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描写少年机智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倪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描写“古代机智少年儿童”的文言文有哪些

1、《两小儿辩日》——春秋战国 列御寇

2、《司马光砸缸》——宋 作者不详

3、《杨氏之子》——南朝 刘义庆

4、《曹冲称象》——晋 陈寿

文言文故事简介:

1、《两小儿辩日》:

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2、《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用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掉在水缸里的同班的故事,表现出了司马光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机智与勇敢。

3、《杨氏之子》:

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面对客人的提问机智回答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4、《曹冲称象》:

小小少年曹冲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就称出大象的重量,被称赞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

2. 古代小孩子机智的古文

童区寄传[1] 选自《柳河东集》

柳先生曰:越人[2]少恩[3],生男女,必货视之[4]。自毁齿[5]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6]。不足,则取他室[7],束缚钳梏之[8],至有须鬣者[9],力不胜[10],皆屈为僮[11]。当道相贼杀[12]以为俗。幸[13]得壮大,则缚取幺[14]弱者,汉官因以为已利[15],苟[16]得僮,恣所为[17]不问。以是越中户口滋耗[18],少得自脱[19]。惟童区寄以十一岁胜[20],斯[21]亦奇矣。桂部从事[22]杜周士为余言之。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23]。行牧且荛[24],二豪贼劫持,反接[25],布囊其口[26]。去逾四十里,之虚[27]所卖之。寄伪[28]儿啼,恐栗[29],为儿恒状[30],贼易[31]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32],一人卧,植刃道上[33]。童微伺[34]其睡,以缚背刃[35],力上下[36],得绝[37],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38]曰:“为两郎[39]僮,孰若[40]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41]。郎诚见完与恩[42],无所不可。”市者良久[43]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44]。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 ,以缚即[45]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46];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47],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48]。”

虚吏白州[49],州白大府[50]。大府召视儿,幼愿[51]耳。刺史颜证[52]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53]。乡之行劫缚者[54],侧目[55]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56]二岁,而讨杀[57]二豪,岂可近耶!”

世说新语里的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德行)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

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言语)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言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夙慧)

3. 有关孩子机智聪慧的故事(文言文或古代发生的故事)除了司马光砸缸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名。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有汗,魏文帝问:“你

脸上为什么有汗?”钟毓回答说:“恐惧、害怕得发抖,汗像浆一样出来。”钟会脸上没出汗,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害怕得发抖,汗不敢出。”

出自《世说新语 言语》

(原文: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 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说明钟会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胆识和机敏

4. 文言文中关于小孩子聪颖机智的事

原文编辑

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宿卫,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梁书江革传》)

译文

江革小时候就很聪明,很早就显出他的才华和天赋,六岁时就会写文章。江柔之非常赏识他,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振兴我的家族。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孪生弟弟江观一起相依为命,读书也没有老师朋友指点,兄弟两人就互相勉励,读书精力始终没感到疲倦。十六岁时母亲也去世了,他因为孝顺而闻名。服丧完毕后,江革就。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于是就脱下自己身上的棉衣。当时下着大雪,他和孪生弟弟江观一起相依为命,叹息了很长时间。”

一儿以日初(11)出远,举高第,很早就显出他的才华和天赋?”

一儿曰。十六岁时母亲也去世了,乃脱所著襦,此不为(16)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少孤贫,(谢朓)看见江革盖着破棉被原文编辑

革幼而聪敏,补国子生。柔之深加赏器,被增补为国子生,说,还过江革,铺着单薄的席子:“日初出大如车盖(12),问其(5)故(6)?”

孔子不能决(19)也。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7)。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曰。服阕与观俱诣太学,早有才思。齐中书郎王融,及(13)日中则(14)如盘盂(15),时大雪,读书也没有老师朋友指点。江柔之非常赏识他,以孝闻:“孰为汝多知乎。南齐的中书郎王融,兄弟自相训勖。

一儿曰,读书精力不倦,在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此儿必兴吾门。服丧完毕后,江革就和弟弟江观一起来到太学。

两小儿辩日(1)

孔子东游(2),而日中时近也,兄弟两人就互相勉励,见(3)两小儿辩斗(4),见革弊絮单席,回家时(顺路)拜访江革,而耽学不倦。 (《梁书江革传》)

译文

江革小时候就很聪明,读书精力始终没感到疲倦,而日中(10)时远也。

两小儿笑(20)曰、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宿卫。”九岁丁父艰,傍无师友,并亲手割下半片毡给江革作为卧具才离开、吏部(官员)谢朓对他很推崇,六岁时就会写文章:“我以(7)日始(8)出时去(9)人近。谢朓曾经担任皇家夜间警卫:“这个孩子一定会振兴我的家族,与弟观同生,他因为孝顺而闻名,及其日中如探汤(18),嗟叹久之。十六丧母,但是沉醉于学习中不知疲倦(寒冷),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六岁便解属文

5. 有关古代儿童机智的文言文,短一点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除外

看看吧

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

有关孔融,有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

东吴君臣,一直保持着一种温切的关系。孙权就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在座。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权大喜,遂将驴赐之。又一日,大宴官僚,孙权命恪把盏。巡至张昭面前,昭不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谓恪曰:“汝能强子布饮乎?”恪领命,乃谓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未尝言老。今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谓不养老也?”昭无言可答,只得强饮。权因此爱之,故命辅太子。

如满意请采纳

6. 收集有关描写古代聪慧儿童生活的文言文,现代文(短的)

《童区寄传》 童区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五百字左右的描写,聪颖。机智的少年的作文。
”这时,那个老大爷捏了捏衣袋,发现自己 掉了钱包,“同志,是您拾到了我的钱包?”他恳切地问,只见那位青年脸红了,吞吞吐吐地说:“大爷,你的钱包……刚掉下,我……才拾到,准备还……还给 您.”说着便将钱包交给了那位老大爷.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认为我写的是英国大侦探福尔摩斯的儿子吧?不对,...

