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被诛十族?

作者&投稿:唐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被诛十族的是谁?被诛的都有哪些人?~

中国历史上惟一被诛十族的人方孝孺

九族:以自己开始起计上数四代为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下数四代为子、孙、曾孙、玄孙
明成祖杀方孝儒------加了一族,他的门生和朋友(即第十族)

方孝儒,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初浙江海宁人。他是一代名儒宋濂的得意门生,是当时的大儒。他博学强记,通晓经史,文章盖世。洪武二十五年被蜀献王特聘为世子之师,并为其读书处题额“正学”,时人遂尊称其为“方正学”。

明建文帝即位后,将方孝儒招至南京,委以翰林侍讲学士之职。建文帝年纪尚轻,缺乏治国治军的本领。因方孝儒是他的老师,更受到百般信赖和倚重,“国家大事,辄以咨之”。方孝儒对建文帝赤胆忠心,全力扶持。建文帝害怕他的叔叔们王权过大,拥兵为患,就采用齐秦、黄子澄的削藩建议,但遭到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诸王的反对。方孝儒替建文帝起草了一系列征讨燕王的诏书和檄文。
朱棣在攻下南京后,篡得大明皇位。迫令方孝儒为他起草即位昭书。方孝儒反对朱棣篡权,宁死不从,掷笔于地说:“死即死耳,诏书不草!”燕王大声说:“诏不草,灭汝九族!”方孝儒针锋相对的说:“莫说九族,十族何妨!”朱棣又反复劝说方孝儒:“不要自找苦吃,我欲效法周公辅佐成王。”方孝孺依然还是不屈服,他说“好,我写!”他从地上拾起笔来,大书四字“燕贼篡位”。

朱棣大怒,他命人拿刀来从方孝孺的嘴角直割到耳旁,并将他投入监狱。见方孝孺仍不屈服,朱棣就下令把方孝孺在午门内凌迟处死。

相传明宫午朝门内丹墀上的血迹石,即为方孝儒鲜血所溅而成。古代帝王处死大臣,一般都在刑部天牢、闹市行刑,或者推出午门外斩首,在午门内杀人是没有先例的。由此可见朱棣对方孝儒怨恨之深。方孝儒在就义前,作绝命赋道:“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可求?呜呼哀哉,庶我不尤!”朱棣处死方孝儒后,仍不解心头之恨,下令灭他十族。方孝孺的九族加上他的朋友、门生也算作一族,共873人,全部处死,行刑就达7日之久。

方孝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明惠帝,惠帝听从兵部尚书的削藩建议。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后来的明成祖)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挥军南下。惠帝也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名满天下的第一大儒、翰林学士方孝孺之手。
燕军攻破京师后,文武百官大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但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朱棣想借用方孝孺的威信来收揽人心,不仅屡次派人到狱中劝降方孝孺,还希望由他撰写新皇帝即位的诏书,但方孝孺坚决不从。最后朱棣强行派人押解方孝孺上殿,强迫他写诏书。但方孝孺却大书「燕贼篡位」,朱棣见他宁死不屈,威胁他说:「你不怕被诛九族吗?」方孝孺义正辞严地斥责说:「即使诛我十族又怎样?」朱棣怒不可遏,于是大肆搜捕方孝孺的亲属,还包括他的门生和朋友(即第十族),在方孝孺面前一一杀害,被杀者共达八百七十三人,而方孝孺则被腰斩于南京聚宝门外。


古代的诛十族分别是什么?
古代的诛十族就是原来的九族加一族。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一族是除了亲戚之外的...

历史上为什么会有人被灭“十族”?
一、何谓诛十族。古代刑法有株连九族一说。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儿之子、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指母之父、母之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指岳父、岳母。灭十族指除以上九族,再加上朋友,合称十族。二、方孝孺被朱棣灭十族的原因及...

“诛十族”是哪十族
方孝孺建议诡许割地求和,以待勤王之师。六月,燕师渡江,孝孺力主固守。南京城破后被执下狱,名列“奸党”,加之拒绝为朱棣起草登极诏,被杀。宗戚门生被牵连诛戮谪戍者甚多,时人有诛十族之传。其著作永乐时遭禁,后王■辑遗文为《侯城集》,谢方石等又辑成《逊志斋集》二十四卷。

历史上被诛十族的是?又是哪十族?
九族包括:父四族、母三族和妻两族。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本来九族已经是极限了,但明朝却出了“灭十族”。所谓...

