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如何取名的

作者&投稿:焦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皇帝是怎么取名字~

皇子诞生以后,皇帝着礼部啊,大学士啊,大家讨论讨论给出几个答案,附上含义,交给皇帝,皇帝再从中挑出一个作为皇子的名字,这样就有名字了

古代皇室的取名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太和殿 俗称“金銮殿”,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极、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 中和殿 中和,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在明清两代举行大朝礼的时候,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官员朝贺。在遇到重大祭典的时候,还要在前一日阅览祝文或者检查种子农具。清朝规定每十年都要修一次皇室的家谱,也就是玉牒,在修订好以后,就要在中和殿内让皇帝阅览,并举行存放仪式。 保和殿 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都是取自《周易》“保合大和”。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在清朝的时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在此举行宴会。而且这里还是清朝举行殿试的地方。 乾清宫 乾清,取自唐代韩愈《六合圣德诗》中的诗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在明朝和清朝初年,皇帝的寝宫一直都是这里,到了雍正皇帝以后,就挪到了养心殿,从此,乾清宫九成了皇帝听政的地方。在每年过节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乾清宫举行庆典活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还在宫内举行了“千叟宴”。而且皇帝死后,必须要在这里停灵,祭奠15日,表示寿终正寝,之后才可以转移到其他地方。 交泰殿 交泰,取自《易经》中的天地交泰,象征着帝后生活和谐。交泰殿是皇后在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节日接受大臣朝贺的地方。在每年皇后到先蚕坛举行仪式的前一天都要在这里检阅采桑工具。 坤宁宫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清朝按满族的习俗,将其改为祭神的场所,把东暧阁作为皇帝大婚的洞房。 东西六宫 这是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三宫六院”。 东六宫 钟粹宫 明代为妃嫔所居,曾一度为皇太子宫。清代为后妃居所。恭亲王奕昕的生母静贵妃、咸丰帝慈安皇后、光绪帝的隆裕皇后都曾在此居住。 景阳宫 明代为嫔妃所居,明神宗皇帝的孝靖皇后曾居此。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后改作收贮图书之所。 承乾宫 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永和宫 一直为妃嫔所居。雍正帝的生母德妃、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光绪帝的瑾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景仁宫 一直是历代贵妃的居住地,像康熙皇帝的生母康妃、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后、乾隆的生母禧贵妃、咸丰帝的琬贵妃、光绪帝的珍妃等曾居住于此。 延禧宫 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西六宫 太极殿(启祥宫) 明万历年间,乾清、坤宁两宫火灾,神宗朱翊钧曾暂居启祥宫。逊帝溥仪出宫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极殿。 长春宫 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宫殿。明代天启皇帝的妃子李氏,清代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曾在这里住过。晚清时,同治皇帝亲政后,西太后也曾在这里居住。 咸福宫 为后妃所居,前殿为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乾隆年间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处。道光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嘉庆和咸丰年间还曾一度作为皇帝为先帝守孝之地。 永寿宫 为历代后妃所居之处。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恪妃,嘉庆帝如妃、乾隆帝生母禧贵妃都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间和恪、和孝两位公主下嫁还曾在此设宴。道光中晚期,外侮内患日盛,而朝廷内部一味讳饰,将各疆吏密奏匿于永寿宫。光绪以后,此宫前后殿均设为大库,收贮御用物件。 翊坤宫 是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慈禧太后住储秀宫时,每逢重大节日,都要在这里接受妃嫔们的朝拜。光绪帝选妃也在此举行。 储秀宫 意思是“内藏后妃秀美如花”,是慈禧太后初入宫居住的地方。 此外故宫里还有一些别的宫殿: 奉先殿(现为故宫钟表馆),顾名思义就是皇宫里的小太庙,是供奉帝王祖先牌位的地方。 养心殿 乾清门内的养心殿,从雍正清末近200年间,清朝皇帝大多住在这里。在同治、光绪两朝,养心殿东暧阁是慈禧与慈安“垂帘听政”之地。 慈宁宫 按照封建礼仪,皇帝不能与前朝妃嫔同居东西六宫。为了安置业已归天的老皇帝的妃嫔,特地建造了慈宁宫供她们居住。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清代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皇太后薨,梓宫奉安于慈宁宫中,皇帝至此行祭奠礼。 颐和轩 为乾隆皇帝归政后憩息之所。“颐和”,即颐养精神。 外东路---宁寿宫景区(现为故宫珍宝馆) 养性殿 乾隆做太上皇帝的寝宫;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居乐寿堂时,曾在养性殿东暖阁进早、晚膳。 宁寿宫 宁寿,出自《尚书》中的“五福”,有 健康 长寿之意。乾隆皇帝准备当太上皇时在此宫祭神。乾隆帝八十寿典、嘉庆帝五十寿典,曾在此赐宴皇子、王公大臣。 皇极殿 是乾隆皇帝第二次兴办千叟宴的地方;西太后也曾在皇极殿接见外国使臣。西太后死后,在这里为她停灵治丧。为了您的安全,请只打开来源可靠的网址打开网站 取消来自:

