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龙的9个儿子.凤凰和麒麟的一些知识

作者&投稿:南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跪求“龙的九个儿子的详细介绍”~

老大赑屃,就是我们常说的“王八驮石碑”。

老二鸱吻,能吞万物,负责看护房屋建筑横脊,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吞脊兽(屋顶两边的大兽)。

老三椒图,面目狰狞,负责看守门户,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门上口衔铁环的神兽。

老四麒麟,不畏火焰,被用做避火神兽,放在重要建筑门前。

老五睚眦,能吞兵器,负责看护天下兵器,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刀剑的吞口兽。

老六螭首,能吞江吐雨,负责排去雨水,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排水兽。

老七嘲凤,飞檐走壁,负责警卫工作,就是现在所见到的屋顶翘角上的小兽。

老八蒲牢,声音洪亮能传千里,负责报时,就是现在我们所见到的钟上兽钮。

老九囚牛,能通万物之言,辨别声音,因此被放在了乐器的头部,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乐器兽头。

1、长子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次子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心胸狭隘;
3、三子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6、六子霸下(也有另一种名字,方框内的看成一个字,[虫八][虫夏]),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ù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9、九子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扩展资料
“龙生九子”在明代以前并没有记载,直到明弘治年间,才开始出现。
传说明孝宗因弄不清九子的名字,就令中管去问内阁。当时的内阁大学士李东阳,接到皇帝的“御书小帖”,下问“龙生九子名目”,仿佛记得少年时曾在“杂书中”见过,但仓促之间又答不上来,就问编修罗玘,罗玘说曾听老师说过,只记得其中五六个名目;于是又问吏部刘绩。
刘绩说家中有一本旧册子,“册面上备录此语”,取来一看上面果然记有“九子”之名,但却未记出自何书,无从查考。皇帝的垂询不能拖延太久,李东阳无奈,只得凑合“据以复命”回答说:
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纽是其遗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
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足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赑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其遗像。螭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杨慎所记的“九子名目”与李东阳有很大不同:
一是在名目上,他去掉了囚牛和嘲风,增加了饕餮和椒图,并改“性好坐”的狻猊为“性好烟火”的金猊。
二是在排列次序上,他把位列第八、九的赑屃、螭吻提为第一、二。
三是在龙子的形状上,增加、蒲牢、螭吻等的形体特征。
杨慎是明代著名的学者,《明史》说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为明代第一,在当时知识界影响很大,因而后人论及“龙生九子”,多引述杨慎之说,早于杨慎的李东阳之说反倒不为人知了。
受皇帝和李东阳、杨慎的影响,“龙生九子”的故事便不胫而走,盛传一时。而且添枝加叶、愈传愈奇。说什么“龙性淫,无所不交,故种独多耳”

  兄弟,首先说一下本人由于文化水平的不足及知识面的匮乏,只能从别的网站复制一些资料了,希望不要见笑,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的纪年,天干地支夏朝就有,秦汉之际,便和鼠、牛、虎、兔、龙等十二种属性相匹相配。其中,龙最特别,它是生物界中唯一不存在的动物。

  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龙又是传说中的四种祥兽之一。《礼记礼运篇》:“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相传,麟是兽中之王、凤是禽中之王、龟是介中之王、龙是鳞中之王,它们的出现都是嘉瑞的先兆,比如《三国演义》第八十回:“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就是用来说明盛世预兆的。这里龙、凤、麒都是传说中极有灵性的动物,也是本文要谈的话题。无巧不成文,在世界其他文明里也有它们的传说,我们不妨比照着来看。

  首先说龙

  中国的龙崇拜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封建时代,龙又嬗变为皇权的象征,帝王自称“真龙天子”。据韩非子说,龙和帝王一样,都有“逆鳞”而不可触,否则龙颜大怒、诛灭九族。所以李白诗云:“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今天,龙走下了神坛,每个华夏子民,无论天涯何方,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龙,缘何而生?它似动物,有人说它是鳄鱼和蜥蜴的“大共名”,也有人说它演化于蛇,还有人称它是恐龙的遗记;龙,又是象征,既有人认定它是图腾合并的结果,又有人相信它是云水、闪电和彩虹的集合。这些都是今人对先人的猜测。

  相对而言,“蛇说”比较占上风。有人考证,禹与蛇图腾的氏族有血缘关系,他奠定了夏朝根基以后,其后裔把蛇升华为龙,不仅体现了多元文化,得到各民族的认同,而且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象征(潜明兹《百年神话研究略论》,《铁道师院学报》1997年第6期)。

  中国的龙,家族庞大,有黄龙、青龙、赤龙、白龙、乌龙、金龙,千年之龙叫应龙、无足之龙叫烛龙、有角之龙叫虬龙、无角之龙叫螭龙,等等。它们有好有坏,有善有恶。《史记》二十八卷《封禅书》里说:黄帝乘龙上天,群臣无法跟随,只能抱着拉断的龙髯哭泣。以黄龙象征黄帝,中国古人以龙为尊。但传说中,也不乏屠龙、斗龙的记载,如女娲杀黑龙、大禹斩蠢龙、李冰父子伏孽龙、周处除蛟龙,等等。

  龙的传说并非中国所独有,几乎世界各大古老文明都有它的掌故,如巴比伦的古龙、北欧的毒龙、犹太人的撒但、印度的那伽(Naga),在北美,玛雅人也有以龙为题的艺术,但还有人研究认为它是从亚洲传过去的。

  印度的那伽是一种类似于龙的动物。它长身无足,称霸水域,是古印度人对蟒蛇的神化。翻译成中文时,它变成了龙。

  阿海在《北欧的神话传说》第一章《创造天地的神话》介绍北欧的毒龙时说道:有一条狰狞的毒龙叫尼特霍格,盘踞在冰天雪地的海维格尔玛泉水旁,日夜不停地噬咬着伸入泉水的巨大树根。又说:“毒龙生为恶魔,企图最终咬断宇宙树的巨根,毁灭世界。”北欧的毒龙嗜水,不同于中东的古龙,却类似于中国龙的传说。在欧洲战争史上,龙还常常作为武士的徽章。

