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怎么识人的

作者&投稿:壤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导语:庄子从忠诚、敬慎、能力、智识、信誉、廉洁、节操、仪态、人际等九个标准,提出一种遴选人才的办法——“九征”。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干部选拔一定要知人善任,怎样才能超越人的表象而认识其本质,进而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呢?庄子从忠诚、敬慎、能力、智识、信誉、廉洁、节操、仪态、人际等九个标准,提出一种遴选人才的办法——“九征”。“九征”即九种征验,“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远使之而观其忠。” 忠诚,从古至今都是为官之人必备的品质之一。在中国古代社会,“忠”指尽忠于自己的上司、君王。而庄子的“远使之而观其忠”,是指权力中心有意疏远、冷落考察对象,看他是否依旧忠心耿耿,会不会立马牢骚满腹,由此观察他的忠诚度。在当代,“远使之”的观察点则落在考察对象是否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在工作岗位上继续恪尽职守,是为自身的利益而谋官,还是时时处处都能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群众。如果因为远离了权力中心,远离了领导层,就开始心理失衡、言行失度,甚至破罐子破摔,辜负人民群众和党的重托,这样的人,其用心不言自明。

   “近使之而观其敬。” 与“远使之”相对,庄子还有一个“近使之”的考察策略,即与考察对象近距离接触,建立私交,观察他是否还能保持应有的礼仪与尊敬,是否就由“对事负责制”变为“对人负责制”,是否会进一步发展为恃宠而骄、得意忘形。普通人大约都有这种“远则怨,近则不逊”的人性弱点,只有心怀无私的纯粹的执政为民的为官宗旨,才能无视距离权力中心的远近;只有意在有所作为而非为个人谋利,才能专注于发挥自己所能,任职一方,造福一方。

   “烦使之而观其能。” 人是复杂的,又是独特的,能力总会有所偏长。如果要达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良好工作局面,对人能力的考察不可避免。庄子的“烦使之而观其能”,即给考察对象安排很多有挑战性的工作,看他能否游刃有余,借以观察其工作能力。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费祎就是一位能人。当时蜀国正值征战多事之秋,公务繁杂琐碎。费祎担任尚书令,见识过人,且有过目不忘之能。他常在早晨和傍晚处理公事,听取大家意见,中间接待宾客,宴饮娱乐,使人人尽兴而公事井井有条。除了天生异禀,这也是个人修养的结果。佛教上说“定能生慧”,不能“定”,就不可能处理好繁杂的工作,更不能做出高质量的决策。而能不能“定”,主要还是靠个人的后天修养。

   “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智识是为官者又一必备条件。突然向考察对象提出其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看他是否胸怀全局、应付裕如,可以考察其对分管工作的了解程度以及相应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历史上“卒然问焉”对官员加以突击式考察的事例有很多。公元前179年,汉文帝突然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内判决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文帝又问:“一年内全国钱谷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紧张和惭愧之下,周勃汗流浃背。作为领导干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每出现一个新情况可以说都是一种“卒问”。只有对所负责的工作有详尽细致的关注了解,才能应对来自各方的“卒问”。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能做到知行合一,以“知”来指导“行”,以“行”来验证和修正“知”,这是庄子对人才综合素质加以判断的重要依据。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信”,从“人”从“言”,词意“诚”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诚信从来为立政之本。不仅儒家提出“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法家对诚信立政的作用也很重视,所谓“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战国商鞅就强调以诚信强国利民。唐代《贞观政要》也有类似记载,魏征就曾向唐太宗谏言,“德礼诚信,国之大纲”,这对唐前期的治国方略起到了积极影响。对庄子而言,“信”是非常重要的德行。“急与之期而观其信”,意即仓促与考察对象约定时间,来观察他的守信程度。古代交通不发达,因此“急与之期”,再看他能不能按时赴约,是检测个人信用的一种方法。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石,而领导者想要“取信于民”则更应做好表率。