这是皇帝的庙号,这里面包含了皇帝生前的丰功伟绩。

  我们来举个例子:

  比如说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因此李渊的庙号才有
  “祖”字,以下是关于帝王庙号的一些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比如世祖这个庙号就不是 而且比如康熙就是圣祖 他是为清朝做出杰出贡献的

  --------------------
  自从先秦以来实行皇帝和大臣的谥号以来,除了秦代例外,其他的都是按照这一思路展开的,现在,我就自己的心得来简单谈一谈,不当之处,请指正之。
  秦始皇认为皇帝的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所以,废止不行,这个典型的独夫民贼连自己的儿子都信不过,就是死后还要钳制天下人的口舌,所以,不免二世而亡。刘邦虽然是无赖出身,但是,权谋远在始皇帝之上,所以,汉朝恢复了谥法制度,不仅如此,刘邦还给死的不明不白的楚隐王陈胜祭扫坟墓。开立了一个很好的先例,至少让人看到这位君临万国的天子的气度,所以,后人以为史迁敢于给项羽列为本纪是史家的第一勇气,其实,刘邦的力度也不在太史公之下呢。
  先说说庙号。皇帝的庙号不是随便就给予的,而是有相当的讲究,虽则昭穆制度的制约,但是,更是封建礼法的必须,所以,西汉十二个皇帝有庙号的不过是六七人而已。特别搞笑的是身膺中国第一个封建治世大名“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居然也没有身后的庙号,究其原因也是情有可原的,汉景帝误杀晁错、激杀周亚夫、废杀刘荣,如果上面没有个好爹汉文帝,下面没有好儿子汉武帝,汉家的江山最初的断送者就一定不是汉元帝而是这位仁兄了。但是,为什么汉景帝没有庙号,历史也没有做明确的交待。不过,最为热闹与滑稽的是三国时代,魏国的有司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睡过了,居然在曹睿活着的时候就给他上庙号,而曹睿也居然受之不疑,成为有史以来唯一在皇帝本人健在的情况下知道自己庙号的君主。

  1.高祖。
  这个庙号通常给开国皇帝,比如刘邦,比如李渊、比如杨坚等,特别是刘邦,称呼为汉高祖,但是,庙号又作太祖,为什么呢?其实,只要看过《汉书详解》一书就知道内里了,书中介绍说:“盖邦配天地,是为高祖,而尊号加之于上,虽昭穆之太祖庙,此亦高祖之庙也。”换言之,就是刘邦既是汉高祖,也是汉太祖,太祖之于高祖同义。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连儿皇帝石敬瑭这样的也得配高祖庙,显得有点子滑稽了。而且,这期间是高祖庙号大盛的季节,像刘知远等死后一律是高祖,连割据一隅的箿尔小国创建者也频频使用高祖的荣誉。当然,庙号本身就是皇家自己的买卖,和大小以及疆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2.太祖。
  这是自从宋元以后开始大规模使用的开国皇帝的庙号,虽则在此之前皇帝开国立功也曾配以此号,但没有后来那样的规模。

  3.太宗。
  这是仅次于太祖的所谓昭穆制度最为重要的环节。历史上谥号太宗的从汉太宗算起,总计大小十余几,晋太宗(司马昭)、北魏的明元帝、南朝的宋明帝、南梁的简文帝、唐太宗、宋太宗、辽太宗、金太宗、夏太宗(李德明)、元太宗、明太宗、清太宗等除了个别的如宋明帝、梁简文帝不能有所作为之外,其他的都是本王朝的佼佼者和开创者。其中像李世民完全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了。而明太宗朱棣之于明王朝也是一个最大的分水岭,从他开始算起,明朝开始着力经营北方,政治中心北移,形成了后来几百年的政治格局。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比较值得一提的荒唐事就是西晋、东晋虽然是一个祖宗,竟然有两个太宗,西晋的太宗是司马昭,而东晋的
  太宗则是简文帝司马昱,礼制之糊涂由此可见。

