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作者&投稿:隗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扬州十日: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是指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南侵守卫战失败之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屠杀。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中和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嘉定三屠是1645年,也就是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
扩展资料:扬州十日期间,扬州百姓,同仇敌忾御敌。据史可法纪念馆馆藏资料记载。在保卫扬州城的战斗中,百姓踊跃参战。有的奔上城头抢修防御工事,有的协助兵士巡城,连妇女老小都出动,搜集砖石、石灰,赶制刀枪弓箭。退职武将樊大纲召集一批志士,加入守城队伍。其母为了免除儿子的牵挂,竟一头撞死在石碑上。城被攻破后,市民们或同清兵巷战而死,或自杀身亡。二百多扬州少年自发组织起来,到处伏击清军,全部战死。诸生高孝瓒,在衣襟上书:“首阳志,睢阳气,不二其心,古今一致”,在学宫自缢;医生陈天拔、画家陆榆升肆,船民刘某、徐某,均不屈死;妇女拒辱自杀者不计其数。扬州十日是日本人的阴谋吗清军攻破了扬州城,实行了大屠杀。根据流传于日本的《扬州十日记》记载“查焚尸簿载数共八十余万,其落井投河、闭门焚缢者不与焉,被掳者不与焉”,意思是仅仅发现的尸体就有80多万,而那些被淹死、烧死、被俘虏的人还不算在其中。这一个数字在清末也被许多反清人士广为宣传,至今依然有许多人坚信。根据多方资料显示,“扬州十日”确实存在,不过在数字上真的可信吗?一,扬州是否有80万人口史料记载扬州府人口最多的一年为万历六年,其户口和人口状况为“户一十四万七千二百一十六,口八十一万七千八百五十六”,也就是扬州府有81万人。这里是扬州府,并非扬州城,扬州府除了管辖扬州城之外,管辖着高邮州、泰州、通州和江都、甘泉、仪征、兴化、东台、宝应6县,合称“三州六县”,而扬州又有乡村和城市。很显然,当时的扬州府的人不可能都居住在扬州城,因此扬州城不可能拥有80万人口。扬州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扬州城的面积为5平方公里,而在明末只有3.9平方公里。当时的扬州城已经远远比不上唐宋扬州的繁华,只是当时的二流城市,因此城市规模较小。80万人口不可能全部居住在5平方公里范围内,更不可能居住在3.9平方公里内。到90年代以来,中国最大城市上海的卢湾区才才达到如此的人口密度,几百年前的扬州是不可能达到的。扬州是南明的防御重心之一,在清军南下时,当地的百姓和官僚已经开始四处逃散。经过逃亡后,可能已经所剩无几。作为对比,可以参照当时南方其他城市的人口。南京是当时南方最大的城市,参考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论文《明代南京的人口变化试探》得知:明朝后期的南京城的人口也才40万左右。剃发令二,《扬州十日记》是否是伪书扬州十日记在晚清时期,由于反清的需要,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怀疑该书的真实性。但是时过境迁,当人们冷静下来之后,在仔细琢磨该书,就有些蹊跷了。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就大力挑拨满汉关系,企图瓦解中国。其中著名的内藤湖南提出“明亡之后无中华”,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又广反文告《告十八省汉人豪杰书》,而这次《扬州十日记》又突然在东京的一个图书馆被“发现”,是在难以逃脱伪造的嫌疑。内藤湖南该书不仅出现的时间十分特色,并且将过去的无名氏明确改为了江都人王秀楚,并自称是“扬州十日”的目击者和昌哪幸存者。其中的内容也是有许多矛盾的地方。该书中记载的扬州地名错漏百出,扬州学者朱志泊曾经提出,这个“王秀楚”不但不是扬州人,甚至没有来过扬州。而在该书中,除了史可法一个人之外,其他人居然都没有任何历史记载。而《扬州十日记》第一句为““己酉夏四月十四日,督镇史可法从白洋河失守,踉跄奔扬州”,根据应延吉《青磷屑》的记载,白洋河失守为前一年的十一月初七日,时间相差了半年之久。史可法纪念馆另外,清军入关之际,当时的高层官员都不会说汉语耐笑码,而将领和普通士兵更是不懂汉语。然而该书中却记载王秀楚能够很明白地听懂清军之间的交流,并且和清军对答如流。又有学者通过该书的语言进行分析,发现不像明末人的风格,更像是晚清人或者日本人的说法风格。文中还出现了一处破绽,文中记载清军说:“我辈征高丽,虏妇女数万人,无一失节者”。首先,明清时期的中国人明确称呼当时的朝鲜为“朝鲜”,只有日本还一直称呼“高丽”;文中所记载的“虏妇女数万人”,在清朝文献中并无记载,在朝鲜史书中也没有记载。清军再一个比较比较大的矛盾之处,就是文中记载清军大规模屠杀80万人之后,又对扬州城的人发放救济粮食达数千担,来领粮食的人太多,以至于“片时荡然一空”,在抢粮食的时候大家“亲友不相顾”,到了初五日“盖往来打粮者日不下数十辈”,如此说来,扬州城的存活下来的人不在少数。那么如果真的发生了大规模屠杀,城中还能幸存如此多的人,那么此消息必然就广泛传开了,大江南北必定都知道。然而当时的《国榷》等史书并未记载该事。三.清军入关的政策和屠杀的矛盾之处清军入关的目的并非像过去的少数民族一样是为了掠夺,寇边,而是为了争取天下。多尔衮规定清军必须秋毫不犯,多尔衮与诸将誓约:“今入关西征,勿杀无辜,勿掠财富,勿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因此清军在北京受到了当地百姓和官僚的欢迎。而清军南征弘光政权,没有理由实行大屠杀。《扬州十日记》解释道是因为当时巷战残酷,清军面临抵抗死伤惨重,因而恼羞成怒而屠杀。实际上,扬州的巷战,只存在了一天,对于清军来说,那是相当顺利。多尔衮其次,根据当代学者的推算,当时清军入关的总人数大约是20万人,其中6万人以上驻守北京,朝鲜使者对朝鲜国王的报告上说“且闻衙门之言,则累十万兵经夏屯留”。而剩下的部队,还要对付李自成,张献忠等势力,并驻守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而南下攻击弘光政权的只有3万左右。清朝为何对扬州围而不攻,其原因就是兵力单薄。3万人在扬州10天之内屠杀80万人,就算没人配置近代化的武器也难以实现。在屠杀面前,几十万人拼死抵抗,其3万军队也是难以招架的。扬州在四月二十五沦陷,而清军在五月初五就开始吞并江北准备攻击南京,到五月初八正式对江南的镇江发动进攻。根据《扬州十日》记载,在五月初二,屠杀活动就已经停止,开始处理尸体。那么80万具尸体,如何合理都是难以在短时间完成的,其必然会引发瘟疫等。而扬州大屠杀还缺乏实物证据,80万尸体总有一个埋藏之处吧,远在战国时代的白起屠杀赵国40万军队事件,也有永录1号战国尸骨坑作为证明。而扬州城80万具尸骨没有遗址作为证明是难以服众的。当然,小编写此文并非刻意在否定这段历史,相反是在澄清历史。清朝入关之际,在江南一带进行过几次屠杀,但是数量远非《扬州十日记》所记载的那么夸张。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当遇到改朝换代,其屠杀行为就在所难免,如白起、项羽、常遇春、张献忠之流,不再少数。当年大力宣传清朝的屠杀事件是为了推翻清朝服务,如今时过境迁,从五族共和到56个民族是一家,民族团结才是时代主题。扬州十日是国耻吗清朝扬州十日当然是真的,由于史可法誓死保卫扬州城,造成清军损失惨重,清军统帅爱新觉罗多铎为了泄愤下令对扬州百姓屠杀十天不封刀,扬州城里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扬州十日死亡八十多万汉人,满清对扬州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嘉定屠城在哪里


