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成为开国帝王就算了,为什么他乡下的朋友都也成了顶级人才?

作者&投稿:邓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没有韩信,刘邦还能成为开国帝王吗?~

韩信作为刘邦的开国大臣,他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对于刘邦的帮助也是很多的,我觉得,如果没有韩信,只能说刘邦在建立自己的帝国的路上更加坎坷了,不能够说刘邦成为不了开国帝王。我们反观韩信的一生,韩信的每次战前,必用间谍,


必先把所有的消息进行汇总后,才会下达作战部署,这也就是韩信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因,如果说他不进行详尽的前期摸底,就盲目出兵,他会幸运这么一两次,但他绝不会一直幸运下去。而且哪怕他听说了陈馀不用李左车之计时,还是怕不保险,派出侦察兵将井陉的所有布防全部摸透后,才敢进兵。说到底,还是怕陈馀兵不厌诈,嘴上一套心里一套。



这就是韩信用兵的计谋,韩信因为是从农村出身,他不像其他人,有着雄厚的家庭背景做支撑,反观来说,就是就算是其他人失败了一两场战役,也是没事的,但是韩信当时在刘邦的阵营里本身就不被别人看好,只能够通过自己打仗,赢取战役的胜利,



才能够好好的在刘邦的阵营里呆下去,韩信帮助刘邦打赢了好几场著名的战役,曾有过背水一战的气魄,使得功高盖主,当刘邦胜利拿到国权之后,韩信也是没有什么用处了,只能够被残忍的杀害,要我说,如果没有韩信,刘邦得到国家就不会这么顺利。

首先我们选出两个清洗功臣最多的开国皇帝,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这两开国皇帝有一个共同特点,草根出身,历史上也只有这两个是真正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为什么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都这么薄情呢?
第一,不自信,或者说自卑。
那些开国功臣很多都是从一开始就跟随这些草根皇帝打江山的,他们都见过这些草根皇帝最卑微的一面,这是他们招致杀身之祸的一个原因。
当那些开国皇帝建国成功以后,所有人都在吹捧他们,每天都有无数人殷勤的拍马屁,只有那些跟随最久的人知道他们的过往,如刘邦就是个无赖,朱元璋当过乞丐。这会让皇帝感觉很不爽,加上这些元老们可能心态没有及时转变,有些人还是用之前的态度对待皇帝,也就难怪皇帝不想见到他们了。
第二,贫瘠的心态和对封建社会的错误认知。
这些草根皇帝本身的心态还是草根的心态,认为天下就是皇帝的天下,很怕别人抢走这一切。
草根出身的皇帝,就算当了皇帝也还是乞丐的心,极强的占有欲和极端的不自信导致他们疯狂清洗功臣。

扩展资料:
火烧庆功楼又叫火烧功臣楼、炮轰功臣楼,是民间传说明朝朱元璋为了杀害功臣制造的一场惨剧,后改编为晋剧剧目《火烧庆功楼》。
火烧庆功楼是清朝诋毁、妖魔化朱元璋的产物。对此事件未见史书记载,而小说《大明英烈》、《明英烈传》等评书里都讲到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得了天下,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就对和他同甘苦共患难的开国大臣起了疑心,深恐他们谋反,夺取他的皇位,担心那些与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们恃功夺权,于是建造了一座庆功楼。
庆功楼建成那天,他摆下宴席邀诸位文武功臣们前来赴宴庆功,暗地里却派人在楼下埋好大量火药和干柴,准备借机引火烧楼,以除后患。这事虽然做的很隐秘,但却被刘伯温看穿了。
席上,刘伯温坐在了朱元璋旁边,悄悄将朱元璋龙袍的一角压在自己的坐椅上。当大家喝得酩酊大醉时,朱元璋悄然离席。由于有衣角牵动,刘伯温顿时警觉,于是跟随皇帝出了门。
果然,朱元璋下楼以庆功楼便笼罩在滚滚烈焰中。赴宴功臣以及侍卫宫女数千人,全部葬身火海。
只有4人不是死于朱元璋之手,他们是谋士刘基、大将汤和,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
参考资料:朱元璋百度百科

刘邦的优秀,不必多说,能够战胜项羽这个千年一遇的战神,自非一般人可比,更何况,他还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朝代。可让人不敢相信的是,汉初的那些大功臣,好多都是刘邦的同乡发小,然而他们却基本上都能建功立业,其中的不少,甚至还被后世推崇为治国良材,比如萧何,曹参等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刘邦运气就这么好,随便一揽就揽到了一堆人才?事实上,这与运气还真不相关。

首先,刘邦的这些同乡人才,也是经过筛选的。历史向来只会书写成功的人,刘邦年轻的时候,交游甚广,认识的人自然不少。

他最初举事的时候,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应该也是响应的,可最终脱颖而出的,却也只有萧何、曹参、卢绾等人,虽然数量也不少,但是比起刘邦交往过的人来说,其实并不算多。