  本文感兴趣的是,西方早有龙的传说,但是为什么没有演变成龙的崇拜?或类似于中国这样的龙的文化?这是中西方文化演进不同的一个巨大分野。

  在西方,龙同样是传说中的巨兽,而且有翅膀。在希腊语里叫Drakon,演变成英语叫Dragon,在拉丁语里还有一个Draco。尽管西方人也一直没有解开龙的起源之谜,但多半认为它是蛇崇拜的回响,因为世界各文明里几乎都流行过蛇崇拜。Draco则来源于蜥蜴,在希腊也有天龙星座的意思。

  据《不列颠百科全书》介绍:中东地区的蛇或龙硕大而凶猛,被认为是邪恶的总代表,埃及的黑暗之神Apepi就是一条巨大的蛇。希腊、罗马人接受了他们龙是恶者的说法,同时也把它构想成慈善的力量,希腊的阿波罗就是蛇的崇拜者,但总体上来讲,他们也没有改变龙的邪恶形像。基督教文明的兴起则基本摧毁了西方人对龙的慈善想象。

  在《圣经》里,龙就是蛇。在《创世纪》里,有一条著名的蛇,他曾引诱夏娃偷吃了伊甸园里的智慧果;在《启示录》里又两次说到: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蛇与龙前后相承,而且迷惑天下人。可见,基督教义完全不利于西方龙文化的形成。

  相反,在东方的佛教和道教经典里却记载了大量龙与龙王的传说,为人们普遍所接受,对东方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不列颠百科全书》里也明确区分了龙在东西方文化中,正面和反面形像的不同。1999年10月9日《泰晤士报》上有一篇英国人写的《下雨机械》说:中国的龙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独特,虽然和世界其他地方的龙名同,但特徵实异。

  龙之善恶不过文化的沉淀。今天,龙在东方文化里依然保持了正面的形像,但也脱去了其神秘的面纱,龙的精神成为奋发的精神,龙的民族成为自强的民族。如果说古代的舞龙或许是为了祭神祀雨、扫瘟避邪,那么今天的舞龙则多半是娱乐或庆典。在世界上,中国的舞龙、划龙船已经成为东方文化渗透于西方文化的一旅,是东西方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

  其次侃凤

  中国的凤凰传说起源于鸟,在《山海经》里:“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说文》:“凤,神鸟也。”《瑞应图》:“凤凰,仁鸟也。”《诗》:“凤凰灵鸟。”《庄子逍遥游》:“以鲲化为鹏,鹏即凤。”凤凰还有个名字叫鸾。在《山海经》里:“有五采鸟三名:一曰凤鸟,一曰凰鸟,一曰鸾鸟。”《广雅》:“鸾鸟,凤皇属也。”

  有一个“百鸟朝凤”的传说,说的是黄帝即位,自觉天下太平,想亲眼看看传说中的凤凰。为此,他问教天老。天老回答:凤凰显形,乃是祥瑞的预兆,只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现。见到它一掠而过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鸟群里飞舞那就是千载难逢的祥瑞了。

  黄帝听后很不高兴,他说:我即位以来,天下太平,为什么连凤凰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天老说:东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颛顼,四方强敌虎视眈眈,何来太平?黄帝听罢便率兵讨伐,于是天下一统。他看见一只带有五彩翎毛的大鸟在天空翱翔,而数不清的奇珍异鸟围着它翩翩起舞。黄帝知道,这只大鸟就是凤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韩诗外传》)。

  凤凰、凤凰,凤者为雄,凰者为雌。因此,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古琴曲“凤求凰”。但是龙凤相合,则把整个凤凰都“雌”化掉了。古代图腾不仅有蛇,还有鸟,例如,少昊氏下属的凤鸟氏、丹鸟氏等。龙是鳞虫之长,凤是百鸟之王,瑞兽灵禽。尽管龙生龙,凤生凤,而龙凤配对早在陕西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龙凤纹”彩陶瓶上就出现了。

  在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中,龙凤呈祥标识着一派祥和。舜帝曾经下命谱曲制乐,夔谱《九招》呈献,舜便率群臣演奏,当演奏到第三招时,百鸟齐鸣;第四招时,百兽悉舞;在最后一招,第九招时,只见金龙彩凤双双出现在云端。舜请教身边的老臣苍舒,苍舒回答,这就是龙凤呈祥,龙来了说明将风调雨顺,凤到了表示要国泰民安。他又说:自盘古开天以来,只是偶尔见到龙舞或凤飞,龙凤双致,这还是第一次。

  孔子曾经把老子比为龙,“神龙见首不见尾”,善变莫测;老子也曾经把孔子比作凤,称他:“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在历史上,他们的学说正好“阴阳互补”。在这里,孔子提倡“有为”是为阳;老子提倡“无为”是为阴,这是“凤阳龙阴”的本来组合。因为凤朝阳而阳、龙近水而阴。但是后来,龙凤套在男女的身上,便颠鸾倒凤,阴阳错置。如跨凤乘龙,指夫妻双宿双飞,龙凤这里指的是男女。有趣的是,古代的帝王及其嫔妃们被称为“天上龙,地上凤”,演出了一幕幕的龙凤活剧。

  在成语词典里,不难找到龙凤配对的成语。例如,龙兴凤举是指振兴王业、龙跃凤鸣是指人的才华超逸,龙驹凤欤或麟子凤雏则指年幼聪慧;珍稀的食物叫凤髓龙肝,脱俗的文章是龙章凤姿。

  凤凰在英语里叫Phoenix、在埃及叫Benu,在印度叫Garuda,在阿拉伯叫Anqa,在波斯叫Simorgh,它是传说中的神鸟,而且色彩斑斓。在阿拉伯的传说里,凤凰从火中而诞生。凤凰的生命是周期性的,每隔一段时间它就自焚一次。自焚前,它会唱一首优美的挽歌,用翅膀扇动火苗把自己化为灰烬,然后在灰烬中获得再生。它永远不会死。