  4.世宗。
  世宗的本意通俗的说就是统绪自此开始,自此开世的意思,汉武帝死后就是庙号世宗,而汉家的统绪也是从汉武帝开始发生新的转移,我们都知道汉景帝本来是准备传位给长子刘荣的,只是因为长公主的离间,才使得一个普通的胶东王得以继承大位。接下来的晋世宗司马师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司马昭活着的时候经常说:天下是景王(指的是司马师)的天下,我之后此座就是桃符的(指的是自己的幼子司马攸)。可见,没有司马师,西晋还不可能完成司马懿的遗志的。西晋之后五胡十六国,北魏统一北方,北魏的世宗是宣武帝元恪,这个人是使得孝文帝改革功亏一篑的重要人物,也是北魏中衰的始作俑者,但是,他本来也是没有什么可能成为太子的,只是原来的太子元恂死于非命,才让他捡了便宜。唐朝因为要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所以,既没有世祖,也没有世宗,宋朝延袭了唐朝,所以,也没有世宗。不过,宋朝要是严格上说,宋英宗应该是宋朝的世宗,因为从他开始仁宗一系断绝,帝系从新转为真宗以下的子孙。就南宋来说,孝宗也是世宗的规格,因为从他开始太宗一系重新转为太祖一系,更为重要。明世宗和清世宗,大家想来都很熟悉了,也就不多说了,原因大抵同上。另外周世宗柴荣的故事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了。故而不赘。金世宗、辽世宗也都是类似的意思,辽世宗是辽国帝系重新回到东丹王耶律倍一脉上来的关键人物,而金世宗则是自太祖以来帝系回到宗辅一系的关键人物。

  5.世祖。
  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号,也有作为开基者的,例如三国的曹丕和西晋的司马炎、蒙元的忽必烈等都是世祖的庙号。大抵上因为他们都不是王朝的建立者。刘秀是汉世祖,此后,北魏的世祖太武帝、南朝宋孝武帝、南齐武帝、北齐武成帝、元世祖、清世祖等基本都是这样的由来。

  6.高宗。
  历史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谥法为高宗的一般都是王朝中衰的制造者,要么就是阴险毒辣的代名词,比较著名的就是宋高宗、清高宗,(窝囊废唐高宗和北魏高宗文成帝是个例外,其实他应该是唐世祖才对)汉朝的高宗汉元帝昏聩不堪,是其父汉宣帝预言的灵验的实际证明,南齐的高宗齐明帝上台除了大杀高武子孙以外,没做过什么像样的事情,连史书都说他唯嗜杀戮。

  上述是比较重要的庙号,下面再简单说一下其他常见的庙号和历史巧合。
  7.仁宗。
  正统王朝中有四个仁宗,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总体说来都是他们各自王朝中中等以上的皇帝,像元仁宗居然恢复了科举制度,这在蒙元只有世祖时期才有过的事情。

  8.英宗和穆宗
  这是一个多内讧和多麻烦的庙号,而且多是短命,历史上宋英宗、元英宗只在位三四年,其中宋英宗闹了一场大礼议,元英宗闹了一场南坡之变,连命都丢了,明英宗还有两场,一个是土木堡之变,一个夺门之变。其实明英宗在位时间虽然长,死的时候也才34岁,和宋英宗差不多的年龄。所以,异常迷信的满清从来不选英宗作为先帝爷的庙号的。穆宗多数是短命的,唐穆宗、明穆宗、清穆宗无一不是短命。

  9.神宗和德宗。
  这两个庙号也不是什么好家伙,虽则当时上庙号的时候一定是深思熟虑的,但是,从历史巧合来看,也是麻烦多多,宋神宗的王安石变法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加剧了党争,明神宗万历的所作所为大家更是清楚了。所以,满清也不选神宗作为庙号。德宗其实也不是什么好的庙号,唐德宗、清德宗都是一生遭遇离乱,当然,这些和庙号本身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重要的还是王朝和皇帝本身的作为。

