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佛王维的一生经历过什么?他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移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十五,艳阳高照,蝉鸣不歇,终南山脚下的蓝田县辋川别墅中,60岁的王维端坐静室,双目紧闭,双手合十,口中诵经不已。室内清香袅袅,纤尘不染。诵经完毕,王维睁开眼睛,下了蒲团,说道,拿笔来。服侍的小童赶紧拿来纸笔,铺开,王维信手挥毫,写了一幅又一幅,都是给兄弟亲友的。
写毕,王维气喘吁吁,浑身汗流如雨。小童奉上清茶,王维喝了,跟小童说,我要打坐修心,你们出去,不要打搅。小童应了,躬身退出。黄昏时分,王维房门依然未开,小童端着菜蔬米饭进屋,发现他依然保持着端坐姿势,一动不动。小童再叫不应,原来不知何时,已然驾鹤西去。
小童痛哭失声,手中盘碗砰然掉落于地,摔成四瓣。
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十月,寒风萧萧,北雪飘零,素梅盛开,王维出生于太原祁县。维意为结系冠盖的大绳。王维还有四个兄弟,分别为:王缙(读如晋,红色的丝绸),王紞(读如旦,系玉的丝带),王纮(读如弘,系帽的丝带),王繟(读如禅,系衣的丝带)。从这些文雅含蓄的名字就能看出,王父希望儿子们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王维父亲王处廉,官至汾州司马 ,正六品,他对儿子们有个朴素的期望,便是好好读书,走上仕途,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太原王氏乃大唐五姓(王,李,卢,镇,崔)之首,如假包换的名门望族。我在很多文章中写过,世家望族之所以传承千年,历风雨变幻朝代更迭而不倒,最根本的因素,便是勤学不缀。官职可以剥夺,财富可以剥夺,一切身外之物都能剥夺,唯独一生所学夺不去。因此世家子弟们“达则兼济天下”,出将入相,呼风唤雨,扩大家族影响;“穷则独善其身”,退居田园,耕读教子,等待时机再起。
所以说,世家子弟衣食无忧,不奋斗都能享尽世间荣华,可是依然勤学苦读,我们斗升小民,吃了上顿没下顿,还有啥理由不去埋头苦学,以期改变命运,反而碌碌终日,浪费大好年华呢。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烟花三月,王维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年近五岁的他和几个弟弟妹妹从祁县搬到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成为河东王氏的一员,正式开启读书生涯。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李隆基发动玄武门之变,诛灭太平公主,结束了大唐王朝从武后开启的“红妆时代”,也叫三女乱唐(武后,韦后,太平),改年号开元,新的时代来临了。王维埋头苦读,期盼在即将开启的开元盛世中一展身手。
开元三年(715年),王维15岁,离家赴长安,为三年以后的科考做准备。唐代科考有个特点,便是士子们在考前需要包装自己,拿着自己写的文章拜谒各路公卿大佬,得到大佬们赏识之后,给他在圈子里宣传造势,这样考中的几率就会很高。
开元五年(717年),王维17岁,正值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青春期,独身一人旅居长安求学,重阳佳节,倍感寂寞,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开元七年(719年),王维19岁,第一次参加京兆府考试。唐代科举,士子们先得参加京兆府考试,京兆府尹选送前十名于次年升入礼部再试,称为等第,意即等候及第。简言之,京兆府考试就是礼部考试的预选试。
王维的应试作文是《赋得清如玉壶冰》。“清如玉壶冰”是南朝诗人鲍照五言诗《代白头吟》中名句,《代白头吟》是鲍照抒发自己遭谗被贬的不平之作,抱怨自己清如玉壶,却不容于浊世。这是京兆府尹出的题目,让王维就这句诗写一篇文章,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王维文不加点,信笔而就: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馀。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大意是说,玉壶中的冰块清洁素雅,可是比起忠贞之士(比如鲍照)的一片赤诚,还是略有逊色。基本上就是把鲍照的《代白头吟》重述了一遍,毫无新意。其实这也是命题作文的难写之处。命题作文是写给命题老师看的,命题老师看作文是有很多标准的,各种束缚,所以能写出满分高考作文的自古以来都是大才。