要两则关于机智少年的故事,短,越短越好,像史记里的咏雪一样,?_百度...
俗 徐稚九岁的时候,晚上的时间,喜欢在月光下玩耍.有人问他(实际上也是故意为难他):“如果月亮里什么东西也没有,一定会更加明亮吧?”徐稚回答说:“不一定是这样的,就像人的眼睛里面有瞳仁吧,如果没有,那就什么也看不到了.”,3,要两则关于机智少年的故事,短,越短越好,像史记里的咏雪一样,是...

机智骂迷你世界的文言文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

古人机智的故事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人的一生便是一事无成。相反,如果有了智慧,你不只物质上会满足,精神上也会富有。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古人机智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人机智的故事篇一:少年孙坚智退盗贼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天下大乱。乱世中,江南出了一位名叫孙坚的英雄。孙坚从...

古代的机智少年600字作文
春雨 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春雨温柔地洒下晶莹的雨滴,春雷举起小鼓叭、叭,咚、咚地奏出一支快乐的乐曲春天蒙着神秘的面纱,悄然来到了!淅沥沥,淅沥沥明澈的小水滴轻声吟唱着,穿着细致的雨丝外套,像一只 只聪明伶俐的小仙子,从蓝幽幽的天空,从蓬蓬松松的云朵里,开开心心地飞 下来,悠悠副乎...

机智少年的故事50字左右 具体一点
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

写一段自己机智勇敢的小短文
机智与勇敢,是我们应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的制胜法宝。首先,不能慌张,保持冷静,想办法,找准时机逃跑、求救。在生活中,我遇到过一件事情。一天放学,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三个穿着奇怪的少年向我走来。当时我害怕极了。他们把我抓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厉声对我说:“听你们班的同学说,你有一辆...

古代机智少年的小故事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下内容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古代机智少年的小故事,欢迎参考!古代机智少年的.小故事篇一 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谦让之道,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有关孔融,还...

古代聪颖机智少年故事
古代聪颖机智少年故事  我来答 1个回答 #话题# 冬至为何分「人冬」和「鬼冬」?梦之缘文化 2022-10-19 · TA获得超过234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9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3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文彦博灌水取球、诸葛恪得驴,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 谢道韫 谢...

古代有关于聪颖机智的少年故事
这几条描写的王戎,至情至性,临危不惧,见财不贪,实在无法把他和那个吝啬的王戎统一起来。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分析,王戎的吝啬极有可能是一种韬晦之计,作秀的成分很大。否则,依照嵇康阮籍等人的性子,如何肯和一个卑下贪婪的家伙混在一起号称“竹林七贤”呢? 王戎曾经带兵参加灭吴的战争,也算文功武略齐备,从234年...

宝山区18013711277: 描写“古代机智少年儿童”的文言文有哪些? -
苦娜依克: 1、《两小儿辩日》——春秋战国列御寇 2、《司马光砸缸》——宋 作者不详 3、《杨氏之子》——南朝 刘义庆 4、《曹冲称象》——晋 陈寿 文言文故事简介: 1、《两小儿辩日》: 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

宝山区18013711277: 古代机智少年儿童的文言文 -
苦娜依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

宝山区18013711277: 查表示古代小孩聪明机智的《文言文》都有哪些要5个 -
苦娜依克: 《道边李苦》、《童区寄传》、《司马光砸缸》

宝山区18013711277: 世说新语机智少年的文言文故事趴求,要收集两条关于“世说新语”机智少年的文言文故事~ -
苦娜依克:[答案]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宝山区18013711277: 古代人中聪颖机智的孩子的故事文言文 -
苦娜依克: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宝山区18013711277: 古代儿童聪明的文言文关于古代儿童聪明伶俐的文言文? -
苦娜依克:[答案] 柳宗元《童区寄传》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189287.html?si=2 少年曹冲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

宝山区18013711277: 古代聪明小孩的文言文50个 -
苦娜依克: 1. 关于聪明小孩的文言文诗句关于聪明小孩的文言文诗句 1.找有关于聪明儿童的古文.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

宝山区18013711277: 有没有文言文写的是聪明机智的儿童的啊?[给我两个](除了“陈太丘与友期”和“道旁苦李”) -
苦娜依克: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孔融让梨(出自后汉书.孔融传)

宝山区18013711277: 急需!!!谁知道古代关于小孩子聪慧的文言文 -
苦娜依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

宝山区18013711277: 关于古代聪颖少年的文言文除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要原文,更好是文言文练习,知者发下, -
苦娜依克:[答案]伤仲永 shangzhongyong(王安石)金溪平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