其次,人才其实并不稀缺。正所谓千里马不少见,可伯乐却不然,人才就是这样,他们是普遍存在的,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也就是说,给一个人机会,并让他拥有一段磨练经历,他很可能就会变成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刘邦的朋友出人才,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因为他们都抓住了机会,也经历了磨练。

最后,名气也会让一个人的才能有所放大,尤其是历史人物。因为咱们对他们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都是经过史书修饰过的。作为成功者,他们本来就会被过度地褒扬,给别人留下人才的印象,自然也就不稀奇了。

事实上,刘邦那些被视为人才的朋友,其中一些人的成就就被夸大了,缺点却被忽略甚至根本没有流传下来,倘若能够窥其全貌,恐怕大家还未必就真地把他们视作人才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和刘邦走到最后,赢得胜利果实的朋友那肯定是志同道合,在能力、胆识、魄力、见解及性格各方面互补或者互相促进的朋友。
世界上并不缺乏能人,能与不能往往在于是否有足够的机会,是否能有在烈火中锻炼。和刘邦共同来自沛县的很多朋友,他们都随同刘邦经历大小无数战役,一起经历成功和失败,一起商量,一起反思,一起讨论,刘邦能成王,他的朋友成为顶级人才那是必然。

因为刘邦成了开国帝王后,也拉拢了身边朋友让他们得到了好处,所以成为了顶级人才。

士为知己者死,不是没有理由的。能和刘邦做朋友的,也不是白痴,傻蛋,也一定具有不一般的才智。

其实很多历史上的小人物,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都可能成长为那个时代的人才。因为刘邦不仅善于用人,而且敢于用人。所以在别人只看到他乡下的朋友出身低微,觉得他们要么是县城里的小县吏,要么是杀狗的屠户,或者丧礼上的吹鼓手,认为他们无所作为的时候,只有刘邦看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成就了他们。


古代皇帝的称谓
1、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后稷、后羿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2、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周代君主称“王”。从周文王、周武王到周懿王,王号都是自称。谥法起于周孝王以后。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有褒贬之意。3...

同样是开国皇帝,为什么李渊的庙号是高祖,赵匡胤是太祖?
大隋朝的开国者杨坚,也是属这种情况,杨坚和李渊的父亲关系还算不错,娶了独孤家的女儿之后,他就开始平步青云,一跃成为了大隋的开国皇帝,但他也只能以高祖自居,万万不敢抢了先辈的功劳,不说百姓会不会为此联名弹劾他,就他自己的良心也会过意不去。而前面提到的世祖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历史上的...

更始帝刘玄推翻了王莽政权,为何最后是刘秀成为东汉开国帝王?
然后他又犯了第2个错误,就是没有处理好和赤眉军的关系,虽然你是绿林军的人,但是赤眉军对于刘玄能够成为皇帝也是出了一部分力。所以说刘玄应该好好的安抚赤眉军,然后给他们的将领一些比较高一点的官职当一当,可是刘玄并没有这么做,只不过是随便用一点小官打发了他们。所以导致他们有一点不满刘玄的...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呢?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华夏几千年来帝王当中数一数二的人物,朱元璋是布衣平民,白手起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帝王。朱元璋首先经过多年的征战,结束了蒙元的统治,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崭新而且强大的明朝国家。很快在继位期间以强有力的手段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进和革新,进一步的加强了皇权和稳定...

有人说李渊是偶然成为开国皇帝的,这要从何说起?
唐朝与其他朝代不同,不仅有一个开国皇帝,更有一个开国皇子。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为了给自己洗白,多多少少篡改了一些历史,但是也并不影响李世民的光辉。这是因为李世民要把自己形象高大化,认为自己大明宫皇帝才是正八经的存在,他的父亲和兄弟都不如他,其实李建成在从政上也颇有建树,很有才能。

为什么说新朝开国帝王王莽是个偏执狂?
之所以说新朝开国帝王王莽是个偏执狂,是从他的为政理念和为政措施方面体现的。王莽,也就是篡夺西汉政权的那个,开辟了谋逆篡权的先河,他的结局也是悲惨的,相传被大卸八块,头颅还被保存了上百年。他的可悲之处,在于他的偏执,表现在对自我认知方面:为政理念 没有称帝以前,他是以一个谦谦君子的...

李渊既然是唐朝开国帝王,为何没有阻止玄武门之变呢?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帝王,但是他过高的估计他在儿子们心中的地方并且已经过大的放任李世民的势力增长,他知道他就算阻止也是徒劳,并且在李建成发动杨文干兵变时给了李世民平定下来就让他做太子的希望,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就是李渊的举棋不定造成的。李渊原本是更加喜欢李世民的,无论是从军事还是势力的成长...