开元八年(720年)春天,王维参加了吏部春试,没想到名落孙山,随后经常出入歧王李范府邸,成为一名帮闲,和李龟年等人一起,终日赋诗游玩。李隆基为了防止诸王叛乱,便建了“十王宅”,把诸王圈养起来,严禁诸王与外臣交接,诸王终日无事,便靠打猎宴游聊度时光。府上多养俳优声妓,王维是以熟悉音律成为李范座上嘉宾的。
王维也出入宁王李宪府邸。李宪东隔壁住一卖烧饼的,老板娘肤白眼媚,宁王一见,眼珠子不转,仿佛要榨出人家衣服下面的大来。就给了老板很多钱,把老板娘娶了回来,殊加宠爱。过了一年,问老板娘,你还想你那个烙饼的老公吗。老板娘默然不对。宁王就把老板叫来,让夫妻二人碰个头。老板娘一看,双泪垂颊,情绪激动,不能控制。座上十多人,观之无不伤感。王维作诗道:莫以今时宠,宁忘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王维名落孙山,跟朝中无人关系很大,李范不敢结交朝臣,便把他引荐给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比王维大九岁,非常赏识青年才俊。李范跟王维说,你弄几篇琵琶曲,我带你去见九公主。在次日宴会上,王维以优伶身份独奏一曲,清冽幽雅,公主大乐,问,这是啥曲?王维说,《郁轮袍》。公主大惊,我非常喜欢这首曲子,还以为古人所作,没想到正是你写的啊。真是后生可畏。遂请王维落座,王维拿出自己的应试作文给公主看,公主说,写的这么好,为啥就落第了呢。不要着急,我给你问问。
开元九年(721年)春天,王维如愿高中进士,成为一名太乐丞。太乐丞是从八品下小官,主要负责培训太常寺乐人调和音律,以备国家各种重大祭祀活动。参加工作不久,王维便娶了五姓之一的崔氏为妻,两大望族联姻,门当户对,前途一片光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两大喜事,王维全占了。人生至乐,莫过于此。
王维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写下了《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没想到乐极生悲,仅仅过了五个月,王维便被贬出京师,外放为济州司仓参军。原来王维犯了大忌,带领乐工表演了一曲《黄狮子》。《黄狮子》“非天子不舞”,只能李隆基看,别人不能看。照说王维身为太乐丞,那些舞在那个级别,适合那些人看,在那些场合表演,本是分内之责,为啥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史书也有交代,“被人嗾令”。嗾即教唆,指使。
就是说,有人告诉他,李隆基要来看《黄狮子》,你赶紧排练一下。他正排练呢,就被举报了,说他“擅舞《黄狮子》”。换言之,他被陷害了。陷害他的人,正是他的顶头上司,太乐令。太乐丞是太乐令副手,王维才气纵横,不懂收敛,抢了上司风头,上司于是给他挖了坑。
王维欲哭无泪,但是没办法,只能认命。亲友都来送行,他写道: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这首诗充满无奈的哀怨,大意是说,自己官微言轻,被人陷害,可是却没人给他伸冤辩白。这一去路遥云深,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回来。即使侥幸归来,估计也成两鬓斑白的半大老头了。
残阳如血,秋风萧瑟,王维告别新婚妻子,孤身一人骑着瘦驴,前往两千多里外的济州(今山东济宁)赴任,一干就是五年。五年的蹉跎岁月消磨了他的昂扬斗志,复杂官场的尔虞我诈也让他力不从心。他写了《不遇》自况: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眼看时光如水一天天流逝,自己却一事无成,如果就这么庸庸碌碌过一生,岂不悲催?
他给朋友的送别诗中写道: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有朋友来看他,他写道: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此时的王维已经萌生退意,一心想着回家。
他多次想起了挂冠归隐的陶渊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放着正七品县令不干,毅然回家种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何等逍遥自在,多么令人神往。他写了《桃源行》: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但是王维也只能想想,然后洗洗睡。这种奢侈的生活他还不能过,农民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身为家中长子,弟弟妹妹还小,老妈老婆要养,如果自己撂挑子不干了,他们喝西北风去?人到中年,就没有任性的资格。他不仅不能退,还得进,害得积极谋求更上一层楼,再苦再难,再累再烦,都得咬牙撑着。
他写道: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
