要学佛,而不是学别的,自己才会清楚.心里明白,做人做事都会比较好,生活也会越来越好.要是一种迷信的状态,那也许你根本连佛法的门都没摸到,阻碍多也就不奇怪了

珠海市13274433467: 是不是学了佛事业心就弱了 -
木单隆舒: 并非是学了佛事业心就弱,就不去赚钱,佛修者教义旨在与人为善,万事能容,不私己,不争夺.懂得尊重,一切佛教宗旨不过一偈“随相门者,如佛说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并非是学佛便要与赚钱相冲突,赚钱是...

珠海市13274433467: 为什么一个人突然开始信信佛教了 -
木单隆舒: 这段师父讲得很好,简单概括明了.学佛是星星,只要有一隙光明,就能照亮宇宙,该多好.学佛,才会超越,甚至冥冥中,把一切颠倒的执着放下来,变成菩萨的境界,大增成佛的信心.

珠海市13274433467: 对一个人做的事忍无可忍了的句子 -
木单隆舒: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我这人不惹事,也不怕事,你惹我,我可以让你.但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若再犯斩草除根

珠海市13274433467: 我想问为什么学佛要修忍辱 -
木单隆舒: 因为忍辱法门是学佛者的六大修行法门之一呀,也是佛教导我们的重要修行方式,从浅至深,有五种层次,分别是生忍、力忍、缘忍、观忍、慈忍:第一,生忍.每当被辱境到来之时,无法回避,无法抵抗,只好坚强起来,把它忍耐下去,这个...

珠海市13274433467: 为什么开始学佛念经后出现了不好的事情 -
木单隆舒: 你学佛念经,是在消除过去所造的业障,遇到不好的事情不是学佛诵经引来的,是你原本就有的,而且因为你学佛诵经的功德利益,已经缩小了.打个比方,原来毒素散布在你全身,你,没有反应,现在开始给你逼毒治疗了,你感觉到不舒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