  一般认为凤凰自焚的周期是500年一次,但是也有人说它是300年。据说在埃及的历史上,凤凰曾经出现过五次,即公元前866年、公元前566年、公元前266年、公元34年和公元334年。这就是说,埃及凤凰每300年自焚一次。巧合的是,据修道士史家泰西塔斯(Tacitus)记载,耶稣去世和复活的时间正好是公元34年(网上《成语和神话词典》“Prase and Fable”)。

  在埃及传说里,凤凰与太阳崇拜有关,任何时间里一次只有一个凤凰,均为男性,它的真实原形可能是鹰,也可能是孔雀。根据希腊传说,凤凰生活在阿拉伯荒漠的一口井的旁边,它每天清晨都会在水里沐浴并唱着优美的歌曲。这时,埃及的太阳神就会驻车倾听。凤凰自焚以后,再生的凤凰会把自焚凤凰的灰烬放在蛋壳里,飞送到“太阳城(Heliopolis)”里太阳神的祭坛上。因此,凤凰又是不朽和再生的象征(网上《神话百科全书》)。凤凰后来被铸造为罗马帝国不朽城(Eternal City)的象征性符号,对基督教文化也很有吸引力。

  埃及的凤凰传说似乎和中国的传说不太一样。它没有和龙配套而雌化,是独立的美好像征,而且周期性的自我再生。郭沫若作“凤凰涅盘”也受了这一文化的影响,他在“文革”开始时不能自保,突然宣布“焚书”,就取的是这个五百年自焚一次的意思。

  最后谈麟

  中国的麒麟崇拜比龙、凤崇拜要晚,肇始于春秋时代。作为传说中的罕见神兽,麒麟形状象麇鹿,但比鹿大,马蹄牛尾,头上有独角。雄者为麟,雌者为麒,统称麒麟。麒麟虽外表狰狞,但内在仁厚,由于它性情温和、不伤害人畜、且蹄不踏青草和昆虫,所以《宋书符瑞志》里称:“麒麟者,仁兽也。”。《瑞应图》也说:“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羊头鹿身。”由于麒麟的身体比鹿大,近似于马,民间有歇后语“瞪着麒麟说是马”。

  我们听过“孔子泣麟”的故事,那是鲁哀公十四年,叔孙氏打猎时捕获一只怪兽,大家不知道它是麒麟,误以为不祥之物,麒麟竟招遗弃而死。孔子的弟子冉求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称它“像獐子有角”。孔子便要亲自前往观看,他对车夫说:如果按冉求所说,那不就是麒麟吗?到了一看,果然如此。孔子说:“天下太平,麟凤龟龙出现是祥瑞的预兆。现在周室将灭,它为什么出现呢?”于是想到自己,流着泪说:“我之于人,就像麟之于兽,麟出而死,我的道也到了尽头。”实际上,孔子的道虽多遭劫难,直到今天也没有走到尽头。

  孔子与麒麟有什么关系呢?《拾遗记》说:“孔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就是说在孔子快诞生的时候,麒麟出现,嘴里吐出一块方帛,上面写着“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第二天圣人孔子便诞生了。

  如果说龙凤是帝王的象征,那么麒麟则多与将相联系在一起,如汉武帝曾建麒麟阁,表彰功臣;宋有“千夫奉儒将,百兽伏麒麟。”的诗句;清代武官的麒麟徽饰仅次于龙纹的皇族;在民间还有“麒麟送子”的流传,使家族兴旺,据说它也是从吐书生孔子演变过来的。

  古代的吉祥图案里,除了龙凤呈祥以外,还有麟凤呈祥。《吴越春秋》里说:“禹养万民,凤凰栖于树,麒麟步于庭。”可见当时的太平。有成语叫威凤祥麟,指的就是凤的威仪和麒麟的吉祥。古人认为,凤凰和麒麟都是瑞兽,麟凤同出也象征天下太平。凤毛麟角则是指非常罕见。

  麒麟在海外的对应祥兽是什么?我检索了《不列颠百科全书》,里面竟直接用拼音代替,也许没有找到对应的动物。但是在网上《神话百科全书》里,则直接说Unicorn在中国叫麒麟。Unicorn在西方也是一种神话中的吉祥动物,但是翻一翻英汉词典,有的把它翻为“独角兽”,又有的则把它译为“龙马”,都没有直接使用麒麟二字。实际上,独角兽和龙马都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两种动物,前者是按字面上的翻译;后者取其吉祥之意:“帝尧及政,龙马衔甲。”龙马也指带来社会太平。但是在英语里又有一个词叫Monocerotis(麒麟星座),旁边的注解正是Unicorn,因此我们就拿Unicorn与麒麟做比,虽称它为龙马,但实为西方的麒麟,其文化功能与中国的麒麟类似可比。

  根据古希腊的预言传说,龙马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只有当一个处女在它出没的地方出现,龙马看到这个处女,就会失去它的野性,静伏在处女的脚前。因此,它又被称为“纯洁的祥兽”。这个故事成为早期教会的预言故事,有人把耶稣比喻为龙马,他的母亲比喻为那个处女。龙马在西伯来语里叫Reem,在《旧约》里写为Monokeros,意思是“独角”,因为龙马额头正中有一个螺旋状的角,是一种体态象马,有山羊胡子和狮子尾巴的神兽。龙马的身体是白色的、头是红色的、眼睛则是蓝色的。

  龙马首先被详细描述是公元前398年的希腊历史学家Ctesias。根据旅游者在印度的见闻,他把龙马记录为“野驴”。根据这个记载,有人推测,龙马的原形可能是印度犀牛、喜马拉雅山羚羊和驴子的混杂物。

  中世纪的欧洲人,普遍相信龙马的角可以防范任何液体里的毒药和治疗疾病,因此有龙马标记的器皿为吉祥物。有一个传说:因为池塘有毒,一大群动物没法饮水。龙马在打败了与它争斗的大象以后赶来,把它的角浸泡在水里,很快水就洁净了。群兽欢呼跳跃。因其传奇的神力与高贵不凡的气质,龙马不仅在欧洲和阿拉伯的艺术里大量保存,它还被英国皇室和苏格兰皇室选定为守护神。

