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和现象的关系

作者&投稿:其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理论和现象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理论是对现象进行解释和描述的一种系统化的思维框架或模型。它是基于观察、实验和推理所得到的科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理论提供了对现象的解释和预测,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现象是我们在自然界或实验中观察到的具体事件或现象。它们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感觉器官或科学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现象是理论的基础,理论通过对现象的解释和分析来推动科学的发展。

理论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理论通过对现象的解释和预测来指导科学研究和实践,同时现象也为理论的验证和修正提供了实证依据。科学的进步往往是通过不断观察、实验和理论构建的循环过程来实现的。

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毛泽东同志指出:

“感觉到了的东西,

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

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毛泽

东选集》

第一卷

)

这里所说的理论,

就是理性认识。

在高二哲学认识论的教学中,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一对重要名词。

教育和培养学生坚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

思维方法,

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某些现象,

能够从本质上予以分析,

防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

者的内涵、区别、辩证关系及认识上的误区等问题作一些阐述。

一、两者的内涵与区别

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到发展到理性认识的

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个在实践中由接触现象(认识事物的现象)

到把握本质(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过程。人们在实践中,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于人

的感觉器官,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反映到人的大脑中来,产生和形成

感性认识。

1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现象、

各个方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

知觉和表象三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形式实现的。



觉是客观对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产生是主体的感觉器官接受来自外界事物的各种状况、属性等信息的刺

激,

并将客体的信息通过神经传达到大脑的相应部位引起的意识现象,

是物质的

刺激向意识的最初转化。

感觉是感性认识的起点,

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它反映的

只是一个侧面、

一个局部特征,

而不是事物的全貌。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

高一级的感性认识,

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觉反映。

表象是在感觉和

知觉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是感性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

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

感性认识是主体的意识同客体的直接联系,

它既不

是人脑中先验的东西,

也不是客观对象的信息自然而然地流入人脑的结果,

而是

在主体同客体的实际相互的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

2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通过抽象思维达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内部联

系的认识。

感性认识只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它的局限性在于只是对事物的表现现

象、外部联系的认识,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

因此,

人们的认识不能停留于感性认识,

必须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实践的

基础上,

人们对事物感觉、

知觉和表象经过多次反复,

对感性认识提供的信息进

行加工、概括,便在认识过程中产生了一次飞跃而进入理性认识。

毛泽东同志在

1946

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在

当时,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的数字,只是现象,而现象是暂时的、可变的、临时

性的因素,

属于感性认识。

代表反动的是暂时多变的,

而代表进步和正义的则是

稳定的,本质是稳定的因素。如果只看现象,是肤浅的认识,而抓住本质,长远

地看问题,

才是高水平的理性认识。

毛泽东同志的认识正是抓住了当时种种现象

中的可靠的东西,

才有了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正是以此正确

认识为指导才鼓舞了斗志,提出了有力对策,使革命取得胜利。

认识了现象,

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现象不是本质,

现象再丰富仍然是现象,

反映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同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相比较,

其正确性和可靠性

当然无法与正确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相比,感性认识不是理性认

识。所以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

更深刻地感觉它。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

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当我们正确地

认识了商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

对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变化,

企业兴衰的原因的理

解就深刻得多;

当我们理解了热的本质和热力学规律,

对各种热现象的认识也就

深刻得多了。

二、两者的辩证关系: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两个不同的认识阶段,

有着本质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

①两者与各认识对象的联系不同。

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感觉器官在与对象发

生实际的接触后获得的,

它与认识对象之间的联系是直观的,

具有直接性。

理性

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获得的,

它与认识对象

的联系是间接具体的,

具有间接性。

②两者反映的方式不同。

感性认识通过器官

相互接触,

形成关于认识对象的生动的、

直接的形象,

它以具体形式的方式反映

对象,

具有形象性。

理性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从现象中揭示本质,

从偶然性中揭

示必然性,它以抽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抽象性。③两者反映对象的深度、层

次不同。

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

表面性和外部联系;

理性认识反映

的则是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正因为两者有质的不同,所以,从感性认

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一次的飞跃。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仅是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的,而且是辩证统一的。①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果把人脑比作一个“加工厂”,

把理性认识的成果比作成品的话,

感性认识就是

“原材料”或“半成品”。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

否则,

理性的东西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承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这是在认识论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

发展到理性认识。



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任务、

目的决定的。

感性认识只反映了事物的现

象和外部联系,

而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获得理性认识

去能动地指导实践。

必须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承认这一点,

就是在认识

论上坚持了辩证法。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在现实的认识过程中,

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

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

两者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人的感觉是理性的感觉,犬的嗅觉

大大地超过人的嗅觉,

但它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远不及人类。

人的感觉又必须

通过理性来表达,不仅有词语、语句,还有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知识去感知

外部对象。同样,理性中感性的因素,理性的东西也通过感性来表达现。对抽象

的概念、理论的解释,往往如果

用一个形象比喻、图示表示,往往可以使人豁

然开朗,这都需要借助于感性形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的基础是,

无论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

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

识的过渡与飞跃,也是最终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三、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四个误区:

