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家孔子》

作者&投稿:野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来说有哪些~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不学礼,无以立。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小不忍则乱大谋。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2、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8、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3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经典语录 www.lz13.cn)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3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7、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3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9、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杏坛在山东省曲阜市孔庙的大成殿前。相传此处是孔子讲学之处
杏坛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而建造的纪念物,位居殿庭之中,重檐。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彩画用金龙和玺,规格很高。金代始建,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重修。现存建筑为明隆庆遗物,高12.05米,阔7.34米,平面正方形,四面敞开,每面3间。
孔子杏坛讲学公元前522年,孔子三十而立,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以扶正摇摇欲坠的殿堂,改变“礼崩乐坏”的现实。“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兼收并蓄。

扩展资料:
孔子上课除了常用的杏坛之外,其他地方也处处皆可成为课堂。弟子们随孔子周游列国,课堂也就设在了风尘仆仆的路上。
就算被困在陈蔡之间,上顿不接下顿,随时有性命之忧,在不同的地方,结合他们的生活现状进行教育,最早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观念。
孔子上课,主要采用师生问答、讨论,很多时候学生比老师说得都多,气氛很轻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老师孔子旁边,孔子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谈治军,冉有谈治国,公西华谈祭祀,而曾皙这时却一直在弹琴,
老师点名让他说的时候,他说自己喜欢跟几个人一起去春游。过后老师点评,自己最喜欢谈春游的这位同学的观点。孔子的课堂气氛自由活跃,甚至到了老师和学生可以吵起来的地步,学生直接批评老师迂腐,而老师则骂学生粗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杏坛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中文名: 孔丘
外文名: Confucius
别名: 孔子,仲尼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
出生日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职业: 教师
信仰: 儒学
主要成就: 开创儒家学派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
代表作品: 《春秋》

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是“至圣”,孟子是“外王”
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东夷族)后裔,故为子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徵在生下孔子。孔子的伟大思想与孔子母亲有很大关系,其母颜征在和他的外祖父颜襄对孔子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伯”为老大,“仲”为第二,“叔”为第三,“季”为最小的。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但是如果把姐妹也合起来排序,就以孟、仲、叔、季为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长的(大哥或大姐)为“孟”。所以孔子在家排行老二,字仲尼,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作《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是“至圣”,孟子是“外王”
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东夷族)后裔,故为子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徵在生下孔子。孔子的伟大思想与孔子母亲有很大关系,其母颜征在和他的外祖父颜襄对孔子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伯”为老大,“仲”为第二,“叔”为第三,“季”为最小的。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但是如果把姐妹也合起来排序,就以孟、仲、叔、季为序了,在兄弟姐妹中,居长的(大哥或大姐)为“孟”。所以孔子在家排行老二,字仲尼,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作《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自己不希望他 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字义解释 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想做的事,自己也不要让别人去做。于:介词,在。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是( )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是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这句话在借机阶级矛盾尖锐激烈的时期是不可能做到的。今天,...

教育类的文言文孔子
5、温故而知新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 原文为: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指学习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指未学习过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体现巩固性教学原则。 5. 《教育家孔子》的原文 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子”,古代...

孔子的资料简介10字
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中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有
孔子认为德育居首要地位,其次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应该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来灌输道德教育。其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六种教材是孔子编订的“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西周留传下来的儒家经典。最主要的是《诗》《礼》《乐》。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学内容的...

孔子学琴原文及翻译
这个故事在《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一段附后),《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列子》上都有记载,它不仅给后人树立了一个难得的学习音乐的榜样,也反映出身为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己的好学、善学的精神和品质。“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韩诗外传》-卷五),也再次涉及前面提过的“知音”的问题。这...

为何说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在几千年前就已形成并贯彻的教育思想,这个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莘莘学子。无论是之前还是在当下,这个教育思想都是有着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在孔子之前,当时的社会风气一直是“学...

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论语》赏析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

孔子的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

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孔子学琴》的启发是:学习需要用心一,深入其中,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得到更大的收获,也能属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倘若停留在表面,便难于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不会半途而废。才会有更深、更广、更入微的体会,也会有更加坚定的信心在学习方面我们一定要...

阜南县18726634728: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那些贡献? -
溥欢永适:[答案] 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受教育对象范围,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他编订《诗》、《书》、《春秋》等书作为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古代文化;在教学中,他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标准的哦.)

阜南县18726634728: 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
溥欢永适:[答案] 孔子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因材施教,提出举;反三,主张温故而知新,要“多闻阙疑”,“学而不思则阁,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诽不发”,“循循善诱”,从而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学礼教...

阜南县18726634728: 孔子的教育主张,教学方法和影响 孔子的政治思想 -
溥欢永适:[答案] 1.孔子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2.教学方法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创造和贡献: 一是春秋时期,王官之学衰微,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整理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教材,以礼、乐、射、...

阜南县18726634728: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 -
溥欢永适:[答案] 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创造和贡献: 一是春秋时期,王官之学衰微,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整理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教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育内容; 二是打破教育...

阜南县18726634728: 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方法有什么特点要4个特点 -
溥欢永适:[答案] 我觉得是理论结合实践,孔子本人其实并不只是纸上谈兵,他在教育的同时也想治国救国(可惜无人理财),在教徒的同时也是种庄稼,收粮.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进行教育实践.

阜南县18726634728: 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有哪些? -
溥欢永适:[答案]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贵贱.开启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他提出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提倡启发式教学

阜南县18726634728: 下面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小传,请简要概括孔子的伟大之处 -
溥欢永适:[答案] 孔子思想 孔子面对春秋末期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汲取夏商的文化营养,继承周代的文化传统,创造了以“礼”、“仁”、“中庸”、“教”与“学”为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思想在内的完整学说.孔子的学说内涵丰富,...

阜南县18726634728: "大教育家孔子"这本书主要讲什么? -
溥欢永适: 不是学做事,孟子取义,在儒家学说里,而是学做人,孔子主张性仁,而孟子则主张以生义为先,只有明白自己的生存的意义才能上升为以仁待人.读圣贤书孔子成仁

阜南县18726634728: 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
溥欢永适:[答案] 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创造和贡献: 一是春秋时期,王官之学衰微,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整理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教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育...

阜南县18726634728: 关于孔子的资料简介 -
溥欢永适: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