  10.中宗。
  知道中宗庙号的一般都是从唐中宗那里得来的,中宗,顾名思义就是中兴之宗。最早起于汉朝的汉宣帝,而后正统王朝中分别是晋中宗(东晋元帝)、唐中宗。三位中除了汉宣帝还当得起中兴之名以外,其他二位都是尸位素餐,晋中宗是被王敦气死的;唐中宗是被老婆给灭了的。

  封建王朝之所以成为封建,从意识形态上说是非常迷信的,这也是封建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宋徽宗这个庙号,宋钦宗这个庙号不能说有什么贬义,但是,后代没有再使用这样的庙号送给他们的先帝的。特别是明清两代尤其严重,所以,宋明清以来,再也没有皇帝的庙号叫做中宗了。宋高宗可以说是中兴宋朝的皇帝,但是,儿子也没敢送给他中宗的庙号。康熙称得上满清的救命皇帝,但是,也没有得到中宗的庙号,而是抬高一格,升为祖,这也是满清自己特有的礼法,一个王朝出了三个祖(太祖、世祖、圣祖。严格的说,其实还是两个祖,因为太祖的时候还是后金呢)。明成祖的庙号是后来嘉靖皇帝自认为自己的外藩地位和明太宗朱棣类同,所以,追尊为成祖,成为非常有名的明人口中的二祖列宗。
  此外,像孝宗、宣宗号称是小治(东晋孝宗、宋孝宗、明孝宗、唐宣宗、明宣宗等,清宣宗就一塌糊涂了)文宗号称小乱(唐文宗、元文宗、清文宗)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是皇帝的庙号,这里面包含了皇帝生前的丰功伟绩。

  我们来举个例子:

  比如说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因此李渊的庙号才有
  “祖”字,以下是关于帝王庙号的一些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比如世祖这个庙号就不是 而且比如康熙就是圣祖 他是为清朝做出杰出贡献的

  --------------------
  自从先秦以来实行皇帝和大臣的谥号以来,除了秦代例外,其他的都是按照这一思路展开的,现在,我就自己的心得来简单谈一谈,不当之处,请指正之。
  秦始皇认为皇帝的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所以,废止不行,这个典型的独夫民贼连自己的儿子都信不过,就是死后还要钳制天下人的口舌,所以,不免二世而亡。刘邦虽然是无赖出身,但是,权谋远在始皇帝之上,所以,汉朝恢复了谥法制度,不仅如此,刘邦还给死的不明不白的楚隐王陈胜祭扫坟墓。开立了一个很好的先例,至少让人看到这位君临万国的天子的气度,所以,后人以为史迁敢于给项羽列为本纪是史家的第一勇气,其实,刘邦的力度也不在太史公之下呢。
  先说说庙号。皇帝的庙号不是随便就给予的,而是有相当的讲究,虽则昭穆制度的制约,但是,更是封建礼法的必须,所以,西汉十二个皇帝有庙号的不过是六七人而已。特别搞笑的是身膺中国第一个封建治世大名“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居然也没有身后的庙号,究其原因也是情有可原的,汉景帝误杀晁错、激杀周亚夫、废杀刘荣,如果上面没有个好爹汉文帝,下面没有好儿子汉武帝,汉家的江山最初的断送者就一定不是汉元帝而是这位仁兄了。但是,为什么汉景帝没有庙号,历史也没有做明确的交待。不过,最为热闹与滑稽的是三国时代,魏国的有司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睡过了,居然在曹睿活着的时候就给他上庙号,而曹睿也居然受之不疑,成为有史以来唯一在皇帝本人健在的情况下知道自己庙号的君主。

  1.高祖。
  这个庙号通常给开国皇帝,比如刘邦,比如李渊、比如杨坚等,特别是刘邦,称呼为汉高祖,但是,庙号又作太祖,为什么呢?其实,只要看过《汉书详解》一书就知道内里了,书中介绍说:“盖邦配天地,是为高祖,而尊号加之于上,虽昭穆之太祖庙,此亦高祖之庙也。”换言之,就是刘邦既是汉高祖,也是汉太祖,太祖之于高祖同义。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连儿皇帝石敬瑭这样的也得配高祖庙,显得有点子滑稽了。而且,这期间是高祖庙号大盛的季节,像刘知远等死后一律是高祖,连割据一隅的箿尔小国创建者也频频使用高祖的荣誉。当然,庙号本身就是皇家自己的买卖,和大小以及疆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2.太祖。
  这是自从宋元以后开始大规模使用的开国皇帝的庙号,虽则在此之前皇帝开国立功也曾配以此号,但没有后来那样的规模。