  中外龙凤麟的传说虽然起源不同,内容也不完全一样,它们都打上了自己的文化印记,中国的龙凤麟文化可以说更加浓郁,是神话和历史的编织。东西方的凤凰和麒麟可以说是世界认同的祥兽,但是龙文化却为我中华独尊,并深深地影响了东方其他国家。

  附:这里有一个网站,你也可以到此进行交流。

中国古代五大瑞兽:

东方青龙
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著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不过在五方的五神却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样,这里就不再详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朱雀称‘陵光’,玄武为‘执明’,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在古时后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而民间又有龙性淫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
所谓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
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赑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南方朱雀
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凤为雄,雌为凰)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了。
而凤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则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
而玄鸟的说法就是从《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说的后代说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建立强大的商朝。因此玄鸟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记.殷本记》也记了这段历史:‘殷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战国时的秦,满清的始袓和朝鲜新罗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鸟卵有关的。不论玄鸟或是凤凰,都是随道教的发展,而把它由一只雀鸟,或孔雀或山鸡等等...先变成一个半人半禽的、传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随道教的发展的。
而在北京过去就有三座专祀玄女的庙宇,叫九天娘娘庙、玄女庙。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庙。

西方白虎
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白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灵包括了青龙白虎之外,连在风水师探勘墓地时,在地形前方左右两边突起的地形,可以当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取其护卫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装饰,在左右堂柱上绘有青龙百虎,以其镇压邪灵。而在道教兴起之后,龙虎被借用为道家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阴阳",等的同意词。而道家炼丹分内外(内丹炼气,外丹炼丹药,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十分确定),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虎。金能够克木,故情多损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气,使之交合为一,则金木无间,龙虎自伏而成丹,在人体中则以肝为龙、肾为虎,而外丹则仍取阴阳之意,以龙为铅,虎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东西,又是可敬的东西。可怕的是,它会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无比,能够避邪。而在一些古书中,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古人还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德至鸟兽。’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猫头鹰,但后因古羌族的图腾在由熊变为龙的时候。而又到黄帝的向东发展时,龙的图腾被带到东方,跟‘东方苍龙星座’合而为一,朱鸟则成了统一南方时凤图腾在天国的新居,因两大部族融合而终于成‘龙凤呈祥’。作为古代图腾是东凤而西龙,作为星象则是东苍龙而西朱鸟。到周朝以后,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划分,朱鸟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争及迁移,西北方的龙向东移,东方的凤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国显示一个大周转的观念运动。到汉代五行观念成了统一的思想,再补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时《史记.天宫书》‘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在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因五谷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动物,如何能和龙、鸟、龟配成四灵呢?在《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演南,鱼鸟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质疑:‘苍龙、朱鸟、玄武、各总七宿而言之。至于咸池,则别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太阳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可见咸池原是羌人视为日出之处,咸池也就是碱水湖,应是岷山地区的芋个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证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宫天象尚没有青龙白虎的观念。在《礼记.礼运》所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把不属于动物的咸池换成麒麟。后世有四灵有麟、四象有虎的习惯。
又由于白虎是战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来,成为了各庙宇的门神。

北方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斗、牛、女、虚、危、室、壁。而古时后的人对玄武它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玄武’乃龟蛇。《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
《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曰:‘玄武宿于壳中兮,腾蛇蜿蜒而自纠。’李善注云:‘龟与蛇交曰玄武。’《后汉书.王梁传》:‘《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贤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玄武’为水神、北方之神。《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帝览嬉>:‘北方玄武所生,...镇北方,主风雨。’
但玄武被后世的道士们升级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别于其他三灵。其他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鸟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价培增,并被人格化。这与宋代各帝推波助澜分不开。宋初太祖时,即有真武、天蓬等为天之大将的传说。未真宗天禧元年,在军营中发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纪原》卷七载:‘营卒有见蛇者,军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闰四月,泉涌堂侧,汲不竭,民疾疫者,饮之多愈。’真宗听说此事,下诏就地建观,赐名‘祥源’。这大约是中国最早的真武庙。
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说是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挣乐国皇后,厌恶尘世,舍位入武当山上修行,成功飞升,镇守北方,号曰:玄武。

麒麟为瑞兽的一种,古时称为“仁兽”,它有两个意义:

一、 为吉祥之瑞兽;

二、 为仁慈之瑞兽。

相传麒麟是最喜欢帮助好人,对有孝道积善的人特别照顾,故有“仁兽”之称。当麒麟见到坏人的时候,便会追着这人来咬,所以一些奸角或是从事与黄、赌、毒有关的行业,不论其住宅或是公司,都不可以摆放麒麟的。麒麟的头部似龙,长有双角,身似鹿身,满身长满麒甲片,尾毛卷须,神态十分生动,是中国古代图腾的一种瑞兽代表。

拿来收藏的,不是拿来看得~ 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四灵能主宰吉祸福,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每个方位均为吉位,四灵可守护财脉,也挡煞招吉。
辟邪-----中国古傅三大招财瑞兽之一、与天禄及貔貅齐名,可放在财箱、保险箱、会计部或写字台上,招来加持力,能辟御妖邪。
大天禄------中国的三大招财瑞兽之一,掌管财富,放于写字楼及家中可招来财富和加持力,能辟邪除群凶。
貔貅-----中国的三大招财瑞兽之一,南方最爱欢迎的正财与偏财(横财),嘴含金钱的貔貅口大肚大,既能招财又可守护财富。
狮------中国的狮雕从古代作为压邪镇魔的瑞兽、佛教鼎盛时充当护法的灵兽,狮子含有兆示祥瑞的内函,被视做赖以寄载生活愿望,荫庇、致福人们的降福灵兽。
麒麟-----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麒麟是一种神兽,相传仁德之世才出现。它威武有力,不践生灵,是仁慈和吉祥的象征。另民间还有“麒麟送子”的说法。
鳌------长寿、吉祥的动物,传说中龙生九子,鳌就是龙的第九个儿子。鳌是中华文化中神圣、喜庆的象征。
凤凰-----凤凰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为“凤”,雌为“凰”。古人将凤凰当做仁义和吉祥的象征。
鱼-----民俗观念中,鱼是富裕、美好、吉祥的象征。“鱼”与“裕”“余”相谐音,表示丰收有余、富贵连年。传说中鲤鱼跳过龙门后即变成龙,于是又以“鲤鱼跳龙门”喻义克服困难后获得人生的飞跃。

中国古代传说中龙生有九子,都不像龙,各有所好。
1、赑屃(音毕喜),也称龟趺,形状像乌龟,好重者,最喜欢背负重物,所以背上驮一块石碑. 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2、鸱吻(音吃吻),好望者、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上.

