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乌江亭》原文及翻译赏析

作者&投稿:邲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题乌江亭》原文及翻译赏析1

  1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带拼音版

  dié tí wū jiāng tíng

  叠题乌江亭

  wáng ān shí

  王安石

  bǎi zhàn pí láo zhuàng shì āi , zhōng yuán yī bài shì nán huí 。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jiāng dōng zǐ dì jīn suī zài , kěn yǔ jūn wáng juàn tǔ lái 。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2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翻译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3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赏析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题乌江亭》原文及翻译赏析2

  这首诗从政治家的冷静分析入手,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对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理性判断,显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这首诗议论精警,独具只眼。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因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本诗开篇“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杀成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的刚愎自用了吧。所以文章“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在“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句中王安石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也不会再替他卖命的。杜、王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家的咏史。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如果说杜牧是为项羽翻案,那么王安石则是为历史本身翻案,人与历史的关系本来就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首诗中,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将变法中的革新精神带到咏史诗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对前人提出质疑,这也是一种创新。这种史论史评是王安石完成咏史诗从叙事体向抒情体,最终走向议论体的转变。 王安石则属意史论史评,延伸了咏史诗的内容深度,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题乌江亭》原文及翻译赏析3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41年(会昌元年)赴任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时所写。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赏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首句直截了当的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做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此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辱”,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实在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如项羽愿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无面见江东父老”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的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从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评、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人们之所以喜欢这些诗,是因为他标新立异,也说明历史是复杂的,从多维的角度来看,有许多所谓定论是值得商榷的。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羽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从来,决矣。”其实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人们之所以喜欢这首诗,主要是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饶的精神,是可取的。




形容事业有成的诗词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曹操 译文: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3、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唐·杜牧 译...

《题乌江亭》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提出异议:“牧之题咏,好异于人。”“好异而畔(叛)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就项羽论之,很有见地。王安石同意胡仔的看法,也写了一首《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关于失败和挫折的诗句
形容失败的诗句有:《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关于项羽的诗句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求关于励志的对偶诗句(要气势恢宏的,尽量短,可以稍作改动)
2、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译文: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3、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译文:江东的子弟人才济济,如果项羽愿意重返江东,可能还会卷土...

韩愈《答张十一》翻译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翻译杜牧《题乌江亭...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

你最喜欢《鸿门宴》中的哪个人物
张良。在对阴险狠辣的范增的阴谋时能谋定而后动,独身面对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时又能临危不惧,独身留在项营中还能从容自若全身而退,风骨铮铮,器宇轩昂,不愧为大好男儿

关于战争的古诗有哪些?
译文: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关于王者归来的古诗词?
3、《题乌江亭》唐代:杜牧。原句: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4、《塞下曲》唐代:戎昱。原句: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翻译:将领们扫空敌营归来,高举旌旗直入玉门关东。 三千战马放蹄飞奔,冷冷的落日沉入平原...

如何看待杜牧的《题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描写项羽的不同观点...
李清照写下这首夏日绝句借古讽今,有国难思良将的感慨。二、杜牧认为项羽太脆弱项羽羞于见江东父老而选择自刎乌江,成了胡曾和李清照赞誉项羽的原因。但是杜牧不以为然,他认为项羽这个人太脆弱,受不了失败的打击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胜败...

陈巴尔虎旗19529291558: 题乌江亭这首诗,我的赏析? -
申菡益心:[答案]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 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振旗鼓,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

陈巴尔虎旗19529291558: 题乌江亭这首诗的意思是甚么赏析题乌江亭 -
申菡益心:[答案]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

陈巴尔虎旗19529291558: 题乌江亭的解释和原文 -
申菡益心: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译文: 胜败乃兵家常事,难以预料, 能容纳羞愧、忍受耻辱方为男子汉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多的是热血男儿, 卷土重来的话胜负也许还难说!

陈巴尔虎旗19529291558: 题乌江亭的注释译文 -
申菡益心: 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

陈巴尔虎旗19529291558: 谁知道杜牧的题乌江亭的译文 -
申菡益心: 原文: 叠题乌江亭① 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②, 肯为君王卷土来③?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译文: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

陈巴尔虎旗19529291558: 题乌江亭的意思 -
申菡益心: 1、译文 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江东的子弟人才济济,如果项羽愿意重返江东,可能还会卷土重来.2、原文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陈巴尔虎旗19529291558: 题乌江亭内容 -
申菡益心: 题乌江亭 作者: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 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

陈巴尔虎旗19529291558: 题乌江亭的古诗诗意是什么 -
申菡益心: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

陈巴尔虎旗19529291558: 杜牧的题乌江亭赏析 -
申菡益心: 题乌江亭杜 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译文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 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

陈巴尔虎旗19529291558: 题乌江亭全诗的内容是什么 -
申菡益心: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