  3.太宗。
  这是仅次于太祖的所谓昭穆制度最为重要的环节。历史上谥号太宗的从汉太宗算起,总计大小十余几,晋太宗(司马昭)、北魏的明元帝、南朝的宋明帝、南梁的简文帝、唐太宗、宋太宗、辽太宗、金太宗、夏太宗(李德明)、元太宗、明太宗、清太宗等除了个别的如宋明帝、梁简文帝不能有所作为之外,其他的都是本王朝的佼佼者和开创者。其中像李世民完全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了。而明太宗朱棣之于明王朝也是一个最大的分水岭,从他开始算起,明朝开始着力经营北方,政治中心北移,形成了后来几百年的政治格局。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比较值得一提的荒唐事就是西晋、东晋虽然是一个祖宗,竟然有两个太宗,西晋的太宗是司马昭,而东晋的
  太宗则是简文帝司马昱,礼制之糊涂由此可见。

  4.世宗。
  世宗的本意通俗的说就是统绪自此开始,自此开世的意思,汉武帝死后就是庙号世宗,而汉家的统绪也是从汉武帝开始发生新的转移,我们都知道汉景帝本来是准备传位给长子刘荣的,只是因为长公主的离间,才使得一个普通的胶东王得以继承大位。接下来的晋世宗司马师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司马昭活着的时候经常说:天下是景王(指的是司马师)的天下,我之后此座就是桃符的(指的是自己的幼子司马攸)。可见,没有司马师,西晋还不可能完成司马懿的遗志的。西晋之后五胡十六国,北魏统一北方,北魏的世宗是宣武帝元恪,这个人是使得孝文帝改革功亏一篑的重要人物,也是北魏中衰的始作俑者,但是,他本来也是没有什么可能成为太子的,只是原来的太子元恂死于非命,才让他捡了便宜。唐朝因为要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所以,既没有世祖,也没有世宗,宋朝延袭了唐朝,所以,也没有世宗。不过,宋朝要是严格上说,宋英宗应该是宋朝的世宗,因为从他开始仁宗一系断绝,帝系从新转为真宗以下的子孙。就南宋来说,孝宗也是世宗的规格,因为从他开始太宗一系重新转为太祖一系,更为重要。明世宗和清世宗,大家想来都很熟悉了,也就不多说了,原因大抵同上。另外周世宗柴荣的故事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了。故而不赘。金世宗、辽世宗也都是类似的意思,辽世宗是辽国帝系重新回到东丹王耶律倍一脉上来的关键人物,而金世宗则是自太祖以来帝系回到宗辅一系的关键人物。

  5.世祖。
  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号,也有作为开基者的,例如三国的曹丕和西晋的司马炎、蒙元的忽必烈等都是世祖的庙号。大抵上因为他们都不是王朝的建立者。刘秀是汉世祖,此后,北魏的世祖太武帝、南朝宋孝武帝、南齐武帝、北齐武成帝、元世祖、清世祖等基本都是这样的由来。

  6.高宗。
  历史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谥法为高宗的一般都是王朝中衰的制造者,要么就是阴险毒辣的代名词,比较著名的就是宋高宗、清高宗,(窝囊废唐高宗和北魏高宗文成帝是个例外,其实他应该是唐世祖才对)汉朝的高宗汉元帝昏聩不堪,是其父汉宣帝预言的灵验的实际证明,南齐的高宗齐明帝上台除了大杀高武子孙以外,没做过什么像样的事情,连史书都说他唯嗜杀戮。

  上述是比较重要的庙号,下面再简单说一下其他常见的庙号和历史巧合。
  7.仁宗。
  正统王朝中有四个仁宗,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总体说来都是他们各自王朝中中等以上的皇帝,像元仁宗居然恢复了科举制度,这在蒙元只有世祖时期才有过的事情。

  8.英宗和穆宗
  这是一个多内讧和多麻烦的庙号,而且多是短命,历史上宋英宗、元英宗只在位三四年,其中宋英宗闹了一场大礼议,元英宗闹了一场南坡之变,连命都丢了,明英宗还有两场,一个是土木堡之变,一个夺门之变。其实明英宗在位时间虽然长,死的时候也才34岁,和宋英宗差不多的年龄。所以,异常迷信的满清从来不选英宗作为先帝爷的庙号的。穆宗多数是短命的,唐穆宗、明穆宗、清穆宗无一不是短命。

