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对下面诗句的理解

作者&投稿:桑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谈谈对下面诗句的个人的理解~

这句诗出自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紫陌之紫,指草木;红尘之红,指灰土。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阗、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炼。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我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害怕紧急赶出来的信所不尽所有的东西,当行人马上要走的时候又打开信 诗人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害怕紧急赶出来的信所不尽所有的东西

1.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诗所包含的哲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从这句诗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诗所包含的哲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从这句诗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害怕紧急赶出来的信所不尽所有的东西。)


我国古代的许多诗人往往借诗喻理,你知道下面诗句所蕴含的道理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字面上讲,似乎是说正在快迷路之时,忽然发现了一个村庄.从深层意思上讲,这是在劝慰人们,在遇到困难之时,不要丧失信心,也许在极度困难之时,会突然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用来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然的理性是无...

谈谈你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理解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因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从情感和内容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把诗句补充完整,再选择你最喜欢的两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但我却没留意此对联出自何处,直至偶然在网上再次看到,信手又查找了些资料,才明白原由,原来“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是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中的一副对联,曹雪芹把它装裱在了王熙凤的“办公室”里,细细品味真乃是至理名言。这句对联是曹雪芹对王...

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

你对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理解
本句是说将军和士兵们在战场上为了国家付出汗水与鲜血,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体现了战士们的爱国热情与战争无比的残酷。o(∩_∩)o

依据你对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理解,展开想象写一...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注释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

...作者的情感是起伏变化的,结合诗句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但诗并没有延续着写烦说忧,下面六句是第二层,诗人笔锋一转展现出另一番天地。三、四句写秋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正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五、六句写酣饮后的思想情绪。蓬莱本是传说中的仙山,多藏宝典秘录。东汉时人们称国家藏书处为蓬莱山,这里是用蓬莱...

请写出其他诗人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富含哲理的诗句:_花的价值,要因着果儿定了.(2)该句的含义:_是的,当花儿美好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的时候,什么才能衡量其真正的价值呢?—那就是果儿.果儿愈甜美,愈爽口,愈美味,那么花儿的价值也愈大.其实,人们不也是这样吗?花儿好比是人,而果儿则是他们为社会作出的贡献.作出的...

羌村三首的诗句为例,谈谈你对杜甫诗歌语言凝练的体会和理解
对于常人来说,“生还偶然遂”自是不幸中之大幸;而对于忧乐关乎天下的诗人,适成为幸运中之大不幸。居定之后,他即时就感到一种责任心的煎熬,觉得值此万方多难之际守着个小家庭,无异于苟且偷生。可这一切又是迫不得已的。这样一种缺乏欢趣的情态,连孩子也有所察觉:“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

项城市17841979147: 说说你对下面诗句的理解 -
汝初三七: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诗所包含的哲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从这句诗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项城市17841979147: 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急!!明天就要交了! -
汝初三七: 1、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必须从各个角度进行周密调查,才能明白事物的真实面目和把握事物的总体. 2、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3、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以及与恶势力不同流合污的品格

项城市17841979147: 联系全诗,解释下列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
汝初三七:[答案] 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项城市17841979147: 谈谈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汝初三七: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

项城市17841979147: 冰心诗四首练习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
汝初三七:[答案] “每天的”这个词更表现出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在这么多的船里只希望有一只能到达母亲的心田便感到知足,表现了作者对远在他乡的母亲的依恋与思念.

项城市17841979147: 请你把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写下来?? -
汝初三七: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

项城市17841979147: 读《化石吟》,回答问题请阅读《化石吟》,谈谈你对下面两句诗的理解:1.“黑色的去壳裹藏这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2.“海枯,... -
汝初三七:[答案] 回答问题 1.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明,它保留了一些珍贵的考古信息. 2.人们借助化石推测到了过去. 问题补充 1.2.同上 3. ①宣传保护动植物,倡导人们爱护动植物.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不去破坏它们的栖息地.

项城市17841979147: 结合全诗,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汝初三七:[答案] 这两句诗,即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何由彻”和上一句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

项城市17841979147: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汝初三七: “敌军围困万千重”,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把红军一层又一层地包围起来,然而英勇的红军毫不畏惧,视万千敌人如虫蚁,“岿然不动”.而“岿然”一词,充分表现了红军巍然屹立的雄姿.下阕开头“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两句写出了红军战胜敌人的原因.这里“森严壁垒”、“众志成城”,与“岿然不动”前后照应,既显得典雅雄壮,又韵味深长.它高度概括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红军民最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同时也概括了在白色的政权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区域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形势,生动地表明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它是所有革命根据地能够胜利发展的生动写照.

项城市17841979147: 读读下面的诗句,画出你认为的点睛之处,并并谈谈自己的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 -
汝初三七:[答案] 第一句:独.表现了诗人一个人在外乡,无法回到故乡,只能在节日里想念家乡的亲人.体现了诗人孤独寂寥的心情. 第二句:... 也表现了诗人离别的伤感了依依不舍之情. 一般诗句写的好的词一般先看动词、再看形容词.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