开元十七年(729年),王维终于回到长安,住在玉真公主终南山下的别馆内。这一年,孟浩然也来到长安,与王维结为好友。有一天两人正在唠嗑,恰好李隆基来找玉真公主,玉真不在,恰逢王维,孟浩然吓得钻到床底下。李隆基久闻孟浩然大名,见之大喜,久仰久仰,最近写没。孟浩然说,臣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专业,时刻准备报效朝廷。玄宗说,来一首。
孟浩然曰: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敞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大意是说:我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只好回家当宅男。是我没用被明主抛弃,穷困潦倒连老朋友都不理我。明皇闻之,怃然不悦,我何时何地抛弃过任何一人,是你不求上进好不好。怎么胡编乱作给我抹黑,凭空污人清白。你不要在艺术界混了,我看回家养猪更适合你。
孟浩然欲哭无泪,只好卷铺盖回家,王维作诗相送: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回家种地其实挺好。每天喝喝酒读读书,按照自己的意愿逍遥自在的生活,不用奔走豪门求官做。
就在这年冬天,崔氏不幸去世了。两人21岁结婚,蜜月刚过完,王维就被贬往济州,两地分居长达八年之久。好容易团聚不到一年,却就此阴阳相隔。幼年丧父,中年丧妻,人生所有不幸,王维都赶上了。而且两人还没有孩子。
从此王维彻底对入世失去了所有热情,开始向佛家靠拢。他没有再娶,退而隐居终南山下,建了辋川别业。他“性好温洁,地不容浮尘,日有十数扫饰者,使两童专掌缚帚,而有时不给。”在王维的庄园中,仅专掌扫地的童仆就有十数人,两个童子专门扎扫帚,还时常供不应求。
他把所有的热情都投放到山水之中,其诗臻于至境。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终南别业》: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些王维诗中随处可见的“空”字,正是佛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空。他与人间声色日渐隔绝,彻底进入空灵状态。他“孤居一室,屏绝尘累。居常蔬食,不茹荤血。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他还给自己起了个摩诘的字,号摩诘居士。维摩诘是跟释迦摩尼齐名的在家居士,意为无垢、洁净,正与王维性情相合。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维前往岭南公干,路过襄阳,想看看老朋友孟浩然,没想到孟浩然已经去世,王维悲痛不已,作诗以奠: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攻破潼关,李隆基仓皇西遁,叛军进入长安,王维被俘。为了不出仕伪朝,王维给自己配了药,吃了以后嗓子沙哑,不能说话。安禄山久闻王维大名,又钦佩王维才华,并没有为难他,而是将他带到洛阳,安置在菩提寺,硬塞了给事中的官职。其实王维也不用每天上朝,过得还是吃斋念佛的苦行僧生活,只是名义上成为伪朝官员。
当年八月,安禄山在凝碧池大宴群臣,命梨园弟子数百人奏乐助兴。乐既作,梨园旧人不觉嘘唏,相对泣下。群逆皆露刃以胁之,言有泪者当斩,诸工悲不能已。有乐工雷海清者,怒而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逆党乃缚海清于戏马殿,支解以示众,闻者莫不伤痛。王维于菩提寺闻之,凄然泪下,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天就是大唐天子。我虽被安禄山胁迫出任伪职,可心依然是大唐心。我的祖先早已在我的身上,烙上大唐印,我人在燕营,心在唐。
这首诗被人偷偷带了出去,传到李亨耳中。至德二载(757年),唐军收复洛阳,王维被收系狱中。因他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方才捡了一条命。
此时的王维,已经56岁。
这一年短暂的俘虏生涯对王维的打击绝对是致命的。因为士大夫最重气节,王维出身望族豪门,更以气节立身,现在却出任伪职,成为“唐奸”,虽是迫不得已,却对气节有损。李亨任命他为太子中允,他上书推辞道:臣闻食君之禄,死君之难。上皇(李隆基)出宫,臣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情虽可察,罪不容诛。伏谒明主,岂不自愧于心?仰厕群臣,亦复何施其面?
他写道: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王维一生,便是一个“空”字。万事皆空,万物皆空。王维作画,也不讲人间常情,信笔作来,随心所欲,冬天画牡丹盛开,夏天画飞雪漫天,秋天画草长莺飞,春天画落叶飘零。人们都说,他受了刺激,脑子有问题。其实是王维把天地间一切都看空了。
空即是色。心中所想,便是世间所有。
王维死后,被后人尊为“诗佛”,意即诗中之佛。