《中俄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到底是弊大还是利大?
这也是有原因的,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女真,属于原始部落,他们文明还在渔猎阶段,虽然当了明朝的羁縻州官职,但只是个挂名。因此,从努尔哈赤师承李成梁后起兵,到皇太极按照《三国演义》打仗,在到多尔衮入关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依然还没脱离野蛮人的角色。当定鼎天下后出身的康熙,自然继承了满清前期的...

历史上逼得多尔衮亲征,让八位王爷云集山西的是谁?
清军入城后,屠城泄愤,除杨振威等投降官兵的家属外,其余“官吏兵民尽行诛之”,附近反正的府、县也遭到屠戮,史称“大同之屠”。姜瓖善于投机且反复无常,无气节和节操,甚至被当地人仿照《三国演义》中吕布的绰号,给他起了“三姓总兵”的外号。但姜瓖在山西反正,牵制和杀伤了大批清军主力,有力...

清朝的年历
公元1645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百姓死亡人数过百万.公元1650年,亲政 公元1661年, 驾崩, 庙号世祖,葬清东陵﹙此乃一家之言﹚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圣祖玄烨 在位时间:公元1661年—公元1722年 61年 公元1654年,出生 68年 公元1661年,即位,年号...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不代表中国吗?不然为什么少数民族老是说你们中原却不...
有的话说出来可能不利于民族团结,但是一定要认识清。古代的王朝出了蒙元满清,都是汉族建立的,而且汉族人口占据了绝大部分,少数民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在农业社会农业是基础,汉族大部分都是农民,所以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这就是主体民族的重要性,就算是唐这个民族政策...

清朝什么时候建的朝
清廷残酷镇压,在扬州、嘉定、江阴等地进行了大肆屠城,史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此后清军各地“剃发易服”,造成人口骤减,发生西南地区民生萧条、万里无人的景象。1659年,清军占领西南地区。并迁移湖广人口填川,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视为历史上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明延平王郑成功在1661年...