  9.神宗和德宗。
  这两个庙号也不是什么好家伙,虽则当时上庙号的时候一定是深思熟虑的,但是,从历史巧合来看,也是麻烦多多,宋神宗的王安石变法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加剧了党争,明神宗万历的所作所为大家更是清楚了。所以,满清也不选神宗作为庙号。德宗其实也不是什么好的庙号,唐德宗、清德宗都是一生遭遇离乱,当然,这些和庙号本身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重要的还是王朝和皇帝本身的作为。

  10.中宗。
  知道中宗庙号的一般都是从唐中宗那里得来的,中宗,顾名思义就是中兴之宗。最早起于汉朝的汉宣帝,而后正统王朝中分别是晋中宗(东晋元帝)、唐中宗。三位中除了汉宣帝还当得起中兴之名以外,其他二位都是尸位素餐,晋中宗是被王敦气死的;唐中宗是被老婆给灭了的。

  封建王朝之所以成为封建,从意识形态上说是非常迷信的,这也是封建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宋徽宗这个庙号,宋钦宗这个庙号不能说有什么贬义,但是,后代没有再使用这样的庙号送给他们的先帝的。特别是明清两代尤其严重,所以,宋明清以来,再也没有皇帝的庙号叫做中宗了。宋高宗可以说是中兴宋朝的皇帝,但是,儿子也没敢送给他中宗的庙号。康熙称得上满清的救命皇帝,但是,也没有得到中宗的庙号,而是抬高一格,升为祖,这也是满清自己特有的礼法,一个王朝出了三个祖(太祖、世祖、圣祖。严格的说,其实还是两个祖,因为太祖的时候还是后金呢)。明成祖的庙号是后来嘉靖皇帝自认为自己的外藩地位和明太宗朱棣类同,所以,追尊为成祖,成为非常有名的明人口中的二祖列宗。
  此外,像孝宗、宣宗号称是小治(东晋孝宗、宋孝宗、明孝宗、唐宣宗、明宣宗等,清宣宗就一塌糊涂了)文宗号称小乱(唐文宗、元文宗、清文宗)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像“某帝”“某某帝”这样的一般是皇帝的“谥号”,也就是这个皇帝死后,后人对他生前所作所为的一种具有褒贬性质的总结。比如“汉武帝”、“晋武帝”等等。

像“某祖”“某宗”这样的是皇帝的“庙号”,是皇帝在太庙中供奉时使用的名号,和谥号一样都是死后才有的名号。一般是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规矩定庙号。比如“唐太宗”、“宋太祖”等等。一般来说,唐朝以前的皇帝习惯称谥号,唐朝和唐朝以后的皇帝习惯称庙号。这是因为唐朝以前的皇帝不一定都有庙号,而且唐朝以后的皇帝谥号长度逐渐增加,不便称呼。

至于你说的“嘉靖帝”这样的是皇帝的“年号”,即皇帝在位时纪年的一种方式(比如1522年是“嘉靖元年”),有的皇帝的年号比他的谥号或庙号有名得多,后人就习惯以年号称之,比如明世宗被称作“嘉靖帝”,清圣祖被称作“康熙帝”,清高宗被称作“乾隆帝”,等等。

兄弟,你下面说的都是庙号。这不是皇帝的名字。名字应该是李世民呀、朱元璋呀那样的。比如唐太宗 明宣宗 还有的叫太祖 ,这些都是庙号。比如嘉靖帝 ,其实全称是嘉靖皇帝,嘉靖是他的年号。

举个例子区分一下:
姓名--李世民
年号--贞观
庙号--唐太宗

还有的皇帝有谥号:刘彻-汉武帝。还有像哀帝等称呼也是谥号,是后人在他们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生前作为给他们起的。武帝-好用武力,穷兵黩武。哀帝多是对亡国之君的称呼。

至于皇帝取名的方式和来源很多,但是有一共同点:表示的一定都是很美好的意思。(有的开国皇帝例外)

取名这个问题一般要与辈分的来看
除了某字的辈分,一般也有对应当时的场景随便取的

你上面的唐太宗 明宣宗 这些又另外有名堂的
如第一个皇帝一般是太祖
如宋太祖,明太祖
但也有特殊原因
象唐高祖
在有,第2个皇帝一般是太宗
以后的就不能叫 X祖了
得X宗
当然朱帝是例外(字打错了,没找到,代替的,明第三 皇帝)
嘉靖是年号,这也是例外
其实我们应该叫他明世宗
只是因为历史剧改变 了我们的习惯
还有下面就是什么世宗,等等
我不记得了,建议拿本历史书将中国的皇帝全看下
年号和庙号,等等,就会发现规律的