3、饕餮(音滔帖),最贪吃,能吃能喝,常饰于鼎的盖子上。因它能喝水,几乎在古代桥梁外侧正中都能见到,防止大水将桥淹没。

4、睚眦(音牙自),生性好杀者、嗜杀喜斗,常饰于兵器刀环,剑柄.

5、狴犴(音毕岸),最憎恶犯罪的人,所以常饰于监狱的门楣上.
另一种说法:狴犴: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6、狻猊(音酸泥),好烟火者、性好烟火,常饰于香炉盖子的盖钮上.
另一版本: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 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7、趴蝮,好水者、位于桥边的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在后门桥的四个角上趴蝮,造型非常优美。

8、椒图,性情温顺者、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常饰于大门口。
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9、蒲牢,好鸣者、最喜欢音乐和吼叫,常饰于大钟的钟纽上。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兄弟,首先说一下本人由于文化水平的不足及知识面的匮乏,只能从别的网站复制一些资料了,希望不要见笑,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的纪年,天干地支夏朝就有,秦汉之际,便和鼠、牛、虎、兔、龙等十二种属性相匹相配。其中,龙最特别,它是生物界中唯一不存在的动物。

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龙又是传说中的四种祥兽之一。《礼记礼运篇》:“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相传,麟是兽中之王、凤是禽中之王、龟是介中之王、龙是鳞中之王,它们的出现都是嘉瑞的先兆,比如《三国演义》第八十回:“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就是用来说明盛世预兆的。这里龙、凤、麒都是传说中极有灵性的动物,也是本文要谈的话题。无巧不成文,在世界其他文明里也有它们的传说,我们不妨比照着来看。

首先说龙

中国的龙崇拜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封建时代,龙又嬗变为皇权的象征,帝王自称“真龙天子”。据韩非子说,龙和帝王一样,都有“逆鳞”而不可触,否则龙颜大怒、诛灭九族。所以李白诗云:“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今天,龙走下了神坛,每个华夏子民,无论天涯何方,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龙,缘何而生?它似动物,有人说它是鳄鱼和蜥蜴的“大共名”,也有人说它演化于蛇,还有人称它是恐龙的遗记;龙,又是象征,既有人认定它是图腾合并的结果,又有人相信它是云水、闪电和彩虹的集合。这些都是今人对先人的猜测。

相对而言,“蛇说”比较占上风。有人考证,禹与蛇图腾的氏族有血缘关系,他奠定了夏朝根基以后,其后裔把蛇升华为龙,不仅体现了多元文化,得到各民族的认同,而且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象征(潜明兹《百年神话研究略论》,《铁道师院学报》1997年第6期)。

中国的龙,家族庞大,有黄龙、青龙、赤龙、白龙、乌龙、金龙,千年之龙叫应龙、无足之龙叫烛龙、有角之龙叫虬龙、无角之龙叫螭龙,等等。它们有好有坏,有善有恶。《史记》二十八卷《封禅书》里说:黄帝乘龙上天,群臣无法跟随,只能抱着拉断的龙髯哭泣。以黄龙象征黄帝,中国古人以龙为尊。但传说中,也不乏屠龙、斗龙的记载,如女娲杀黑龙、大禹斩蠢龙、李冰父子伏孽龙、周处除蛟龙,等等。

龙的传说并非中国所独有,几乎世界各大古老文明都有它的掌故,如巴比伦的古龙、北欧的毒龙、犹太人的撒但、印度的那伽(Naga),在北美,玛雅人也有以龙为题的艺术,但还有人研究认为它是从亚洲传过去的。

印度的那伽是一种类似于龙的动物。它长身无足,称霸水域,是古印度人对蟒蛇的神化。翻译成中文时,它变成了龙。

阿海在《北欧的神话传说》第一章《创造天地的神话》介绍北欧的毒龙时说道:有一条狰狞的毒龙叫尼特霍格,盘踞在冰天雪地的海维格尔玛泉水旁,日夜不停地噬咬着伸入泉水的巨大树根。又说:“毒龙生为恶魔,企图最终咬断宇宙树的巨根,毁灭世界。”北欧的毒龙嗜水,不同于中东的古龙,却类似于中国龙的传说。在欧洲战争史上,龙还常常作为武士的徽章。

本文感兴趣的是,西方早有龙的传说,但是为什么没有演变成龙的崇拜?或类似于中国这样的龙的文化?这是中西方文化演进不同的一个巨大分野。

在西方,龙同样是传说中的巨兽,而且有翅膀。在希腊语里叫Drakon,演变成英语叫Dragon,在拉丁语里还有一个Draco。尽管西方人也一直没有解开龙的起源之谜,但多半认为它是蛇崇拜的回响,因为世界各文明里几乎都流行过蛇崇拜。Draco则来源于蜥蜴,在希腊也有天龙星座的意思。

据《不列颠百科全书》介绍:中东地区的蛇或龙硕大而凶猛,被认为是邪恶的总代表,埃及的黑暗之神Apepi就是一条巨大的蛇。希腊、罗马人接受了他们龙是恶者的说法,同时也把它构想成慈善的力量,希腊的阿波罗就是蛇的崇拜者,但总体上来讲,他们也没有改变龙的邪恶形像。基督教文明的兴起则基本摧毁了西方人对龙的慈善想象。

在《圣经》里,龙就是蛇。在《创世纪》里,有一条著名的蛇,他曾引诱夏娃偷吃了伊甸园里的智慧果;在《启示录》里又两次说到: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蛇与龙前后相承,而且迷惑天下人。可见,基督教义完全不利于西方龙文化的形成。