误区之一:

感性认识就是事物的现象,

理性认识就是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认识

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

二者的

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都属于主观认识范畴,

是第二性的东

西。

而现象和本质及其规律都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是第一性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感性认识和现象,理性认识和本质、规律之

间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认为感性认识就是事物的现象,

理性认识就是事物

的本质,实质上就是将反映与被反映的对象混同,也就是将

主观与客观混同。

误区之二: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正确的。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必然存在着如实反映和歪曲反映这两种情

况。

从这两个角度看,

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

都存在着正确与错误之分。

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得出感性认识不正确,

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结论,

关键是看它

们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此外也不能认为感性认识都是不可靠的,

正确的

感性认识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某些方面、

某些片断,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正确

而又可靠的感性认识,我们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实现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

跃。

误区之三:

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并不是感性认识的机械相加,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一个质的飞跃。

要实现这一飞跃,

必须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

积极创造两个条件:

一是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这是

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

二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

加工制作,

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则,即使占有

了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而没有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

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处理,那么感性认识也只能是感性认识,

而不可能上升到理性认识。

误区之四: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

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

识虽然二者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特点有所不同,在二者的关系中,感性认识

是理性认识的前提,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但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

认识的唯一来源。

所以不论是感性认识,

还是理性认识,

也不管是何种途径获得

的认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实践。因此,认为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

来源于感性认识的观点是错误的。


现象和本质 方法论
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要从特定方面表现本质,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总是反映着本质的,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脱离本质的纯粹现象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3.掌握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首先,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决定了科学研究的...

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和意义
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表现为: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现象是表面、外部的东西,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而本质是内在的东西,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来把握.2.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东西;而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3.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

什么是哲学的五大范畴五大范畴和三大规律
二、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

现象和本质二者能不能等同起来?如果不能,他们之间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准确来说,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相互关系的一对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趋向的东西。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是本质在各方面的外部表现。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关系。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世界上不存在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也没有离开本质...

什么是本体论?
大体上说,马克思以前的哲学所用的本体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别。 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又有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

文化和理论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
文化和理论的关系 与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差不多的.理论是一种推导结果,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实践可以依照多种推理和获得结果,每种推理每个人做可能不止一种结果.实践是边推边做.而文化是一种现实的已达成的结果,是没有假设的.比如说党通过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已经完成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是一个文化现象...

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指物质和精神是唯一的、互相依存的两种根本存在形式。这一理论认为,物质和精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物质是精神的物质基础,精神是物质的高级表现形式。这一理论...

在实践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关系的重要性
要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 (二)明辨是非明辨是非明辨是非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事物的...

理论和政策研究的什么关系
1.思想体系 理论是一种系统化的思想体系,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的科学知识体系。理论具有以下特点,系统化:理论是一个系统化的思想体系,包括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理论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抽象描述,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概括...

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什么观点
“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辩证唯物论的观点,任何一种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联系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而联系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即指具体条件下的联系。条件是指与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影响的诸要素的总和。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

南长区13064322460: 如何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
褒应恒邦:[答案] 1.理论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休系就是理论. 科学的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 2.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1)实践...

南长区13064322460: 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
褒应恒邦: 认识是人通过观察而得到的结论.真理是不管人认不认识,其现象的本质,都不变的.理论可以是任何人解释某种现象的理由.科学理论是在科学实验基础上建立的解释现象的学说. 后两者,都是通过人的认识才有的.而真理则可以被认知.

南长区13064322460: 试论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
褒应恒邦: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物质是世界的真正本原.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不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精神,尽管它们表现各异,特点不同,但都根源于物质,都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或机能.世界...

南长区13064322460: 1、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及意义?2、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及意义?3、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
褒应恒邦:[答案] 1、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及意义? (一)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和本质有明显的差别.显现个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

南长区13064322460: 当理论与真实的现象发生冲突的时候,科学哲学的观点? -
褒应恒邦: 理论与现象的关系 聂文涛针对“中医有效但不科学”的说法指出:“科学的任务是理解这些方法为什么有效,而不是把自己不理解的有效方法取替.也就是,当理论与真实的现象发生冲突的时候,被否定的应该是理论而不是现象.”

南长区13064322460: 结合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过程,简述物理理论与实验的关系. -
褒应恒邦: 汤姆生的原子的“枣糕模型”猜想不能解释“啊尔话”粒子轰击薄铂片时的散射现象被淘汰;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模型”猜想解释了“啊尔话”粒子轰击薄铂片时的散射现象而确立为理论.说明物理理论一定要经的起实验的检验;而理论又可以用来指导实验.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南长区13064322460: 科学理论有哪些要素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
褒应恒邦: 1.科学理论的构成要素包括: ①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②科学定律.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

南长区13064322460: 认识论的原理和方法论 -
褒应恒邦: 认识论包括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真理.认识的三性

南长区13064322460: 简述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思 -
褒应恒邦:[答案]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和本质有明显的差别.显现个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则只能...

南长区13064322460: 如何理解与实践 -
褒应恒邦: 展开全部1.理论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休系就是理论.科学的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2.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