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弃疾丑奴儿2道题目SOS

作者&投稿:卞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幸弃疾强大气势的两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最著名的诗词不只2首,如下都是比较为人知的诗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作者: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辞海》1989年版)

【注释】

①丑奴儿:即《采桑子》。
②层楼:高楼。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
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
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
只好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

【评解】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
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
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
情韵。

【集评】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
不满的情绪。……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
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这首词写得委婉蕴藉,含而不露,别具一格。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422914.html

少年没有愁 要说愁就是愁他没有多的生活经历,没有创作内容
老了是北宋灭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辛弃疾也是一名军人 曾经带领过一个小队冲进敌军军营,活捉敌将军,立下大功。但后来不被重用,他的愁也有对自己光荣不再,老了不再能上沙场的忧愁。


率弃疾名言
1、千古*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点赞 出自: *弃疾 《永遇乐》2、然于是别茂嘉子上二弟*弃疾绿树听鹈鴂,更中西月堪、鹧鸪说界笑住,杜鹃说界笑切。啼到春归不好啼要都,苦恨芳菲天之能歇。算未抵人也得石离然于是别,薛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
《永遇乐》时作者提醒读者辛弃疾在“自嘲自己的姓名”;引《摸鱼儿》时作者感慨道“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引《水调歌头》时又告诉我们辛弃疾在“咀嚼自己的寂寞”;引两首《丑奴儿》时看似在谈词的风格,仍然揭示了辛词“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

率弃疾的作品
率弃疾的作品... 率弃疾的作品 展开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叶青敛 2016-03-19 · TA获得超过323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也称“采桑子”) 辛弃疾手迹《去国帖》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梁衡 把栏杆拍遍 要全文,不要读后感!!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把栏杆拍遍 梁衡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 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把栏杆拍遍全文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

当代有哪位作家写过辛弃疾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 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良衡散文读后感500字
《永遇乐》时作者提醒读者辛弃疾在“自嘲自己的姓名”;引《摸鱼儿》时作者感慨道“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引《水调歌头》时又告诉我们辛弃疾在“咀嚼自己的寂寞”;引两首《丑奴儿》时看似在谈词的风格,仍然揭示了辛词“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

《栏杆拍遍》读后感
《永遇乐》时作者提醒读者辛弃疾在“自嘲自己的姓名”;引《摸鱼儿》时作者感慨道“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引《水调歌头》时又告诉我们辛弃疾在“咀嚼自己的寂寞”;引两首《丑奴儿》时看似在谈词的风格,仍然揭示了辛词“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

急求梁衡《把栏杆拍遍》的读书笔记(读后感),要求2000字
《永遇乐》时作者提醒读者辛弃疾在“自嘲自己的姓名”;引《摸鱼儿》时作者感慨道“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引《水调歌头》时又告诉我们辛弃疾在“咀嚼自己的寂寞”;引两首《丑奴儿》时看似在谈词的风格,仍然揭示了辛词“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

土默特左旗15111333855: 阅读辛弃疾《丑奴儿》,完成题目.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
金庞头孢:[答案] (1)对比/愁 (2)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危机,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 (3)秋色入心即为“愁”,愁而不能直说和尽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

土默特左旗15111333855: 阅读辛弃疾《丑奴儿》,完成题目.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 -
金庞头孢: (1)对比/愁 (2)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危机,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 (3)秋色入心即为“愁”,愁而不能直说和尽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令人愁绝.

土默特左旗15111333855: 阅读辛弃疾《丑奴儿》,完成题目.(10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
金庞头孢: 小题1:对比 愁 小题1: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危机,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小题1:秋色入心即为“愁”,愁而不能直说和尽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

土默特左旗15111333855: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诗歌鉴赏题(1)辛弃疾词中上下阙的“愁”具体含义有什么不同?(2)这首词上下阙连用叠句,请说说叠用“爱上层楼”和“欲... -
金庞头孢:[答案]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以"说愁"贯穿始终,但上下阕的"愁"含义不同,上阕的"愁"指的是(爱上层楼)、(爱上层楼)的(无愁找愁),下阕的"愁"指的是(欲说还休)、(欲说还休)的(忧国伤时之愁).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

土默特左旗15111333855: 阅读下面诗词.(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金庞头孢: 小题1:尝够、深深懂得 小题2:D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本句句意理解即可,“滋味”是品尝的,所以“识尽”有“尝尽”的意思.小题2:试题分析:抓住供选几项内容要点,与诗意一一比照. “而今识尽愁滋味”还是在写愁,还是在愁,忧国忧之愁,并未消解,故D错误.

土默特左旗15111333855: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上下阕两个愁字的寓意分别是什么 -
金庞头孢:[答案]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赏析】这是辛弃...

土默特左旗15111333855: 关于辛弃疾的《丑奴儿》的问题. -
金庞头孢: 1、上片写 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2、少年时的愁是: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如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

土默特左旗15111333855: 有关辛弃疾《丑奴儿》的问题 -
金庞头孢: 1. 上阙之愁,是少年之愁,也就是春愁,多指恋情. 下阙之愁,是中年之愁,是忧国忧民之愁.2. 上下阙都有叠句,主要是突出“愁”,加强愁绪.

土默特左旗15111333855: 辛弃疾词鉴赏 -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这是辛弃疾丑奴儿两首词中的一首,不同于比较有名的少年不知愁滋味.请回答其完整的赏析,并把文章翻译,结合... -
金庞头孢:[答案]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

土默特左旗1511133385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
金庞头孢:[答案] (1)对比;愁 (2)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 “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因此作者“欲说还休”.有愁而不能直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意味深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