在古代皇帝当中 开国皇帝为何寿命都比较长
所以这类皇帝也离不开丹药。04小结,开国皇帝的理智 其实不论是为了长生,还是为了治病,古代皇帝的许多皇帝,宁愿以身试险,也要服用丹药,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可更加奇特的是,但凡是开国皇帝,基本上都不会服用丹药。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能够成为开国皇帝的人,有能力,有眼界,最重要的是都...

从和尚到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最大的贵人是谁?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能从一个乞丐、和尚成为开国皇帝,既有传奇性的偶然一面,也有一定的基础。由于出身贫寒,朱元璋从童年到少年都经历了磨难,但他也读到了丰富的社会经验,饱尝了人世间的沧桑和人性的善恶,对人的内心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在用人方面很有一套。文官如李善长、刘基,甚至那个大亨都被他...

历史上建国最容易的2位开国帝王,眼睛一闭一睁,就成皇上了!这2人分别...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开国皇帝实在难当,要么需要祖上数代苦心孤诣的经营,要么需要自己出生入死地打拼。不过,历史上也真有个别“轻易”当上皇帝的例子,其中最有趣的就是郭威和赵匡胤了。很多人对赵匡胤比较熟悉,对郭威相对陌生些。其实,这俩人在历史上还有交集,赵匡胤的黄袍加身,还是从郭威那里学来的...

东城区19381724279: 为什么讽刺汉高祖还乡?
亢胥申捷: 本文在内容上的最大特点是,作者没有像其他的散曲家那样对汉高祖歌功颂德,而是通过一个乡邻的观察和回忆,撕去了统治者尊严的外表,揭露了他无赖的本领.这在当时是要有相当的勇气的.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支曲子〔哨...

东城区19381724279: 为什么要讽刺汉高祖还乡 -
亢胥申捷: 是作者的主观倾向.千古以来,大多文人志士,崇拜项羽,认为他是英雄.多贬低刘邦,所以有了<>中一句"这不是刘三吗?"

东城区19381724279: 刘邦为什么能当皇帝? -
亢胥申捷: 首先刘邦有一个好媳妇,吕雉,刘邦的谋略,说实话,顶不上项羽的千分之一,但是他的媳妇就不样了,在起义开始,说刘邦是赤帝子.以迷信得民心,让刘邦得以斩白蛇起义. 其次,刘邦知人善用,身边有一群有谋略的人才,比如萧何、韩信等. 最后,刘邦仁义,不会像项羽一样动不动就屠城,不得民心.刘邦是平民出生,懂得民生疾苦,懂得人民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他更能明白人民需要什么,比当时的竞争对手,更加亲民,而得民心者得天下.

东城区19381724279: 因为什么沛县被称为汉王故里 -
亢胥申捷: 沛县历史悠久、资源富集,是刘邦故里、大汉之源,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是首批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东城区19381724279: 刘邦当了皇帝是怎样对待家乡的
亢胥申捷: 免赋税和徭役

东城区19381724279: 刘邦为什么能当上皇帝 -
亢胥申捷: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自己说的,总结得很精辟了!个人意见:他够痞 他的意见:他善于用问,能把萧何和张良还有韩信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众人的意见:他是个流氓,但会做人,懂的收服人,其他没什么.

东城区19381724279: 历史上真实的汉高祖刘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
亢胥申捷: 刘邦虽然做了皇帝,但他也没有敢对自己的皇位掉以轻心.他在设盛宴招待英布等大臣时,曾经对在场的父亲夸耀说:“原先您老经常说我是个不干活不读书的无赖,没有二哥能理家治业.如今我做了皇帝,您看现在是二哥的财富多,还是我的...

东城区19381724279: 中国古代历史上刘邦当了多少年皇帝? -
亢胥申捷: 刘邦当了八年的皇帝,也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从小出身于农家,家庭境况十分贫穷,但刘邦为人豁达,心怀大志,做事有勇有谋. 刘邦,字季,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东城区19381724279: 刘邦为什么成就了大业?一个泗水亭亭长能坐上皇帝的宝座用的什么方法? -
亢胥申捷: 汉高祖刘邦在雒阳南宫设置酒宴招待群臣.刘邦说:“诸位不要隐瞒我,都要说出实情.我拥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高起和王陵回答说:“陛下您傲慢使人感到受辱,项羽仁义待人宽厚.但是陛下派人攻城略地...

东城区19381724279: 刘邦是个怎样的人? -
亢胥申捷: 汉高祖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说原名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汉族.出身平民阶级,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称沛公.秦亡后被封为汉王.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成为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高祖,汉景帝时改为太祖,自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开始,多以最初的庙号“高祖”称之,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汉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汉高帝.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