   “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仁”在此处是廉洁的意思。官员是否廉洁关系到权力是否会沦为私人谋利的工具。古语云:公生明,廉生威。廉洁与否还会影响干部的公信力和威望。对此,庄子的考察是“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即安排其管理财物。时至今日,金钱与权力的勾连仍然是“官场”一大弊病,金钱的诱惑仍是公职人员时常面临的一大考验,对人才廉洁品质的'考察无疑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领导干部必须有应变能力来处理突发事件。庄子的“告之以危”,即是将考察对象置于某种危难处境中,以观察其是否能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持守节操。尤其在当代社会,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危机,不仅是一种“节”,更是一种“能”,一种“识”。这考察的也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经验、学识、判断力、执行力等,当然也有着对节操的考察。面临危机,是临阵脱逃,还是冲锋在前?德行之高下立现。戊戌变法失败后,慷慨赴刑的谭嗣同是这么说的:“各国变法,无不因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这里,“节”完全是一种置生死于度外、甘愿为理想而献出生命的高贵情操了。

   “醉之以酒而观其则。” 让考察对象喝醉酒,然后观察他的行为仪态。《鬼谷子》上说“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一个人内在感情有所变化的时候,会在情貌上有所表现,如歌哭、舞蹈、或怒或笑等等。而庄子以酒醉将人对自身有意无意地伪饰尽量解除,还原其本真状态,借以观察他平时不能显现的真实情志,从而对他的为人、仪表等做出接近本质的判断。这种考察方式可见庄子对人性体察之微。

   “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色”,本义是脸色。察言观色,可以考察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方法是让考察对象和各式各样的人相处,通过他的面部表情考察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综上言之,“九征”之法即将人放在九种情境中观其表现,察其人品,识其能力,从而完成对人才的综合考察。而这九种考察策略都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认知之上的,全面且有针对性,对于当下领导干部及社会各方面人才选拔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于识人的论语
综上所述,听言语,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对方的思维和条理,看清对方价值观,还可以看清楚对方是否作风浮夸,是否虚情假意,是否巧言令色等等。孔子这句识人口诀“巧言令色,鲜矣仁”,更是告诉大家一件事:人前很会做人的,背后总有算计。03、看担当 《论语》里“君子”共出现108次,“小人”共出现24次...

识人有哪些规律?
4、内心宽容柔和的人,说话的声音温柔活泼,语气不逼人,即使有理也不会让人很难堪,让人留有余地,这种人比较宽容和包容心。 (四)从貌色去识人 我们主要想了解人的心气,那么声音、貌色、心气三者的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刚才我们提到人是先有感于外物,然后动之于心其气,再表达于声音,最后见之于貌色。因此我们...

鬼谷子的识人术,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
看他言行举止。识人术都是言行举止的存在感,君子与小人最快分出 彼此。

从鬼谷子的识人之术中,如何看出身边人是君子还是小人?
第三句:观度量在喜怒时。在喜怒的时候,可以看出他的气量。我们评价一人最喜欢说的就是有没有气量,男子若是太过小气会令人不齿,身边的人也会忍受不知渐渐远离他。而拥有广阔的胸襟的人,他们对众多事物怀有包容的心,用自己的肚量化解人世间的众多恩怨,明显是非。观察一个人是否有肚量,最简单的方...

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看以下三点就明白了
识人,要观人品,交人,要看人心。不要逢人就掏心,不要是人就往来,人品不过关,绝不能深交。择善人而交,择君子而处。与人品好的人相处,才能提高自己,快乐自己。而那些内心阴险之徒,只会消耗你,伤害你。钱财会散尽,名利如浮云,做事先做人。做人精明不如厚道,你越算计,未来的路就会越来越...

老祖宗识人术口诀
1、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据了解,曾国藩识人看的不是穿衣打扮,因为穿着打扮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的意思讲的是看一个人的眼神,因为眼神是藏不住的,也很难改变,认真观察别人的眼睛,就好像将稻谷去掉外壳,米作为精华部分也依然存在,正所谓“脱骨为糠,其髓斯存”,这也告诉我们看人要看...