没有经历过繁华后的毁灭,就读不懂王维,为什么这样说呢?
人生的价值不只有读书做官,他也可以化作天边的一片流云,默默地守住身边的人们。这是王维的心愿,用最宁静的心去守护最想要守护的人。“来者复何为”?人生如果不经过繁华到毁灭的话,是无法去想到这样真实的情况的,不求初读都能懂王维,只是希望在人生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能够通过王维的诗,得到内心...

王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只是,"诗画双绝"的王维与李白秉性不同,两人也没有什么往来。李白以"狂"闻名,自称"谪仙",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王维则以"诗、书、画、乐俱佳"著称,中年以后,便参禅悟理,修炼成"佛"。王维最为可贵的是,一生虽经历了很多悲痛,幼年丧父,而立之年丧妻丧子,知天命之年母亲又过世,在爱情、亲情、友情之路上...

短短28字,却描绘出春天最美的时刻,这是王维的哪一首诗?
唐代是诗词盛行的时代,在这个时间里涌现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好比“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不过能够被称作“诗佛”的人只有王维。王维的诗词在众人之中独树一帜,因为他的诗词简短精炼,却句句都有禅意。王维的一生都比较佛性,这是他一生的经历有关,人生经历过高潮也经历了跌入谷底...

我想要王维简介.(精简)快快快快快快
王维的一生,经历过期开元的太平盛世,也遭受天宝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甚至身受拘囚,朝不保夕;以科名仕宦而言,早年得志,担任过清望所归的谏官,也担任过接近权力中心的给事中,可是受过李林甫的排挤,有过退隐的生活,又因被逼出任安禄山的伪职,以此获罪,身陷囹圄;以思想信仰而言,早期应是归心儒家,有用世之心,豪侠...

王维的一生的分为哪三个阶段?
这就是说,虽则是山西人,但王维本人的主要生活经历都是在外地展开的,而且赶上了中华帝国盛世中的盛世———开元、天宝时代。作为一个文士,他走着一条求官的道路,这使他的“路线图”得围绕大唐东西两京(洛阳、长安)去测绘。作为一个中毒很深的佛徒,王维又时刻不忘归隐。寻求当官以获得奉养老母...

王维《终南别业》诗评
王维。我们常说王维是诗佛,王维的一生也经历了,许多的跌宕起伏,在王维20多岁的时候,便经历了别人人生当中的一切,于是在别人晚年的时候,他正值多少年,便早已。有着放空的心态,那么何以如此呢?王维父亲原本是太原王氏,从汉朝开始王家世代为官,在唐朝,有5姓7族高门,太原王氏便是其中之一,这...

诗佛王维诗句恬淡雅致,包含情谊,为何他最终孤独终老,一心向佛?
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边塞风光,同时也体现了他当时凄凉的心境。后来王维便开始了他的佛系人生,到了中年就开始隐居,就过起了陶渊明般的世外生活,而王维诗佛的称号,不仅仅是因为他皈依佛门,而是因为他一生的经历坎坷,最终看淡世事,已经不再纠结自己的生活到底如何,可以说他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一尊佛。

王维的人生经历(简短) 比如:悲惨、坎坷、
王维简介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

有人称王维为“诗佛”,说他的诗常表现超越凡间的境界,你怎么看?可选择...
王维十分惊叹,向在座的人称赞神会“此南阳郡有好大德,有佛法甚不可思议!”此后,王维和神会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王维一生经历坎坷,曾一度被贬官。他一生习佛,最初是因为风气的习染,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多,特别是中年以后政治上的压抑,佛理越来越成为他精神上的安慰。他说“一生几许伤心事,不...

王维与佛的渊源
王维晚年沉迷佛法,与早年家庭环境有关。温柔敦厚的母亲长年诵经奉佛,潜移默化。其弟王缙是大照禅师的弟子。浓郁的家庭氛围,深刻影响了王维的思想。 王维信佛还与当时佞佛的社会风气有关。开元、天宝年间,禅宗大盛。北宗神秀初到长安,曾受武则天、唐中宗礼遇,安史之乱前兴盛一时。然而王维信佛,更多地受个人经历的影...

枣庄市13946786211: 王维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
弘枯凉解: 王维 (?~761)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生平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

枣庄市13946786211: 王维的生平简介 -
弘枯凉解: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

枣庄市13946786211: 王维被称为什么?
弘枯凉解: 诗佛王维被称为“诗佛”,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其诗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

枣庄市13946786211: 王维被人称为〔 ? 〕 -
弘枯凉解: “诗佛”.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

枣庄市13946786211: 王维的资料? -
弘枯凉解: 持戒安禅.”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又精禅上理,志求寂静.据《旧唐书》记载王维(701年-761年),经案绳床而已.”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因为如此拆分,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

枣庄市13946786211: 高适和王维的生平简介?
弘枯凉解: 高适(700—765) ,盛唐诗人.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

枣庄市13946786211: 诗佛是指哪位诗人?
弘枯凉解: 王维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以诗才闻名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当时有“天下文宗”之称.他写了...

枣庄市13946786211: 王维为什么被称为诗佛?
弘枯凉解: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他的很多诗远离尘世,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因其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宗教倾向,所以后...

枣庄市13946786211: 王维有什么之称? -
弘枯凉解: 王维别称王右丞、诗佛.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

枣庄市13946786211: 王维,字什么,人称什么,是唐朝著名的什么和什么
弘枯凉解: 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和画家,苏东坡曾称赞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官终尚书右丞,世人也称之为王右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