相反,在东方的佛教和道教经典里却记载了大量龙与龙王的传说,为人们普遍所接受,对东方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不列颠百科全书》里也明确区分了龙在东西方文化中,正面和反面形像的不同。1999年10月9日《泰晤士报》上有一篇英国人写的《下雨机械》说:中国的龙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独特,虽然和世界其他地方的龙名同,但特徵实异。

龙之善恶不过文化的沉淀。今天,龙在东方文化里依然保持了正面的形像,但也脱去了其神秘的面纱,龙的精神成为奋发的精神,龙的民族成为自强的民族。如果说古代的舞龙或许是为了祭神祀雨、扫瘟避邪,那么今天的舞龙则多半是娱乐或庆典。在世界上,中国的舞龙、划龙船已经成为东方文化渗透于西方文化的一旅,是东西方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

其次侃凤

中国的凤凰传说起源于鸟,在《山海经》里:“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说文》:“凤,神鸟也。”《瑞应图》:“凤凰,仁鸟也。”《诗》:“凤凰灵鸟。”《庄子逍遥游》:“以鲲化为鹏,鹏即凤。”凤凰还有个名字叫鸾。在《山海经》里:“有五采鸟三名:一曰凤鸟,一曰凰鸟,一曰鸾鸟。”《广雅》:“鸾鸟,凤皇属也。”

有一个“百鸟朝凤”的传说,说的是黄帝即位,自觉天下太平,想亲眼看看传说中的凤凰。为此,他问教天老。天老回答:凤凰显形,乃是祥瑞的预兆,只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现。见到它一掠而过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鸟群里飞舞那就是千载难逢的祥瑞了。

黄帝听后很不高兴,他说:我即位以来,天下太平,为什么连凤凰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天老说:东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颛顼,四方强敌虎视眈眈,何来太平?黄帝听罢便率兵讨伐,于是天下一统。他看见一只带有五彩翎毛的大鸟在天空翱翔,而数不清的奇珍异鸟围着它翩翩起舞。黄帝知道,这只大鸟就是凤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韩诗外传》)。

凤凰、凤凰,凤者为雄,凰者为雌。因此,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古琴曲“凤求凰”。但是龙凤相合,则把整个凤凰都“雌”化掉了。古代图腾不仅有蛇,还有鸟,例如,少昊氏下属的凤鸟氏、丹鸟氏等。龙是鳞虫之长,凤是百鸟之王,瑞兽灵禽。尽管龙生龙,凤生凤,而龙凤配对早在陕西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龙凤纹”彩陶瓶上就出现了。

在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中,龙凤呈祥标识着一派祥和。舜帝曾经下命谱曲制乐,夔谱《九招》呈献,舜便率群臣演奏,当演奏到第三招时,百鸟齐鸣;第四招时,百兽悉舞;在最后一招,第九招时,只见金龙彩凤双双出现在云端。舜请教身边的老臣苍舒,苍舒回答,这就是龙凤呈祥,龙来了说明将风调雨顺,凤到了表示要国泰民安。他又说:自盘古开天以来,只是偶尔见到龙舞或凤飞,龙凤双致,这还是第一次。

孔子曾经把老子比为龙,“神龙见首不见尾”,善变莫测;老子也曾经把孔子比作凤,称他:“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在历史上,他们的学说正好“阴阳互补”。在这里,孔子提倡“有为”是为阳;老子提倡“无为”是为阴,这是“凤阳龙阴”的本来组合。因为凤朝阳而阳、龙近水而阴。但是后来,龙凤套在男女的身上,便颠鸾倒凤,阴阳错置。如跨凤乘龙,指夫妻双宿双飞,龙凤这里指的是男女。有趣的是,古代的帝王及其嫔妃们被称为“天上龙,地上凤”,演出了一幕幕的龙凤活剧。

在成语词典里,不难找到龙凤配对的成语。例如,龙兴凤举是指振兴王业、龙跃凤鸣是指人的才华超逸,龙驹凤欤或麟子凤雏则指年幼聪慧;珍稀的食物叫凤髓龙肝,脱俗的文章是龙章凤姿。

凤凰在英语里叫Phoenix、在埃及叫Benu,在印度叫Garuda,在阿拉伯叫Anqa,在波斯叫Simorgh,它是传说中的神鸟,而且色彩斑斓。在阿拉伯的传说里,凤凰从火中而诞生。凤凰的生命是周期性的,每隔一段时间它就自焚一次。自焚前,它会唱一首优美的挽歌,用翅膀扇动火苗把自己化为灰烬,然后在灰烬中获得再生。它永远不会死。

一般认为凤凰自焚的周期是500年一次,但是也有人说它是300年。据说在埃及的历史上,凤凰曾经出现过五次,即公元前866年、公元前566年、公元前266年、公元34年和公元334年。这就是说,埃及凤凰每300年自焚一次。巧合的是,据修道士史家泰西塔斯(Tacitus)记载,耶稣去世和复活的时间正好是公元34年(网上《成语和神话词典》“Prase and Fable”)。

在埃及传说里,凤凰与太阳崇拜有关,任何时间里一次只有一个凤凰,均为男性,它的真实原形可能是鹰,也可能是孔雀。根据希腊传说,凤凰生活在阿拉伯荒漠的一口井的旁边,它每天清晨都会在水里沐浴并唱着优美的歌曲。这时,埃及的太阳神就会驻车倾听。凤凰自焚以后,再生的凤凰会把自焚凤凰的灰烬放在蛋壳里,飞送到“太阳城(Heliopolis)”里太阳神的祭坛上。因此,凤凰又是不朽和再生的象征(网上《神话百科全书》)。凤凰后来被铸造为罗马帝国不朽城(Eternal City)的象征性符号,对基督教文化也很有吸引力。

埃及的凤凰传说似乎和中国的传说不太一样。它没有和龙配套而雌化,是独立的美好像征,而且周期性的自我再生。郭沫若作“凤凰涅盘”也

中国古代五大瑞兽:

东方青龙
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著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不过在五方的五神却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样,这里就不再详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朱雀称‘陵光’,玄武为‘执明’,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在古时后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像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而民间又有龙性淫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
所谓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
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赑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南方朱雀
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凤为雄,雌为凰)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了。
而凤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则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
而玄鸟的说法就是从《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说的后代说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建立强大的商朝。因此玄鸟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记.殷本记》也记了这段历史:‘殷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战国时的秦,满清的始袓和朝鲜新罗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鸟卵有关的。不论玄鸟或是凤凰,都是随道教的发展,而把它由一只雀鸟,或孔雀或山鸡等等...先变成一个半人半禽的、传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随道教的发展的。
而在北京过去就有三座专祀玄女的庙宇,叫九天娘娘庙、玄女庙。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庙。

西方白虎
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白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灵包括了青龙白虎之外,连在风水师探勘墓地时,在地形前方左右两边突起的地形,可以当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取其护卫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装饰,在左右堂柱上绘有青龙百虎,以其镇压邪灵。而在道教兴起之后,龙虎被借用为道家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阴阳",等的同意词。而道家炼丹分内外(内丹炼气,外丹炼丹药,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十分确定),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虎。金能够克木,故情多损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气,使之交合为一,则金木无间,龙虎自伏而成丹,在人体中则以肝为龙、肾为虎,而外丹则仍取阴阳之意,以龙为铅,虎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东西,又是可敬的东西。可怕的是,它会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无比,能够避邪。而在一些古书中,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古人还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德至鸟兽。’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猫头鹰,但后因古羌族的图腾在由熊变为龙的时候。而又到黄帝的向东发展时,龙的图腾被带到东方,跟‘东方苍龙星座’合而为一,朱鸟则成了统一南方时凤图腾在天国的新居,因两大部族融合而终于成‘龙凤呈祥’。作为古代图腾是东凤而西龙,作为星象则是东苍龙而西朱鸟。到周朝以后,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划分,朱鸟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争及迁移,西北方的龙向东移,东方的凤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国显示一个大周转的观念运动。到汉代五行观念成了统一的思想,再补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时《史记.天宫书》‘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在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因五谷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动物,如何能和龙、鸟、龟配成四灵呢?在《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演南,鱼鸟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质疑:‘苍龙、朱鸟、玄武、各总七宿而言之。至于咸池,则别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太阳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可见咸池原是羌人视为日出之处,咸池也就是碱水湖,应是岷山地区的芋个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证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宫天象尚没有青龙白虎的观念。在《礼记.礼运》所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把不属于动物的咸池换成麒麟。后世有四灵有麟、四象有虎的习惯。
又由于白虎是战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来,成为了各庙宇的门神。

北方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斗、牛、女、虚、危、室、壁。而古时后的人对玄武它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玄武’乃龟蛇。《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
《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曰:‘玄武宿于壳中兮,腾蛇蜿蜒而自纠。’李善注云:‘龟与蛇交曰玄武。’《后汉书.王梁传》:‘《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贤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玄武’为水神、北方之神。《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帝览嬉>:‘北方玄武所生,...镇北方,主风雨。’
但玄武被后世的道士们升级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别于其他三灵。其他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鸟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价培增,并被人格化。这与宋代各帝推波助澜分不开。宋初太祖时,即有真武、天蓬等为天之大将的传说。未真宗天禧元年,在军营中发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纪原》卷七载:‘营卒有见蛇者,军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闰四月,泉涌堂侧,汲不竭,民疾疫者,饮之多愈。’真宗听说此事,下诏就地建观,赐名‘祥源’。这大约是中国最早的真武庙。
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说是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挣乐国皇后,厌恶尘世,舍位入武当山上修行,成功飞升,镇守北方,号曰:玄武。

麒麟为瑞兽的一种,古时称为“仁兽”,它有两个意义:

一、 为吉祥之瑞兽;

二、 为仁慈之瑞兽。

相传麒麟是最喜欢帮助好人,对有孝道积善的人特别照顾,故有“仁兽”之称。当麒麟见到坏人的时候,便会追着这人来咬,所以一些奸角或是从事与黄、赌、毒有关的行业,不论其住宅或是公司,都不可以摆放麒麟的。麒麟的头部似龙,长有双角,身似鹿身,满身长满麒甲片,尾毛卷须,神态十分生动,是中国古代图腾的一种瑞兽代表。

拿来收藏的,不是拿来看得~ 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四灵能主宰吉祸福,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每个方位均为吉位,四灵可守护财脉,也挡煞招吉。
辟邪-----中国古傅三大招财瑞兽之一、与天禄及貔貅齐名,可放在财箱、保险箱、会计部或写字台上,招来加持力,能辟御妖邪。
大天禄------中国的三大招财瑞兽之一,掌管财富,放于写字楼及家中可招来财富和加持力,能辟邪除群凶。
貔貅-----中国的三大招财瑞兽之一,南方最爱欢迎的正财与偏财(横财),嘴含金钱的貔貅口大肚大,既能招财又可守护财富。
狮------中国的狮雕从古代作为压邪镇魔的瑞兽、佛教鼎盛时充当护法的灵兽,狮子含有兆示祥瑞的内函,被视做赖以寄载生活愿望,荫庇、致福人们的降福灵兽。
麒麟-----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麒麟是一种神兽,相传仁德之世才出现。它威武有力,不践生灵,是仁慈和吉祥的象征。另民间还有“麒麟送子”的说法。
鳌------长寿、吉祥的动物,传说中龙生九子,鳌就是龙的第九个儿子。鳌是中华文化中神圣、喜庆的象征。
凤凰-----凤凰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为“凤”,雌为“凰”。古人将凤凰当做仁义和吉祥的象征。
鱼-----民俗观念中,鱼是富裕、美好、吉祥的象征。“鱼”与“裕”“余”相谐音,表示丰收有余、富贵连年。传说中鲤鱼跳过龙门后即变成龙,于是又以“鲤鱼跳龙门”喻义克服困难后获得人生的飞跃。

中国古代传说中龙生有九子,都不像龙,各有所好。
1、赑屃(音毕喜),也称龟趺,形状像乌龟,好重者,最喜欢背负重物,所以背上驮一块石碑. 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2、鸱吻(音吃吻),好望者、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上.