诸葛亮“识人术”!7招一眼看穿伪君子,很厚黑但很实用
诸葛亮的“识人之术”揭示真伪:七招洞悉伪君子,实用而深邃<\/ 领导者的智慧在于识人,诸葛亮曾言:“有伪善者、伪恭者、伪勇者和伪忠者。”看清人,方能掌控全局。他传授的七招,犹如犀利的利剑,直击人心,助你一眼识破伪君子。首要之招,以是非论志<\/,询问他们对大是大非的判断,观察他...

11种以物识人的方法
二、综合有效线索教你看人看到骨子里 1.以物识人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过程 个性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认为心理层次分为三层,分别是特征、个体关注和身份。真正了解一个人,就是从第一层到第三层逐渐加强的过程。特征相当于“第一印象”,高矮胖瘦,漂亮英俊,友善热情等;个体关注包含更详细的...

下列孔子所说的话语中,哪些体现了他善于识人。()a君子坦荡荡,小人长...
孔子所说的话语中体现他善于识人的句子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和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小人总是患得患失,对别人充满疑虑。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于人们的性格和品德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区分,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坦荡荡还是长戚戚。...

鬼谷子识人术:做人不要太爱面子,学会放下是人生大智慧!
鬼谷子被称为中国的“谋圣”,和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思惟家。鬼谷子在深山之中传道授惑,教出过苏秦、张仪如许主张“合纵连横”的学生,这一学说一度影响了春秋战国的事态。因为鬼谷子的思惟成就很高,且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关于鬼谷子的著作不足为奇。鬼谷子识人术:做人不要太爱体面,学会放下是...

洛南县18015968381: 如何正确理解“小人之交甘若醴” -
主怨风寒: 我一直觉得,对待古代哲人学者的许多话,没必要去作过度解释,甚至削足适履地去认为,是不是有哪些地方不符合古人的要求错了.比如庄子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接受对其最通常的解释就行.出自于《庄子.山木》中的...

洛南县18015968381: 子非鱼表达了什么意思 -
主怨风寒: 子非鱼表达了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形态对别人妄加揣测,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出自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洛南县18015968381: 魏晋玄学对于中国社会有何不利的影响?魏晋时期中国是会正处于大的动荡期,而魏晋玄学在此时出现,会不会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
主怨风寒:[答案] 玄学与魏晋社会(中国传统学术与社会丛书) 文摘 书摘 然,玄之又玄也.”在王弼看来,无与有的关系,是体与用或本与末... 在孟子看来,文辞本来是能够明晓志意的,只是解读者有可能误读(意即“害”也).庄子的言意观却与孔孟相悖,他是从“...

洛南县18015968381: 庄子有哪些寓言? -
主怨风寒: 朝三暮四∶喻愚者昧于审辩;巧者工于说辞.庄子齐物论. (2)运斤成风∶喻手法熟练,神乎其技.庄子徐鬼. (3)望洋兴叹∶比喻力量不足或缺少条件,面对某事而感到无可奈何.庄子秋水. (4)贻笑大方∶见笑于有识之人.庄子秋水. (5)邯...

洛南县18015968381: 为什么庄子又叫孟庄 -
主怨风寒: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孟庄和孟叟. 庄子曾做过漆园...

洛南县18015968381: 庄子的寓言故事和这个故事的道理? -
主怨风寒: 一、魏王召见庄子 庄子贫困,靠编草鞋过日,向监河侯借过米.按理,他为了解决无米之炊,应当象孔子困于陈蔡一样,苟且就食,而在鲁哀公国宴上才讲究“肉不正不食”.但他没有这样做. 魏王 召见庄子,见他一身补丁,问道:“先生这...

洛南县18015968381: 《庄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
主怨风寒: 《庄子》又名《南华经》[1] ,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

洛南县18015968381: 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 -
主怨风寒: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洛南县18015968381: 庄子《逍遥游》介绍一下 -
主怨风寒: 《庄子》在中国文学中非常有名.特别是《内篇》的第一篇《逍遥游》.《逍遥游》全篇的内涵都指导着 我们的方向.第一个主题,就是人生要“具见”,见 地具备,就是普通讲的见解,再普通一点讲,就是 眼光、思想.一个没有远见的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