历代朝代怎样取名的
夏商周三朝是部落名,之后的秦汉、隋唐宋都是开国皇帝的官名。如汉王刘邦,唐国公李渊。辽是因为契丹人世代居住在辽水源头,金则因为前代辽朝以镔铁立国镔铁虽坚然不能持久遂以"金"立国。元代忽必烈以易经中“大哉乾元”一句为名立国大元。明朝是因为朱元璋开始时是明教义军的一部。清朝初名后金因为与...

明朝皇帝为何要取名字带金木水火土的字
这句话是明朝燕王世系名字第二个字的所用字,用来区别辈分,没有特殊含义。朱棣靖难之役后成为皇帝,该句便成了帝系名字第二个字的所用字。朱元璋之后的每一位皇帝,名字中都含有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之一。为了明确支派和各支派的辈份。朱元璋以每一个儿子为一支派,每一支派定了二十个字作为名字中第...

​历史上的奇葩皇帝名字:皇帝为方便经常造字取名
>嬴政:用「嬴」字为姓的比较少见,但这个名字放在「始皇帝」三个字后面,大家应该都认识,因为他实在太出名。他击败六国,统一天下,立郡县,书同文,击匈奴,征百越,修长城,「夸三皇,超五帝」,所以敢自称「皇帝」——「嬴」字单独放在一边,能昂首挺胸把它念出来的人就不会太多了吧?>汉元帝...

宋朝皇帝的名字
4. 宋仁宗赵祯(在位1022年-1063年)赵祯是赵恒的儿子,也是一位重视文化教育的皇帝。在位期间,他继续推行文化政策,支持理学思想的发展。他还致力于军事改革,加强边防军事力量,为后来抵御西夏的入侵打下了基础。5. 宋英宗赵曙(在位1063年-1067年)赵曙是宋仁宗的儿子,上位后取名“英宗”。他在位...

明朝皇帝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这么难认?
明朝历史从明太祖朱元璋算起到南明永历帝为止,一共20位皇帝,他们的名字都起得极为讲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其实是按照阴阳五行,也就是明朝的皇帝从第二任起,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都和五行“金木水火土”有关。而且,父子之间还都按照“五行相生”来取名字。比如朱棣的“棣”字带有“木”,他的儿子...

明朝一共有多少代帝王 ?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看,会发...
从这里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明朝皇帝的起名除了需遵循辈分分支的原则之外,还需要遵循五行相生的原则。如果说一两个个例无法证明这个规律,我们不妨多分析几个例子。五行相生的理念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他的父辈乃是明光宗朱常洛,将他们名字中的第三个字抽出来之后便可以发现,朱常洛的洛字是“氵...

朱元璋发明的取名规范:明朝皇室后裔沿用至今
朱元璋的父亲叫朱五四,也是根据年龄来命名的。到了朱元璋,他按照辈分被称为朱重八。另一个例子是朱元璋的对手张士诚,他的原名是张九四。后来,朱元璋觉得“重八”这个名字不够大气,于是亲自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朱元璋,“元”字意为“诛元”,这反映了他的成功,即推翻了元朝,自己成为了皇帝。在取...

古代开国皇帝在新建王朝之后,为何不用姓命名王朝?
后来为消除汉族的反抗意思,也是为了更好统治,才改名为“清”,同时表达出政治清明的向往,与明末做出不同成就。它可以延续几百年 历经数个朝代而不毁灭 而每一个姓氏又不可能只有一只西汉外戚、权臣王莽代汉而立,建立新朝,不过他既是新朝开国皇帝,也是亡国之君,因为新朝没多久就被灭亡,王莽也被...

古代皇帝给皇子取名有什么讲究,或者是依据? 或者皇帝自己的名字有什么讲...
皇帝名字简略来说有四个部分,乳名、名、帝号、谥号 乳名这个不用解释了吧 然后是正名,也就是咱们说的大名 然后登基后是有帝号的,这个帝号可以一年一换,也可以数年乃至数十年一换 然后是死了之后,根据生前的功绩等追谥一个名号 起名的时候,是有辈分一说的,是有固定的字的,然后到了成年礼,...