清朝为什么没有暴君?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6岁继帝位,在位期间多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那个时候“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坏事全让多尔衮做了,就好像跟他没关系似的。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倒是还真没做什么坏事。可是,他也是幼年继位,朝政由顾命大臣鳌拜把持,鳌拜让八旗在北京圈地也干了N多“残暴专政,滥杀无辜”事...

为什么成吉思汗会有名? 回答到重点加分
几个月前,正当电视直播、报刊追踪报道把北京老山汉墓炒得沸沸扬扬之时,新华社发出的一条消息,却一下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遥远的新疆。原来考古学家在阿勒泰山脉所在的青和县三道海附近,发现了一座非自然改造的大山。学者根据种种情况断言,这座神秘的“山”,很可能就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成吉思...

清朝中期衰落的原因
2、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相继爆发白莲教和天理教起义以及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给满清的统治带来严重影响。3、清朝统治阶层早已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对外闭关锁国,对内恐怖统治、愚民政策。4、思想:依旧以孔孟思想为主,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禁锢了大量的外来思想,使得人民...

清朝的郡主一定是皇室成员么,不可以是重臣显贵的女儿么
郡主这个词的代表的意思就是皇族的王爷贝勒辈的女儿。。。皇帝女儿叫公主 作为皇帝兄弟叔叔的王爷们的女儿就叫郡主了 有些须特例那是统治者太强势了,想封就封的,大臣也不敢说。。。也就是按规矩郡主一定是皇室成员,但确实有例外。。。德龄公主写的清室两年记我也看过。。。感觉蛮有意思。。写的...

史可法人物评论
部份专家认为史可法在军事上“昏聩无能,误国误民”,“渡河复山东,不听;劝之西征复河南,又不听;劝之稍留徐州为河北望,又不听”,“一以退保扬州为上策”,还妄想“联虏灭寇”,清军兵分三路,挥师南下时,史可法竟朝令夕改[3],可谓进退失据、战守皆废[4]。经营一年有余的扬州城,...

平湖市13935712629: 十日扬州 三屠嘉定是什么意思? -
旗科金天: 扬州十日是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发生在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由于当时南明将领史可法对清军的殊死抵抗,在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攻占扬州后...

平湖市13935712629: 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为啥不宣扬
旗科金天: 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不宣扬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满清统治者并没有一味的对中华人民的压迫,也曾带来康乾盛世等.扬州十日并没有书上所说杀了80万人,在近代民国首都南京日军用热武器才屠杀了30万,而清军怎么可能杀害80万.因为满族现在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为了民族融合,是内部斗争,虽然惨烈程度很严重,是我国内部事务,而南京大屠杀是外部入侵,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但也应该尊重历史,不能忘记我汉民族的历次灾难,才能更好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平湖市13935712629: 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 各指什么事件? -
旗科金天: 不可能不存在!! 你去江苏的嘉定看看,哪里还有为清军三屠嘉定时候以身殉职的侯峒曾,黄淳耀两位志士的侯黄纪念碑! 事件大体就是清朝建立以后,要求百姓剃发,留发不留头!由于明朝的一些残党余威和汉族的习俗,在南方嘉定扬州有的城并不愿意剃发,首城的将领还是明朝的一些残余势力,他们不主张剃头,与清朝对这干.由于清军对南方人有一些仇怨(袁崇焕就是南方人)所以清军开始屠城. 大体就是这个意思.

平湖市13935712629: 什么是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的性质,还有为什么教科书里都没有讲过?
旗科金天: 满清政府为消除汉人对满人的仇恨,在为了加强统治,对所有有关于明朝的史册进行销毁,这就是著名的文字狱,有关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的记载书籍,是在后来日本发现的,可见当时清政府文字狱之彻底…

平湖市13935712629: “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 ”哪个死的人多? -
旗科金天: 清末人绘的扬州十日图,图中清兵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清军攻破扬州后,进行了十天的大肆屠杀,后来仅仅是被收殓的尸体就超过了八十万具. 史载:在满清的三次屠城中,嘉定城内民众无一投降者,死亡者达二万余人. 所以扬州死的人多的多

平湖市13935712629: 清军入关后都屠了哪些城清军都屠了哪些城,要全一点,不要什么嘉定三
旗科金天: 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汾州、太谷、泌州、泽州

平湖市13935712629: 什么是“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 -
旗科金天: 明末清初满人在那2地干的屠城之事

平湖市13935712629: 1645年清军南下时制造的一次大屠杀事件的专业名词叫什么?
旗科金天: 不止一次 扬州十日 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清军进攻南明,兵围扬州.史可法正在扬州督师,固守孤城,急命各镇赴援,但各镇抗令拒不发兵.清军乘机诱降,史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