诛灭十族 灭的是哪十族 谁发明的
本来九族已经是极限了,但明朝却出了“灭十族”。所谓十族,就是比九族多了门生、徒弟这一族 方孝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明惠帝,惠帝听从兵部尚书的削藩建议。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后来的明成祖)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挥军南下。惠帝也...

诛十族是哪十族大概有多少人?
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戴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

历史上诛九族是哪九族?十族又是什么?
九族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诛十族:父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儿...

历史上一般都是诛九族,朱棣发明的诛十族是怎么回事?
再说诛十族。明朝大学士方孝孺当时被建文帝重用,但建文帝削藩的政策受到藩王朱棣的强烈对抗,在王朝斗争中建文帝失败,朱棣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即位后的他需要诏书宣告天下自己的正统地位,可是皇位来源不正的历史难以服众,朱棣找来德高望重的方孝孺,方孝孺不愿意和朱棣同流合污,宁死不屈,被朱棣威胁...

被诛十族的是谁?被诛的都有哪些人?
中国历史上惟一被诛十族的人方孝孺 九族:以自己开始起计上数四代为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下数四代为子、孙、曾孙、玄孙 明成祖杀方孝儒---加了一族,他的门生和朋友(即第十族)

历史唯一诛十族是什么
历史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是方孝儒。朱棣篡位后令方孝儒写登基诏书,方孝儒坚持认为朱棣是篡权者,拒绝书写。这激怒了朱棣,导致方孝儒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灭十族”的惩罚。第十族指的是方孝儒的门生,据历史记载,处决方孝儒及其十族成员的过程中,共有八百多人丧生,行刑持续了七天。在最后处决方孝儒时,他...

万州区17680451245: 历史上被诛十族是谁? -
宾牧欣美: 毫无疑问是方孝孺,他是明初时的大忠臣,她的父亲方克勤就在洪武'空印案'中受冤而死,可以说他是出自忠臣世家,在永乐皇帝朱棣起兵的'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文不知去向,朱棣想自己登基称帝,在要求方孝孺起草诏书时遭到了方孝孺的拒绝,永乐皇帝一怒之下把方孝孺包括门生朋友在内的十族八百七十三人都杀害了,方孝孺则被腰斩于南京聚宝门外,这也是明初的一大冤案,在历史上一直为后人扼腕.

万州区17680451245: 历史上被诛十族的都有谁 -
宾牧欣美: 中国历史上惟一被诛十族的人方孝孺九族:以自己开始起计上数四代为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下数四代为子、孙、曾孙、玄孙 明成祖杀方孝儒------加了一族,他的门生和朋友(即第十族)

万州区17680451245: 诛十族(历史事件) - 搜狗百科
宾牧欣美: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灭十族的人是方孝儒 明成祖朱棣让方孝儒写诏书,他不愿意,就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字.朱棣大怒,问他:“你不怕我诛你九族吗?” 方孝儒回答:“便诛十族又何妨!” 结果,方孝儒的下场就是被诛了十族.然而,灭十族之说很难服众.方孝孺的两个儿子都没死且后代众多,方孝孺的尸体也是由他的学生掩埋的.

万州区17680451245: 历史上被灭十族的人是谁?
宾牧欣美: 方孝孺(1357-1402),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福王时追谥文正.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

万州区17680451245: 历史上被灭十族的人有哪些人 -
宾牧欣美: 相传只有一个 明初方孝孺,反对朱棣继位,把朱棣惹火了,诛杀十族,除了母族、父族、妻族外,有把门生故友算成一族给杀了!

万州区17680451245: 历史上被诛灭十族的人是?
宾牧欣美: 明成祖朱棣诛杀方孝孺十族.第十族是他的门生故旧

万州区17680451245: 中国历史上唯一被灭十族的人是谁 -
宾牧欣美: 方孝儒 朱棣在攻下南京后,得大明皇位.迫令方孝儒为他起草即位昭书.方孝儒反对朱棣篡权,宁死不从,掷笔于地说:“死即死耳,诏书不草!”燕王大声说:“诏不草,灭汝九族!”方孝儒针锋相对的说:“莫说九族,十族何妨!”朱棣又...

万州区17680451245: 历史上唯一被灭十族的人是谁? -
宾牧欣美: 是读书种子方孝儒 朱棣让他写诏书,他不愿意,就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字,朱棣大怒就问他:你不怕我诛你九族吗?方孝儒就回答:便诛十族又何妨!结果下场就是被诛了十族!

万州区17680451245: 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诛十足的人是谁 -
宾牧欣美: 其实是两个人:方孝孺和景清.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