明朝皇帝太子的名字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事实上,朱元璋家的前几代人名字都是日历,他爷爷生于初一,因此取名朱初一。他爸爸生于五月初四,因此取名朱五四。他自己生于八月初八,因此原名朱重八。古代大部分穷人家庭给子女取名差不多都是这样信手拈来,毕竟对连饭都吃不饱的穷人来说,名字只是个记号,哪来那么多套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当上皇帝...

广宁县15667921296: 古代皇室的取名 -
冻狠达畅: 清朝王室自康熙开始,按字辈命名,不仅规定了必用字,而且规定了第二字的偏旁,如雍正这一辈皇子,第一字知皆用“胤”字,第二字皆用“示”旁,如胤祖、胤祺、胤提……胤祯等.雍正皇帝是第四子,正名胤真.乾隆这一辈皇子,第一字...

广宁县15667921296: 古代皇帝是怎么取名字 -
冻狠达畅: 听过五德终始说吗?五德就是金木水火土,即五行,每一代皇帝都对应一行,然后根据相生相克的理论,或者缺那行,名字里就带什么.

广宁县15667921296: 古代皇帝的年号和名字根据什么确定的
冻狠达畅: 你说的“武帝”、“炀帝”等等,不是年号而是谥号.也就是他死后,继承者为之起的一种称号,一般是对他一生成就的总结.如建立新王朝的开国之君,一般被称为“太祖”;曾在战争中获取胜利的,常称为“武帝”.有些帝王碌碌无为,其继承者也不能对老爸不客气,所以谥号常有夸大其辞之嫌.而各朝代的末代帝王,谥号一般是新王朝的开国之君给起的,他们当然不会对前代的昏君客气,起的一般都是不好的字眼,以表示其昏庸无能.“贞观”、“开元”之类的年号,一般是新帝王即位时与大臣商议后拟订的,用的都是古籍中的吉祥字眼,以图吉利.至于帝王自己的真正名字,当然是老爸给起的,一般也不会用不吉利的字.也有的开国君主,嫌以前做平民时的名字不大气,当上皇帝后自己另起一个.

广宁县15667921296: 各个国家君主的名字是怎么起的比如说詹姆士一世、什么高宗高祖的、都
冻狠达畅: 首先外国人取名字(不是指姓氏),一般采用自己父亲或者祖父的名字.例如查理二... 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

广宁县15667921296: 古代皇帝年号,如宋太祖等究竟是怎样取名的?是后人研究取名的?还
冻狠达畅: 年号,是古代帝王为记载和计算自己在位年代而起的一种称号.中国古代的年号出现较晚.西汉以前,帝王都没有年号,纪年均采用王号.就是使用王号连续记载年代,直...

广宁县15667921296: 中国明朝皇室起名规律是怎样排列的?
冻狠达畅: 从朱元璋的后代说起 第一代,朱标,朱棣等等,他们名讳中都有一个"木"字傍 第二代,允炆,高炽,高燧都有一"火"字旁 第三代,瞻基有一个"土"字底. 第四代,祁镇,祁钰等都是"金"字旁 第五代,见深,见济都是“三点水” 第六代...

广宁县15667921296: 清代皇帝名字为何都两字
冻狠达畅: 清代第一个提倡用汉化人名的是皇太极.他上台后,借鉴汉人的统治经验,沿明制不设宰相,以“内三院”(内阁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取代八旗旗主“共议国政”的体制.又设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让蒙、汉人参政,实行“满...

广宁县15667921296: 清朝皇室取名是怎么排辈份的? -
冻狠达畅: 在取名的的问题上,清康熙朝前,爱新觉罗家族的名字均用满语.为了标明直系与远支的区别,康熙帝在给诸皇子命名时一律用"胤"字,给皇孙命名一律用"弘"字(个别幼亡者除外).这是爱新觉罗氏行辈用字之始.不过,当时康熙帝未必...

广宁县15667921296: (康熙 乾隆.)皇帝的年号是怎么得来的有什么含义皇帝起名有什么学问, -
冻狠达畅:[答案] 当然都是好字眼呗 “康熙”可能就是“康乐熙怡”的意思. 而“乾”表示“天”,“乾隆”大概就是“天道昌隆”的意思吧. 我记得侯宝林大师有一段相声就叫《讲帝号》,楼主可以听听,只不过那是歪讲,仅供娱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