3、饕餮(音滔帖),最贪吃,能吃能喝,常饰于鼎的盖子上。因它能喝水,几乎在古代桥梁外侧正中都能见到,防止大水将桥淹没。

4、睚眦(音牙自),生性好杀者、嗜杀喜斗,常饰于兵器刀环,剑柄.

5、狴犴(音毕岸),最憎恶犯罪的人,所以常饰于监狱的门楣上.
另一种说法:狴犴: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6、狻猊(音酸泥),好烟火者、性好烟火,常饰于香炉盖子的盖钮上.
另一版本: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 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7、趴蝮,好水者、位于桥边的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在后门桥的四个角上趴蝮,造型非常优美。

8、椒图,性情温顺者、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常饰于大门口。
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9、蒲牢,好鸣者、最喜欢音乐和吼叫,常饰于大钟的钟纽上。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龙生九子”的一个说法是来自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龙的九个儿子分别为: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眦(yázì)
老三嘲风(cháofēng)
老四蒲牢(pú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负屃(fùxì)
老九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另有说法为:

老大赑屃(bìxì)
老二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应为 )(bāxià)
老七睚眦(yázì)
老八狻猊(suānní)
老九椒图(jiāotú)

有的说法还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
赑屃:也称龟趺。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狴犴: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螭吻: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囚牛: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好音乐。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饕餮:形似羊,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睚眦: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 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龙子:http://baike.baidu.com/view/10885.html
凤凰:http://baike.baidu.com/view/13935.htm
麒麟:http://baike.baidu.com/view/15837.htm


于龙的介绍
于龙,1961年11月21日生于大连市。1980年至1990年11月在吉林大学化学系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第二批辽宁省青年技术拔尖人才。教授。现任沈阳市科技局副局长,沈阳市政协常委,民盟沈阳市委副主委。 1995年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同姓名有医师,诗人等。从事无机微孔晶体的造孔合成与结构研究、分子...

比喻龙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元马致远《拔不断》曲:“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 6.龙马精神——比喻老而弥健的精神。 唐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7.龙眉豹颈——形容勇士的长相。 《北齐书·高昂传》:“昂字敖曹,乾第三节。幼稚时,便有壮气。 长而倜傥,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

我儿子于龙年正月二十二,早上十一点出生,我老公姓张。请问取什么名字好...
悦源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 人外遗世虑。空端结遐心。曾是巢许浅。始知尧舜深。

姓龙是帝王世家吗?
是为山西龙氏。至汉代,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

百家姓中有“龙”这个姓吗?若有,排第几位?第一个姓龙的人叫什么...
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

于龙的所有短剧
于龙的所有短剧包括但不限于《搞笑短剧A》、《生活小品B》和《情感剧场C》。然而,请注意这是一个假设性的答案,因为“于龙”并非我所知的著名短剧创作者或演员(至少截至我最后的训练数据)。实际上,要获取于龙的所有短剧列表,我们需要查找相关的官方资料或数据库。当我们谈论某个特定人物...

十二生肖龙的由来
人们发挥出无限的想象力,将龙说得神奇而伟大,把各种动物的形象聚于龙一身、有兽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灵性,并创造了许多龙的传说,这些传说经过民间的加工和文人的润色后,更加令人神往了。人们敬龙、爱龙、的心理更升华为一种崇拜。也许,这也是龙成为生肖的文化因素。 凌晨7--9时(“辰时”)。传说这是群龙...

有姓龙的吗?
龙文智龙文锋局长龙吟龙影

有谁知道“龙”的寓言故事?
“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

龙年是哪些年?
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但国人对它却是又敬又怕,有一种特殊感情,龙的地位之高任何动物也无法与之比较,中国人心中,它是一种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的神物。帝王自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百姓自己是龙的传人。人们发挥出无穷的想象力,将龙说得神奇而伟大,把各种动物的形象聚于龙一身、有兽的...

都江堰市18648814293: 传说中的“龙生九子”是哪九子?貔貅、麒麟是不是龙子? -
柞具胆石: 说是一位龙母,生了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各有各的长相,脾气和爱好也各不相同.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

都江堰市18648814293: 龙的九子是谁?麒麟是吗 -
柞具胆石: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

都江堰市18648814293: 成语(俗话)'龙生九子 各有不同'中 龙的九个儿子的名字都是什么呀 -
柞具胆石: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

都江堰市18648814293: 龙的九子都是什么?? -
柞具胆石: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龙长子,名赑屃(bi xi),样子像龟,善于背负重物,还喜欢文字,爱扬名,因此,让它驮石碑. 龙次子,名螭(chī)吻,喜欢登高望远,能喷浪降雨,因而它通常被装饰在建筑物...

都江堰市18648814293: 关于龙生九子的传说? -
柞具胆石: 在中国古代,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位置是不可取代的,称其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神力无边.千百年的岁月里,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崇拜的对象.龙的地位至高无上.但是今天咱们要说的并不是龙,而是龙的九个儿子,龙生九子.话说龙有...

都江堰市18648814293: 龙的九个儿子是哪几个? -
柞具胆石: 龙生九子之一?囚牛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通常这类龙子,指的便是失去了龙之战斗精神的人,贪享安逸不为过,性格温和不是错,错可能就错在,明...

都江堰市18648814293: 龙之九子都是谁要介绍 急!!! -
柞具胆石: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中国吉祥图说》谓: 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老二叫睚眦(ya zi),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老三叫嘲风,平生好险...

都江堰市18648814293: 龙有九子到底是那九子我想知道关于龙的传说这类的故事和资料 -
柞具胆石: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眦(yázī) 老三嘲风(cháofēng) 老四蒲牢(pǔ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

都江堰市18648814293: 龙的九个儿子分别是哪几个动物? -
柞具胆石:[答案] 龙生九子”的一个说法是来自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龙的九个儿子分别为: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眦(yázī) 老三嘲风(cháofēng) 老四蒲牢(pǔ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负屃(fùxī) 老九螭...

都江堰市18648814293: 关于清明节与龙的故事 -
柞具胆石: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